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经间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是指以氤氲期(即排卵期)子宫周期性少量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若出血期长,血量增多,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致崩漏。多发于育龄妇女,多见于产后或流产后。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古代医籍中对本病无专篇记载,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女科·胎前门》引袁了凡云“天地生物,必有氤氲之时……”可见古人在明代之前就已经认识到月经周期中有一日是受孕“的候”,即现今所称之“排卵期”。此时是冲任阴精充实,阴气渐长,由阴盛向阳盛转化的生理阶段。若肾阴不足,脾气虚弱,湿热扰动或瘀血阻遏,使阴阳转化不协调,遂发生本病。常见的病因有肾阴虚、湿热和血瘀。肾阴虚者,素体禀赋不足,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伤肾,或思虑过度,欲火偏旺,以致肾阴偏虚,虚火耗阴,精亏血损,于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虚火与阳气相搏,损伤阴络,冲任不固,因而阴道出血。若阴虚日久损耗阳气,阳气不足,统摄无权,血海不固,则致出血反复发作。湿热者,常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克伐脾胃,不能化水谷之精微以生精血,反聚而生湿,下趋任带二脉,蕴而生热。复加经间阳气内动,引动内蕴之湿热,热扰冲任子宫,以致出血。血瘀者,体质素弱,复因经产留瘀,瘀阻胞络,或因七情内伤,气滞冲任,久而成瘀,值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血瘀与之相搏,瘀伤血络,血不循经,以致出血。

本病治疗以调摄冲任阴阳平衡为大法,选用滋肾阴、补脾气、利湿热或消瘀血之方药随证治之。

清肝止淋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芍(醋炒)一两,当归(酒洗)一两,生地(酒炒)五钱,阿胶(白面炒)三钱,粉丹皮三钱,黄柏二钱,牛膝二钱,香附(酒炒)一钱,红枣十枚,小黑豆一两。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主治】湿热型经间期出血。症见经间期出血,血色深红,质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心烦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如《傅青主女科》云:“妇人有带下而色红者,似血非血,淋沥不断,所谓赤带也。夫赤带亦湿病,湿是土之气,宜见黄白之色,今不见黄白而见赤者,火热故也。火色赤,故带下亦赤耳。惟是带脉系于腰脐之间,近乎至阴之地,不宜有火。而今见火症,岂其路通于命门,而命门之火出而烧之耶?不知带脉通于肾,而肾气通于肝。妇人忧思伤脾,又加郁怒伤肝,于是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而肝不藏血,亦渗于带脉之内,皆由脾气受伤,运化无力,湿热之气随气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现于其色也。其实血与湿不能两分,世人以赤带属之心火误矣。治法须清肝火而扶脾气,则庶几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汤。”

【方解】方中醋炒白芍与酒洗当归,一开一合,有收有散,能柔肝养阴以平抑肝阳,旨在平衡肝之阴阳;佐以性味甘平之红枣,以安中资血;再佐以小黑豆补肾益精,阿胶滋阴补血而润肝肾,粉丹皮退血分之虚热,合黄柏苦寒泻火而止淋,佐以香附疏解肝之郁气,复其疏泄之性,不致化火,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固带脉。纵观全方,妙在纯于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此方之妙,在于不泻肝火而养肝血,不利脾湿而养血化湿。

【辨证要点】临床以经间期出血,血深红质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心烦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出血期间,去香附、当归、牛膝,加乌贼骨、茜草、仙鹤草;带下量多者,加金刚藤、败酱草、薏苡仁;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者,去生地、白芍,酌加厚朴、麦芽;大便不爽者,去当归、生地,酌加薏苡仁、白扁豆。

【使用禁忌】阳虚体质者不宜使用。

【异病同治】本方为《傅青主女科》的名方,亦可用于妇人湿热下注所致的赤白带下、经期延长、漏证等妇科疾病。

【临床验案】

何某,女,31岁,已婚,G2P1A1。初诊:2019年9月1日。13岁初潮,月经周期规律,30日一行,5日净,量中等,色暗红,小血块,无痛经,半年前人工流产术后出现经间期出血,伴小腹隐痛,3~5日净。LMP:2019年8月14日。近5日阴道少量出血,血深红质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心烦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妇科超声及妊娠试验阴性,血常规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常大,质中,活动,无压痛;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排卵期出血)。中医诊断:经间期出血,证属湿热型。拟方《傅青主女科》清肝止淋汤加减:炒白芍12g,生地15g,阿胶9g,牡丹皮9g,黄柏6g,红枣5枚,小黑豆15g,仙鹤草15g,茜草12g,乌贼骨12g。7剂,日1剂,一周后复诊,诉出血已经干净3日。守上方去仙鹤草、乌贼骨、茜草,加当归12g、香附9g、怀牛膝12g,28剂,经期停服。两个月后随访,症状消失。

按:患者素体偏热,人工流产术后感染湿邪,湿热互结,如油入面,难解难分。方中炒白芍与当归,一开一合,有收有散,能柔肝养阴以平抑肝阳,旨在平衡肝之阴阳;佐以性味甘平之红枣,以安中资血;再佐以小黑豆补肾益精,阿胶滋阴补血而润肝肾,牡丹皮退血分之虚热,合黄柏苦寒泻火而止淋,佐以香附疏解肝之郁气,复其疏泄之性,不致化火,怀牛膝补肝肾,强腰膝固带脉,仙鹤草、乌贼骨收敛止血,茜草活血止血。纵观全方,妙在纯于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此方之妙,在于不泻肝火而养肝血,不利脾湿而养血化湿。如原文指出:“此方但主补肝之血,全不利脾之湿者,以赤带之为病,火重而湿轻也。夫火之所以旺者,由于血之衰,补血即足以制火。且水与血合而成赤带之症,竟不能辨其是湿非湿,则湿亦尽化而为血矣,所以治血则湿亦除,又何必利湿之多事哉!此方之妙,妙在纯于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故奏功独奇。倘一利其湿,反引火下行,转难遽效矣。或问曰:先生前言助其脾土之气,今但补其肝木之血何也?不知用白芍以平肝,则肝气行得舒,肝气舒自不克土,脾不受克,则脾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又何必加人参、白术之品,以致累事哉!”

