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其短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本文录自《世说新语·任诞》。
◎山阴,今绍兴。
◎左思,晋代诗人,其《招隐诗》(二首)见《文选》卷二二。
◎戴安道,名逵,东晋隐士。
◎剡,剡溪,为曹娥江上游的一支,附近曾置剡县,故址在今嵊州市西南。
念樓讀
王子猷住山阴的时候,有个冬天的晚上忽下大雪。他睡一觉醒来,推开卧房的门,叫家人送酒来喝。忽见屋外四处雪色又白又明,兴致勃发,便不想睡了,在屋内走来走去,一面朗诵起左思的《招隐诗》来: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又因“招隐”想起了隐居在剡溪的友人戴安道,立刻叫人备条小船,冒着大雪乘船前往。
小船摇到剡溪,天已大明。船一直摇到戴家的门口,这时子猷又不想进门了,叫船掉头,仍由原路回家。
后来有人问子猷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是趁着当时的兴致上船的,兴致满足了,也就可以打转了,何必一定要见到什么人呢。”
念樓曰
王子猷这件事,《世说新语》归之于“任诞”门,略有贬义,其实它也只是魏晋风度的一种表现。在大一统瓦解、礼法崩坏之际,读书人的思想解除了束缚,个性得以张扬,才有可能“乘兴”做一做想做的事情,说一说想说的话,不必太顾及别人会如何看,尤其是执政者会如何看。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和明之末世,便是文化历史上这样的时期,我以为其中有些人事颇有趣味,可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