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成功的人善于总结

【才足以鉴古 ,明足以照下 ,此人之俊 也。】

注曰: 嫌疑之际,非智不决。

王氏曰: 古之成败,无才智,不能通晓今时得失;不聪明,难以分辨是非。才智齐足,必能通晓时务;聪明广览,可以详辨兴衰。若能参审古今成败之事,便有鉴其得失。天运日月,照耀于昼夜之中,无所不明;人聪耳目,听鉴于声色之势,无所不辨。居人之上,如镜高悬,一般人之善恶,自然照见。在上之人,善能分辨善恶,别辨贤愚;在下之人,自然不敢为非。能行此五件,便是聪明俊毅之人。德行存之于心,仁义行之于外。但凡动静其间,若有威仪,是形端表正之礼。人若见之,动静安详,行止威仪,自然心生恭敬之礼,上下不敢怠慢。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明可以鉴察自己之善恶,智可以详决他人之嫌疑。聪明之人,事奉君王,必要省晓嫌疑道理。若是嫌疑时分却近前,行必惹祸患怪怨,其间管领勾当,身必不安。若识嫌疑,便识进退,自然身无祸也。

白话: 才能能够通达古今兴衰成败之理,智慧能够明辨是非嫌疑,这样的人就是人中的俊才。

解读: 一个聪明的人往往能够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以求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所谓“告诸往而知来者”,就是人要用心总结过去,从而预测事物未来发展的方向。一个人能做到通达古今,见微知著,就能神机妙算,占据先机。一个人能够做到明察秋毫,任何人都欺瞒他不得,自然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得心应手。作为一个领导,如果能做到博古通今、善于总结,自然会精明干练,久而久之就能达到明察秋毫的境界。

案例

唐太宗善于明察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常常以此自励,故而英明神武,功名赫赫。

唐太宗曾说:“梁武帝君臣只知道空谈佛教义理,‘侯景之乱’的时候,大臣们都不会骑马,结果被侯景捉住杀掉了。梁武帝的儿子梁元帝被北周的军队围困,依然和大臣们讲解《老子》。这些都应该深深地作为我们的借鉴。我所喜好的,只有儒家的治国安民之道,这就像鸟必须要有翅膀,鱼必须生活在水中一样,一刻也离不得,离开了就得死。”

唐太宗是个仁德的君王,但他很少赦免罪犯。他曾对侍臣说:“古语有云:‘赦免罪犯是小人的幸事,却是君子的不幸。’‘一年之内两次赦免罪犯,好人就不会再说话了。’让恶草猛长不利于庄稼,赦免有罪之人就会残害良民。因此,自我即位以来,不愿意赦免罪犯,为的就是避免坏人轻视国家的法律。”

有一次,房玄龄上奏:“查看了府库的武器,数量远远地胜过隋朝。”唐太宗就说:“武器装备对国家而言,自然不能少。难道隋炀帝府库里的兵甲不多吗?隋朝最终还是灭亡了。假如你们(大臣)尽力报效国家,使得百姓生活安定,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强大的武器了。”

唐太宗不但善于总结,更能明察,因此贞观时期的政令极为通畅,政治极为清明。对人明察,使得臣下甘心为其所用;对势明察,使得唐朝军队百战百胜,威震天下。

和尚法雅妖言惑众,被诛杀。司空(唐朝三公之一,宰相级别)裴寂曾听到过妖言,却不闻不问,因此得罪免官,被遣送回家。裴寂请求留在长安,唐太宗就责备他说:“若按照你的功勋,并不能够得到这样的地位。只因为太上皇(李渊)对你过分恩宠,才让你位居功臣首位。武德年间,行贿、受贿公开进行,朝纲紊乱,都是因为你的缘故,只是看在老部下的分儿上才没有治罪。现在你能平安地回家养老,已经是大幸了。”裴寂告老还乡后,按说应该夹着尾巴做人,平平安安养老了,结果又有人鼓吹裴寂有天命,裴寂仍然没上报。按律当斩,结果唐太宗开恩,只把裴寂流放了。后来当地的少数民族发动叛乱,有人造谣说,当地少数民族作乱,就是为了拥戴裴寂当皇帝。唐太宗就说:“裴寂的罪过应当处斩,我赦免了他,所以他一定不会反叛的。”果然,不久就传来裴寂率领自己的家丁打败造反的少数民族的消息。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薛延陀(铁勒诸部之一,依附于突厥。突厥灭亡后,曾一度称雄漠北,后被唐太宗派兵攻灭)真珠毗伽可汗夷男趁唐太宗行将东封泰山,兵马随从护驾之际,派兵二十万,进攻已经归附于唐朝的突厥势力。突厥俟利苾可汗(本姓阿史那,名思摩,赐姓李)被打得狼狈而逃,逃到朔州向唐太宗告急。唐太宗立即派大将李勣、张俭、李大亮等前往营救。

临行前,唐太宗告诫诸将:“薛延陀依恃其强盛,越过沙漠向南疾驰数千里,现在已经是人困马乏了。凡用兵之道,讲究有利就迅速出击,不利就快速撤退。薛延陀没有趁李思摩不备时发动突然进攻,现在李思摩进入长城,薛延陀又没有迅速撤退。我已经命令李思摩烧毁牧草,坚壁清野。刚才探子来报,说薛延陀的军马因为缺乏草料已经把当地的树皮吃光了。你们要和李思摩形成掎角之势,不要急着作战,等到薛延陀粮尽撤退时,一鼓作气发动进攻,就一定能够大败薛延陀。”唐太宗对形势看得非常透彻,诸将按照他的部署,果然一举击溃薛延陀。

名将契苾何力原是突厥人,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他和母亲率领自己的部落归附唐朝,唐太宗把他们安置在凉州一带。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唐太宗让何力去凉州看望其母亲和弟弟,顺便安抚自己的部众。当时,漠北的薛延陀相当强盛,契苾部的人都想归附薛延陀,就胁迫契苾何力。契苾何力誓死不从,契苾部的部众就把他绑到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的牙帐内。契苾何力对真珠毗伽可汗非常傲慢,并拔出佩刀大呼:“哪里有大唐的忠贞之士在蛮夷的朝堂上遭受屈辱的呢?”说完就割掉自己的耳朵发誓。真珠毗伽可汗想杀掉何力,被他的妻子劝阻了。

唐太宗听说契苾何力反叛了,就说:“这一定不是何力的意愿。”左右大臣就说:“他们都是夷狄,本性都差不多。何力投靠薛延陀,就像鱼儿进入水中一样。”太宗就说:“不可能。何力对朕就像铁石一般坚贞,一定不会背叛的!”正好有唐朝的使者从薛延陀那儿回来,把何力誓死忠于唐朝的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唐太宗感动得流下眼泪,对大臣说:“何力到底怎么样了?”唐太宗立即命令大臣前往薛延陀,以把唐朝的新兴公主嫁给真珠毗伽可汗为条件,换回了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后来屡建战功,与阿史那社尔、黑齿常之为贞观朝少数民族的三大名将。 uvz5BHuktx4pWA5pcuXh111BLA4jCX8NdXEXtxDPSvWYLfBnB2Fs69x7Da0Oz5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