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2
怎么吃,决定你是怎样的人

说起来,我们出生的时候身材并没有太大区别,孩提时的体态也都十分相近,为什么随着年纪增长,现在却会大相径庭呢?

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事实上,你今天的身材、胖瘦以及身体状况,都是你过去饮食风格的结果,而你未来的身材和胖瘦状况,又取决于你今天的饮食风格。詹姆斯·艾伦在《结果与原因的法则》中说:“每个人的状态,都由我们自身的因果规律决定。”所以,了解自己过去的饮食风格,有助于今天的改变,并为未来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注册营养师,我发现虽然人们每天都在吃饭,但很多人对自己的饮食风格并不清楚。例如,很多人明显是在节食,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比如泰德,他因为想减肥来到我的诊疗室,他说自己现在50岁了,却只真正节食过4次。在翻阅诊疗室里的书籍时(有关强迫性暴食、厌食症和饮食失调等等的书),他不以为然地说:“你们研究的大多是拼命节食导致的严重饮食问题……嗯,但我现在并没有在节食。”

显然,身材臃肿的泰德并没有把自己看作一个节食者,最多不过是个谨慎的饮食者。最后结果显示,他确实也是一位节食者,只不过自己没有察觉而已。泰德虽然没有过于严苛地节食,但由于对自己的体重不满意,他早餐和午餐吃得真的太少,以至于下午好几次几乎饿晕。每天早上,他会快速地骑一小时山地车,然后回家稍微吃点早餐。午餐通常是沙拉配冰茶(听起来很健康,但碳水化合物含量太低)。这样的饮食让泰德不仅严重缺乏卡路里,而且还缺碳水化合物。到了下午,他的胃已经叫嚣着想吃东西了,但他仍会强忍着,一直撑到晚上。而每次实在扛不住时,他便干脆放纵一次,与食物狂欢。这样的饮食风格不仅导致他身体肥胖,还带来了一系列与肥胖有关的疾病。然而对此泰德并不自知,他一直认为,自己的问题是饭量太大而且特别爱吃甜食,实际上,这全是因为他没有觉察到自己错误的节食心态,而这种心态又在生命机理上触发了他不时地大吃大喝和爱吃甜食的毛病。

饮食个性

吃饭和穿衣打扮一样,同样能反映出我们的个性。而与穿衣打扮不同的是,饮食上的个性,更与我们的身体健康与身材健美息息相关。为了帮助你弄清楚自己的饮食个性,我们根据典型的饮食特征,总结出以下几种饮食个性:谨慎派、苛刻派、随性派。一个人可能拥有不止一种饮食个性,不过总会有一种个性占主导地位。同时,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也会影响或改变你的饮食个性。例如,我们的一位当税务律师的患者,平常吃饭很谨慎,但一到报税季节,他就成了随性饮食的人。

也许你的身上也出现过这三种饮食个性。请务必留意,倘若你的饮食个性经常摇摆不定,总在三种之间来回切换,那就证明,你很可能出现了饮食失调问题!

你需要了解每一种饮食个性,然后看你的饮食个性最接近哪种,以便确定自己的个性类别。只有先确定了自己的饮食个性,我们才能通过了解现在的自己,学会如何“与食物合作”。

谨慎饮食派

所谓谨慎饮食派,就是指那些对摄入体内的食物特别警觉的人。他们吃饭就像探雷,之前说的那位并不承认自己节食的泰德,就是这样的状况。在白天时,他每吃一口,都要先小心翼翼地审查盘子里的每一种食物,心中估算它们会不会让自己变胖。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谨慎饮食派的人看起来很讲究,很追求完美,很注重营养,特别重视身体健康,似乎奉行着社会推崇的生活理念,实际上,这样看似考究严谨的饮食个性,已经破坏了食物与自己的关系。

饮食方式。 谨慎饮食派的人,在吃东西时有一系列行为特征。他们身上比较容易出现的极端情形是:每吃下一小块貌似不健康的食物,他们就会感到痛苦万分,仿佛吃进去的是毒药;购买食品时,他们总会仔细查看包装上的成分表;外出用餐时,经常“审问”服务员——食物里有什么,烹制的具体过程——以此来确保食物符合他们的喜好,通常他们会青睐没有一滴油或其他脂类的食物。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问题?难道查看食品标签和在餐馆有主见地点菜,不是为了维护健康吗?关注饮食当然与健康有关,但警觉性一旦过了头,就会变成坏事。谨慎饮食派一旦吃了高热量的食物,就无法驱散内心的愧疚感。这种情绪要么会弄糟他们的心情,要么会促使他们无视自己身体的需求,更多的时候,两者皆然。

