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突围中的CBDC:“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mBridge中短期旨在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长期或将开启货币金融体系新格局。

撰文|欧阳静淼 温博欣

mBridge项目概览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由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泰国央行、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阿联酋央行联合发起,2022年10月完成了在真实场景中的试点交易 1 。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指出,要通过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来深化数字货币合作,推进mBridge项目。这不仅意味着“石油人民币体系”将开启新篇章,也凸显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于推动国际金融投资合作的重要作用。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mBridge是一种地区间的批发型CBDC系统,以实现二十国集团(G20)跨境支付路线图为目标,应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区块链等新技术,可以直接和大额汇款系统及境内支付系统相连接,能更快速、低价、安全地完成跨境支付和结算。

欧阳静淼

金融科技50人论坛青年成员,腾讯研究院研究员

深圳

mBridge中,各国央行与商业银行通过两层区块链结算网络实现不同货币和不同司法辖区间的无缝转账,这一过程不需要中间账户参与。第一层网络在本辖区内,由参与央行和其境内商业银行组成。参与央行在链上向商业银行发行本国的CBDC,并直接使用本国CBDC进行结算。第二层网络在不同辖区之间,由参与央行以及各国的商业银行共同组成一个跨境支付结算区块链网络(Corridor Network)。在第二层网络中,各国央行发行一种代币,与各国的CBDC按照1:1进行兑换,商业银行通过代币与央行完成资金转拨。两层网络结构以各辖区央行为节点,在辖区间通过代币流通实现无缝跨境转账;在辖区内则为所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CBDC,以及机构间、机构与央行间的交易流动性。同时,依托区块链提供的智能合约功能,商业银行可以实现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PvP)结算。

mBridge跨境支付优势

目前的跨境支付以代理行模式为主流,但这一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因参与方多、流程链路长,造成了付款流程慢、交易成本高、缺乏透明度等问题;第二,由于多币种的参与和运营时间的限制,代理行模式也存在外汇、交易对手方、结算等方面的风险;第三,一些新兴经济体的用户也因无法接入全球金融系统网络,或无力负担成本而无法获得跨境支付服务。为缓解上述问题,mBridge采取了更先进的平台设计、交易模式和技术方案。

平台可与既有跨境交易体系充分兼容

mBridge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兼容性和拓展能力,可通过基础设施衔接模块兼容多种连接模式,满足各地区不同的监管要求和技术标准,降低了机构的接入成本,使更多参与者能够加入其中。例如,mBridge可直接连接本国的零售型CBDC系统,也可以与现有的传统支付系统(如RTGS或FPS等)对接,支持尚未发行CBDC地区的央行及商业银行通过从银行账户中扣除等额资金的方式在mBridge上进行交易。这意味着,交易双方中一方建立CBDC系统即可接入mBridge,并可使用本地货币进行交易,且没有额外成本。这些特性将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加入项目,构建起新的跨境支付通道。

以CBDC为交易介质构建起央行、商业银行协同生态体系

mBridge跨境金融模式采用CBDC作为交易介质,由央行直接下场相互交易。一方面,CBDC作为数字形式的央行货币直接用于交易,以最安全的货币类型确保了结算的最终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这一共同参与的模式在保证央行权威性的同时充分保留了商业银行在交易链路中的作用,可更好实现协同发展。mBridge颠覆了传统跨境场景中央行借助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实现了央行的绝对主导。央行是唯一的CBDC发行方和赎回方,有权决定平台中的参与方,并规定持有币种、持有量以及交易方式。商业银行可同步接入平台,向央行申请兑换CBDC,也可以以任何币种向其他参与系统的商业银行发起收款申请。

温博欣

腾讯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

图1:mBridge平台节点示意图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BIS)

通过去中心化制度安排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安全性

目前进行跨境交易的主流做法是境外银行在境内行开立同业往来账户,通过境内代理行来完成与境内结算银行间的资金划拨,并依赖SWIFT等中心化管理的金融报文传送系统传输信息,最终实现境内外银行间资金清结算的点对点(Peer to Peer)处理。这一模式链路长,且中心化程度高。而mBridge模式中,每个央行都是网络节点,各节点采取双边点对点的交易模式,商业银行与节点相连,借助央行实现跨境支付。这种安排带来了一系列优势:首先,缩短了交易链路,大大节约了资源;其次,整个系统中没有中心协调机构,去中心化的系统架构提高了交易双方的自主性,不必受中心化机构的制约;此外,双边直接交易也严格控制了敏感信息的可见范围,大幅提高了隐私保障水平。

