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案例导入2—2

[案例导入2—1补充资料]

做完这些检查后阿姨还和我进行了一些互动,同时也再次询问妈妈一些问题,妈妈说我走得可好了,能双脚跳,还会滑滑梯和爬楼梯,手的动作也很准确,会用勺子吃饭;已经能说阿姨好、再见等词组;妈妈经常给我买好玩的玩具,我可高兴了,当然有时候也会哭闹。

问题:

根据上述补充资料信息,此小女孩的发育正常吗?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基础,胎儿时期及儿童早期神经系统的发育最为迅速。出生时脑重约为370g,占体重的10%~12%,6个月时脑重600~700g,1岁时脑重达900g,7岁时脑重接近于成人。出生时大脑已有主要的沟回,但较浅,大脑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儿童出生时神经细胞数与成人相同,出生后脑的重量增加主要由于神经细胞体积的增大和树突的增多、加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神经纤维到4岁时才完成髓鞘化,故婴儿时期神经冲动易泛化,不易形成明显的兴奋灶。儿童出生时大脑皮质发育未成熟,出生后活动主要由皮质下神经系统调节,以后随着脑实质的逐渐成熟转为由大脑皮质中枢调节,对皮质下中枢的抑制作用也渐明显。

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较成熟,脊髓的发育与运动功能的发育相平行。儿童出生时脊髓下端约在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1腰椎,在进行腰椎穿刺时应注意。握持反射应于3个月时消失。婴儿肌腱反射较弱,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也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3~4个月前的婴儿肌张力较高,凯尔尼格征可为阳性,2岁以下儿童巴宾斯基征阳性可为生理现象。

二、感知觉的发育

1.视觉发育 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瞳孔对光有反射,在安静清醒状态下可短暂注视物体,但只能看清15~20cm的物体;新生儿后期视感知发育迅速,第2个月起头眼协调可注视物体,3~4个月时喜欢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较好;4~5个月开始能认识母亲,见到奶瓶表示喜悦;6~7个月时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8~9个月可以注视远距离物体;1.5~2岁两眼调节好,能区别各种图形;2岁时可区别垂直线与横线;5岁时已可区别各种颜色;6岁及以后视深度已充分发育,视力达1.0。

2.听觉发育 新生儿出生时鼓室充满羊水,听力较差;出生后3~7天听力即已相当好;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方向,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6~7个月可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反应;8个月开始区别语言的意义;13~16个月可寻找不同响度的声源,听懂自己的名字;4岁听觉发育完善。听感知发育对儿童语言的发育有重要意义。

3.嗅觉和味觉发育 出生时嗅觉和味觉已基本发育成熟。对不同味道如甜、酸、苦等可产生不同的反应,并能立即辨出与习惯滋味不同的食物;4~5个月的婴儿对食物味道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为味觉发育的关键期,故应合理添加各类辅食,使其适应不同味道。出生时嗅觉中枢与神经末梢已基本发育成熟,闻到乳香味会寻找乳头;3~4个月时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7~8个月开始对芳香气味有反应。

4.皮肤感觉发育 皮肤感觉可分为触觉、痛觉、温度觉及深感觉等。触觉是引起儿童某些反射的基础,新生儿的触觉已很敏感,尤以嘴唇、口周、手掌、足底、前额和眼睑等部位最敏感。温度觉在出生时已很灵敏,尤其对冷的反应,如出生时遇冷则啼哭。出生时痛觉已存在,但较迟钝,疼痛出现时易泛化,2个月后才逐渐改善。

5.知觉发育 知觉是人对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反映,与上述各感觉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出生后5~6个月已有手眼协调动作,此后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的知觉开始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1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2~3岁能辨上下;4岁辨前后;4~5岁开始有时间概念,如早晚、昨天、今天和明天等;5岁开始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等。

三、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功能的发育分为平衡与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大类。

1.平衡与大运动 平衡与大运动包括颈肌和腰肌的平衡性活动,过程可归纳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规律。

(1)抬头: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s;3个月时抬头较稳;4个月时抬头很稳。

(2)翻身:4~5个月时能从侧卧位翻到仰卧位;7个月时能有意识地从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或从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

(3)坐: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时能坐稳,并可左右转身。

(4)爬:8~9个月可用双上肢向前爬;10个月时可手、膝合用爬行。

(5)站、走、跳:8个月时可扶站片刻;10个月时可扶走;11个月时可独立站片刻;15个月可独立走稳;24个月时可双足并跳;30个月时会独足跳。

2.精细运动 精细运动是手指精细运动的发育。3~4个月时握持反射消失,可胸前玩手;6~7个月时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动作;9~10个月时可用拇指、食指拾物,喜欢撕纸;12~15个月时学会用勺,乱涂画;18个月时能叠2~3块方积木;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

儿童运动的发育见图2—5。

7

图2—5 儿童运动的发育

四、语言的发育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是表达思维、观念等的心理过程,与智力发育有直接的联系。正常儿童天生具有发展语言技能的机制与潜能,但是必须提供适当的语言环境(如与周围人进行语言交往),其语言能力才能得以发展。语言发育必须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功能正常,并须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阶段。2岁前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1.发音阶段 新生儿已会哭叫;1~2个月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啊”“伊”“呜”等元音;6个月时出现辅音;7~8个月能发出“爸爸”“妈妈”等语音;8~9个月时喜欢学亲人的口唇动作练习发音;10个月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2.理解阶段 理解在发音阶段已经开始。儿童通过视觉、触觉、体位觉等与听觉联系,逐步理解一些日常用品。亲人对婴幼儿自发的“爸爸”“妈妈”等语言应及时应答,可促进婴幼儿逐渐理解这些语音的特定含义。

