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少于平时经量的二分之一,或行经时间不足2日,或一次行经不足20mL,甚或点滴即净,并且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或以上,也称为“经水涩少”“经量过少”。本病一般周期尚正常,但有时也与周期异常并见,如先期伴量少,后期伴量少,后者往往为闭经的前驱症状。
月经过少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尤以肾为枢机,其病因病机主要与肾虚、血虚、血瘀、痰湿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肾虚则胞脉空虚,血海不足,月经量减少;气血是化生月经的基本物质,气血亏虚则月经化生不足,月经量减少;内伤七情和外感六淫均可导致血瘀,瘀血、痰湿阻滞胞脉,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血不能按时满溢而致经血量少。虚证以补益肝肾、补气补血为主,实证以活血化瘀、化痰燥湿调经、疏肝理气为主。
本病虚多实少,重在濡养精血,如《济阴纲目》云:“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者濡之。”即使是瘀滞亦多属气血有伤,慎不可恣投攻破之品,以免重伤气血,使经水难复。
临证时应注意已婚育龄妇女有因服避孕药而致的月经过少。早孕而有激经者,常易与月经过少混淆,应注意鉴别。西医学中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计划生育手术导致的月经过少可参照本病治疗。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八两,山药四两,山茱萸四两,茯苓四两,当归三两,枸杞子四两,杜仲(盐水炒)四两,菟丝子(制)四两。
【用法】炼蜜同熟地膏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饥时,或滚水或淡盐汤送下。现代用法:水煎分2次服,日1剂。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主治】肝肾亏虚之月经量少。症见经量素少或减少,色黯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景岳全书》记载:“归肾丸治肾水真阴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脚软,形容憔悴,遗泄阳衰等证。”
【方解】方中山茱萸、菟丝子、杜仲、枸杞子温补肝肾、益精,使肝肾之精充盈。肝所藏之血充足,肾气盛且化血功能正常,是天癸至、冲任血海充盈并按时满溢的前提条件。当归、熟地均有补血之效;当归补血活血,引血入血海,熟地滋阴养精血;当归补血,其性主动,能引血归经;熟地补血,性主静,守而养血,两药一静一动,互补所短。山药健脾补气、益肾养阴;茯苓健脾利水、养心宁神,两药均有健脾补气之效,使气血生化有源,同时还能防止熟地、山茱萸类补益精血药物滋腻损伤脾胃。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气、健脾宁神、固冲养血之效。全方配伍严谨,以补促通,如张景岳所说:“欲以通之,无如克之。但使雪消则春水自来,血盈则经脉自至,源泉混混,又孰有能阻之者?”符合肾虚精亏型月经过少的病机。
【辨证要点】本方肾阴肾阳双补,重在益精养血。临床运用以经量过少,色黯淡,质稀,舌淡,脉沉弱或沉迟等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形寒肢冷、夜尿多者,加淫羊藿、巴戟天、仙茅、补骨脂、益智仁等温肾助阳;经色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者,加生地、玄参、女贞子之类以滋养肾阴;阴虚火盛者去杜仲、菟丝子,加牡丹皮、知母滋阴降火。
【使用禁忌】本方多用滋阴养血之品,故较为滋腻,有碍胃滞脾之嫌,脾气虚弱者慎用;血瘀、血热之月经先期不宜使用。
【异病同治】本方也可用于治疗肾虚精亏血少之闭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量多、不孕症等。
【临床验案】
施某,30岁,已婚,于2015年8月9日因“人工流产术后月经稀发量少1年”就诊。患者平素月经正常,周期25~28日,7日净,经量中等,无痛经,于一年前因计划外妊娠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月经常推迟至40余日甚至2个月一行,月经量明显减少,曾行性激素6项、妇科彩超检查,结果均正常,6月经净后行宫腔镜检示正常宫腔,术后予以人工周期治疗,LMP:2015年7月22日,量较前无明显变化。平素畏寒,手脚冰冷,腰膝酸软,余无明显不适,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肾虚型,治疗以养血调经、补肾益精以滋经血之源,给予归肾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组方:菟丝子15g,熟地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0g,茯苓10g,当归 10g,山药 5g,杜仲15g,车前子10g,覆盆子15g,五味子 10g,鹿角霜10g,淫羊藿15g。10剂,日1剂。于2015年 9月2日二诊,自述服药后月经于8月20日来潮,量较前有所增多,夹小血块,经期无明显不适,脉证同前,继守原方15剂,日1剂。再次就诊时诉经量较前增多,颜色仍偏黑,继用原方10剂。调理半年后月经周期规律,量较前明显增多,色暗红,腰酸症状明显缓解。后随访半年,期、量、色、质均可。