谨慎饮食派总是会吃得太少,总是会监控自己的食物摄取量。他们清醒时候的大部分时间,都会用在安排下一顿饭或点心上。对于食物,他们总是忧心忡忡,即使他们没有进行正式的节食,担忧的心态也已经将自己置于节食状态中——每当吃下“不健康”、含油脂或含糖的食物,他们就会严厉责备自己,弄得自己一想到食物就紧张兮兮、疲惫不堪,生活也因为对于食物的紧张感,没有了多少放松的趣味。

有意思的是,谨慎饮食派也并非一成不变,他们很容易受到时间和事件的影响。一些人在工作日期间吃饭,之所以谨小慎微,就是为了能在周末或临近的派对上有理由大吃大喝:“我平时那么注意,偶尔吃一顿肯定没关系的。”别忘了,一年有104天的周末,还有节日和纪念日,以及不可预计的派对,而这种时松时紧的饮食方式,最容易导致体重反弹。于是,谨慎饮食派最后往往会考虑正式开始节食,这让他们与食物的关系更加水火不容。

分析。 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并没有错,然而,当近乎军事化的饮食管理影响了你和食物的关系,并由此危害到你的身体健康时,问题就出现了。深入观察谨慎饮食派的人,我们会发现他们与食物的关系,可以用“暧昧”两个字来形容。他们也许并没有正式宣布节食,但他们仔细检查每种食物,那种挑剔的眼光比寻找意中人还要严格。他们小心避开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宁愿只依靠脱脂和不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度日,这实质上已经相当于节食,而且还会让他们经常因为吃不饱而忍耐饥饿。

苛刻饮食派

苛刻饮食派的人,简直是把节食当成了事业。他们试过广告上所有的节食方法,并且会不断关注有什么新的方式;他们读过各种节食类书籍,尝试过许多减肥秘方,其中不乏奇葩招数。有时候他们干脆禁食,或者只吃少得可怜的食物。苛刻饮食派对各种食物所含的卡路里烂熟于心,对每种最时尚的瘦身方法趋之若鹜、双眼放光。但是,不要忘记,他们之所以想不断尝试新的节食方法,恰恰是因为之前的节食方法从来不管用。

饮食方式。 苛刻饮食派的人也会表现出小心谨慎的特点。他们与谨慎饮食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每次对于食物的考量,完全是为了减肥,与健康没有半点关系。苛刻饮食派的人不是正在节食,就是在准备奔赴新一轮节食的路上,每天早上醒来,他们都希望这是美好的一天——减肥卓有成效的一天。

苛刻饮食派恐怕是世界上对食物情感最复杂的人。他们深谙节食的要领,却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他们既能做到一点食物都不吃,也会在节食前以“最后晚餐”的心态狂吃暴饮;他们总是一边告诉自己“这一轮减肥一定能奏效”,一边害怕“我之前已经失败了那么多次,怎么办”。苛刻饮食派的人,总是在极端中循环:节食—体重减轻—实在忍不住诱惑后的间歇性暴饮暴食—再胖回来—然后重新节食。

分析。 控制饮食很难,“悠悠球式”不断探底又不断反弹的节食方式,让减肥变得更难,更不用说维持健康了。长期吃不饱,势必会导致暴饮暴食或周期性饮食无度,让减肥失败的挫败感变得异常强烈。为了寻求解决之道,很多苛刻饮食派会试着去吃泻药、利尿剂等药物,甚至主动催吐,以便杜绝食物变成脂肪。

诸多研究表明,造成厌食症和贪食症的因素很多,苛刻地控制饮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健康学家们手里有大量的真实案例可以告诉你,长期节食是导致饮食失调的罪魁祸首。如果一个人从不到15岁就开始节食,那么其患上饮食失调的可能性,是非节食者的8倍!

