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不知何来,就不知何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考察中国共产党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重温党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探索民主道路的艰辛历程,是认识和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第一扇窗。

中国是拥有5 000多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中国这个一度领先于世界的文明古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空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寻找救国道路。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尝试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 历史充分说明,一种政治制度的生长,需要根植于其社会历史文化土壤,忽视中国的实际国情,照抄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是行不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 ,“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在中国社会掀起了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思想土壤。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让苦苦追寻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有力理论工具。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各种新思潮在“改造中国”的旗帜下勃然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得到广泛传播,为新兴的政治力量——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其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阐明了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分子所组成的政党,是为无产阶级奋斗的政党。她将“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工人、农民等革命群众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城市建立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市民代表会议、在农村组建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政权建设方面的最初探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这些探索的目的,就是带领人民翻身做主人,让人民去掌握自己的命运。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到夺取革命胜利、执掌全国政权之前,主要经历了三种政权形态:一是大革命时期,以瑞金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为代表的工农民主政权;二是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三三制”原则的参议会制度为代表的抗日民主政权;三是解放战争后期,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为代表的人民民主政权。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把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正式提出。“苏维埃”是俄文的汉语音译,意为“代表会议”,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创建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1931年11月和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两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初始的探索实践。中华苏维埃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几年间,各根据地先后成立了几百个县苏维埃,除宪法大纲外,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文化、社会、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成功开展了三次声势浩大的民主选举活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广泛地把工农兵群众组织起来行使自己的权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政权建设的伟大开端。

1936年西安事变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将边区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转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陕甘宁边区实行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即在各级参议院和政权机关人员构成中,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1/3,这样,中国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和阶层,扩大了政权基础,增强了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以“三三制”为原则召开各级参议会的做法,为之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人民代表会议、政治协商会议提供了借鉴,成为党的民主建设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策基础。“三三制”是全民族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政权建设中最重要的民主制度,在这一制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人民真切地感受到“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工作提上党的重要日程。1948年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河北石家庄召开,这次大会被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大会一致通过了《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选举了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正式统一党领导下的政权名称为人民政权。12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从会议组织、程序、功能等方面来看,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具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特征。正如董必武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所说:“我们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开幕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也是华北一个地区的,但是,它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 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展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伟大日子,从此,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亿万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其主要原则为: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报告工作。人民政府委员会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实施,将人民民主推进到全新的阶段。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5个国家机构组织法,正式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共同纲领》所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共同作为最高国家政权机关的政权体制,修改为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新的政权体制,体现了国家政权机关和国家政治体制的人民性;国务院作为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将成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自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以来对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三权分立”代议制度的抛弃和对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议行合一”模式的改造,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和改造中对国家制度发展规律以及中国特殊国情的认识和把握,强化了党对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政治领导,实现了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从苏维埃、参议会、人民代表会议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先进理论学说,吸收借鉴中外代议制民主的经验成果,立足中国国情,与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开辟了一条进行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创新之路。从工会到农会,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筚路蓝缕,砥砺探索,这条民主新路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因为它能够保障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能够保证人民群众经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与国家的管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我们国家的大事不是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来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既规定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切重大问题就都应当经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并作出决定。” 4Aa2gGUQV6Ch+kNnVv7hBD/DjXgbiImlaijVGcWppAiaBlgOzG2c3J6l/d8EGER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