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树立新型社会风尚

改善生活环境、培养卫生习惯是新中国成立后革除陋习、树立新风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清洁扫除运动。1950年,全国各城市共清除垃圾175万吨 。沈阳市在1949年春秋两季及1950年春季共清除伪满以来积存的垃圾55万多吨。上海市解放后的5个月内,集中清理垃圾、修整地下水道,同时进行苏州河疏浚工程。太原市用3个月的时间,全市共清除垃圾6万多车,修复市内排水沟4700米,市容大为改观。西南地区在全区各大中城市均进行了清洁卫生运动,仅昆明一地,在6天内就清除垃圾1200多吨。全国各地还利用水道清淤及清除垃圾、粪便等适时开展积肥运动,既清洁了环境又促进了农业生产。从1952年开始,一场全民性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学校都先后建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宣传卫生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动员一切社会力量,人人动手,讲究卫生,改善环境,创造了中外公共卫生史上的奇迹。

1956年4月27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参加会议的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签名倡导身后实行火葬,只留骨灰,不保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这一签名活动,为中华民族冲破几千年的土葬习俗,实行殡葬制度改革拉开了帷幕。殡葬方式既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又是封建迷信、陈规陋习赖以生存的土壤。通过改革,大力倡导文明治丧,有利于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推行殡葬制度改革,还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通过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可节约土地和木材,保护生态环境,又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对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利国利民,泽及子孙。

在旧社会农村,封建迷信盛行,传统封建道德观念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只有通过各类教育,不断提高农村文化水平,才能促进农村社会观念和风气根本好转。为适应农村实际,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开展了以扫除文盲为重点的文化教育普及运动,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和冬学、读报识字组、民教馆、俱乐部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识、职业技能教育,促进农村社会观念和风气根本转变。首先通过教育运动,农民阶级意识进一步增强,并开始取代其浓厚的家族意识。农民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逐渐坚信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同时农民的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断克服小生产者自私心理,农业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民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增强。通过教育运动,农村的社会风气也在发生根本改变,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男女平等观念广泛传播;婚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强调婚姻自主,自由恋爱开始成为一种趋势;消除农村赌博、懒惰现象,农闲时间组织起来学习文化知识,树立“劳动光荣、懒汉可耻”的农村社会道德新标准;教育改造一大批“二流子”,巩固了社会的安定。通过教育运动,农村社会日渐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和国内都存在着一些企图颠覆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反动势力,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敌我矛盾,而人民内部矛盾则是服从于国家统一和国内和平的,所以当时我国仍然沿袭战争时期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管理策略,实行党政军一体化管理,这样更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当然,在这种高度集权化、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下,民间自我管理的力量有所削弱。 dmIU+ncrzCTSjVHRDguLyaJIKBfNFfy5/E5MKPs+TlMsEPhw0pfqTm6Xg6WjubE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