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社会治理初创的基本特征分析

1949年到1957年,“党的绝对一元化领导”不断加强,国家权力不断集中,经过“一五”计划的实施,到1957年,工农业生产已经基本纳入公共决策的领域,而统购统销又使国家掌控了主要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这样,具有强大动员能力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组织体系已告建立 。这一阶段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于改造旧社会,建设新中国,稳定新政权。“ 稳定和巩固政权是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 ”同时学习苏联的经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并且也通过意识形态的建构来进行社会管理,初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中央高度集权的一元化领导管理体制。与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相适应,形成了一种以中央权力为中心、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的自上而下单向式的管理模式。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了“国家-单位-个人”的一元主体社会管理格局。政府承担着几乎全部社会职能,由政府来配置资源,以单位为基础对社会实行总体控制,社会运行成为政府运行的组成部分。 有学者将其称为行政吸纳社会或社会运行行政化的管理体制 。集体化时期社会治理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集体化时期社会治理结构

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k4sFj7TGsUTGmzmPihKIJyaM28b9eujfi1emrke0w5s7axGfhbgxBhwafDdIjVC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