逐瘀止血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生地(酒炒)一两,大黄三钱,赤芍三钱,牡丹皮一钱,当归尾五钱,枳壳(炒)五钱,龟板(醋炙)三钱,桃仁(泡、炒、研)十粒。

【功效】活血化瘀,理血归经。

【主治】血瘀型经间期出血。症见经间期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方解】方中生地、归尾、赤芍养血活血;桃仁、大黄、牡丹皮活血逐瘀;枳壳行气,使气行则血行;龟板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潜阳止血。全方共奏活血逐瘀、凉血止血之功效。

【辨证要点】临床以经间期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有力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出血期间,去赤芍、当归尾,酌加三七、炒蒲黄;腹痛较剧者,酌加延胡索、香附;挟热者,酌加黄柏、知母。

【使用禁忌】气虚血虚患者、妊娠期女性禁用。

【异病同治】本方也可用于血瘀型月经不调,妇人腹痛等妇科疾病。

【临床验案】

钱某,女,32岁,已婚,G2P1A1。初诊:2019年10月1日。13岁初潮,月经周期规律,30日一行,5日干净,量中等,色暗红,小血块,伴小腹疼痛拒按,平素情绪抑郁。半年前因家庭纠纷后出现经间期出血,一般持续5~7日干净。LMP:2019年9月12日。近5日阴道少量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有力。妇科超声及妊娠试验阴性,血常规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常大,质中,活动,无压痛;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排卵期出血)。中医诊断:经间期出血,证属血瘀型。拟方《傅青主女科》逐瘀止血汤加减:大黄、生地、当归尾、赤芍、牡丹皮、枳壳、龟板、桃仁、仙鹤草各12g,乌贼骨15g,茜草12g。7剂,日1剂,一周后复诊,诉出血已干净5日。守上方去仙鹤草、乌贼骨、茜草,加当归12g、香附9g、怀牛膝12g,12剂,下个月经经期第四日停服。两个月后随访,症状消失。

按:患者素体气滞血瘀,半年前因家庭纠纷,气滞血瘀之象进一步加重,瘀血阻滞冲任,氤氲期阳气内动,引动瘀血,血不循经,因而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瘀阻胞脉,故小腹疼痛拒按;瘀血内阻,气机不畅,故情志抑郁。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方中生地、当归尾、赤芍养血活血;桃仁、大黄、牡丹皮活血逐瘀;枳壳行气,使气行则血行;龟板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潜阳止血,仙鹤草、乌贼骨收敛止血,茜草活血止血。全方共奏活血逐瘀、凉血止血之功效。诚如原文所云:“此方之妙,妙于活血之中,佐以下滞之品,故逐瘀如扫,而止血如神。或疑跌闪升坠,是由外而伤内,虽不比内伤之重,而既已血崩,则内之所伤,亦不为轻,何以只治其瘀而不顾气也?殊不知跌闪升坠,非由内伤以及外伤者可比。盖本实,不拨去其标病可耳。故曰:急则治其标。”

六味地黄丸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八钱,山茱萸、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钱。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症见经间期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腿酸软,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解】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干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的用量是山茱萸与干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干山药之健运。泽泻、牡丹皮、茯苓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辨证要点】临床以经间期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腿酸软,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头晕耳鸣者,酌加珍珠母、生牡蛎;夜寐不宁者,酌加远志、夜交藤;出血期,酌加旱莲草、炒地榆、三七。

【使用禁忌】外感发热、腹泻患者不宜使用。

【异病同治】《小儿药证直诀笺正》指出:“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随着医学的发展,此方广泛用于成年人,为治疗阴虚证的基础方。可用于肾阴虚型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崩漏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临床验案】

白某,女,33岁,已婚,G1P1A0。初诊:2019年6月17日。13岁初潮,月经周期规律,30日一行,5日干净,量中等,色暗红,有小血块,无痛经,半年前因经常加班熬夜,出现经间期出血,3~5日净,LMP:2019年6月1日,近2日阴道少量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腿酸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妇科超声及妊娠试验阴性,血常规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常大,质中,活动,无压痛;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排卵期出血)。中医诊断:经间期出血,证属肾阴虚型。拟方《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2g,山茱萸12g,山药15g,牡丹皮9g,茯苓15g,泽泻10g,旱莲草12g,炒地榆12g,乌贼骨12g。7剂,日1剂,一周后复诊,诉出血已干净3日。守上方去乌贼骨,28剂,经期停服。两个月后随访,症状消失。

按:患者素体肾阴不足,长时间熬夜致进一步阴伤,肾阴不足,热伏冲任,于氤氲期阳气内动,阳气乘阴,迫血妄行,故发生出血;阴虚内热,故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肾主骨生髓,肾阴虚,脑髓失养,故头晕耳鸣;肾虚则外府失养,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故手足心热;肾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故夜寐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出血期使用旱莲草、炒地榆凉血止血,乌贼骨收涩止血。诸药合用,使阴平阳秘,血海宁谧,月事循常。 +uXoP/mNcjntQhTAohMAY/RuOr+8Gmdc3Xr1U1jpToaKgN0/JkUEUuVkMyqWMih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