随性饮食派

随性饮食派,又叫无意识饮食者。他们吃饭时通常表现出漫不经心的特点,常常会一边吃饭一边做其他事情,例如,他们常常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看书边吃。这种对于吃饭的不留意,还表现在对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卡路里数并不关注。由于吃饭随心所欲,以至于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是没吃饱还是撑得慌,他们心里并不清楚。

随性饮食派其实是个大的类别,下面还有很多子类型,各自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混乱型: 混乱型的人经常把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由于太过忙碌,所以吃饭对他们而言是一件随便到不能再随便的事情。他们吃饭的原则就两个字:方便。自动售货机、快餐店是他们最常光顾的地方。混乱型的人往往在生活与职场上,都充当着“救火队员”的角色,以至于忘了生理饥饿,直到饿得不行、胃部抽筋才想起来自己错过了吃饭时间。一般来说,混乱型的饮食者都有一项特殊技能——很长时间不吃不喝,特别能扛饿。

来者不拒型: 在随性饮食派这个大帮派里,来者不拒型的最显著特点就是,他们对于食物毫无抵抗力,在他们的字典里,绝对没有“不吃”两个字。哪怕肚子已经饱了,看到新的食物后,他们还是会去吃上几口。糖果罐、会议上的茶点、厨房柜台上的食物——这些只要被他们看到,就必然不会被放过。他们大部分时间内,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吃东西,更别提计算吃了多少,因为他们一直在吃吃吃,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举个例子,他们也许会在去厕所的路上抓一把糖果,自己却毫无意识。因此,在那些到处都是食物的社交活动中,比如鸡尾酒会或假日自助餐,他们尤其难以控制住自己。

绝不浪费型: 这类饮食者和前面所说的来者不拒型是截然不同的画风,在他们的字典里,绝对无法容忍“扔掉”的存在。他们很珍惜花钱买来的所有食物,为了每一分花在食物上的钱都有价值,他们通常会先吃光自己盘子里的食物,然后消灭掉孩子或配偶的剩饭,直到桌子上连一粒面包渣都没剩下。

情绪大过天型: 对于这类饮食者来说,食物从来就不仅是食物,而是他们用来应付情绪问题的方式,特别是面对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绪,比如紧张、生气和孤独。他们会把自己所有的不爽都表现在食物上,要么大吃大喝,要么出现一些饮食上的怪癖,比如一遇到压力就必须狂吃棒棒糖,或者长期有强迫式暴食的状况。大部分情绪大过天型饮食者,都承认自己饮食有问题,但根本管不住自己。

分析。 不管是哪种子类型的随性饮食派,如果它导致了长期暴食(当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吃的时候,这很容易发生),那就已经是个严峻的问题了。

所有随性饮食派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在开始吃东西后,就会慢慢忘了自己正在吃东西。直到吃完了才会一声惊呼:“天哪,我怎么都吃了!”举个例子,你是否曾经在电影院买过一大桶爆米花,没过多久,就发现手指已经碰到了空荡荡的纸桶底部,这就是一个随性饮食派的最简单例子。更多的随性饮食派还会出现更严重的饮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饮食者意识不到自己在吃什么、为什么开始吃,甚至连食物的味道都没有感觉。

别让你的饮食个性害了你

饮食个性,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无论你是谨慎饮食派、苛刻饮食派还是随性饮食派,最终的结果很可能都是一样的——减肥失败,身材更加臃肿肥胖。谨慎饮食派吃起东西来大多羞羞答答,多吃半口都如同犯罪,强大的心理压力会让他们饮食失调;苛刻饮食派采取自虐式的减肥方式,然而忘了,迅速减重后的强力反弹最能让身材迅速恢复原状;而随性饮食派吃起东西来随心所欲,只要手边有食物,他们就能一直吃下去,身材也就可想而知。

在节食的征途上,十次欢欣鼓舞的开始,有九次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彻底失败,从终点被打回到起点。如果你依然想遵循之前的饮食个性,发起新一轮的节食运动,结果会比以前更糟。因为随着一次又一次节食的展开,你对于饮食的愧疚感会越发强烈,饮食个性也趋于严苛,同时,节食产生的生理效应,会使你越来越难以处理好与食物的关系。

然而,和之前所说的三种饮食个性不同,“与食物合作”的饮食个性,是个例外。它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损害,正相反,它有益于健康,还能帮助你结束长期节食和悠悠球式的体重起伏。很多学会了“与食物合作”的人告诉我,过去,他们每次见到减肥医生的感觉,跟在教堂遇见牧师差不多,每当医生给他们称体重时,他们不由自主地就开始忏悔自己又做错了什么。现在,他们明白这种负罪感并不是因为其本身,而是内心对于食物的抵触。当他们学会与食物合作后,感觉自己就像结束了牢狱生活,重获自由。