按:《傅青主女科》认为“经本于肾”“肾水足则经水多”“肾水少则经水少”。《医学正传·妇人科》也认为“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渐而至于闭塞不通”。《景岳全书·妇人规》更是指出:“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此源流之必然……脾肾大伤,泉源日涸,由色淡而短少,由短少而断绝。”肾气盛在月经机制中起主导作用,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胞脉空虚,血海不能满溢,故致经量减少。本案患者人工流产术后精伤气耗,冲任受损,肾精亏虚,肾气不足,精血不充,血海不盈,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量少,且平素腰酸软明显,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故用归肾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来使肾之阴精充实,肾气旺盛,血海盈满,月经方能正常来潮。女子月经与肾气充足密切相关,故治疗月经过少要注重养血调经,补肾益精。
【来源】《证治准绳·女科》。
【组成】人参、山药、黄芪各一钱,白茯苓(去皮)、川芎、当归、白芍、熟地各一钱半。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分2次服,日1剂。
【功效】养血调经。
【主治】血虚型月经过少。症见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解】方中人参、山药、黄芪、白茯苓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使气生血长,其中人参偏于阴而补中,黄芪偏于阳而实表,二药相合,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为用;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物汤补营养血,佐人参、黄芪以生血。诸药合用以补气活血为主,滋阴养血为辅,兼健脾利水,适用于气血亏虚、脾湿胃弱者。
【辨证要点】本方主治为营血衰少,血海满溢不足所致的经行量少色淡。以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淡脉细等血虚之象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血虚甚者,加阿胶、鸡血藤;腹痛绵绵而胀者,乃虚中有滞之象,加香附、台乌、小茴香;经来过少,点滴即净者,为精血亏虚将成闭经之象,加枸杞子、山茱萸;脾虚食少者,加砂仁、陈皮;伴见腰膝酸软者,酌加川续断、杜仲、菟丝子等。
【使用禁忌】血热实证或气滞者不宜使用。
【异病同治】本方还可用于治疗妊娠合并贫血、闭经、痛经、不孕症、月经过多等辨证属气血亏虚者。
【临床验案】
李某,32岁,已婚。初诊:2017年7月30日。LMP:2017年7月7日。患者既往月经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5年前产后大出血,转经后出现月经量渐减,3~4日即净,色淡红,周期基本规律,偶有推迟,经期小腹隐痛喜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心悸少眠,纳食欠佳,二便尚调,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气血不足,脾肾两虚,治宜益气养血,补肾健脾。滋血汤合毓麟珠加味,处方:党参30g,黄芪20g,山药15g,茯苓15g,白术15g,熟地15g,当归15g,白芍10g,川芎10g,菟丝子15g,杜仲15g,鹿角霜15g,巴戟天10g,桑寄生15g。7剂后月经来潮,经量稍增,腹痛减轻,精神好转,纳食增加,经后期守上方去鹿角霜、巴戟天,加山楂、炒麦芽、女贞子。再进十余剂,再次行经经量明显增多,色转红,无腹痛,诸症减轻。后继予上方及十全大补汤、归脾汤出入调理3个月,月经渐调,纳增眠佳,面色红润。
按:本案系产后气血不足,冲任血海空虚而出现月经过少,临床表现一派虚象。故选用滋血汤以滋气血之源,配以毓麟珠温养肝肾,后又以十全大补汤、归脾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而获佳效。“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血海。故虽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校注妇人良方》本案在治疗中始终不忘顾护脾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强壮“后天之本”。
【来源】《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二三钱或五钱,熟地三五七钱,枸杞子二钱,炙甘草一二钱,杜仲二钱,牛膝一钱半,肉桂一二钱。
【用法】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现代用法:水煎分2次服,日1剂。
