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chapter 1
你所谓的减肥,不过是一次挨饿之旅

“我不能再节食了,说什么今天也要去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桑德拉坚持节食已经一个多月了,“节食”于她而言,只不过是个稍微好听点的说法,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挨饿”。挨饿的滋味很不好受,但她一直强忍着,不断用意志力压制对于食物的强烈渴望。她很清楚,只要自己稍微放纵一下,减肥的成果便会前功尽弃。但是,就在她体重逐渐减轻、减肥开始展现成效之际,桑德拉感觉身体里有股扭曲的力量已经到了极限——被她强行压制下的饥饿感,虽然让食物进不了她的嘴,却让内心对于美食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甚至已经成为一股海啸般的巨浪,顷刻就冲垮了她的决心和意志。现在,她被自己对于食物的欲望彻底淹没了,意志力在绝望中奄奄一息,食欲却在狂欢——桑德拉由节食滑向暴饮暴食。

桑德拉已经不是第一次减肥了,她试过各种减肥法:阿特金斯饮食法、迪康减肥法、区域减肥法、迈阿密饮食法、葡萄柚减肥法……不胜枚举。每次减肥刚开始时,她都觉得新方法挺有趣,甚至令人振奋。“我总是认为这次减肥与上次不一样。”每年夏天当冬衣褪去,赘肉开始暴露之际,她的新一轮节食便开始了,但每次忍饥挨饿减掉的体重,很快又会像讨厌的税单一样主动找上门来,尤其不能忍受的是还会变本加厉,越来越多。

像桑德拉这样通过节食挨饿来减肥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把食物当成自己的敌人,对食物的态度超乎寻常地极端。一方面,在节食期间,他们强硬地压制食欲,把吃自己喜欢的食物视为犯罪,那深重的罪恶感不仅剥夺了享受食物的幸福感,更减慢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在节食结束之后,他们又拼命地大快朵颐,吃很多高热量食物,以至于远远超过身体的需要,从而让这些食物迅速变成堆积在身体上的多余脂肪。

“减肥就要节食,想要好身材必须先挨饿”,也许这个观点已经成为共识。在它的影响下,桑德拉从14岁开始第一次节食,后来一次接一次,一直到30岁,却还在减肥怪圈里打转。每次拼命节食,她都以为能获得一个好结果,令她伤心的是,每次节食后都会导致体重更加严重地反弹,以至于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体形臃肿,脖子变得又粗又短,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她对此深感困惑、愤怒、沮丧。她觉得这样的减肥就像是挤压弹簧,自己用的力量越大,身体的反弹力就越大,最后肯定会在某个时间、某个场合爆发,比如看见诱人的美食广告,或者想起哈根达斯的滋味,或者参加某个晚宴,于是前功尽弃,辛辛苦苦的减肥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减肥路线图:从忍饥挨饿开始,到大吃大喝结束

频繁遭受打击的桑德拉来到诊疗室,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为什么自己每次减肥都是从忍饥挨饿开始,到大吃大喝结束呢?

承认吧,你也曾有过和桑德拉一样的经历,努力一圈之后,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点。我们与食物的关系就像谈了一场蹩脚的恋爱,要么爱得要死,要么恨得要命。

说起来,我们对于食物最初的态度一定是热爱的,谁不喜欢美味佳肴呢?最初,我们酷爱食物,敞开肚子痛快大吃,而当身体一天天发胖之后,我们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开始讨厌这些食物,认为正是这些“罪恶”的食物让自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不过,爱恨只在一念间,当我们下决心挥手告别这些食物的时候,往往又会依依不舍,对它们非常留恋。想到以后再也不能吃这些美味的食物,例如,冰激凌、巧克力、曲奇等,我们通常会陷入一种叫作“最后的晚餐”的心理,与自己喜欢的食物做最后的告别,告别的方式通常就是狂吃海塞那些自认为以后不能再吃的食物。在我们看来,现在不吃,以后也就没机会能吃到了。

有趣的是,“最后的晚餐”也许仅仅是一顿饭,但也许要持续上好几天。我认识的玛丽莲在这方面尤其突出,她从十几岁就开始通过节食来减肥,尝试了几次禁食和一系列低卡路里节食计划。每次决定节食前,由于害怕以后不能再吃了,她都会连续几天每顿吃到肚子快要爆炸为止,对她来说,每顿饭都像是最后的晚餐,或者饥荒救济。桑德拉也是如此,一旦打算节食减肥,她就比平时吃得多,还会故意吃许多高热量食物,就像准备冬眠的熊。她觉得自己必须提前把食物储存在胃里,让自己熬过以后不能再大快朵颐的时光。

