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国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6年,汉献帝和大臣们从长安返回洛阳。洛阳城经过董卓之乱后变得残破不堪,粮食极度匮乏。曹操已经占据了许县(今河南许昌),他采纳谋士的建议,以方便供给粮食为由,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县,并将许县改名为许都。从这以后,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在政治上占有了极大的优势。

孙策定江东

公元195年,孙策率领数千兵马前往江东,将扬州刺史刘繇击溃,使自己在江东的势力大增。196年,孙策攻下会稽(今浙江绍兴)。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又先后削平了当地的割据势力,大体上统一了江东。200年,孙策遇刺身亡,但他为弟弟孙权在江南建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屯田制

屯田亦称屯垦。西汉以来,历代为解决军粮供给、军费开支及补充国库储备,多组织士兵、利用犯人或招募百姓垦种。主要采取军屯和民屯两种形式。军屯即以军事组织形式由士兵及其家属进行垦种,民屯则以民户为主体进行有组织之屯垦,其中也有利用犯人者。此外,明代还有商屯。东汉末,曹操组织的屯田为民屯,效果非常显著。其后,历代多沿此制。

租调制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在《收田租令》中颁布了新的租调制,规定的田租是每亩每年缴纳粟四升;户调是平均每户每年缴纳绢二匹、绵二斤,具体实行时根据民户的资产划分等差进行征收。这种征收实物的户调制,实际上自东汉后期以来就已经开始,而曹操把它正式确定下来,并以此代替了繁重的口赋和算赋。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曹魏政权起到了一定的巩固作用,使它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据有了实力上的优势。租调制也是中国古代赋税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对后代的赋税制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失箸借闻雷

东汉末年,刘备曾经逃到许昌,暂时投奔了曹操。曹操见刘备气宇轩昂,而且谈吐也不凡,非常器重刘备,也听说过很多关于他多次战败黄巾军的英雄事迹,于是就跟他非常交厚,但是,他暗地里也提防着刘备。

有一天,曹操邀请刘备到丞相府后花园去喝酒,刘备应邀到了后花园和曹操坐在院子里赏花。曹操吩咐奴役热两杯酒端上来,他们一人一杯,边喝着酒,边吃着梅子。曹操问刘备:“使君常年在外征战,必定知道这天下英雄,请使君试着说一下!”刘备说:“我见识少,实在不敢妄言。”曹操又说:“使君不必过于谦虚,有什么就说什么。”刘备就说道:“有一个人,他家四世三公,而他自己也雄霸一方,河北袁绍算英雄么?”曹操说:“袁绍好勇无谋,我早晚灭了他,不算英雄,使君再说。”“袁绍的弟弟袁术兵精粮足,虎踞一方,可算英雄?”“袁术只不过是继祖上之名,我以后肯定剿灭他,不算英雄。”“有一人血气方刚、年轻有为,江东孙策可是英雄?”“孙策有勇无谋,我早晚破他,不算英雄,使君再说。”刘备又说道:“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徐州吕布这些人可算是英雄?”曹操不耐烦地说:“不是,不是,这些都是守家之鬼,我早晚兴兵灭了他们。”刘备说:“那除了这些人以外,我真的不知道了。还请丞相明示!”曹操笑着说:“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曹操两人罢了。你刚才说的那些人,根本算不上是英雄。”刘备闻言大惊失色,吓得把手中的筷子都掉地下了。正好这时,天上打雷,刘备弯腰拣起筷子,并顺势对曹操说:“一雷之威,乃至于此。”曹操说:“你乃是天下英雄,还怕打雷吗?”刘备说:“圣人说:‘遇到迅疾的雷鸣,猛烈的暴风,一定要改变常态,表示有所戒慎。’雷是上天发怒,怎么能不害怕呢?”

