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业读者

出版界不能没有读者,正如影剧界不能没有观众。读者有普通与专业之分。广义而言,作家、编者、评论家、译者、教师等也都是读者,都是专业的读者,只是他们的阅读方式与众不同,“别有用心”。原则上说来,推动出版界甚至文化界的,正是这些专业读者,而被推动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不过普通读者也不纯然就是被动,因为其中有一些积极分子喜欢打电话或投书,来表示他们对于书刊的爱恶。在经济的意义上,普通读者的购买力和购买欲,也决定了出版品的市场;他们对出版品的取舍,在被动之中仍然保持了相当的自主。

在专业读者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作家。作家不写书,其他的专业读者就无业可专:编辑、评论、翻译、教学等都落了空。此地所谓的作家当然不限于文艺,甚至也不限于人文。世界上一切作家都是从读者变成,而且做了作家之后,更需要读书。作家读书,是为了看看其他的作家在写些什么,想些什么,才能够反观自己写的是否高明,想的是否深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一位作家写的比读的多,那他就出超了。当然作家所吸收的还有生活经验,并不限于读书所得,而且读书的目的在于“欣有所会”,不在于评论、翻译或教学。作家毕竟不是学者,所以作家读书,可以“不求甚解”。

编者介于读者与作家之间,可以决定读者读些什么,作家发表些什么,不很有名,却很有权。编者的能耐首在眼光,倒不一定要多博学。他应该看出新人有无潜力,禁不禁得起“捧”。已成名的作家如果只退不进,编者也应该加以防守。至少可以不向他拉稿,万一稿件不约而来,至少也可以压他一阵子,遏其源源之势。有的编者守株待兔,无为而治;有的却函电交加,频施压力,甚且常出题目来考作家,雄心更大的还会掀起各种运动,令文坛风云变色。有为的编者当然比较可取,但是有时候也会操之过急,失之于偏,而令定力较弱的作家趋附潮流,不能自立。二十年前,有几个作家不“存在”?这几年来,又有几个作家不“乡土”?这种一窝蜂的现象值得我们的编者注意。副刊的编者每天下一个决定,期刊的编者每月下一个决定,选集和丛书的编者所下的决定是为了永久。编者,正是时间的化身。

作家通过编者的一关后,还要面对评论家。编者的工作只在取舍,不必解释理由。评论家在取舍之外,还得负起责任来,对所择作品细加分析,妥予评价。作家可以只读兴趣相近的书,编者、译者、教师读书的范围也有一定,唯独评论家必须见多识广,对于手头要评的书才能见树也见林。《文心雕龙》说得好:“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本新书对于评论家更是一大考验。译者和教师面对的作品是传世的杰作,评论家面对的却常是未经他人品鉴过的作品,像是一片尚无足印的雪地。这是作家在考评论家,打分的将是时间。许多饱读古书的学者也不一定就能够鉴别新作。光靠学问还不够,还要有洞察,有了洞察,还要有勇气昭告读者。当代最欠缺的,正是智勇兼备的评论家。

和编者、评论家一样,译者的工作也是介于作家与读者之间,可是他对于手头的作品读得更彻底、更仔细,简直一字一句都不能放过。要是有只字片语没有读通,译文里一定会露出马脚。凡有翻译经验的人,都知道有些字句平时似乎了然于心,到要翻译时却又发现并未全懂。要精读一部书或一篇作品,最踏实可靠的方法莫过于翻译。

另一个方法就是教课。老师考学生,有月考,有期考。学生考老师,却是天天考,堂堂考。学生为老师读书,远不如老师为学生读书那么负责,因为被学生问得不知所措是非常难堪的事。我在学生时代自命所读的英美诗都读通了,到了教书的时候,才发现还有许多疑难。我对许多英美作品的认真了解,不是来自学生时代的应考,而是来自讲师时代的备课。备课而读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可谓假公济私,真是一大乐事。

当然还有其他的专业读者,例如学生。无论如何,学生总不能叫做业余读者吧。不过在考试的威迫之下,这种专业而未必专心,至少未必甘心的读者,不容易读得欣然忘我。校对,又是一种专业读者,不过他的工作旨在挑毛病,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并非享受。至于审查官(censor)读书,则又“别具只眼”了。 2EW/dvOwZmYwTI/P7wZitoZ0NNDMYK1wmOXtXG79MwJDcMI8uJTVxiz3nhIEOR/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