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不断成长是必修课

女人的一生都在成长,这种成长要比男性来得更快也更持久。对于女性来说,成长是一种心理进化的刚需,因为她们生来就被打上各种标签,每一种标签都意味着要在某个领域完成蜕变。那么,在成长的尽头,成熟就是最终的归宿。忽然有一天,你可能会发现,需要跟熟悉的人告别,需要跟熟悉的事告别,而在告别的同时,你可能会认识新的人,会接触到新的事,之前的挥别就是成长,而之后接受新的事物才是成熟。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成长。有的女性拒绝成长,她们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完美,不需要再接受任何淬炼;还有的女性拒绝成长,是认为虽然自己存在缺陷,但既然人无完人,又何必苛责自己呢?对于前者,问题的根本在于没有认清自己。她们所认为的完美不过是在一个封闭的或者静态的环境中从事着自己擅长的事情,以为自己完美无缺,而一旦脱离了这个环境,有了参照物以后,她们就会发现自己是需要成长的,因为不成长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对于后者,问题的根本在于她们在逃避现实。人固然会存在某些难以改变的缺陷,但成长的真实含义不是让你变得完美,而是让你在有缺点的前提下降低犯错的概率,从而让缺点也能适应你所身处的环境。

对于女性来说,人生的必修课是成长,因为不经过这一关,社会的刻板印象会从外界不断向你施压,而现实中的不友好也会对你造成伤害。当然,一些女性抗拒成长,未必是真的没有意识到成长的必要性,而是惧怕成长的过程。

在董卿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给她安排了一项艰巨的任务:练习长跑。那时候,董卿每天都要去她所就读的淮北一中的操场上跑一千米。这个距离对女孩子来说,强度相当大,即使对很多男孩子来说,也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但是董卿的父亲知道,如果女儿能够闯过这一关,她不仅能锻炼出一个好身体,而且能磨练出一个坚毅的灵魂。

董卿接受了这个挑战,开始了她的成长。成长的过程果然是痛苦的,那时候淮北的冬天非常寒冷,董卿面临的考验不仅仅是长跑距离,还有恶劣的天气,这种双重折磨对一个非体育生而言是过于困难了。然而董卿的父亲总会准时在黎明时分把董卿喊起来,让她出门去跑步。于是,董卿的同学们就常常目睹这样的画面:每天清晨,学校的学生们正在做广播体操的时候,一个瘦小的身影忽然出现在大家面前,身上瑟瑟发抖,却当着全校师生的面一路奔跑着,期间各种各样的目光打量甚至追踪着她。这不只是一次,而是每天如此。

多年以后,当董卿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她说自己很像是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看上去有些傻气,不顾一切地迎风奔跑。

关于这段“魔鬼”训练般的奔跑,当时的董卿虽然隐约明白其对自己的锤炼意义,但她毕竟也承受着别人异样的目光,心中十分难受,以至于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的亲生女儿。由于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所以时间一长,她开始逃避训练。有时候,她会故意在出门之后,躲在楼道里,在算准时间之后,假装气喘吁吁地跑回家。起初,这个方法还能蒙混过关,可时间一长,总有露馅的时候:一次,她躲在楼道里被父亲撞个正着,结果挨了一顿好打,而当时的她甚至连一口早饭都没有吃。

成长始终是痛苦的,难怪有人会拒绝它。因为人天生就有惰性,都喜欢躲藏在舒适区里。面对熟悉的人和事,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行走,这是人的本性,但人的本性就不能违背吗?

练武术的人,为了克服天生的恐惧感,会着重训练抗击打能力,一方面是为了增强体质和对抗能力,另一方面是训练自己不要用本能的躲避去应对一切进攻。因为只有习惯了被动挨打,才能消除本能的恐惧并形成一种肌肉记忆,才能在各种残酷的对抗中化被动为主动,先发制人,一招制敌。人成长的过程也是如此。

女性的成长往往比男性更加痛苦,因为社会对男性的要求虽然严格,却标准单一,只要“够强”就足矣。但女性不同,虽然社会不要求女性成为强者,却会在家庭道德和社会评价等多方面对女性提出各种要求,所以有些女性才会拒绝成长,认为自己不该去满足这些并不合理的要求。但问题在于,有些要求虽然是站在公众视角提出的,但对女性自身而言也是有利的,一味地抗拒并不是明智之举。

对于董卿来说,少年的她自然不懂得成长对未来的作用,但已为人父的董善祥知道女儿未来可能要面对各种考验和磨难。如果只把她当成一朵娇嫩的花养在温室里,她的确可以继续保持美丽,可一旦出了温室,这朵花会瞬间在户外枯萎凋零,因为她没有经历过成长的鞭策。