也有人说,不再暴饮暴食之后,他们感到情绪低落,或者狂躁。他们知道,这不是饮食带来的问题,而是自己心理本来就存在的问题,只不过自己之前一直借助食物在掩盖,试图通过进食的刺激,逃避内心的情绪问题。察觉到这一点之后,他们终于能够直面内心的问题,并彻底解决它们。解决了情绪问题之后,他们也体会到了食物真正的味道,领悟到除了食物之外,生命中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赋予自己激情。

还有人说,处在节食中时,内心就像绷着一根弦,不敢有丝毫松懈,当大量精力都用来思考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的时候,怎么可能再去思考生活中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与食物合作”后,他们如释重负,感到轻松自如,自己也从与食物的良好关系中获得了自信,身体的轻盈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心灵也焕然一新,甚至很多人说,这是他们这辈子过得最好的时候。

什么是“与食物合作”

究竟什么是“与食物合作”呢?与食物合作,就是我们的饮食充分响应内在的饥饿信号,通过食用自己应该选择的食物,而消灭内心的愧疚感,或避免自己陷入道德困境。“与食物合作”的饮食风格,不会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然而在这个注重身材的世界,做个不受影响的饮食者真的越来越难。商业广告、媒体和塑形专家们不断就营养、食物和体重问题进行狂轰滥炸。

当我们把“与食物合作”的基本饮食特征告诉患者时,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经常会这样回答“我妻子就是这样的”或“我男朋友就是这样的”。当问到他们的妻子或男朋友的体重及饮食情况时,他们都回答说:“完全没问题!”看,“与食物合作”并非天方夜谭,也许你的身边早就有了深谙此道的人。

说起来,我们每个人都不乏“与食物合作”的经验。看看那些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他们是天然的“与食物合作者”——远离了社会上关于食物和身材的信息干扰,只要没人干涉,他们就能运用本能的食物智慧。孩子们吃饭时是不会想着节食规则或健康规则的,这样他们的进食反而更能满足身体的需求,收获健康。多项权威研究显示,在无人干涉的情况下,孩子们总能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食物。然而对于喜欢操心的家长来说,吃饭正是他们最爱干涉的环节——他们根本不相信孩子天生就有这方面的能力!

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后来被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证实了学龄前儿童有一种天然的能力,可以根据身体成长所需调控自己的饮食。即使这些小家伙的饮食看起来就像家长的噩梦,这种能力也毋庸置疑。研究者们发现,虽然孩子们每顿饭的卡路里摄取量变化很大,但随着时间推移,能够保持平衡。然而,许多家长关心过度,误以为小孩身体出现了问题,担心他们无法充分调控食物摄取,经常采取强迫手段,确保孩子们吸收到他们认为的足够多的营养。这项研究表明,这种控制策略只会适得其反。

此外,研究报告还指出:“肥胖的家长比体重正常的家长更喜欢控制孩子的饮食。”同样地,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科斯坦佐博士也发现,学龄儿童的体重超标问题,与家长企图控制他们饮食的程度紧密相关。哪怕出于好意的家长,也会干扰孩子们“与食物合作”的本能智慧。当家长试图压制孩子天生的饮食智慧时,事情会变得更糟糕,而非更好。

能做到根据孩子的饥饿或吃饱迹象来决定喂养的家长,在孩子学习“与食物合作”的过程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营养治疗师艾琳·萨特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显示,如果让体重超标儿童的家长放手不管,让孩子们在没有家长压力的情况下进食,最后他们反而吃得更少。为什么?因为孩子开始听到并理解了自己内在的饥饿或饱足信号,也知道自己可以吃到想吃的食物。

根据萨特的研究,“为了减肥而被剥夺食物的儿童,会更迷恋食物,因为他们总害怕吃不饱,所以一旦有机会就会更容易暴食”。我们常会发现成人节食者身上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只不过对于成人来说,“与食物合作”的这种本能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渐埋没了。成年人虽然早就已经摆脱了家长的管制,但他们也遗忘了来自放松内心的信号,更别提敢于藐视社会上的减肥神话和畸形的身材崇拜了。

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与食物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会被埋没,但不会消失,它只是被压制了,特别是被节食所压制。而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如何唤醒内心的智慧,开启与食物合作的旅程。

吃的智慧,是如何被埋没的?