【功效】补肾益精,调理冲任。
【主治】月经过少属肾阴亏虚,精血不足者。原书指出:“治真阴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等证。”“如寒滞在经,气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制附子一二钱方效。如带浊腹痛者,加故纸一钱炒用。如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中气虚寒呕恶者,加炒焦干姜一二钱。”
【方解】冲任阴血不足,则月事无源,故迟或量少。而精血同源,阴血亦为同源,本方特点在于补精益阴同行而补血。方中重用甘温之熟地为君,以滋补肾阴,养气血,益精髓。以当归为臣,以益肾养血活血,且又能防熟地过于滋腻。佐以枸杞子、杜仲、肉桂以温经补血,加强温润,滋养先天。牛膝入肾经,引药下行;炙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使药。全方配伍,精血得充,阴血得养。如此则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等症可愈。
【辨证要点】本方以月经量少或伴见月经后期,腰酸无力、小腹绵绵作痛、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如气虚甚,加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寒甚者,加巴戟天、补骨脂以温肾助阳;带下清稀量大,加金樱子、覆盆子以收涩止带;真阴营血亏甚者可重用熟地、当归,加用淫羊藿、制何首乌、鸡血藤之属以加强滋阴补血的作用。
【使用禁忌】血热者不宜,脾虚便溏者当归、熟地应酌情减量。
【异病同治】本方还可用于治疗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带下病、男子不育等属肾虚精血亏而兼有寒者。
【临床验案】
徐某,20岁,未婚。初诊:2018年5月10日。患者12岁时月经初潮,周期规律,经期5日,量中,轻微痛经。半年前因节食运动体重渐减约10 kg后出现月经量减少,3日即净,日用卫生巾一片尚不能浸满,近2个月月经未来潮,LMP:2018年3月2日。患者初诊时身高166cm,体重仅41 kg,诉自减重以来常有头晕乏力,眠差多梦,食欲欠佳,小腹时有凉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辅检:超声提示子宫稍小,子宫内膜厚度为0.5cm;性激素6项FSH、LH、E2水平均明显下降,P低下,T、PRL正常;甲状腺功能全套正常。中医诊断:月经过少,证属肾气虚衰,冲任失养,血海空虚。西医诊断:低促性腺激素性月经不调。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宜补肾养血,温阳冲任,处方:杜仲15g,枸杞子15g,当归15g,熟地20g,牛膝15g,肉桂6g,川芎6g,党参15g,黄芪30g,淫羊藿12g,鹿角胶12g(烊化),菟丝子15g,酸枣仁15g,炒麦芽15g,焦神曲15g。西医应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黄体酮胶囊,人工重整周期,同时嘱患者调整饮食作息习惯,均衡营养,不过量运动,不熬夜。中西药治疗一周期后月经来潮,头晕乏力消失,体重回升,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滑。经后仍按上方继服,且在上方基础上酌加白术、陈皮、山楂或合用逍遥散等以健脾行气疏肝,连服2个周期后停药。随访3个月,月经基本正常,量中等,精力充沛。
按:精气虚者营血少,营血亏者精气衰,精、气、血为行经之要素,而气血又为经血之基本物质,气行血充,精微输布,天癸始得化生。本案患者因过度减肥而致精血冲任受损,血海不充,经血乏源出现月经量渐减直至闭经。在治疗中除采用激素支持方案外,还注重补肾养血,调助冲任,使精气盛,阴血足,天癸生,同时视气机转变,加用疏通之品以防过补壅塞,或重补轻疏,或重疏轻补,或疏补同举,达到补气血、益精血、填冲任、疏气机之目的。气血和调,冲任得养,天癸渐足,血海渐盈则月经复至。
(王璐)
【来源】《医宗金鉴》。
【组成】川芎一钱,当归二钱,白芍(炒)二钱,熟地二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
【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用于治疗血虚有瘀的月经过少。症见经行涩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面色无华,舌质暗,脉沉涩。
【方解】方中熟地甘温厚味,而质地柔润,长于滋阴养血,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白芍养血柔肝和营,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全方共奏养血活血之功。
【辨证要点】本方是《医宗金鉴》调经门重要方剂,临床上以经行涩少,色紫暗有块,舌质暗,脉沉涩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胸胁胀痛者加香附、川楝子、乌药;或兼少腹冷痛,脉沉迟者,加肉桂、吴茱萸;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龙眼肉。
【使用禁忌】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异病同治】本方为《医宗金鉴》调经门重要方剂,亦可用于血瘀型月经后期、月经量多、闭经、痛经等。
