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月经后期

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数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经期错后”“经迟”等,一般至少需出现连续两个周期的延迟。如偶见一次月经延期,下月月经仍按时来潮,或仅延迟三五日,或青春期初潮后两年内或于围绝经期而时有延后,且无伴其他证候者,均不作此病论。

本病首见于《金匮要略》,谓“至期不来”。本病发病机制复杂,证候繁多,有虚实两端,虚者多由于营血亏损,源断其流,无血可下,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实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痰湿阻滞,冲任阻遏,致使经期延后。虚实两类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转化,或兼杂而见,治疗时需先审其病因,继而审其病位,再审其虚实。虚证者治以补肾滋肾,或补脾益气,或补血益阴,以滋经血之源;实证者治以行气活血,或温经通脉,或祛邪行滞,以疏冲任之脉;虚实相兼者,则分清其主次而兼治之。本病切忌妄行攻破之法,犯虚虚实实之戒。

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不论虚实,常可发展为闭经,宜尽早进行治疗。育龄期妇女月经过期未至,首先应排除妊娠。

大补元煎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少则用一至二钱,多则用一至二两;山药(炒)二钱;熟地,少则用二至三钱,多则用二至三两;杜仲二钱;当归二至三钱;山茱萸一钱;枸杞子二至三钱;炙甘草一至二钱。

【用法】水煎分2次服,日1剂。

【功效】补血益气调经。

【主治】营血虚少,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致的月经后期。症见经量少,色淡红,无血块,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红,脉细弱。

【方解】方中人参大补元气为君,气生则血长;炙甘草、山药补益脾气,助人参以济生化之源;熟地、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茱萸滋肝肾、生精血,补天一之真水,乃补血贵在滋水之意。人参与熟地相配,即是景岳之两仪膏,善治精气大耗之证。全方补气生精,养血调经,气血双补,肝肾共养,经血生化有源,则月经如期来潮。

【辨证要点】本方大补真元,益气养血,故景岳称此方“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临床以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无块,舌质淡红,脉细弱等一派血虚症状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若兼见气虚,加白术、黄芪;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茱萸;食少便溏者,去当归,加砂仁、炒麦芽、扁豆;如血虚阴亏,伴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者,加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地骨皮。

【使用禁忌】肝火亢盛,湿热内蕴者忌用。

【异病同治】本方亦可用于气血亏虚之不孕症、月经量少、崩漏、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绝等。

【临床验案】

李某,28岁,已婚。初诊:2019年8月15日。主诉:停经2个月余。患者自初潮起月经不规则,短则40~50日一行,长则数月,常需服用西药黄体酮或人工周期行经,近一年月经量渐少,经色淡而稀薄,经期小腹隐痛不适,乳房胀痛,常伴头晕,平素畏寒怕冷,纳寐可,二便调。LMP:2019年6月4日。G 0 ,婚后2年未避孕,曾行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男方精液检查未见异常。刻诊:形体瘦弱,面色萎黄,带下较少,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无力。辅检:血β-HCG<0.10 mIU/mL,性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3.15 mIU/mL,促黄体生成素(LH)1.05 mIU/mL,雌二醇(E2)28pg/mL,孕酮(P)0.51ng/mL,催乳素(PRL)12.05 mIU/mL,睾酮(T)0.239 mIU/mL。B超:子宫内膜厚度为0.5cm,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辨证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兼气滞,治拟补肾理气,养血调经。方拟大补元煎加减,处方:熟地20g,山茱萸10g,山药15g,枸杞子15g,杜仲15g,党参15g,白术10g,黄芪30g,炙甘草6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0g,茯苓10g,鹿角霜10g,巴戟天10g。1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温服,另嘱患者药渣外敷小腹15 min。二诊:2019年9月2日,服上方后头晕乏力缓解,纳食增加,精神好转,舌脉同前,二便调,月经未至,但逐渐出现拉丝绵长白带,守前方10剂,并嘱患者加强营养,适当运动,调节情绪,规律作息。三诊:2019年9月20日。服上方8剂时月经来潮。LMP:2019年9月10日,6日净,月经量较前增加,色转暗红,无血块,无痛经,精神可,偶有头晕乏力。在上方基础上根据经前经后月经周期变化酌加菟丝子、紫石英等温肾助阳,鸡血藤、赤芍、香附等理气活血之品,调理半年后月经基本正常,于次年5月怀孕,足月顺产一子。