于是,刘备轻轻松松地就把失手掉筷子的事情给掩饰过去了,同时令曹操心想刘备连打雷都怕,终于不再心忌刘备。为以后的基业奠定了基础。

割须断袍

东汉末年,曹操篡权,献帝的位子如同虚设。后来由于曹操欺君太甚,献帝忍无可忍,于是就用血在一张绵薄上写了一份诏书,被称为“血诏,”由于怕曹操发现就把这诏书藏在衣服里,所以也叫“衣带诏。”

皇帝把这份“血诏”交给国舅董承,要他密谋奸臣曹操,可是董国舅一个人孤掌难鸣,就想多找几个人共同谋事。于是就找来了侍中王子朋、太医吉平、皇叔刘备和西凉刺史马腾等共八个人歃血为盟,对天发誓要为国除暴、誓杀曹贼。但是后来谋事不密,被曹操知道了要杀他们,汉左将军刘备知道后就率兵逃到徐州,马腾、董承他们几人全部被斩首,无一幸免。

后来,这事让马腾的儿子知道了,就要起兵为父报仇。马腾共有三个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都被曹操所害,只有大儿子替父亲镇守西凉。这大儿子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姓马名超字孟起,从小精通武艺,并且天生神力从来都没打过败仗,西凉的老百姓和他的军队都称他为“神威天将军。”马超知道父弟被害,气得他满口吐血,晕倒在地。当天就和镇西将军韩遂起西凉兵二十万直奔潼关,由于西凉兵骁勇善战,再加上马超英勇无敌,不到十天的时间,潼关就夺下了。

曹操知道后,立刻统帅三十万精兵前来迎敌,双方就在长安恶战起来,马超急着为父报仇,不等曹操发话,就骑马提枪直刺曹操,曹军中有一员战将出来迎敌,可是一眨眼的工夫,那员战将就被马超杀了。只见马超把枪一挥,西凉兵像一窝蜂似地涌了过来,一个个凶神恶煞,把曹军吓得回头就跑,曹操见此情景,也顾不得许多了,骑马往回就撤,马超随后赶了过来,马超对手下将士们说:“前面那个长胡子的是曹操,大家快追,抓住有赏。”众将士听到后都奋力赶了过来。曹操听到后就用身上带的匕首把胡子给割了下来。后来有人把曹操割须的事报告给了马超,马超又喊道:“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到后,就用战旗的一角扯下来包住下颌,又有人报告马超。马超又喊道:“前面那个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听到后又慌忙把袍子脱了下来,可是还是被马超发现了,于是,马超舍命追赶,眼看就快被马超追上了,曹操心里非常害怕,正在发愁的时候,只见曹操对面来了一员战将把马超敌住,因此曹操才得以脱难。

三顾茅庐

官渡之战后,刘备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处境十分艰难,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带领关羽、张飞、赵云等将投奔荆州刘表,暂时停留于此。寄人篱下,大业无成,刘备对此非常焦急。为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他多方延揽人才。后经当时名士徐庶的推荐,便亲自前往襄阳隆中访问隐居在那里的诸葛亮。

刘备第一次去时,没有见到诸葛亮,刘备无功而返。没过多久,刘备再次去拜访,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又不见诸葛亮,只好作罢。第三次去时,诸葛亮刚回来,正在午睡。刘备于是静静地在门外等候,一直等到他睡醒。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便赶忙将刘备兄弟迎进屋内。刘备进屋与之交谈,诸葛亮未出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刘备对此非常高兴,认为他确是一个奇才,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从此刘备十分看重诸葛亮,诸葛亮也尽心竭力地辅佐刘备。后来,诸葛亮凭借自己杰出的才智,为刘备建立蜀国。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曹操企图一举统一南方,带领大军南下,迅速占领荆州的部分地区。在荆州的刘备退驻樊口,只有兵力1万多人。而曹操拥有兵力20多万人,实力相差悬殊。为破曹兵,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一带共同抵抗曹军。曹操的兵力在数量上占着优势,但是水军的实力不如孙、刘联军。双方刚一交战,曹操因为军队里发生疫病,就引军退到长江北岸。孙、刘联军利用火攻,烧毁曹操的船只,大火延烧到岸上的曹营,孙权和刘备的联军乘势猛攻,曹军大败,烧死和溺死的再加上饥疫死伤的人数在半数以上。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

曹操称魏王

曹操统一了北方以后,便加快了取代汉室的步伐。他首先清除了倾向于东汉王朝的力量,又于208年废三公官制,自封为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216年,汉献帝被迫封曹操为魏王。虽然曹操始终没有正式称帝,但他已经为曹氏代汉称帝做好了准备。

