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龙岗中心,客家复兴

滨海客家的中心在深圳龙岗。“复界”后的客家大迁徙运动,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形成了以深圳为中心的滨海客家,而在深圳,又以龙岗为核心。滨海客家中心的形成,有三大标志性的文化特征:

一是大型客家围堡的持续涌现。客家人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前后开始大量涌入深圳,经过六七十年的艰苦奋斗,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坪山坑梓新乔世居为代表,第一批大型客家围堡相继建成。此后一百多年,大型客家围堡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建成于乾隆年间的大万世居和嘉庆年间建成的鹤湖新居总面积均达22000平方米,在深圳客家围堡中双雄并立,即使放眼国内也堪称罕见。大型围堡的建设标志着滨海客家人在深圳不仅已经落地生根,而且经济上也有相当实力。嘉庆初年以后,以龙岗为中心的滨海客家地区进入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全新时期,客家围堡在龙岗、坪山、龙华、大鹏遍地开花,在盐田和宝安石岩、南山的西丽、麻磡等地也有分布。

二是重农亦重商观念的崭新实践。以自然经济为生活总基调的传统客家人,在滨海立足后则能因地制宜,既依靠农业,又重视商贸,还特别崇尚文教。滨海客家人在大力发展本地农业的同时,亦大力发展商业经济。罗瑞凤落户龙岗后,便到东莞开商铺做生意,赚了大钱,有了资本,兴建大型围堡鹤湖新居。还有一些深圳客家人已经通过进行海洋贸易积累起相当可观的财富,如著名的广州十三行的行商中也出现了客家人的身影,他们以贸易发家,有关十三行的几部历史小说全是客家人所写,包括《蜃楼志》《岭南逸史》等。

迁徙之路培养了客家人勤劳进取、崇尚农耕的良好品德,令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加,激发了他们的商业基因,让他们能快速融入当地,积累大量财富。同时,他们也有崇文重教的传统,近现代海内外的客家群体更是涌现出众多的杰出人物,如凌道扬、他信、李光耀、袁庚、曾生、丘成桐、田家炳、曾宪梓等。因此,客家人才有了“东方犹太人”的美誉,更是有“一群客家人,半部近代史”的美谈。

三是民间信仰与世俗心态的逐渐趋同。传统客家既敬祖,又奉神,其多神信仰使得多数客家人聚居地“神佛满天飞”,但滨海客家人较之则淡泊了许多。著名客家学者劳格文在深圳考察时发现:“这里的客家人没有自己的寺庙。没有和尚,如何做法事道场?如何超度亡灵?”在坑梓地面上,只在金沙村附近找到了一座据说曾经香火鼎盛的谭公庙。在新乔世居左侧的一个胡同里可见到两个并排的小庙,一边供奉着观世音,一边供奉着哪吒太子,都是信众奉持,没有尼姑和尚。丧事从简也已成为龙岗客家的民俗,正所谓“瞒了阳人眼,尽了孝子心”。深圳客家也有“二次葬”,但不修对山林水土构成严重破坏的圈椅式大坟,而是修一种车库式的“阴城”,可以存放多个“金罂”(骨殖坛)。从环保角度看,阴城对山林的威胁已降到最低程度。这种丧葬习俗的革新,完全是民间自发的,在讲孝道、敬祖先的客家人中也是一个非同小可的进步。深圳滨海客家在发展中,在民间信仰与世俗心态上,日益培育起一种破除迷信、移风易俗、自我解放的积极力量,日益形成一种共同体文化心理。

以上三点,支撑起龙岗的滨海客家中心地位。

客观上讲,由于战乱频仍,深圳文史资料缺失较多。“礼失而求诸野”,对滨海客家历史与文化的保护性挖掘,可填补大半个深圳近代史之遗缺,重构精彩的深圳近代史。深圳市和龙岗区分别举办客家文化节,以践行滨海客家的责任担当。龙岗区还通过活化利用赋予各类不可移动文物新的使命。

图2—3 深圳客家文化节剪影(陈武远摄影)

图2—4 古镇甘坑变成旅游热点景区

甘坑炮楼承载抗战历史。据记载,民国初年,甘坑一带土匪、窃贼横行,曾有百余土匪入户抢劫,村民“五发仔”拿起十三响快枪,带领200余村民殊死抵抗,最终击退土匪。经此事件后,做白糖生意发家的村民彭振芳出资修建了甘坑炮楼。炮楼建成于1921年,村民平时在排屋生活休息,遇上土匪来袭便迅速钻进炮楼,妇孺老人躲在下面,青壮年则冲上楼顶,用土枪、鸟铳等抵御外敌,高耸的炮楼成了甘坑人的保护神。1938年,曾生任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时,动员当地人民参加抗日。曾生在与日军作战中负伤后,留在甘坑秘密疗伤。当地村民积极投身抗日活动,有8名战士英勇牺牲。其后,东江纵队组织各村成立自卫护村队,甘坑村10余名护村队队员依托炮楼进行护村自卫,并多次为游击队提供重要情报,炮楼也承载着甘坑客家人抗击外侮的不屈精神。2016年,吉华街道引入华侨城集团500亿元投资,打造了集文化旅游、创意生态、非遗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甘坑客家小镇项目,甘坑炮楼迎来了重焕生机的一天。

龙岗区还积极开展兰桂书室、昇齐楼、南岭炮楼、俊千学校、正埔岭世居、环水楼、龙塘世居、阳和世居等客家古民居修缮保护工作,打造滨海客家文化重要寻根地。新乔世居目前已通过举办“客家围屋与传统低碳生活”“低碳24小时”等主题展览的方式,配以现代数字技术,把客家围屋特点与客家人低碳生活理念演绎得活灵活现。大田世居是深圳首个政府主导型文物古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示范项目,获评“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被誉为“岭南的乔家大院”。预计到2025年,龙岗全区将形成西部平湖大围片区、中部龙岗老墟镇片区、东部西湖塘片区三大历史文化街区地标。 xmr9f1s2lNbapOYgCirqMVYcfF7ugcAq5bc/nZko9R/EDdEG2Cfq3SZCp/VW4br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