按:本案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身体瘦弱,自初潮起即常常月经后期,冲任血海亏虚,精血不足,无力上达头目,四末失养,无以温煦,则见畏寒怕冷,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月经量少色淡;气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见经行腹痛,乳胀。此案可辨证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兼气滞,治当补肾养血调经、柔肝行气活血,方用大补元煎加减,此方乃张景岳“补阵”第一方,大补元气、益精养血,肝肾同调,切中病机,同时采取中药内服、外治结合的方法发挥中医优势,中药外敷可通过热蒸效应和药物效应,改善小腹局部的血液循环,起到温散通络、祛湿驱瘀、理气止痛、调和气血的效果。经调血旺则利于种子,调理后得以顺利妊娠。

温经摄血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大熟地(九蒸)一两,白芍(酒炒)一两,川芎(酒洗)五钱,白术(土炒)五钱,柴胡五分,五味子三分,续断一钱,肉桂(去粗,研)五分。

【用法】水煎分2次服,日1剂。

【功效】大补精血,温寒调经。

【主治】月经不依时而至,常自延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或深或浅,可伴恶寒,小腹冷痛,腰酸膝软,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弱。

【方解】傅青主认为“盖后期而来少,血寒而不足;后期而来多,血寒而有余”。故寒为经期延迟的主要病因。而月经量的多少,取决于阴血的盈虚,阴血充盈,经量较多,否则经量较少。此处所言阴血充盈,并非绝对充盈,只是相对而言,况“血既出矣,则成不足”。故方用大剂熟地、酒白芍滋补肝肾精血,为君药;炒白术温脾摄血、健脾生血,三药合用,补益肾肝脾之精血气。续断、五味子益肾固精;川芎、肉桂辛香温热,温散寒邪,活血通经;川芎活血、行气之功兼具,加于大剂白芍、熟地之中,可防气壅留瘀。柴胡解郁,肉桂散寒,用量仅为熟地、白芍的1/20,此于大剂阴药之中加少许理气助阳之药,既可温寒理气,又可防白芍、熟地养阴之凝滞。原文言“此方大补肝、肾、脾之精与血,加肉桂以祛其寒,柴胡以解其郁,是补中有散,而散不耗气;补中有泄,而泄不损阴,所以补之有益,而温之收功,此调经之妙药也,而摄血之仙丹也。”全方大补精血,温寒解郁而达到调经的功效。

【辨证要点】本方所主为经水后期,病证当属虚、寒两端,而非气郁、血瘀、痰阻的实证,临床以月经后期伴虚寒症状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肾虚血虚甚者酌加阿胶、黄精、枸杞子、大枣、山茱萸等;元气不足者加人参、黄芪;寒邪较甚者加鹿角霜、熟附片、吴茱萸等;气滞者加香附、佛手等。若出血似崩似漏,则酌加止血药。

【使用禁忌】阳盛血热者忌用。

【异病同治】本方还可用于辨证属肝肾精血亏虚夹寒的月经量少,不孕症,崩漏,产后恶露不绝等。

【临床验案】

程某,29岁,已婚。初诊:2017年9月12日。婚后3年未避孕未孕,自12岁初潮后月经即不规律,45~120日来潮1次,偶尔使用黄体酮转经。LMP:2017年8月30日,为黄体酮撤退行经,经来5日干净,经量偏少,色黯淡,有血块,伴痛经。经来时畏寒怕冷、乏力,经前乳房胀痛。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宫颈,光滑,无举痛;子宫,平位,正常大小,活动度好;双侧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性激素六项及甲状腺五项检查正常,外院输卵管造影示双侧通畅。男方精液检查无异常。患者就诊时恰值月经周期第14日,做阴道B超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子宫内膜厚度为0.7cm,双侧卵巢均未见优势卵泡。刻诊:面色无华,纳食一般,浅寐,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原发性不孕,月经后期,宫寒不孕,血虚肝郁夹瘀,治以温经暖宫,扶阳育阴,疏肝理气,调补冲任,活血调经。方用温经摄血汤加减,处方:熟地30g,炒白芍30g,五味子6g,续断15g,川芎10g,白术15g,肉桂6g,当归15g,菟丝子30g,鹿角霜15g,柴胡5g,炒麦芽30g。连服20日,并嘱患者思想放松,解除顾虑,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周2次性生活配合治疗。二诊:2017年10月25日。LMP:2017年10月24日。服上方后经量较前明显增多,夹小血块,无乳胀,痛经及畏寒减轻,自觉小腹有温热感,嘱经净后继服原方20日,服药期间保持规律性生活。三诊:2017年12月15日。月经过期未至,晨起恶心,食欲减退,双侧乳房发胀,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已孕7周,可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随访孕期顺利,翌年分娩一健康女婴。