“最后的晚餐”结束后,很多人便开始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把食物当成敌人严防死守。不管如何防范,如何坚持,最后身体的反弹都会如期而至,不可避免地会让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为什么每一次都会这样?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咱们的这位宿敌——节食减肥。

节食减肥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1.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为了健康还是美,对瘦的追求似乎已成了人们的战斗目标。遗憾的是,瘦身减肥的方法大多是节食节食再节食,即用自己的意志力,针对自己的胃口发动一场战争,逼自己去和自己较劲。说得再明白一些,所谓的节食减肥,其实活脱脱就是一次次周而复始的挨饿之旅。每次节食都是从忍饥挨饿开始,到大吃大喝结束,最后的结果就是,变得比以前更胖。唉,这真是令人沮丧。这种频繁尝试又频繁失败的节食减肥法,不仅没有成效,还会严重影响节食者的自信和自尊。

2.节食减肥,是强迫自己不去吃喜欢的食物,但这些食物的诱惑力依然存在,它们香气扑鼻,让人食欲大动。为了避免接触这些食物,人们索性会拒绝前往那些有这些美食出现的场合,比如社交晚宴、派对和聚会,因此很容易变得不合群。

3.由于节食减肥不仅把食物当成自己的敌人,同时也把自己的身体当成了敌人,所以节食者不再相信自己的身体和吃进去的食物,甚至产生仇视的心理。只要稍微吃多一点,或者仅仅吃了一小块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就会感到后悔、愧疚、自责,甚至有罪恶感。我们的一位患者说:“别说是吃了,就是让超市售货员看见自己买的食物,都会感到羞愧。”而另一位患者则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经历:“一次,我把水果和蔬菜放在了购物车的底层,上面放的全是火腿、香肠还有冰激凌等。看见别人看我的目光,我真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丢人的事情,那天我是一路逃回家中的。”这些感受和经历,听起来是不是很夸张?但对那些沉迷节食减肥的人来说,则非常普遍,因为他们与食物的关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他们无法容忍食物的存在,尽管食物什么都没做。

4.尤其重要的是,每次节食减肥,都会让身体做出相应的饥饿应激反应。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我们的身体是会自我调节的,当身体感觉到能量来源不足时,就会自动开启节约模式,充分利用每单位卡路里,从而放慢新陈代谢的速度。节食的强度越大,身体感觉到的卡路里紧缺程度也就越大,新陈代谢随之便会变得更缓慢,身体里的垃圾废物就更难以排解出去。食物与新陈代谢就像是木柴与火:移除木头,火就会渐渐熄灭。要想加快新陈代谢,必须摄入足够的卡路里,不然身体一旦拉响亏空的警报,新陈代谢自然便会放缓,严重损害我们的健康。

5.节食减肥的人没吃饱,饥饿难耐从而导致精神萎靡时,经常会将咖啡和节食饮料当作充饥和提神工具来滥用。与此同时,对于一些节食减肥的人来说,反复节食很容易导致饮食失调,少数人会出现神经性厌食症,大部分人则会出现贪食或者强迫性暴食症。

……

总之,节食减肥的本质就是挨饿,挨饿带来的结果并不是减肥成功、蜂腰细腿,而很可能是暴饮暴食,变得更加肥胖,与减肥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减肥失败,并不是因为你意志力薄弱

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曾遇到很多人,他们在节食减肥失败之后来到我们的诊疗室,希望获得专业营养师的帮助。我们问他们:“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减肥失败?”他们通常会不好意思起来,说是因为自己意志力薄弱,没有坚持节食计划,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放弃了节食,接下来,便是一通自责和检讨。

对于他们的说法,我们常常感到无语,同时深深感到,作为最具理智的人类,我们对自己的重视程度还不如对待一辆车。如果你的爱车出了问题,你把它送到汽车修理店检修后,等了半天车没修好,你反倒掏了笔冤枉钱,我相信这时你肯定不会怪自己,而是怪修理店。然而,当90%~95%的节食减肥计划失败后,你总是责怪自己,而不是计划本身!节食的失败率这么高,我们却从来不怀疑这种方法哪里不对,这难道不是种讽刺吗?