吕蒙袭取荆州

公元219年,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水淹七军,震动了整个中原大地。曹操暗中派人与孙权取得联络,双方达成了前后夹击关羽的密谋。孙权为了麻痹关羽,派不出名的陆逊代替大将吕蒙驻守陆口(今湖北嘉鱼)。关羽看不起陆逊,果然上当,抽调守军支援襄樊前线。这时吕蒙趁机率领精兵偷袭,很快就将蜀汉占据的荆州地区给占领了。关羽慌忙往回撤退,结果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最后全军溃散,关羽及其儿子关平都被吴军斩杀。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就是通过各州、各郡中正官的品评,把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被评为上等的人才将推荐给各级政府,吏部选拔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者的家世情况、品级。晋以后就完全由家世确定品级,形成了重家世轻德才的风气,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刘毅传》)的情形,并造成豪门世家把持各级官僚机构的局面。

曹丕称帝

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其子曹丕继其位。当时东汉已完全在曹魏的控制之下,汉献帝已等同于傀儡。曹丕又实行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汉献帝让位,即位为帝,定国号为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并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刘备称帝

刘备是东汉远支皇族,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东汉末年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在荆州立足,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势力逐渐壮大,又夺取益州与汉中。当曹丕废汉献帝自立的消息传到汉中时,刘备悲愤异常,在群臣的一再劝说下,于221年在成都称帝,仍承继汉朝国号,称蜀汉,年号章武。

孙权称帝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孙坚子,孙策弟。公元200年,其兄孙策死,他代统部众,任讨虏将军,会稽太守,拥有江东六郡。得张昭、周瑜等人辅佐,镇抚山越,征讨不从命者,逐渐强大。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于赤壁大败曹操,后与刘备交恶,向魏称臣,封吴王。229年,孙权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国号吴,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夷陵之战

建安二十五年(219年),孙权俘杀蜀将关羽,出兵攻占荆州(今湖北襄阳)。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亲率十万大军向东吴进发。孙权派大将陆逊率兵5万迎敌。蜀军连战连捷,攻入吴境五六百里,自巫峡连营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同时得到武陵南蛮的支持,声势浩大,锐不可当。刘备沿江设置军营几十个。陆逊以逸待劳,坚守不出。公元222年,蜀军已经被弄得十分疲惫,士气一下子变得低落起来。陆逊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北岸)与蜀军决战。吴军利用火攻,大破蜀军40余营,刘备尽失舟船器械,狼狈逃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蜀军主力遭受重创。刘备于次年忧愤病故。夷陵之战后,蜀军再无力攻吴,吴亦无力西进,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稳定。

白帝托孤

公元222年蜀军猇亭大败,刘备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心情抑郁。退回白帝城后,刘备一病不起,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于是召诸葛亮来到白帝,托付后事。

太子刘禅年幼,蜀汉形势尚不稳定,这些都让刘备放心不下。他叮嘱诸葛亮:如果太子成器,就好好辅佐太子,定能成就国家;如果太子实在不行,请自代刘禅为帝,以拯救国家。诸葛亮动情地表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23年,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逝,享年63岁。之后刘禅即位,是为蜀后主,改元建兴,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无巨细,皆出于亮。日后辅政,诸葛亮不负先主。这确是历史上君臣相知的一段佳话。

七擒孟获

后主刘禅继位之后不久,南蛮王孟获便带领蛮兵10万,不断对蜀国边境进行侵掠。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带领50万人马前去征讨,以赵云、魏延为大将,长驱直入攻向南中。

南蛮王孟获,听说蜀兵南下就带兵迎战,远远看见蜀兵队伍交错、旗帜杂乱,心里就想:“人们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我看也不过如此。”孟获冲出阵去,蜀将王平以诈败之计打败孟获,事先埋伏在山路旁的大将魏延活捉了他。孟获被押到大帐里,口口声声不服诸葛亮,诸葛亮立即让人给孟获松绑,放他回去。

回寨以后,孟获因两个洞主与诸葛亮作战,吃了败仗,就狠狠地揍了他们一顿。这两人一怒之下带了100多个南兵,冲进孟获的营帐,把喝醉了的孟获绑了起来,献给了诸葛亮。诸葛亮见孟获仍摆出一副不服的样子就又放了他。这样捉了放,放了捉,前后捉了孟获七次。

