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7 基础代谢率

减肥是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随意在大街上询问一个路人应该如何减肥,他都可以很轻易地说出很多减肥的技巧,比如管住嘴迈开腿。但是减肥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越是看起来简单的道理在仔细琢磨时越能感受到它的复杂。

例如,能量消耗。

减肥,或者减重维持,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减肥需要能量负平衡,那么如何负平衡?通俗来讲就是摄入的能量要比消耗的能量更少。事实上,能量负平衡也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之间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为负数,而且要持续地为负数,才可能保持减肥和减重后体重不反弹。

减肥的难度不仅仅在于需要能量负平衡,而且还需要持续地负平衡。在这个持续过程中,能量摄入、消耗和时间等变量全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过程中,能量消耗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与负平衡的能量差值也不是单纯的直线关系。

能量消耗

减肥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人体每天的能量消耗都在什么地方。

一天里,吃喝拉撒睡都会消耗人体能量。其中,约60%~70%的能量消耗用于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活动需求,叫基础能量消耗或静息能量消耗,也就是基础代谢率。

除睡眠以外的活动,健身运动也好,日常行走也好,这些活动也都会消耗人体能量,约15%~30%,也就是体力活动产热。

吃饭时,食物的摄入、消化和吸收也会消耗能量,占10%,也就是食物的生热效应。

常规的书主要讲的是基础代谢率,而在本书,这里将先聊聊吃饭也会消耗能量的食物生热效应。

食物生热效应

所谓食物生热效应,就是饮食摄入、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因“吃”所消耗的能量,其也有一些别称,如食物的产热效应,饮食诱导的产热,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或食物的特殊影响。

实际生活中,食物生热效应占到每天能量消耗的10%左右,占比相对固定。

食物生热效应与食物成分、进食量和进食频率等有关,测量起来比较复杂,需要测定基础能量消耗和在餐后至少5h内每30min除基础能量消耗以外的能量消耗。

2020年,有学者展开了一项针对测定食物生热效应的研究,此次研究也有有趣的发现。

该研究组织了16名正常体重的健康成年人,先吃好早餐,每天早餐摄入总能量的69%,午餐摄入20%能量,晚餐摄入11%的能量,连续3天。然后交换,每天早餐摄入总能量的11%,午餐摄入20%能量,晚餐摄入69%的能量。在干预过程中检测食物生热效应,比较前后的区别。

参加研究的16人基础代谢率一样,总能量摄入一样。经观察后发现,早餐后食物生热效应是晚餐后的2倍多,消耗的能量更多,早餐吃得好比晚餐吃得饱在餐后血糖水平方面更不容易升高;早餐吃得少更容易饥饿,更喜欢吃甜食。

此次研究也证实了那句老话,早吃好,晚吃少,食物生热效应更好,更健康!

体力活动产热

所谓体力活动产热,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或劳动,或运动,或行走,在这些活动中消耗的能量,其又叫体力活动的生热效应。

减肥有句俗话,“七分吃,三分练”,言下之意,运动只对减肥起到三成作用,一部分原因就是体力活动所耗能量只占人体总能耗的15%~30%。

体力活动产热,既包括体育运动或健身运动时消耗的活动产热,又包括日常生活活动中消耗的非运动性活动产热。

体力活动产热在能量消耗中变化范围很大,比如经常久坐的人,每天的体力活动产热可以低到100kcal,而专业的运动员,这方面的消耗甚至可以高达2000~3000kcal。习惯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退役后,运动强度降低,容易发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力活动产热大幅降低。

体力活动产热取决于身材和个体动作习惯等。

骨骼肌越多、越发达的人,体力活动时消耗的能量也越多。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同样的运动可能消耗的能量也越多。

活动产热跟个人动作习惯也有关系,例如,有人习惯每天跑5km,体重稳定维持,这时候想再多减掉一点儿体重,可能需要在5km的基础上做得更多,因为身体已经习惯了这种运动强度。但如果是不经常运动的人,跑2km就会有相对明显的减重效果。

此外,活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消耗能量越多(详见运动一节)。以坐姿或站立为主的活动,如开会、打字、打牌叫极轻体力活动;在水平面上走动、速度较慢的日常行走或打扫卫生叫轻体力活动;负重行走、打网球、跳舞、滑雪、骑自行车等叫中等体力活动;负重爬山、伐木、手工挖掘和登山等叫重体力活动;运动员等高强度训练或比赛叫极重体力活动。

