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田厦村(常兴村、仓前村)

田厦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即田下、常兴、仓前。“厦”与“下”同音,深刻反映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前后沧海桑田的巨变。

田厦村

世居村民主要为郑、林、陈、梁、钟姓。其中,郑姓为第一大姓。

南山郑氏始于河南荥阳,先祖郑柏峰官封朝奉大夫,宋熙宁三年(1070)迁至东莞,被郑氏后人奉为开基一世祖,娶仓前村雷氏之女为妻。雷氏是深圳地区有史记载的最早本地姓氏之一,是个有实力的家族,对郑氏在此开宗立业起了重要的作用。二世祖郑帽庵官封朝议大夫,后葬于庵前村(现为光前村)席帽岭。该墓“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毁,1994年重修,仍保留有宋代的墓前望柱等,系岭南墓葬中较为罕见的文物遗存,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帽庵娶李氏为妻,生了一个儿子郑南莆。郑南莆的妻子也是雷氏的后人,雷氏为其生了五个儿子,并分别以仁、义、礼、智、信五字起名,这五个儿子的后裔,最终发展成枝繁叶茂的“五大房”,遍及深港两地。

长子郑仁子孙分布于塘朗、黄田大围、沙尾、花屋巷、厅巷、篁里、定加朗、巷头、向南、湖吐、珠岗头、榕树角、隔田、西涌等地。

次子郑义子孙分布于山兜、梅林。

三子郑礼子孙分布于涌下、福源、红石巷、西乡、大涌、新畲村、大鹏、南塘等地。

四子郑智子孙分布于田厦、留仙洞。

五子郑信子孙移居香山平岚乡。

常兴村

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原名福源村。1937年以前,村民全部为郑姓,后由于战乱及西丽水库移民等原因,有龙、吴、赵、黄、刘、陈等姓氏迁入。

相传,有郑氏两兄弟从南头城迁居于此,在靠近海边的地方开设了一家店铺,取名常兴,该店铺生意兴隆,客源不断,村人借此吉兆,遂将村名由“福源”改为“常兴”。

历史上,该村是远近闻名的“才子村”“秀才村”,人才辈出,如郑道鸿是清道光五年(1825)的举人,诰封通奉大夫,其长子郑藻棻,咸丰五年(1855)副贡,任恭城县知县、新宁州知州、南宁盐捕府。

仓前村

始建于宋代,有雷姓和陶姓自北方迁入,其中雷姓从湖南迁入。仓前村旧时临近前海滩涂,雷姓先祖以晒盐为业,因村子建在盐仓的前面而取村名“仓前”。宋代,雷姓不仅是本地大姓,而且富甲一方。

古迹遗存
华光古庙
HUAGUANG GUMIAO

华光古庙始建于明朝。供奉之神为“华光大帝”,又称马元帅,乃道教四大护法之一,所谓“马王爷三只眼”说的正是这位神灵。据传华光为南方火神,也是旧时粤剧团的保护神。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粤剧艺人都会举行隆重的拜祭华光帝仪式,以祈福避灾,俗称“华光诞”。

古庙为砖木结构,坐东朝西,三开间三进布局,面宽 9.23 米,进深 17 米,占地面积 157 平方米。庙中有一口六边形古井,与古庙为同一时间建成。2004年,古庙与古井同时得到维修。

华光古庙外景(摄影 魏玉明) uN890AVpnTF40s899SvzCXbuVEV9o4/+DwWbnPbv174MJsVmm/m1/zqf2q6qBQe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