到了第七次擒住孟获时,诸葛亮又给他松了绑,并送到邻帐饮酒压惊,孟获对此非常感动。他来到诸葛亮面前,跪倒在地上说:“丞相天威,南人永远不再造反了。”诸葛亮当即封孟获为南人洞主,并退还占领的全部土地。孟获及家人感恩不尽,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诸葛亮便率领大军回到成都。从那以后,诸葛亮的后顾之忧便解除了,他可以一心一意为北伐中原作准备了。

马谡失街亭

蜀国街亭为汉中咽喉要地,诸葛亮派将驻守。马谡请令,诸葛亮再三叮嘱须靠山近水扎营,并令王平辅之。马谡刚愎自用,违令,对王平谏言置之不理,竟在山顶扎营,因而被魏将张郃所败,街亭失守。马谡不遵诸葛亮将令,导致街亭失守,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惜其才,但以军法无私,挥泪斩之,并因己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空城计

诸葛亮在阳平时,派遣魏延整合大军向东进发,自己只留万余人守住阳平。此时,司马懿带领二十万大军要与诸葛亮作战。派出去的军探回报司马懿说:“诸葛亮城里面兵力很少,力量很小,我们大军进攻肯定可以取胜。”

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大军即将来到,怕他逼迫自己一战,因此想要赶往与魏延的部队会合。但由于距离遥远,看来一定赶不到,将帅士兵都非常惊恐,一时间人心惶惶,不知如何才好。一天,诸葛亮的神色态度完全如平常一般从容自在,命令军中将军旗战鼓收拾一边,不可随便出城,又命令将城门大开,四处打扫干净。然后自己坐在城门之上,面带微笑,悠然抚琴,没有丝毫的慌乱,旁边只有两个小童陪伴。司马懿已经率领大军到达城下,看到此番情景,一时间竟然不敢攻打。他一向认为诸葛亮为人谨慎庄重,现在突然展现兵力弱小,疑心有伏兵,于是率部众往北到山间去。

第二天吃饭时刻,诸葛亮与参谋佐吏拍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素来胆小,此次大开城门,可能城里有重兵埋伏,于是沿着山路离去了。”军探回报,情况果然如诸葛亮所说。后来魏延率领部队与诸葛亮会合,情势好转。司马懿后来知道了,但已经失去了这大好时机,懊悔不已。

司马懿智取帅印

司马懿是曹操丞相府的长史。所谓长史即是总管的意思,官职并不小,但总管属幕僚,没有实权。他深有韬略,逐渐成了曹魏政权的重要参谋,后来三国分别称帝建制,在曹丕、曹睿相继称帝时,他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但他仍处于辅佐地位,实权依旧掌握在曹氏宗室手中,这种情况使他难展宏图。每次战争,功劳是他的,但是得益最大的都是曹氏亲属,他因为这种情况深为苦恼。

刘备死后,蜀汉由诸葛亮主政,屡次兵出祁山,进伐中原。魏明帝在对蜀战争中的大将军是曹真,而司马懿只是担任他的副手,其实司马懿此时已成为诸葛亮的主要敌手。

诸葛亮初出祁山,占天山诸郡,收服姜维,取得大胜,后因马谡失去重要战略要地街亭才被迫回川。数年后,经过休养生息,诸葛亮重聚大军兵出祁山,再伐中原。大军一路前行,势如破竹,并再次联络东吴,共伐曹魏。

在这紧急关头,大将军曹真却身染重病,只得回洛阳养病,军中无主,眼看曹魏形势更加恶化,魏明帝一时有些六神无主。就在这时,司马懿主动向魏明帝分析了形势,他认为蜀汉与东吴的联盟是貌合神离,东吴在吕蒙白衣过江夺取荆州和在夷陵之战中大破蜀军后,已与蜀汉结下了深仇,不可能真心实意地帮助蜀汉,所以这一路兵马不足为患,所忧的倒是陇西诸葛亮的一路军马。现军中无主,得派得力之将前往主军,等蜀军粮草供应不济,定可反败为胜。曹睿见司马懿分析得头头是道,鉴于曹真有病,就委派司马懿为都督,总领陇西各路军马,抵御蜀汉进攻。他还命人立即去曹真那里取帅印交给司马懿。