既然“与食物合作”的本领与生俱来,我们为何反而在成年后会反复陷入节食的旋涡?因为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形形色色的信息开始蜂拥而至——周六早晨的食品广告,好意的家长诱哄孩子“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哪怕你只是个孩子,这种强行的影响也不会停止。而下列几种外部原因,则会在我们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不断影响我们的饮食,并进一步影响我们的“饮食智慧”。

节食。 你已经看到了长期节食造成的损害,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暴饮暴食增加

·新陈代谢放缓

·更加迷恋食物

·缺失感增强

·失败感增强

·自制力削弱

这些状况只会导致你在食物方面更不自信,促使你依赖外部指导来进食(饮食计划、节食、饮食时间、饮食规则等等)。你越依赖外部指导来控制饮食,离内在的饮食智慧就越远。

“与食物合作”,需要的就是你能聆听内在的饮食信号,并充分运用自己的内在智慧。

对食物的宣传常常令人困惑。 而今,关于健康饮食的宣传随处可见,从非营利性的卫生组织,到兜售所谓“健康”产品的食品公司。这些言论争先恐后地想要告诉你,吃什么样的食物能提高你的健康水平,如果你不遵循他们的建议,吃错了一口,你就完蛋了,等着你的将是失去健康,丧失美丽,甚至死神都会提前光顾。举个例子,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曾经在发布的新闻稿中这样措辞:“食用反式脂肪酸(常见于人造奶油),会导致美国每年三万人死于心脏病。”看到这样的消息,相信很多人都会心中一紧,为自己之前吃“错”了东西而感到悔恨、愧疚和自责,同时,心中也会深深地疑惑,因为不知道未来还能吃些什么。

乔·克雷是一份知名的都市报刊《橘郡记事报》(加州)的美食编辑,他透露称,仅他自己而言,在六年间,所写的营养方面的文章增加了五倍之多。在将近八百篇关于食物的文章中,就有两百篇是关于健康问题的。从很多年前开始,杂志、报纸和电视都大幅增加了对食物和健康的报道。虽然饮食确实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媒体报道在这方面的大肆渲染,只会使消费者(尤其是节食者)更易患上食物强迫症。对此,乔·克雷曾评价道:“打开报纸,你就会读到一个关于芝士蛋糕的美好故事,你刚想着哪天去尝尝,就发现在同一版面还有一个因为过度饮食而令人发胖的故事。这让读者陷入矛盾中,不知道美食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么,这是不是代表我们应该无视健康饮食的好处呢?当然不是。我们需要提防的,是自己一旦陷入节食心态,便会把任何有关“健康饮食”的言论当作让自己愧疚的理由。《肥胖与健康》杂志报道了一项针对佛罗里达州2075名成年人的调查,结果显示,45%的成年人吃了自己喜欢的食物后都会感到愧疚。(别忘了这项调查只是反映了典型的美国人口情况,如果针对节食者进行调查,得了“饮食愧疚症”的人数比例肯定高得多。)

在饮食方面,女性尤其容易产生愧疚感。一项美国饮食营养协会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对所吃的食物感到愧疚(44%比28%)。这或许是因为女性比男性节食得更频繁,也有可能是因为女性通常是健康言论和食品广告针对的目标(想想那些女性杂志的数量吧)。女性通常充当一个家庭健康护理的关键决策人,同时也是食品和营养问题的把关者。决定正确,她们未必受到赞誉,一旦出了问题,则会成为众矢之的。

我们已经知道,在“与食物合作”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将营养或健康放在优先位置是起反作用的。说句让很多人惊讶的话,在开始阶段,我们恰恰应该忽视营养。我们对营养的执着,会干扰我们重新学会如何运用身体内部的智慧以及本能。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要做个对营养不管不顾的饮食“异端分子”?也不是。

营养自然需要注意,只不过它不该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如果你想不通,不妨换个思路。之前你一直都在关注营养,但是起到过作用吗?事实上,那些把成分一条条详细列举的“最有营养的饮食计划”,可以被看作另一种形式的节食。

很多人对于“与食物合作”还有另一种疑惑,那就是并不清楚自己目前与食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要知道自己是否已经实现了“与食物合作”,或者如果尚未实现,具体哪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可以查看下面的表格,它改编自多年的研究成果,概括了“与食物合作”的特点。

即便你目前在“与食物合作”上并不达标,你也可以重新开始与食物修复关系,最终达成合作。首先,你要摒除埋没了你本能智慧的节食思维。在下一章,我们将向你简要介绍“与食物合作”的核心原则。而这本书的其余部分,将分步详细告诉你如何与食物合作。 1gA+MCGyzd05Xj8e1Nmzi41Xd70SWaavKtRQb1IkEsns1xOuJQGAlK4cL1f9773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