最初发现节食减肥有问题,是因为医院常把一些病人介绍到我们的诊疗室,这些病人的血压或胆固醇含量通常很高。不管他们的病症是什么,减肥肯定是治疗的关键。因为想帮助这些患者,我们试图通过控制饮食来控制他们的体重。我们根据患者的喜好、生活方式和特殊需求制定了完美的饮食计划。几个星期过去了,他们坚持着饮食计划,我们每周都给他们称体重。最后,体重目标达到了,那些患者成功了。

但,好景不长。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便开始陆续接到那批患者打来的电话,因为他们又需要我们了,不知怎么回事,肥肉又回到了他们的身上。他们在电话里往往充满了歉意,有的解释因为某种缘故没再坚持饮食计划,有的声称自己实在缺乏自制力,需要有人监督,有的则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根本不行,一辈子都只能做个胖子。总之,他们都很愧疚,并且意志消沉。

尽管“失败”了,患者们却都把原因归咎到自己身上。毕竟,他们信任我们——我们是曾帮助过他们减肥的“了不起的营养学家”。因此,是他们自己做错了,不是我们。

如果一个所谓健康的饮食计划,不能帮助人们永久保持体重,那么它肯定是不健康的。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节食减肥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最后的结果只是强化了患者对自己的消极负面看法——我没有自制力,我连这点事都做不到,我是个差劲的、只会做错事的人。这样的减肥计划不仅在饮食上导致了他们的内疚、愧疚和自责,还会影响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这一发现成为我们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我们清楚地看到,以往那种与生命机理做斗争的节食减肥法——只有死路一条。

节食意味着挨饿,意味着强迫自己抑制对于食物的欲望,而凡是被抑制的欲望,一旦爆发,力量会更加骇人。于是,很多挨饿的人总会寻找机会去真正大吃一顿。这样一来,想吃东西的欲望,就会变成一种强烈到无法遏制的抓狂。在生理饥饿汹涌而来时,所有的节食意愿、打算变瘦的宏图大计都会从脑海里迅速消失,变得无足轻重。这种时候,我们变得像电影《绿魔先生》里那盆贪得无厌的食人植物,一个劲儿地要吃——“喂我,快喂我!”强烈的食欲冲动虽然奇怪而且无法控制,但是对于挨饿的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令人费解的是,节食后的狂吃经常被看作“缺乏意志力”的表现,或者是一种性格缺陷。如果你也是如此看待节食后的胡吃海塞,那么你的自信很容易随着一次次节食失败逐渐削弱。从节食前的信誓旦旦到后来的啪啪打脸,从开始对饮食的斤斤计较到最后的失去控制,似乎每次节食,除了让我们饱尝失败,什么作用也没有。对于不服输的人来说,节食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在下次节食的时候咬紧牙关加倍努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次次结局似乎已经注定的努力中,所有人似乎忘记了最根本的一点:你终究无法抗拒生命的机理,当身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你需要也必须给它提供足够的营养。

尽管很多节食者经常哀叹:“我要是有强大的意志力肯定就能成功!”但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减肥问题绝非意志力的问题。诸位请用自己的理智好好想一想:一个没有吃饱饭的人,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怎么可能不迷恋食物?!而我们所谓的节食减肥,本质上是让自己故意挨饿,主动让自己吃不饱以至于饥肠辘辘,这等于人为加剧了我们对于食物的迷恋。自己去刺激自己的欲望,而被刺激起来的欲望还要靠自己去压制,这种减肥方法除了用“自虐”来形容,还能如何评价?

绝大多数人节食,初衷都是为了健康美丽,但讽刺的是,挨饿不仅无法给你带来轻盈的身姿和良好的身体状态,还会以你无法想象的方式,损害你的健康。

节食就像压弹簧,越用力越反弹

如果节食减肥方案能够像药物一样,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才允许采用,那么想必它们肯定无法进入大众视野。想象一下,如果治疗哮喘病的药物,能够在几周之内,改善你的呼吸系统,但长期来看则会使你的肺部和呼吸系统变得更糟糕。请问你还敢用这种药物吗?挨饿减肥也是这样,短期有效,长期却会加重你的肥胖。

或许你认为我有些言过其实,那么就请看一下来自各权威机构的科学数据,会让你对节食带来的发胖概率有一些了解: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复查了31项关于节食的长期研究。总结发现,对于三分之二的人来说,节食总是意味着增肥,而且增加的体重多于减去的体重(曼恩等人,2007年)。

·对于将近17000名9岁到14岁的儿童的研究显示:“……长远来看,通过节食控制体重不仅无效,而且会增加长胖的概率。”(菲尔德等人,2003年)