通过更先进的架构和数字技术满足差异化要求

首先,mBridge采取了模块化设计,解耦了支付、换汇及合规流程,并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与国内支付系统进行整合。模块化的功能拆分使参与央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定制功能,以适应各辖区间不同的跨境支付监管制度、资本流动管理制度,满足差异化要求,充分尊重各方自主权。其次,mBridge采用了去中心化的技术架构,开发应用了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专属开源区块链(mBL),从底层解决了信任机制和验证问题。此外,在满足兼容性需求之上,mBridge将智能合约与区块链结合,开发的自动发行和赎回机制,能有效节省手动兑换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能避免兑换环节的风险。mBridge也兼容了手动赎回功能,使央行能在不调整现有支付协议的情况下手动赎回CBDC。

更友好的外汇交易机制

商业银行的外汇交易业务会带来外汇敞口,有些是在开展业务时被动造成,如货币兑换和衍生品交易服务、在银行间市场的做市交易活动等。尽管一般情况下银行都会及时对冲这些敞口,但在现行的SWIFT主导的体系下,还是可能因为外汇结算时间与业务发生时间不同而造成外汇损益,且需要多重对冲等应对方式,相对复杂。mBridge上,商业银行间可直接靠模块化设计发起点对点的同步交收,在支付的同时完成兑换,最大限度减少了外汇结算的时间差。但遗憾的是,mBridge目前尚未在平台中引入汇率价格形成机制,因此需要在交易前、在平台外提前确认汇率。为进一步提升流程的自动化程度、简化交易链路,最大化降低汇率风险,mBridge项目也提出将在下一阶段加强相关设施建设,将汇率价格形成机制引入平台,真正实现双边连接和外汇同步交收。

mBridge与批发型CBDC项目仍处在初级阶段

除mBridge外,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正积极推进批发型CBDC项目试验,包括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BISIH)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马来西亚央行、新加坡金管局(MAS)和南非储备银行发起的邓巴项目(Project Dunbar),瑞士央行和法国央行主导的Jura项目(Project Jura),以及纽约联储创新中心(NYIC)的雪松项目(Project Cedar)等。多个区域间合作项目的同步开展及试验成果都证明了央行货币作为国际支付结算工具的可行性,展示了CBDC作为新型货币形态,在履行世界货币支付职能上的巨大潜力。未来,CBDC必将在跨境支付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货币的发展演变产生标志性和指向性意义。

图2:全球批发型CBDC研发进展

在实际操作中,批发型CBDC项目要实现系统的“网络效应”,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各项目的研发进展、参与主体的数量和质量、成本分摊方式以及所使用支付货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

尽管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喜人,但要实现跨境支付路线图的宏伟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期来看,批发型CBDC项目将继续加强技术试验,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尽快形成最小化可用产品(MVP)。同时,还要持续优化连接方案、隐私保护及流动性管理工具,扩大试验范围,完善相关法律框架和平台条款规则。

从长期发展来看,mBridge等批发型CBDC项目要实现G20的跨境支付路线蓝图还需扩大系统的辐射和影响范围。在这一过程中,CBDC项目将面对两个议题:一是拓展自身的覆盖范围,引入更多的参与方。这需要建立起多个双边或多边交易链路,前期成本较高;也需要对各司法辖区间不同的监管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协调,鼓励更多参与方加入。对此,mBridge项目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加强系统内建设,强化基础设施衔接的探索,通过与未建立CBDC系统地区间的合作试验来尝试拓展连接范围。