运动是体力活动产热的重要来源,是控制能量消耗和保持能量平衡的重要因素。

基础代谢率

对减肥而言,基础代谢率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指标。基础代谢用于维持体温和呼吸、血液循环及其他器官的生理活动,是人体每天维持生命的必须能量消耗,又叫做基础能量消耗,其占总能量消耗的比率即基础代谢率,通常为60%~70%。

测量基础代谢率通常在人睡醒后,安静和恒温条件下,18~25℃时,禁食12h后,静卧放松时。

实际上,想要满足这些条件还是有些困难的,那么是否可以降低一点难度呢?答案是可以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85年就提出测量更简单的静息能量消耗这一概念,来替代基础代谢率的测量。

测量静息能量消耗或静息代谢率只需要人处于静息状态,仅需禁食2~4h即可,其比基础代谢率的测量结果更容易获得。因为禁食时间比基础代谢率要短,增加了一部分食物的产热能量消耗,也增加了一些清醒状态下的能量消耗,所以测定的静息能量消耗要比基础代谢稍微高一些,约为基础代谢的110%。

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基础能量消耗主要是瘦体重代谢所产生的,而瘦体重主要和肌肉量有关。

肌肉量决定代谢,对于正在减肥的朋友们而言,这一概念已然耳熟能详。

减肥只有在不掉肌肉或肌肉量增加的情况下才能持续减、不反弹,因此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医学营养减重来减肥,不要单纯依靠饥饿,研究证明医学营养减重能够很好地维持骨骼肌的量。

澳大利亚的一个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3种营养减重的策略(限能量平衡膳食、5∶2轻断食和周断食)对照干预12个月后参与样本体重和肌肉的变化。

3种策略都有减重的效果,在持续12个月的干预条件下基本上差别不会太大(详见减重的时间规律一节)。

三者的参与样本肌肉量没有太大差别,证明营养减重能够很好地维持骨骼肌。

举个协和营养科笔者门诊的例子,一位患者是2018年8月开始在协和营养科笔者门诊减重,初始体重是102.5kg,基础代谢是1702kcal。减重3个月后,10月份的体重是90.9kg,基础代谢是1747kcal,基础代谢不但没有掉,反而还增加了一点。

事实上,2019年在协和营养科笔者门诊减重超过3个月的患者们都得到了较好的减重效果,不论采用的是哪种医学营养减重策略,减掉的都是肥肉,大家减肥前后3个月的肌肉量也都没有统计学差异,基本变化不大,基础代谢能够维持,还有部分人甚至可以提升。

此外,基础代谢同性别、年龄、疾病、激素状态、温度和气候等状况都有关系。

例如,甲状腺激素。在协和营养科门诊,开始减肥前都会给前来就诊的患者抽血查一下甲状腺功能。如果甲功有异常,不论是甲亢或者甲减,都可能会影响到基础代谢的水平,换句话来说,甲功有异常的人无论如何少吃或多动都很难减重,这时候,需要先去内分泌科调整一下甲状腺功能,使之稳定或正常后再来减肥。

基础代谢的可变性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很多,而基础代谢也不是孤立、一成不变的,减肥常常伴随着基础代谢率的下降。

例如,一个正常的年轻女性基础代谢大概1300kcal。自行节食减肥,饮食控制到1200kcal,能量负平衡100kcal,在这种情况下体重通常会下降。如果减肥方式不合适,身体减下来的是肌肉,基础代谢降到1200kcal。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摄入1200kcal,能量平衡,体重不会变化,但是摄入量一旦大于1200kcal,则将导致能量正平衡,体重就会反弹。

能量的消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固定差值,不是一个单纯的直线。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持续减肥10年,那么他的能量摄入和体重都会下降,且在持续的10年内两者的下降都不会是直线。90%以上的体重下降可能出现在减重后半年到1年左右,然后逐步有所回弹。能量消耗也是类似的曲线,而且这个曲线还可能处于一个不断波动的状态。

减肥和基础代谢的关系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所以减肥策略一定要选对,免得事倍功半,甚至引起其他并发症而得不偿失。 04Hd3NSJCWCB6ds7npsfpHptsuvmvAbZIlP06mNaSaevnyWqjepAMZ/0Hgs8e3y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