·根据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节食青少年发胖的概率是不节食青少年的两倍(诺伊马克-西晨纳等人,2006年)。显然,在研究开始时的基础检测中,节食者的体重并没有超过没节食的同龄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因为如果节食者的体重一开始就超过了,这意味着还有其他不确定因素,比如遗传因素等。

·一项新奇的关于芬兰2000多对16岁到25岁双胞胎的研究显示,不考虑遗传因素,节食本身会明显加快发胖速度,增加发胖的概率(皮提兰内特等人,2011年)。那些节食的双胞胎,哪怕仅仅尝试一次有意识的节食,发胖概率也是不节食同胞的2至3倍。不仅如此,发胖的风险随着每次节食的时间长度而增加。

即使不参照这些研究结果,相信你自己的节食经历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的很多患者和研讨会参与者都说他们的节食最初看起来很有效——脂肪“哗”的一下就消失了。这其实是个诱惑人的陷阱,诱惑你徒劳地通过节食来减肥。之所以说“徒劳”,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非常机敏,会触发生存防御机制。从生命机理上来说,身体对节食的感受和挨饿没有两样,每当你挨饿时,身体内的细胞就会迅速进入本能的生存模式——新陈代谢放缓,更加渴望食物。因此,随着每次节食,身体都会自己进行调适,结果就是,你的节食最终会让你重新胖回来。我的很多患者最终都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其实他们挫败感的罪魁祸首,就是采取了错误的减肥方法:节食。

这一章开头提到的桑德拉就是如此,一次次减肥失败,让她明白自己过去的行为是多么愚蠢,节食是多么徒劳无用。虽然她知道节食这条路走不通,想瘦下来的初心却依然没变,相信这也是很多人迫切想要知道的——如果不节食,我该如何达成自己瘦身的心愿呢?

减肥不能挨饿,要与食物合作

成功减肥,应该先学会正视身体与食物的关系。我们不能挨饿,不能把食物视为敌人,而是必须与食物合作。

要弄明白什么是“与食物合作”,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人类的大脑,这是我们实现合作的生物基础。

根据进化,人类的大脑有三个部分,又称三个脑。最先出现的脑,位于我们后脑勺的部位,叫作爬行动物脑。爬行动物脑只能根据我们的本能行动和反应,负责我们的呼吸、心跳、消化、食欲和性欲等,即使处于深睡眠中,这个脑也不会停止运行,但是,它不涉及任何感情和理性思考。后来,随着生命的进化,人类又出现了另一个脑——哺乳脑。在哺乳脑中,人有了情感和情绪,所以,这个脑又叫情绪脑。最后出现的叫作高级脑,或理性脑,位于人的前额。理性脑虽然无法控制本能,却能对本能进行认知和思考,进而产生想法,最终做出决定。

所以,在人类高贵的头颅中,其实藏着三个不同的脑,而我们所倡导的“与食物合作”,会调动这三个脑,并要求实现这三个脑的活跃、互动和平衡,从而让本能、情感和思想协调一致。具体运作起来就是,爬行动物脑会率先把身体最原始的饥饿感和饱胀感传递给情绪脑,情绪脑对它们做出相应的情绪加工之后,再将信息传递给理性脑,由理性脑决定吃什么,吃多少。

所谓“与食物合作”,就是让食物直接满足身体的本能需求,中间不受额外情感和想法的影响。之所以与食物合作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是因为很多时候,这三个脑并不能步调一致,比如情绪脑在传递爬行动物脑的信息时,并没有传达原意,而是把生气、高兴、沮丧、无聊或痛苦的情感掺杂其中,传递给理性脑,从而导致情绪化进食。我们都曾在身体并不饿,但心情不好的时候,暴饮暴食;也曾在身体明明已经很饿,但心情忧伤的时候,什么都不吃。

不仅情绪脑会影响理性脑的判断,理性脑也常常会否决爬行动物脑提出的进食要求,用意志力压制真实存在的食欲。比如,理性脑为了满足追求窈窕身材的心愿,会故意节食:“嘿,你还想吃东西?摸摸你自己的腰,然后封住嘴巴吧。”

其实食物一直都挺无辜,它原本该用来满足我们身体的需求,现在却常被错用来满足情绪;它原本是大自然的美好馈赠,如今在节食者眼中,却被严格审查,一味防范,从而让我们与食物的关系由信任变成怀疑,由合作变成对抗,由和谐变成扭曲。