二是满足与其他CBDC系统间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性,实现全球互联,如mBridge与邓巴项目等。SWIFT已经开始探索解决方案,去年10月测试了通过SWIFT网络连接两个独立的CBDC系统 2 ,在系统间加入网关(Connector Gateway)设计来连接双方系统中的节点,实现信息、指令的汇总和统一,并通过智能合约来执行支付指令。虽然信息交换和交易流程相对复杂,但这一试验的确证明了在独立CBDC系统间建立连接的技术可行性。就mBridge等CBDC项目而言,也可以在以下三个方向进行探索:一是通过协议连接各系统,实现直接交易;二是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满足兼容要求;三是基于统一的技术基础设施和规则,打造公共平台。

如上述两个议题得以有效应对,CBDC项目将取得长足进展,进一步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提高跨境交易的结算速度和透明度,扩大系统的覆盖面。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系统的“网络效应”,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各项目的研发进展、参与主体的数量和质量、成本分摊方式以及所使用支付货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

mBridge将开启新的全球货币竞争及跨境支付格局

批发型CBDC模式下,央行货币直接参与跨境交易,增加了国际货币支付结算领域的竞争维度。有观点认为 3 ,mBridge项目将打破传统模式下主权货币国际化的竞争路径,为人民币国际化搭建了有利平台。在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尚未加入mBridge的情况下,人民币凭借其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或将成为系统中首选的支付货币。这不仅将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还将推动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提升人民币的支付和储备功能。同理,这一影响也不仅限于人民币,任何使用央行货币参与CBDC项目的国家和地区都将有机会摆脱既有国际货币和支付体系带来的约束。

但从中短期来看,这方面的影响或许还十分有限。在“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某一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仍然取决于可兑换性、资本管制程度、资本市场开放度等因素 4 。当前,mBridge等CBDC项目主要聚焦在解决当前体系的痛点问题、提升跨境支付效率,直接目的并非提升货币国际化程度,也难以对货币国际化水平产生根本性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将能够增强人民币的使用便捷性和竞争力,伴随着金融开放度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或将最终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促进作用。

图3:主要货币国际支付份额

相较于对货币国际化和货币竞争的影响,CBDC项目中使用主权货币进行跨境支付交易对弱势国家减轻“货币替代”效应的作用更值得关注,特别是对于依赖美元的小型经济体。以mBridge为雏形建立起的双边交易体系直接通过双方的央行货币进行兑换,可实现直接的支付和结算,不再需要通过第三方货币计价。这使交易双方的货币均充当了支付手段,确保了其在跨境结算中的地位,也有利于改善当前国际支付体系中少数货币独大的局面。因此更长远来看,如批发型CBDC系统得以大范围落地,不仅将改变跨境交易的方式,也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国际货币支付新格局加速演变。

结论

以mBridge为代表的批发型CBDC跨境支付模式是货币理论、经济、贸易、金融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下的全新产物,旨在缓解现有跨境支付模式的痛点,提高效率与透明度,降低成本和风险,增强国际金融的包容性。现阶段试验已经证明mBridge在缓解跨境交易摩擦、提升结算速度、降低汇率波动风险等方面优势显著,如能在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中推广使用,将能抢占先机,提升跨境人民币的结算比例,实现国际经贸提质增效。但未来,批发型CBDC应用的普及程度还将取决于迁移成本,以及参与方覆盖广度等多方面因素,而这也将是跨境支付领域持续探讨的话题。随着全球CBDC项目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和案例的不断创新,势必将给跨境支付与国家货币金融体系格局带来新变化。

(责任编辑:钟龙军)

1 BIS Innovation Hub Hong Kong Centre,the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the Bank of Thailand,the Digital Currency Institute of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the Central Bank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2022. Project mBridge: Connecting economies through CBDC. BIS. https://www.bis.org/publ/othp59.pdf.

2 SWIFT,Connecting digital islands:CBDCs,2022,https://www.swift.com/news-events/press-releases/ground-breaking-swift-innovation-paves-way-global-use-cbdcs-and-tokenised-assets.

3 葛红玲,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演化新方向[J]. 北大金融评论,2023,(1).

4 沈伟,靳思远. 信用货币制度、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从“数字钱包”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J]. 上海经济研究,2022,No.405(06):78-93. DOI:10.19626/j.cnki.cn31-1163/f.2022.06.007. hiMD6m5voWMVI29eOCpEFPGQMnGKP+BpWYLa1JKO1dVQBQM8OIPQFi67PFsF2zw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