虽然当年的董卿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用意,但是随着她长大并步入社会,她渐渐意识到当初的残酷“折磨”给自己上了多么宝贵的一课。正是学会了对人性负面本能的克制,董卿才能在各种挑战面前无所畏惧并表现得超出常人,最终成长为央视舞台上万众瞩目的主持人。此时的董卿,不再是清晨校园里阿甘一样的傻孩子,而是无数人心中的灿烂星光。

有一次,董卿在谈到父亲曾经给予自己的苛责和爱护时,忽然泣不成声,最后她深深地感慨道:“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以后,会不会用这种方式对他。我很害怕,因为我本能地觉得,我会,因为我认同了我父亲的这种方式,我现在觉得,他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

其实,董卿说这番话,并非是为了在面子上和父亲达成某种和解,而是真正认识到了父亲逼迫她成长的意义所在:她坚持长跑,练就了健康的身体,也从中学会了隐忍。无论面对何种情况,她都具备了超出常人的耐性和极强的情绪恢复能力。这些已经深入到她的生命之中,助推她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顶点。

奔跑是有惯性的,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当人们已经习惯于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去磨练意志后,一旦在舒适区待的时间长了,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恐惧感:我这样是不是太舒服了?以后我会不会变成一个废人?

事实的确如此,一个人的命运是有迹可循的,它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遵循着某种轨迹,这个轨迹和人的个性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朗读者》有一期的主题是“礼物”,当时,董卿在节目里表示: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董卿的意思是,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这些都是最好的礼物,而董卿同时拥有了这些。

今天的很多人信奉“富养女儿穷养儿”的观念,这有一定道理,但不够严谨。女孩子的确应该得到父母的宠爱,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要被娇惯成一个习惯对人发号施令的公主,这样的女孩子也许不会被渣男欺骗,但一定会因为自负和傲慢而让很多人远离她。更准确地说,对女孩子的“富养”,既要有物质上的基本满足,也要有精神上的磨砺和锻造,这样才能让一个人获得身心的同步成长。

在生活的磨砺中,很多女人变得茫然、随波逐流,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的初心也早就消失殆尽。其实我们要多花一些时间静下心来读读自己,问问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静下来的时间越多,就越会感到自己贫瘠。只有在静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才可以不断地成长丰盈;也只有在静下来的过程中,我们才会发现更好的自己。

2014年,关于董卿要离开央视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很多观众都不希望自己喜欢的董卿离开。然而,后来证明董卿不过是去美国留学,并没有离开央视。对此,董卿的解释是:“人的一生总该有所追求,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年龄。我不会离开央视,今后将继续做主持人。”

虽然内心充满不舍甚至是不安,但董卿还是决心离开一段时间。因为她知道虽然自己足够优秀,但时代在变化,她的同行们也在进步,她不能依靠自己过去的人气和经验吃一辈子饭,她仍然需要成长的机会,所以董卿才说出了这样一番深刻的话:“我们每个人都和’更好’之间有一段距离。电视媒体现在竞争很激烈,真需要认真学习新知识,好好充电。”

暂时离开,只为找到更好的自己。这是董卿给自己的抉择写下的最好的注解。或许很多人都应该记住这句话,因为我们虽然总是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上获得较大的突破,但很少人真的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付诸实践,或者是浅尝辄止之后就给了自己一个放弃的理由。其实,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不必非得成功,但总要竭尽所能,只有追逐过,才有休息的权利;只有无畏过,才有总结的资本。

如果不愿意进行一次成长的淬炼,那么和当下人们吐槽的“巨婴”又有什么区别呢?因为不愿意成长,就意味着不会成熟,一个人如果只能保持自己最本我的状态,不管活了多久,走了多远,其实心理年龄依然停留在青少年时期,脚下的路也未曾变过,仿佛一直在原地踏步。

女性在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各种挫折,也会承受很多痛苦,但我们会因此对喜欢的人和事产生更加执着的渴望,这种渴望会促使我们不顾一切地奔向终点,最终渡过难关。我们不要因为恐惧未知而给生命留白,对于心心念念的梦想,总要有一次“冲昏头脑”的实践,而在这实践中,我们才有可能见证一个全新的自己诞生,这就是成长的魅力。 yd3xNqznZc0U2foIyrRNxeteMGuUXMS5xraT65PNKw4Sg8pPgW+ckgr82jDJnF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