司马懿却说:“臣自去取帅印便可。”他来到曹真府上,先探病情,再告以前方军情。曹真因在病中,家人怕他病情加重不敢告以实情,现听说军情如此紧急,不禁深感忧虑,便说:“现在国家如此危急,皇上为什么不拜你为都督,以退蜀兵呢?”司马懿明明已经受封,却装作毫不知情,这时仍推辞说:“我才疏学浅,不堪重任。”曹真信以为真,忙叫人将帅印交给司马懿。司马懿仍是不住地推托:“帅印仍请大将军掌管,我一如既往,竭力辅佐。”曹真忙说:“你不接帅印,我又不能理事,现在国家危险了,军队怎么能没有统帅呢?我要抱病去向皇上保举你。”此时,司马懿才说出实话:“皇上已有恩命,只是我不敢领受罢了。”曹真一听,高兴地说:“有你挂帅,蜀兵可退了。”于是,司马懿假意推辞不过,拜谢再三,接过了帅印。

高平陵事变

公元249年(魏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将朝中大权控制在自己手中。此前曹爽一直结党专政,并排挤司马懿。司马懿称疾不朝,但却在暗地里积蓄力量,安排长子司马师为中护军,掌握部分禁军,以亲信蒋济为太尉。并伪装病笃,麻痹曹爽。

249年,曹芳去洛阳城外祭谒曹睿的陵墓高平陵,曹爽及其兄弟曹羲、曹训、曹彦一同前往,洛阳城内守备空虚。司马懿趁此机会发动政变,将洛阳城控制在自己手中。同时,用太后的名义关闭城门,占领武库,截断高平陵与洛阳的交通。接着便向曹芳上书,言为除逆臣曹爽不得,进而兵谏。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曹爽不免惊慌失措,大司农桓范逃出洛阳,劝曹爽挟天子奔许昌,传檄天下,共讨司马懿。曹爽没有听从他的劝说,后交出兵权返回洛阳,没过多久便被司马懿处死,同时罹祸的有其兄弟多人及何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并诛及三族。至此,司马懿便牢牢地控制住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乐不思蜀

公元263年,蜀国灭亡,蜀国后主刘禅被司马昭俘虏。一次,司马昭(魏国大将军)宴请刘禅,席间表演蜀国乐舞,刘禅的侍从都感到悲哀,刘禅不但不感伤,反而表现得很高兴。司马昭看到刘禅的表现后,禁不住问他:“你想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好,我不想念蜀国。”事后,刘禅原来的大臣郤正悄悄对刘禅说:“如果司马昭再这样问您,您应该哭着回答:‘先辈的祖坟远在陇蜀,我的心因怀念西方而悲痛,没有一天不想念。’然后将眼睛闭上。这样,司马昭可能会放我们回去,我们就可以再招兵买马,以图恢复汉室江山。”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就将郤正所教的话说了一遍,然后在将眼睛闭上。司马昭说:“这话不像是出自于你的口中,倒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讶地睁开眼睛说:“这话确实是郤正教我这么说的。”司马昭和他左右的人听后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曹操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的一大政治特点就是宦官专权,尤其是在桓帝和灵帝时期更为突出,而曹操的父亲曹嵩正是极受桓帝宠信的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其本人又高居太尉,因此,曹操的身世背景在当时极为显赫。

公元184年,曹操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被升为济南相,上任后,他罢免了八个县的赃官,禁断淫祀,一时间,济南奸尻逃窜,济南一郡清平。但曹操也因此触犯了权贵,被贬为东郡太守,东郡靠近京师,权贵横行,曹操怕招致家祸,称病辞职。188年,曹操又被灵帝起用为典军校尉。

189年,灵帝去世,年仅14岁的刘辩登基,何太后听政,皇舅大将军何进辅政。何进一直对宦官集团深恶痛绝,一心想铲除宦官集团,于是,他暗招董卓进京。然而,待董卓进京时,何进已经被宦官所杀。董卓废掉刘辩,扶9岁的皇子刘协做了皇帝,并自封丞相。曹操不想为董卓效力,遂逃出洛阳,间行东归。后来,曹操将矛头指向了黄巾军,得降兵30万,并“收其精锐,号为青州兵”。曹操的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北方的大军阀。

