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明

清明节最脍炙人口的诗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但这首诗并没有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

现在的清明节,包含了古代的上巳(sì)节和寒食节。我选了一首《寒食》,希望大家知道,其实古代有很多节日,只是今天已经消逝了,但它们曾经有过自己的芳华,值得我们记住和珍惜。

寒食

韩翃

春城 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 斜。

日暮汉宫 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 家。

我是谁?

我是韩翃(hóng),字君平。我最擅长写送别诗。建中年间,我因为这首《寒食》被唐德宗赏识,后来不断晋升,最终官至中书舍人。因为在诗坛有了一定的地位,我有幸跻身于“大历十才子”之列。

注释

①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一到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②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③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⑤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⑥五侯: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西汉成帝时,外戚尊贵,王皇太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同时受封为侯,合称“五侯”;另一个说法是,东汉桓帝时,宦官势力强大,五个宦官(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在同一天都封了侯,也叫“五侯”。

译文

春天的长安城里春深如海、飞花扑面,寒食节的东风吹斜了皇宫御苑里的柳枝。

傍晚时分,从皇宫里走出一队举着高高蜡烛的人马,蜡烛的轻烟随风飘散,一路飘向权贵人家。

这首诗好在哪儿呢?

第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时维春日,地属都城,春和城连接,非常雄壮。“无处不飞花”,是一个双重否定表示强烈肯定。诗中最精彩的地方在“飞”字。为什么要写无处不飞花,不写无处不开花呢?开花是开在地面上;而飞花,则是从地上又飞到天上。“飞”字多灵动啊,春风卷着缤纷落花,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啊。一个“飞”字,诗眼就出来了。寒食在春分之后,已经算是晚春了,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整个长安城春深如海、飞花扑面的景象马上如在眼前,真是一幅又轻盈又壮阔的长安城春日全景图。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从全景转到了细节。御苑中的柳丝随风起舞,斜斜地飞上了天。本来风是无形无影、最难描述的,但是通过花之飞、柳之斜,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春风的力量。而且,随着这句诗,整个春光图也找到了一个焦点——皇宫。其实在古代,春风往往不仅仅指春风本身,它还有帝王的意象。

下一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这是从风景转到人的活动了。皇宫里的人在干什么呢?诗人用的是汉宫,以汉比唐,是唐诗的传统。所以傍晚时分,从唐朝的皇宫里走出了马队,传出了蜡烛。

最后一句“轻烟散入五侯家”,因为寒食禁火,到了傍晚,整个长安城都暗淡下来了,这时,一队人马举着蜡烛从皇宫里飞奔而出,蜡烛的轻烟随风飘散,一路飘向了权贵人家。这两句写得真传神,让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把这四句话合到一起,前两句写白天的风景,后两句写夜晚的风情,一幅长安寒食节的立体画已经跃然纸上。随着“飞”“斜”“传”“散”四个动词,从长安城转到了皇宫禁苑,又从皇宫禁苑转到了五侯豪门,转得轻灵跳脱、神采飞扬。这幅画面的焦点是皇宫,那统领这些场景的力量是什么?是东风。是东风在让花飞、让柳斜、让烟散。这东风既来自自然,也来自皇帝,这才能接到“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接到皇帝的恩典。白日飞花,夜晚飞烟,真是春风浩荡、皇恩浩荡,可是呢,又写得那么有灵气,不沉不重,有如风舞落花。这就叫以清丽之笔写承平气象。

课堂小彩蛋

你的才华,总有一天会光芒万丈。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才华都能被赏识,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有喜欢的事,就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将来的某一天,它会让你成为闪闪发光的人。

你还可以知道更多
1.上巳节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的清明节,是古代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三个节日的合并。而且更早的时候,上巳节也罢,寒食节也罢,都比清明节的名气大。上巳节本来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按照风俗,这一天要在水边洗涤污垢,祈求平安。孔子所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讲的就是上巳节沐浴祭祀的风俗。到魏晋南北朝,上巳节的时间就固定在三月三日,节日的内容也变成了水边的燕饮和踏青,杜甫《丽人行》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讲的就是上巳节游春的风俗。

2.寒食节是怎么回事呢?

寒食节是在冬至之后的第一百〇五天,也就是清明节前的一到两天。这一天最重要的风俗就是禁烟火,大家都只吃冷饭,所以叫寒食节。据说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被烧死在山西绵山的介子推。后来,这个节日又增加了祭祀这个重要内容。从汉到唐,寒食节一直是民间第一大祭日,历朝历代都要放假,让人回乡祭祖扫墓。白居易所谓“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讲的就是寒食节扫墓的情景。

3.清明节又是怎么回事呢?

清明本来不是节日,它就是一个节气,因为“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所以叫作清明。大概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大家对节气特别敏感,清明的地位从唐朝开始逐渐提升,到了宋朝以后,干脆合并了上巳节、寒食节两个节日,从上巳节那里吸收了游春的内容,又从寒食节那里吸收了祭扫的内容,这才演变成了今天的清明节。

4.唐朝的皇宫里为什么要传蜡烛呢?

这就涉及寒食节和清明节的风俗了。按照唐朝的制度,寒食节这天,全国上下不能举火,只有皇宫特殊,可以点蜡烛。那为什么又要传蜡烛呢?这就涉及当时的另一个制度了。唐朝风俗,清明节这一天由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示恩宠。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赐近臣新火是在清明节,而天下禁火,只有皇宫可以点蜡烛是在寒食节。我们刚刚说过,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一两天,所以这里面本来是有一两天的时间差的,可是皇帝为了表示额外的恩宠,在寒食节的当晚就借赐新火这个风俗,往皇宫外赏赐蜡烛了。 E1eSpJblBw1WPa2hTIF1z+s3jG8xOMjoTbHgprtE7Xa+Z0Ht6RVJG6zmnbirPDA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