3.表达阶段 在理解的基础上,儿童学会了用语言表达思维,如“吃”“要”“抱”等。1岁左右开始会说单词,后可组成句子。先会讲简单句,后会说复杂句。

儿童动作、语言和适应性能力的发育过程见表2—2。

表2—2 儿童动作、语言和适应性能力的发育过程

8
9
五、心理活动的发展

1.注意的发展 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新生儿已有非条件的定向反射,婴儿以无意注意为主,3个月开始能短暂地集中注意人的脸和声音。随着年龄增长,活动范围的扩大,儿童逐渐出现了有意注意,但注意的稳定性差。5~6岁后儿童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集中时间较短,约15min;11~12岁后儿童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提高,约30min,注意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2.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包括感觉、短暂记忆和长久记忆。长久记忆又可分为再认和重现。5~6个月的婴儿虽能再认母亲和其他亲近的人,但直到1岁以后才有重现。婴幼儿时期的记忆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少,对带有欢乐、愤怒、恐惧等情绪的事物容易记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理解、分析能力的发展,儿童有意记忆能力增强,记忆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记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3.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人利用理解、记忆、综合分析能力来认识事物本质的高级心理活动。婴幼儿的思维为直觉活动思维,例如,拿着玩具汽车边推边说“汽车来了”,如果将汽车拿走,活动则停止。学龄前期儿童则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例如,在计算活动中,知道3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6个苹果,但对“3+3=6”的计算感到困难。6~11岁以后儿童能将事物归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

4.想象的发展 新生儿没有想象能力;1~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局限于模仿成人生活中的某些个别动作,如抱娃娃喂饭等;3岁后儿童想象内容仍是片段、零星的,学龄前期儿童仍以无意想象及再造想象为主,学龄期儿童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迅速发展。

5.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情绪是活动时的兴奋心理状态,情感则是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人、物的关系的体验,属较高级、复杂的情绪。新生儿常表现出不安、啼哭等消极情绪;6个月后能辨认亲人,易产生对母亲的依恋及分离性焦虑情绪;9~12个月时依恋情绪达到高峰;2岁后儿童的情感表现日渐丰富和复杂。婴幼儿情绪表现特点是外显而真实、时间短暂、反应强烈、易变化、易冲动。随年龄增长和与周围人交往的增加,对不愉快因素的耐受性逐渐增强,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使情绪反应渐趋稳定;情感也日益分化,产生信任感、安全感、荣誉感、责任感、道德感等。

6.个性和性格的发展 个性和性格是个人处理与环境关系的心理活动的综合模式,包括思想方法、情绪反应、行为风格、兴趣、能力、气质等。个性和性格与遗传有关,但更多是后天形成的,尤其与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密切。幼儿期儿童已能独立行走,说出自己的需要,故有一定的自主感;学龄前期儿童生活基本能自理,主动性增强,但主动行为失败时易出现失望和内疚;学龄期儿童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重视自己勤奋学习的成就,若不能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将产生自卑感;青春期的少年体格生长和性发育开始成熟,社交增多,心理适应能力加强但容易波动,在感情问题、伙伴问题、职业选择、道德评价和人生观等问题上处理不当时易发生性格变化,性格一旦形成即相对稳定。

7.意志的发展 意志为自觉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过程。新生儿无意志,随着语言、思维的发展,婴幼儿期开始有意志行动或抑制自己某些行动时即为意志的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思维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增多,在成人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和发展,可能表现出自觉、坚持、果断和自制等积极意志品质,也可能表现出依赖、任性、顽固和冲动等消极意志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游戏和学习来培养儿童的积极意志,要重视培养其自制能力、责任感及独立性。

六、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对儿童的感知、运动、语言和心理过程等方面进行定期的检查,可及早发现其发展趋势及有无偏离。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心理测验方法主要包括筛查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两大类。筛查性测验方法简便、快速,可于短时间内粗筛出正常者与异常者。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是测量儿童心理发育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6岁以下儿童的智力筛查,有104项测试内容,分布于4个能区:应人能、细动作-应物能、语言能、粗动作能。应逐项检测并评定其通过或失败,最后评定结果为正常、可疑、异常、无法测定。初测结果为后3项者,2~3周后应复试,可疑或异常者需做诊断性检测,检测常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

知识链接2—2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

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内容包括词语类及操作类两大部分。词语类包括词汇、常识、算术、积木、木块图案、译码和迷宫。每一类中选择五个分测验。该量表适用于6~16岁儿童,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性智力测验,常以该测验的IQ与社会适应量表的结果诊断儿童智力发育迟缓。也常对学习困难、注意缺陷伴多动行为问题的儿童用此测验进行鉴别或诊断。

小结

能力检测生长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儿童生长发育遵循着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及顺序性规律,并受遗传、性别、营养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个体差异;熟悉并正确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相关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干预,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评价儿童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及上臂围等;评价儿童骨骼生长的常用指标有囟门、脊柱和牙齿等;评价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指标有运动、语言及社会适应性行为等;行为发育水平常采用心理测验。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包括均值离差法、中位数法、指数法及生长曲线图评价法等;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方法包括筛查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

(马宁生) ftxMVmc0LmkWYCMGO48ZvwkE/0P5tbDtXvDlD2I/WKGnHmurXpXfLRdRp6a213c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