按:张景岳《景岳全书·宜麟策》云:“妇人所重在血,血而构精,胎孕乃成。”生殖的根本是以肾气、天癸、男精女血作为物质基础。阳精溢泻而不竭,阴血时下而不愆,精血合凝,胚胎结而生育滋。本案临床表现明显属气血不足,寒凝胞宫而不孕,不孕时间久,难免七情郁滞,肝气不舒,脾失健运,气血亏虚愈甚,方见经水不利,面色无华,纳眠不佳等症。予以温经摄血汤大补精血、温散理气,滋助冲任之海,充填肾精肾气,将养之后,再议生息。二诊时,患者气血渐旺,肝脾冲任功能渐复,守原方补益之中温宫通脉,解郁疏络,终结珠胎。正如《医灯续焰》所述“故女子以血为本。血旺,是谓本足。本足而施之以阳,则生化自全,而成胎亦易易矣”。

温经汤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当归、赤芍、川牛膝、人参、牡丹皮各三钱,川芎、桂心、莪术、甘草(炒)各二钱。

【用法】水煎分2次服,日1剂。

【功效】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月经后期辨证属于寒凝血瘀者。症见经期延后,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行经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弦或沉涩。《妇人大全良方》云:“若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痛。譬如天寒地冻,水凝成冰。宜温经汤。”

【方解】桂心(今之肉桂)辛热助阳,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人参甘温补气,助桂心温阳散寒;川芎为血中气药,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与当归配伍活血止痛、养血调经;莪术破血行气,川牛膝活血通经,牡丹皮活血散瘀,三者能助川芎、当归通行血脉;赤芍养血调经,配伍甘草又可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益气通阳调经之效。

【辨证要点】本方以月经后期,小腹冷痛,畏寒肢冷,经色紫暗,脉细弦或沉涩等血海虚寒、血凝气滞之症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若经量多,则去莪术、川牛膝活血祛瘀之品,酌加炮姜、艾叶炭以温经止血;若经量少,可加鸡血藤、红花;腹痛甚者选加五灵脂、蒲黄;腰痛加桑寄生、杜仲、续断、狗脊;便溏者加砂仁、炒白术、山药;气滞腹胀者加香附、乌药、枳壳。

【使用禁忌】阴虚有热,或血虚无瘀者忌用。

【异病同治】本方还可用于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不孕症、月经量少、盆腔炎等。

【临床验案】

赵某,25岁,未婚,无性生活史。初诊:2018年1月20日。主诉:渐进性痛经5年。患者诉自5年前经期淋雨后开始出现月经期小腹部冷痛,疼痛程度逐渐加重,时间逐渐延长,热敷后痛可稍减,月经周期规律,量偏少,色红,血块多。近半年以来,经期疼痛更甚,经行第一日剧痛,需服止痛药,经色红,经血以血块为主,经前乳胀,周身怕冷,二便如常,舌质暗红,苔白,脉沉弦。行B超检查,结果示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LMP:2017年12月10日。中医诊断:痛经(寒凝胞宫),治法:温经补虚,化瘀止痛。方拟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加减,处方:当归15g,川芎15g,肉桂5g,艾叶10g,莪术(醋制)15g,党参15g,川牛膝15g,香附15g,炙甘草5g,乌药15g,醋延胡索15g,共10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下次月经期复诊,患者告知痛感大减,血块明显减少,余症皆有改善。

按:本案患者以冷痛剧烈、经血成块、舌质暗红、脉沉弦为证治要点,病机特点是冲任虚寒,血气凝滞较重,故投以《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因小腹冷痛较甚,故去牡丹皮,加艾叶,以增强散寒止痛的作用;兼有气滞,经期乳房胀痛,故酌加香附、乌药、醋延胡索以理气止痛。《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方中仅以一味桂心温通血脉、散寒祛瘀,配用大队活血养血祛瘀之品如当归、芍药、川芎、牛膝、莪术、牡丹皮,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从组方结构看,《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与仲景温经汤大同小异,仅是方中活血化瘀之功较著,而温补滋养之力不足,主治亦以实证为主,适用于瘀重虚少而兼有寒象者。《妇人大全良方》温经汤主治症候群中虚证并不显著,为何配用健脾益气之品,此正是陈自明得之于仲景温经的用药经验。