198年,曹操灭掉吕布。200年,曹操在官渡打败了袁绍,消灭了他的主力。205年,曹操歼灭袁谭,袁熙、袁尚逃至乌丸。

207年,曹操远征乌丸,将袁熙、袁尚力量消灭,结束了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北方统一。

216年,曹操晋爵魏王,车舆服饰皆同天子。220年,其子曹丕篡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曹植

曹植(公元192年~232年),字子建,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操第三子,母亲卞氏。曹植自幼颖慧,十余岁即能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受曹操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这让曹操十分不满,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最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被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变,从一个优游宴乐的贵公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二年(222年),贬爵安乡侯,后改封耶城侯;三年,徙封东阿。四年,徙封雍丘王。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曹植仍十分戒备。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都未能如愿。在文帝(曹丕)、明帝执政的二十几年中,曹植颇不得志,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太和六年(232年),曹植卒。终年41岁。谥“思”。曹植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后人又称他为“陈王”或“陈思王”。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这里要提到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汉献帝建安时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后人遂以“建安风骨”称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代表作家即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颇多豪情壮志之作,如《白马篇》、《吸鲤篇》等;亦有少数关涉社会、反映动乱残破现实的作品,如《送应氏》等;有关邀游、宴饮的也有很多。后期的作品中,诗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泰山梁甫行》;文如《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赋如《洛神赋》等。或诉说骨肉相残、屡遭疑忌之苦痛,或发抒有志不能施逞之悲愤,或申述己志,或悯惜世乱,多忧患慷慨之音。风格渐趋沉郁内敛,多比兴寄托手法,十分婉曲。曹植的诗、传、文、赋俱佳,而诗作尤为出众。钟峰《诗品》谓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集溢今古,卓尔不群”,推为“建安之杰”。

关羽

关羽,原名长生,字云长,公元161年出生在河东解县一个极具封建文化教养的农家,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又因其长髯飘飘,人称美髯公。中平元年(184年),关羽因杀死家乡的郡豪,被迫逃亡到涿郡。恰逢刘备招兵,遂与刘备、张飞结识,三人意气相投,于桃园结义,情同手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占领汉中,并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并假节钺。7月,关羽统大军进攻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增援。八月,汉水猛涨,关羽借汉水杀死曹将庞德收降于禁。一时间,关羽威名,震动中原。致使曹操听后恐慌不已,竟要“徙许都以避其锐”。

然而,关羽虽然骁勇善战,但他本人却骄纵狂傲。关羽得志于荆襄后,孙权便对关羽起了戒心,但表面上仍显得与关羽十分要好。

10月,孙权派遣大将吕蒙率军白衣渡江,抄关羽的后路,袭取荆州。关羽的手下糜芳和士人平日受尽关羽的轻视和训斥,孙权派人诱降,两人当即归顺。吴军与曹军配合,关羽腹背受敌,他向上庸的蜀兵求救,不料守将刘封、孟达正闹矛盾,两人都坐视不管。11月,关羽欲从樊城撤军,夺回荆洲,但又遭吴军截击,部卒逃散,溃不成军。关羽无奈,只得先抵麦城,试图从麦城往西川与刘备会合。这就是史称的“败走麦城”。12月,关羽身边只剩了少数的随从,他们日夜兼程,疲惫不堪,在蜀境边的章乡被孙权伏兵擒住,因其誓死不降,被孙权所杀。

关羽一生,重情重义,信守诺言,虽感激曹操的厚爱,但却始终不改其忠义,并且致死不渝。关羽的一生又自始至终都盈灌着勇武,戎马几十年,擒杀敌军兵将无数,被称作刘备“五虎上将”之首。尽管他狂放自傲,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他的忠勇之气的崇拜和敬仰。佛教将其作为护法,道、儒两教将其作为“忠义”的象征,因此,他也成了唯一一位受到佛、道、儒三家尊崇的神。

