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香港神话,深圳崛起

清末发生在广府西路的“土客大械斗”,历史性地改变了沿海客家人的分布格局。咸丰六年至同治六年(1856—1867年),震惊中外的广府西路“土客大械斗”案持续了12年,席卷整个广东西部,总计死伤人数超过100万。为调解土著人与客家人的矛盾,广东省政府划出赤溪厅为善后区,解决了部分客民问题。此后,又筹集若干善款,按照成年人每人八两,未成年者每人四两的标准,分给愿往各地垦殖谋生的客家人。客家人在江门、中山、珠海、肇庆等地的人口锐减,茂名、湛江乃至海南的人数大幅增加。

相对于混乱不堪的广府西路,广府东路的今惠州、东莞、香港和深圳地区局面则稳定得多,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械斗事件,滨海客家为区域开发和发展持续做出突出贡献。在今香港地区,客家村庄达400多个,客家居民超100万人,约占香港人口的1/6,主要分居于新界丘陵山区、九龙半岛和其他岛屿。香港从最初的客家地区转而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滨海客家人是其发展的脊梁。他们不仅在为自己谱写着闯荡香港的历史,也在为香港高度繁荣的经济和光彩斑斓的文化谱写着一曲曲辉煌的乐章。

当年“复界”后,客家人大批迁入新界,一时间围屋林立、碉楼兴起,形成一批新村庄。客家话在香港成为主要语言,九龙和新界基本客家化。这一格局一百年后被打破。英国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租香港后,把港岛作为推进对华贸易的桥头堡,货物转运,仓储繁忙,码头扩大,港岛逐渐由小渔村演变为城市。大批广府人,特别是商人进入香港。人口比例再次发生转换,城里的广府人口超过农村里的客家人,白话成为香港的强势语言。但客家人迁移的步伐并未停止,近现代史上至少有3次迁徙。

第一次是香港开始都市化时。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工和技术工人,广府人、潮州人、客家人均大量涌入,这一拨来的除了农民,更多的是工匠和小商贩。地域上也突破新界,进入九龙和香港岛。

第二次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不少在香港有亲属的客家人纷纷到香港谋生,客家人口大增。香港沦陷,不少人又逃回老家,抗战胜利后才陆续迁回,带来了更多的亲属,客家人口未减反增。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一些不愿去台湾的客家人就往香港跑。他们的到来,改变了香港客家人给人的出身低微、多操体力劳动的印象。近几十年里,每年都有许多为继承财产、协助前辈经营工商或争取团聚而前往香港者。

随着香港开埠,大兴土木,开路建楼,设立市场,由荒凉到繁荣,由被人遗忘的角落到国际名城自由港,建筑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巍巍雄伟之楼房,平坦光滑之公路,移山填海之奇迹,开筑水渠水塘,兴修桥梁码头,建设机场隧道等伟大工程,十之八九出自五华石匠之手。五华石匠承办的建筑公司达数百家之多,其雕琢工艺绚丽多姿、自成风格,为世人称颂。矗立在香港中环地区的汇丰银行是一座石砖砌成的高楼大厦,就是石行伟人李浩如和魏标记共同承办兴建的。汇丰银行是香港建筑史的一面镜子,一幢幢摩天大厦在它旁边的崛起则是香港繁荣的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体现。

滨海客家人主导着香港藤器业,藤器产品出口为香港赚取了大量外汇。客家人在香港建立的酒家、茶楼、饭店、饭馆遍布各地。客家人在香港经营百货业,开设的国货公司不断崛起,遍及香港、九龙和新界。新兴工商业蓬勃发展,一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移居香港的客家人,在世界经济商海里迅速成为优秀的工商实业家,他们在塑胶、服装、电子等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滨海客家人为香港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滨海客家人功不可没。

滨海客家人改变了深圳、香港地区的族群和文化分布。以前,客家人从闽粤赣大本营零散迁入,没有形成聚居区,不能形成客家方言岛,也难以保存自己的文化习俗,很快就被原住民同化。雍正五年(1727年)以后,客家人大批入迁新安县东部、中部、南部地区,聚族而居,自成村落,形成了为数众多的客家方言岛。到乾隆、嘉庆年间,这些客家方言岛逐渐连接成为幅员广阔的客家方言区。今深圳西部地区基本上属于粤方言区,间有个别客家村落;东部地区基本上属于客方言区,间有广府村落。东部地区的广府村落,一般都是有较长历史的豪族,如笋岗何姓、石岩浪心袁姓、清湖廖姓等,周围则是客家人的汪洋大海,客家村落遍布。客家方言区的形成使客家话和习俗得以传承,进而发展成富有特色的滨海客家文化区。

三百多年来,滨海客家为开发建设深圳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改革开放后,深圳成为经济特区,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客家人”——特区建设者,与深圳客家人“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一同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0多年来,深圳在党的领导下开拓创新、团结奉献,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飞速发展。

在经济建设方面,深圳积极解放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截至2019年,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已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第五位,财政收入高达9424亿元。深圳已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深圳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繁荣文艺创作,形成了高雅的文化氛围。一年一度的“读书月”“创意12月”以及“社科普及周”“市民文化大讲堂”“文博会”和遍布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与此同时,深圳引导广大市民寻找城市的根与魂,构建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体系,着力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滨海客家地区的精彩演绎。深圳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新时代,党中央要求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深圳的历史使命!

滨海客家,与深圳经济特区共荣耀! OevT0s0H0C9VWZMTmPJ9q3ievCi/L4YGuAZIwR4P9yoXHTmKfTuF7cNCydOmWtC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