人类和食物的关系,果真生来就如此水火不容吗?其实不然。在婴儿和幼儿时期,饮食几乎是一种本能。随着成长,在决定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吃这件事情上,我们开始更加依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再根据需要。当情绪和想法成为进食的主导者时,我们的体重难免随着情绪的波动而起伏,我们会无视身体的饥饿感和饱足感,会随心所欲地大吃大喝,以取悦自己的情绪脑,而不是爬行动物脑。同时,我们也可能会用理性脑压制本能,甚至还想超越本能。结果就是,我们的饮食开始失调,然后不知不觉成了神经性厌食症或强迫性暴食症的受害者。

从生物学上说,与食物合作,意味着我们的爬行动物脑、情绪脑和理性脑实现协调一致,三脑合作,即爬行动物脑把饥饿感传递给理性脑,理性脑充分尊重爬行动物脑的本能,最后决定吃什么、吃多少。这样的过程,充分考虑了“肠”和“胃部”的感觉,直接传达出身体对食物的需求,中间没有掺杂额外的想法和情绪,是食物对于身体需要的直接满足。在这种满足中,身体所吸收的食物不多,但也不少,而是刚刚好。身体与食物的关系是和谐的、愉悦的、美好的。与之相对应,人的身材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完美状态,不肥胖也不瘦弱,匀称美好,而且健康。

说通俗些,“与食物合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尊重自己的饥饿感和饱胀感,不带任何偏见地承认自己对于食物的本能反应。要实现这个目标,思维、身体和食物需要达到高度的统一。在开始“与食物合作”时,我们必须对饥饿感、饱足感、满足感、思想和情绪高度敏感,大脑需要与舌头、肠胃保持高度一致。随着习惯逐渐形成,我们会更擅长辨识自己的内在信号,并终将发现本能和直觉在饮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但“与食物合作”从来都并非易事,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人不仅有舌头和肠胃,还有思想,有情绪。很多时候,理性脑真的一点都不理性,它傲慢、狂妄地以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其中就包括试图主宰原本属于爬行动物脑管辖的肠胃。更糟的是,情绪脑也是个爱凑热闹的家伙,它常常会搅和进来,试图用情绪左右味觉,无视爬行动物脑释放出的本能信号。

身体对于食物的需求本来应该由爬行动物脑说了算,听命于身体的本能。现在的状况却是,很多人吃什么、吃多少,和本能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由理性和情绪来决定的,尤其是情绪脑在发挥作用时,总会越俎代庖,左右人们的胃口。也正因此,人们高兴的时候,总会一不留神会吃得很多,而在生气的时候,则带着情绪暴饮暴食,与之相反,悲伤和痛苦的时候,则根本茶饭不思,无视身体的真实需求。

理性和情绪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人如果没有理性脑,没有思想,就没有了前行的方向;如果没有情绪,没有喜怒哀乐,就会了无生趣。如果我们总是轻视最能反映原始本能的爬行动物脑,无疑会招致它报复似的反抗,并且,这种来源于生命本能的反抗,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加迅猛、激烈,排山倒海且猝不及防,宛如专制下的革命、决堤后的洪水、禁欲后的释放,必然势不可当。如果不信,就回想一下节食后人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吧,肯定就能明白这一点。

所以,与食物合作,需要先达成三脑的协调,让爬行动物脑的本能、哺乳脑的情感和高级脑的理性思维和谐统一,运用身体的智慧和直觉,辨识本能的需求,使你的理性脑与你的舌头和肠胃保持高度一致。

然而,回想一下,在过去的减肥历程中,你是否有一次做到了上述要求呢?

你是不是无视过肠胃“我吃饱了”的信号,放肆地在任何时间大吃特吃,最后导致身体不适?

你是不是无视过身体的饥饿感,试图用意志力控制自己的食欲,哪怕饥肠辘辘也告诉自己“你根本就不需要进食”,最终让肠胃处于痛苦状态中,并导致饮食失调?

你是不是从不认为食物是身体需要的营养品,而是将它们视为自己情感的安慰剂——生气的时候,用食物来抚慰自己;无聊的时候,用食物做消遣的工具;高兴的时候,用食物来奖励自己。

凡此种种,每个人几乎都经历过,而这正是我们身上赘肉不断堆积的原因。 HwMDJExgOo8y50Ms/NhgarZn4xlHrCQ6Mqo2JWPPUQ9XN6KyQtS7SnNxaFmRj2m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