诸葛亮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他三岁丧母,五岁丧父,之后由叔叔诸葛玄抚养。15岁那年,叔父诸葛玄带诸葛亮来到豫章以避战乱,哥哥诸葛谨留守家中,后于200年南下投靠孙权。但不幸的是,诸葛玄在两年后就病逝了,17岁的诸葛亮担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山里盖了几间茅屋,“躬耕于南阳”十载。10年之中,他躬耕苦读,逐渐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成长为一个能综观天下时事的俊杰,随时准备辅佐明君,治国安邦。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公元208年,曹操趁刘表病重,荆州内乱之际,发兵30万南下,“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夺取了荆州。刘备无所依附,只好让出荆州,退往江陵。208年10月,孙、刘联军在赤壁采用火攻,大败曹操。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很快占据的荆、益两州,在汉中立稳了脚跟。

公元222年,刘备不听诸葛亮劝告,执意要攻打东吴。败退后,不久便在永安辞世,17岁的刘禅即位。刘禅听从父命,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委以重任,主理政事。227年,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统帅三军征伐魏国,恢复汉室。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并没有灰心,他回到汉中后,总结经验,痛斩马谡,重新调整军队。之后,诸葛亮又先后率兵5次伐魏,但均未成功。234年,54岁的诸葛亮因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在与魏将司马懿对峙渭南时,病倒在五丈原军中,临终遗命撤军。

嵇康

嵇康,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祖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为了避怨,乃迁徙至此。“竹林七贤”(另六人为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音乐家,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幼年丧父,有奇才,卓尔不群。后娶曹操曾孙女为妻,在曹氏当权时,曾做过中散大夫。后来家道清贫,常与“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在树下打铁谋生。

嵇康“性烈而才隽”,为人耿直。好友王戎和他交往二十年,没见他怒色相向,但嵇康得知山涛推举自己代他为官后,竟愤而写书信与其绝交,言辞犀利,锋芒毕露。嵇康博学多才,熟知音律。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据刘籍《琴议》载:嵇康曾从杜夔之子杜猛处学得《广陵散》。嵇康酷爱此曲,经常弹奏。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求教,嵇康概不传授。前一恨与此一爱,可见嵇康的愤世嫉俗、桀傲不驯。由于性情刚烈,最后终于当权者司马氏结仇,招来杀身之祸。临行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得免。嵇康死前索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慨然长叹道:“《广陵散》如今绝矣。”死时四十岁。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歌和散文上。今存诗50余首,以四言体居多。

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其作品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有9篇、诗90余首。诗歌代表了阮籍的主要文学成就。

阮籍所在的时代,正值魏、晋纷乱之际,名士少有能保全者。阮籍见状,便不理世事,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司马昭很想和阮籍结亲,阮籍知道后,竟大醉六十日。司马昭只得作罢。钟会曾多次问他时事,想找机会治他的罪,他都因烂醉而得免。阮籍曾从容地对司马昭说:“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司马昭听后非常高兴,拜他为东平相。阮籍骑驴赴任,到了之后就把府舍的围墙统统推倒,路人能一目了然地看到里面。如此一来,办共通透,法令清简。不多久,阮籍回京,任从事中郎。有官员说有儿子杀害了母亲,阮籍听后说:“嘻!杀父亲可以,更何况杀母亲!”闻者无不怪其失言。司马昭召他问道:“杀父,天下罪大恶极之事,你认为可以吗?”阮籍回答说:“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是禽兽的作为。杀母,禽兽不如啊!”众人这才明白。阮籍曾听说步兵厨营会酿酒,贮有美酒三百斛,于是主动求做步兵校尉。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时,很多人都写“劝进文”,阮籍因大醉忘了写,使者已进门要文章了,他还在据案大睡。使者叫醒他,他挥笔立就,无所改窜,辞甚清壮。阮籍还有个著名的本事,就是翻白眼。见到不喜欢的人,他就以白眼对待。比如母亲过世时,嵇喜来吊丧,他翻白眼不理人,嵇喜回去后不久。嵇康(嵇喜的弟弟)拿着酒带着琴来了,阮籍一看大悦,立即以青眼示人。由此,阮籍得罪了不少礼法之士,因司马氏的庇护而每每得以保全。景元四年(263)冬,阮籍去世,时年54岁。 HdTCx3XBvFizizftwOjnnoSSp7+d1FaE24fpt0J88gV3S2C/HqDJJ/9zz2abLJb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