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由于儿童时期处在不断生长发育阶段,无论是解剖机能还是疾病的发展规律都和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熟悉和掌握儿童的这些特点,对指导临床工作十分重要。

一、解剖特点

儿童在解剖形态上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如身高(长)、体重、头围、身体各部位比例等均随生长发育的进展而不断变化;内脏器官的大小、位置在不同年龄也有其特点,例如,正常肝脏的位置,3岁前在右肋缘下可触及(2cm以内),3岁后逐渐抬高,6~7岁后则不应触及。儿童骨骼的生长、骨化中心的出现、牙齿的萌出与更换等,都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只有熟悉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规律,才能正确诊断和处理临床问题。

二、机能特点

儿童各系统器官的发育(如神经、呼吸、心、肝、肾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而且某一年龄阶段机能的不成熟也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例如,儿童年龄越小,体格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对热量、营养物质和水分的需要量相对较成人高,但因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若喂养不当,易引起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和水电解质失衡。又如,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正常值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尿量,血液生化检查等亦不同。掌握这些儿童的机能变化特点,是儿科临床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病理特点

儿童由于发育不够成熟,即使同一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反应也和成人不同,例如,同为肺炎球菌所致肺部感染,婴儿表现多为支气管肺炎,年长儿与成人则引起大叶性肺炎。维生素D缺乏时,儿童患佝偻病,成人则患骨软化症。

四、免疫特点

儿童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不成熟,防御能力差,易患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经胎盘从母体获得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起一定的免疫作用,而其自身合成的IgG要到6~7岁时才能达成人水平;但母体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不能通过胎盘吸收,故新生儿体内IgM含量很低,易患细菌感染。婴幼儿期分泌型IgA(SIgA)和IgG水平较低,易发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感染。因此,加强针对婴幼儿的预防措施,对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尤其重要。

五、诊断特点

由于婴幼儿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患儿又不能准确地表述病情,且年龄越小,疾病明确的症状和体征就越不典型,特别是新生儿疾病常表现为体温不升、表情淡漠、拒乳、不哭、不动等;婴幼儿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其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容易扩散甚至发展为败血症。疾病种类在不同年龄中也有很大差异,新生儿疾病多与先天性、遗传性或围生期因素关系密切,婴幼儿以感染性疾病多见,年长儿疾病以结缔组织病为多;心血管疾病中,儿童以先天性心脏病多见,成人则以冠心病为多。因而,对儿童疾病的诊断需要详细询问家长病史,细致的病情观察和全面准确的体格检查对儿童疾病的临床诊断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必要的辅助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也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应特别注意。

六、治疗特点

儿科疾病强调综合治疗,包括尽快采用有效的病因治疗、护理和心理支持等。不仅要重视主要疾病的治疗,更不可忽视对各种并存症与并发症的处理,有时并存症可加重病情,影响疗效,并发症可能就是致死的原因。在使用药物进行临床治疗时,要注意把握儿童用药特点和药物剂量,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七、预后特点

儿科疾病来势凶猛,进展快,变化多端,一方面危重症患儿若能及时得到有效诊治,度过危险期后可迅速转危为安,而且较少转变成慢性疾病或留下后遗症;另一方面,某些轻症患儿若延误诊断与治疗,则可病情突然加重,甚至死亡,故强调儿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八、预防特点

加强预防措施是降低儿童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而且不少疾病是可以预防的。例如,我国施行免疫规划后,不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得以避免;做好母亲怀孕期间的产前咨询,胎儿期或新生儿期筛查及早期干预,可减少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概率,有利于促进优生优育国策的实施和提高我国儿童健康水平;大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增强儿童体质,定期健康检查,重点预防肺炎、腹泻、营养性贫血和佝偻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某些成人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与儿童时期的饮食关系密切;成人后的心理问题也和儿童时期的心理卫生及环境有关,应当加以预防。 cDRElP10OCwR8QW2aHTLGoXEc6Ix1oIlnJyNW4DwO8mnK++YQ3jJC2r1cVjI1a4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