【临床验案】
赵某,女,25岁,未婚,无性生活史。初诊:2019年7月10日。既往月经规律,经量中等,经期5~7日,无痛经,于半年前经期淋雨后开始出现月经量少。症见经行涩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块下则痛减,食少纳差,面色无华,舌质暗,脉沉涩。LMP:2019年6月24日,行妇科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月经量少。中医诊断:月经量少证属血虚血瘀。治宜养血活血。拟方《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加减:川芎9g,当归12g,白芍12g,熟地12g,桃仁9g,红花9g,山药15g,茯苓15g,鸡内金15g,砂仁6g,炒蒲黄12g,五灵脂10g。14剂,日1剂。嘱经期不停药。二诊:2019年8月10日。LMP:2019年7月24日,诉此次月经量较前明显增多,仍有少量紫暗血块,伴小腹微痛。食欲一般,遂守上方继服14剂,两个月后随访,月经量恢复正常。
按:患者平素脏腑气血不足,经期淋雨后寒凝血瘀,故出现月经量少。本病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患者两次就诊,均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熟地甘温厚味,而质地柔润,长于滋阴养血,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白芍养血柔肝和营,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炒蒲黄、五灵脂化瘀止痛,辅以山药、茯苓、砂仁、鸡内金健脾开胃,意在培补气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则血海充盈,月事正常。
【来源】《叶氏女科证治》。
【组成】苍术二钱,香附二钱,陈皮一两五钱,云苓一两五钱,枳壳(姜炙)一两,南星(姜炙)一两,炙甘草(姜炙)一两。
【用法】共为细末,汁浸蒸饼为丸,淡姜汤下。
【功效】开痰散结,行气通经。
【主治】用于治疗痰湿阻滞的月经量少。症见经水逐渐减少,以致经闭,形体日渐肥胖,腰酸浮肿,胸闷恶心,心悸气短,纳谷少馨,乏力倦怠,舌苔白腻,脉滑。原文指出:“形盛多痰,气虚,至数月而经始行;形肥痰盛经闭;肥人气虚生痰多下白带,苍附导痰丸主之。”
【方解】方中香附素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美誉,行气解郁和血,苍术燥湿健脾,治生痰之源,共为君药;陈皮、云苓、炙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再配枳壳下气散结,南星燥湿化痰,辅佐苍术、香附,气顺痰消,瘀滞均除,气血调和,而经脉通利。正如《万氏妇人科》言:“盖妇女之身,内而肠胃开通,无所阻塞,外而经隧流利,无所碍滞,则血气和畅,经水应期。”
【辨证要点】临床以经水逐渐减少,以致经闭,形体日渐肥胖,胸闷恶心,乏力倦怠,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脾阳不足、腹胀便溏、肢冷明显者,加党参、干姜、附子以温中健脾化湿;脾虚气陷,小腹空坠,或有子宫脱垂者,加黄芪、升麻、柴胡,以补气升阳;兼有肾虚,以致腰膝酸软,形寒神疲者,加续断、杜仲、补骨脂、菟丝子,以温阳助肾;兼痰湿化热者,加黄柏、姜竹茹以清热祛湿化痰。
【使用禁忌】阴虚火旺,津液不足者禁用。
【异病同治】本方为《叶氏女科证治》中著名方剂,亦可用于痰湿阻滞引起的闭经、月经不调、不孕、带下等妇科疾病。
【临床验案】
陈某,女,31岁,已婚,G 0 ,未避孕未孕2年。初诊:2019年5月10日,既往月经规律,经量中等,经期5~7日,无痛经,于8年前出现月经稀发,1~3个月1行。近2年来,症见经行涩少,带下量多,色白质稠,形体肥胖,多毛,胸脘满闷,舌淡胖,苔白腻,脉滑。LMP:2019年3月24日,量少,点滴即净。妊娠试验阴性,性激素六项:FSH 5.16 IU/mL,LH 21.32 IU/mL。行妇科超声检查,提示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诊断:月经后期伴月经量少。证属痰湿阻滞。治宜开痰散结,行气通经。拟方《叶氏女科证治》苍附导痰丸加减:苍术9g,香附12g,陈皮6g,茯苓15g,枳壳6g,南星6g,炙甘草6g,当归12g,川芎9g。14剂,日1剂,同时给予黄体酮胶囊口服10日。二诊:2019年5月29日,LMP:2019年7月24日,量中等,色暗红,有小血块,仍诉胸脘满闷,舌淡胖,苔白腻,脉滑。遂守上方继服三个月,经期停服,嘱其运动加节食减重。月经周期及月经量恢复正常。三个月后随访,已孕。
按:患者素体脾虚湿盛,痰湿阻于冲任,血海不能满溢,故月经量少延期;痰湿下注,损伤带脉,则带下量多,痰湿内盛,则形体肥胖;痰湿阻于中焦,则胸脘满闷。本病的关键在于辨证准确,香附行气解郁和血,苍术燥湿健脾,治生痰之源;陈皮、茯苓、炙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再配枳壳下气散结,南星燥湿化痰,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痰湿去则冲任血海无阻隔,而获调经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