乌药汤

【来源】《济阴纲目》。

【组成】当归五钱,甘草五钱,木香五钱,乌药一两,香附(炒)二两。

【用法】水煎分2次服,日1剂。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后期证属肝郁气滞者。症见经期延后,量少,经行不畅,色暗红或有小血块,乳房、胸胁胀闷不舒,小腹胀痛,情绪烦躁或抑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方解】方中乌药辛散温通,下通少阴肾经,上理太阴脾气,功擅理气行滞止痛,《本草备要》谓之“一切病之属气者,皆可治”。乌药最善于温行气滞寒郁,对下焦寒性气痛用之效果尤佳,为君药。重用香附为臣,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长于疏肝理气调经。君臣配伍,使气行郁解而月经正常。木香理气行滞止痛;当归活血调经,其养血之效又可防理气之品伤阴血,共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主以疏肝行气,佐以活血调经,且理气活血又无伤正之忧,切中病机,疗效显著。

【辨证要点】本方主治肝郁气滞之月经后期,以经期延后,量少不畅,胸闷乳胀腹痛,情绪烦躁或抑郁,舌淡红,脉弦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兼血瘀者,加五灵脂、炒蒲黄;兼寒凝者,可加吴茱萸、小茴香、桂枝;兼血虚者,可合四物汤;兼肾虚者,可加川续断、炒杜仲、怀牛膝等;若小腹胀痛甚者,酌加莪术、醋延胡索;乳房胀痛明显者,酌加柴胡、郁金、荔枝核、川楝子;月经过少有块者,酌加鸡血藤、川芎、丹参;月经量多,色红心烦者,为肝郁化火,行经期酌加茜草炭、地榆、焦栀子以清热凉血。

【使用禁忌】阴虚火旺、湿热蕴蒸者忌用。

【异病同治】本方还可用于肝郁气滞所导致的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经前期综合征等。

【临床验案】

袁某,18岁,未婚,学生。初诊:2019年4月8日。主诉:经期延后一年余,患者高三起开始出现月经后期,40~60日一行,伴有经前期小腹胀痛,且逐渐加重。一年来曾服中西药治疗,腹痛稍减,月经仍时常错后,经量少,色暗。患者情志抑郁,每多忧思,失眠多梦,纳谷不馨,二便调。就诊时月经已逾期半月余,症见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作胀,整日郁郁寡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辨证属肝郁气滞。忧思郁怒,以致气机郁结,血为气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后期。法当开郁行气,佐以活血调经。方用乌药汤加减,处方:乌药15g,香附15g,木香10g,当归15g,甘草6g,柴胡12g,茯苓15g,炒白术15g,白芍10g,薄荷6g,琥珀8g。7剂,水煎,分2次温服,日1剂。药尽经至,但量少而色暗,精神好转,睡眠改善,胸腹胀闷明显减轻。嘱经净半月后再进前方10剂,次月月经如期来潮,经量增加,色转红,小腹胀痛大减。如此调理三个周期,诸症皆愈,月经正常。

按: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如素性抑郁,恼怒过度,或肝血不足,均可导致肝的功能失常,影响冲任、胞宫的功能。肝气郁结,气滞则血行不畅,甚至血瘀,血瘀可令气滞,冲任气机,血海蓄溢失常。女子以血为本,血充气顺则月经通调,若气滞血瘀,则月经不调。因此,临床上治疗月经不调均首先以调理气血为先。本案中患者因高三压力过大出现月经失调,调畅情志能力差,常忧郁愤懑,肝郁气滞,脾胃运化能力也受累,出现经前小腹胀痛,乳房胸胁作胀,纳食不佳等症,病因气滞,内无寒热,故舌质舌苔正常,弦为肝脉,肝气郁滞,故脉弦。故以乌药汤合逍遥散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调经,加用琥珀一味,一取疏肝解郁,以宣畅气机,则腹胀可调,二得琥珀之活血散瘀,瘀去而痛自止。正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经前腹胀痛,乃血气凝滞。若胀过于痛,是气滞其血也,宜用加味乌药汤开之”。

温胆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各二两,陈皮三两,茯苓一两半,炙甘草一两,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用法】水煎分2次服,日1剂。

【功效】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原方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用于妇科病为本方的拓展应用,病机相合即可选用。《女科切要》记载:“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温胆汤可用于月经后期证属痰湿内阻。症见月经后期,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失眠多梦,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

【方解】本方用半夏、竹茹配伍调和,一温一凉,化痰和胃,可有效止呕除烦,陈皮辛苦温,可理气行滞,枳实辛苦微寒,可降气导滞,佐以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综观全方药性平和,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使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诸症自除。其方名温胆汤之“温”为“温和”之意,并非“温热”之意。

【辨证要点】临床以月经后期伴见痰湿内停症状为辨证要点,如经期延后,经量减少,色淡质黏腻,胸闷呕恶,带下量多而黏稠,惊悸多梦,苔腻脉滑等。

【加减化裁】若热象较重,心烦口苦明显,加黄连、栀子;若兼食滞、脘腹胀闷、嗳气反酸,加神曲、山楂、莱菔子;若兼胸闷胁胀,加制香附、柴胡;入睡困难,面红目赤者,加夏枯草、龙胆草、决明子;大便干者加柏子仁,全瓜蒌;若兼阴虚,加麦冬、浮小麦等;若脾虚有湿,症见体倦食少、便溏者,加白术、砂仁、生薏苡仁。

【使用禁忌】血热者忌用。

【异病同治】本方也可用于治疗痰湿内阻所致的闭经、月经量少、妊娠剧吐、经前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临床验案】

蒋某,29岁,已婚。初诊:2018年7月19日。主诉:月经稀发十余年,未避孕未孕1年。患者月经初潮12岁,初始月经尚规律,量中等,无痛经,自高中开始出现月经稀发,常数月不行,经量渐减,体重渐增,面部满布痤疮,多方调治仍月经后期或闭经,婚后不孕一年有余。目前体重75kg,身高164cm,BMI达27.9,已属肥胖。LMP:2018年7月18日,为黄体酮撤退行经,量偏少,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患者平素性格内向,爱生闷气,易悲善恐,工作压力较大,睡眠不实多梦,心烦心悸,口干咽燥,经前常有呕恶不适,舌质稍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月经后期,不孕。辨证:肝胆郁滞,痰热内阻型。方用温胆汤加减。考虑目前正值经期,初诊用药如下:茯苓20g,姜半夏10g,生甘草6g,枳实12g,陈皮10g,茯神10g,柏子仁20g,炒麦芽10g,牡丹皮10g,赤芍10g,皂角刺10g,土鳖虫10g,川牛膝15g。4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二诊:2018年7月26日,患者诉用上药后无不适,用药后月经色转正常,且口干咽燥消失,月经7日净。但仍有多梦,时有心烦。用药:茯苓20g,姜半夏10g,生甘草6g,枳实12g,竹茹15g,陈皮10g,黄连10g,山栀子12g,茯神15g,柏子仁20g,青皮12g,灯心草5g,淡竹叶15g,浙贝母15g,皂角刺15g,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连服21剂,同时嘱患者加强运动,控制饮食,减轻体重,调畅情志。三诊:2018年8月29日,月经未来潮,查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为1.1cm,自诉各症状均有改善,体重减轻3kg,痤疮减少,睡眠好转。处方:温胆汤合逍遥散加川牛膝15g、赤芍15g、香附15g、鸡内金10g、泽兰15g。10剂,水煎,分2次服,日1剂。四诊:2018年9月20日,LMP:2018年9月5日,经前已无明显呕恶,经量增多,色红无块,无痛经,7日净。仍处以二诊方21剂继续调理,嘱患者放松心情,加强信心。此后3个月患者月经周期渐调,体重逐渐下降约8 kg。患者于2019年1月妊娠,孕期顺利,足月产一健康男婴。

按:傅青主曾言“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且《女科切要》记载“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本案患者体型肥胖,经前呕恶不适皆是痰湿内阻之象,且病程日久,郁而化热,出现痰热扰心之心烦心悸,睡眠不实;痰热中阻脾胃,热盛伤津,津液不能上承而口干咽燥;痰热阻滞冲任胞脉,引起胞脉胞络失养,以致难以摄精成孕;舌质红,舌苔色黄厚腻,脉滑数是痰热内滞的典型舌象和脉象。法随证出,治以清热化痰,理气通脉,方用温胆汤加味,温胆汤健脾燥湿,清热化痰,活血调经,理气宽胸,不失为一张治疗痰湿症的良方,病机相合,临床用之颇验。同时加强生活调摄,减轻体重,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疾病的治疗中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配合药物方能事半功倍。 CtZCTeKfh0qKnB/P0JBjVId2HbWe6SGH9MCXxQ8vJSZYw4aJL+MoRfI3UlNiM68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