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辑推荐

除了祝你成功,更想祝你幸福

从加上王食欲的联系方式,到说服王食欲成为我们的作者,一切就发生在24小时之内!

最初的起源是那篇朋友圈热文——《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朋友将这篇文章转发给我,我一下子被故事深深吸引,也对故事的主人公王食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我们都出生在1995年的夏天,往后推算起来,我们也在同一年参加中考、高考……只不过她经历的是被加速的“鸡娃人生”,而我则是被“放养长大”。阅读这位同龄人的故事,我内心的弹幕仿佛闪过一个个“天哪,还能这样吗?”那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就好像我有时会设想:倘若自己曾踏上一条完全不同的受教育之路,那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呢?教育究竟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的?

带着这样的趣味,我尝试走进王食欲的世界。我发现,虽然走了截然不同的路,但我们依然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里藏着一根“绷得很紧的弦”;我们都在选择未来职业方向时迷茫过但也朦朦胧胧坚定着;我们都认为自己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与使命,即使我们也同时感受着自己的渺小……然而,撇开这些表面的浮萍,在人生之海的深处,还藏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等待我们回答,那就是:一个人究竟要怎样度过这一生?除了追逐所谓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还意味着该如何追寻、建造并守护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我想,也许不仅我与王食欲,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接下来更年轻的“Z世代”,甚至每个人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于是我们策划了这部作品。

除了缘分使然,我们之所以能达成合作,还因为对这部作品有着相似的理解。

第一,我们希望这本书要真实,真实自有力量。在这部非虚构作品中,作者王食欲和她的母亲永爱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养育与成长经历,就早教、升学、同学友谊、职业选择、爱与家庭等十二个热门话题展开双盲写作。

第二,我们希望这本书要有趣,不必说教式地给出许多教育建议,毕竟这样的事已经有很多人做过了!我们精心设计了双盲写作,只制订话题,两位作者各自写作。在完稿前,她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会写什么,于是面对同一件事,她们的观点和视角居然完全不同。作为看到这种“矛盾冲突”的第一人,我看到了亲子教育中很有意思的地方:你认为你了解你的孩子或父母,但其实你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了解他们。

第三,我们希望这本书要有用。最直观的有用是帮助家长们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朵积雨云大概率在每位家长的心头都飘荡过。但“鸡娃”究竟是为了什么?“鸡娃”到最后,娃和家长又会发生什么?想弄清这件事,总要亲身尝试,不过现实世界可没有时光机,尝试后再想改变也常常为时已晚。所以,不妨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千万别小看“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子什么都知道。当“小孩子”王食欲长大后再回望,事实证明,她对5岁的事情都印象深刻,正是那些小时候的耳濡目染串起了她人生的草蛇灰线。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适合和我们差不多大的朋友们阅读,你既可能从食欲的故事里看到很多似曾相识,也可能在母亲永爱的故事里触景生情,那是一个女性的成长,一个女性在妈妈角色之外的很多面,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不是吗?如果你想起了自己成长里开心的事,记住它!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失去的、错过的,尝试自我治愈吧。我们在一个故事为人子女,也可能在另一个故事里为人长辈,总之,我们还有机会再踏入一条相似的河流,从伞下的人变成撑伞的人。

第四,我们希望这本书要有生命力。感谢两位作者的写作,食欲作为职业选手,文笔不必多夸,令我们惊喜的是永爱阿姨的写作,她不是简单地敲下一个个句子,而是仿佛捧出她的心来讲述。虽然从商业角度,本书最直接的目标读者是家长朋友们,尤其是妈妈们。但我发自内心地期望妈妈们能够收获一些育儿指南之外的东西。我也发自内心地期望年轻读者、对社会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们关注到这本书,我们所记录的一对母女的故事,是当代教育的一个切面,那从这个切口望进去,可能还能窥见时代的印记。

第五,我们希望这本书要有意义。当然,有意义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词汇。坦诚来讲,在与王食欲相遇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写作者,而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编辑,要感谢她的理解、尊重与信赖,促成了此次合作;也要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帮助我将本书推向神秘莫测的市场。在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那个一生的母题——“一个人究竟要怎样度过这一生?”已经得到了启发。期望本书能引发您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点会心一笑,甚至一点感动,一点思考,那实在是对我们的最高鼓励!

徐竞然

这本书让我们照见自己

2021年,我在豆瓣上读到一篇题为《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的文章,当时就被作者王食欲的故事所吸引。

在“鸡娃”“内卷”讨论不绝于耳的当下,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关于教育方法、育儿攻略的图书,却鲜有“当事人”现身说法的真实范本,向大家展示鸡娃教育的“买家秀”。我想,兴许大家都可以看看鸡娃女孩王食欲的成长故事。

一年以后,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变成了眼前这本书。

就像助产士看着鲜活生命的诞生一样,我手捧这本书,难掩心中的感动和惊喜——感动于食欲和母亲永爱的真诚书写,惊喜于她们的故事大大超越了我最初的期待。

抱着对“内卷教育”探讨的初衷,食欲和永爱母女俩展开了双盲视角的有趣写作。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剥开教育的外壳,是更多丰富且引人深思的主题:自我认知、个人成长、小镇青年在大城市的发展、亲密关系的选择、女性的困境和自我觉醒、自我价值与职业发展等等。

而这其中最让我意外的是,永爱的书写。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女性“选择成为母亲,又选择成为自己”的过程:

作为小镇做题家,她靠自己的努力到了一线城市;作为妻子和母亲,她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时间和精力,甚至忘却了自己。在“鸡娃”的过程中,她又和女儿一同成长,女性的自我意识从她的身体中又一次醒来。年届中年,临近退休之时,她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写作,拿起笔写下了自己和女儿的故事。

她的笔触细腻而生动,就如她本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一样,温柔而有力量,感性又不失逻辑。

阅读这本书,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不断地转换角色,代入不同的视角,时而被感动,时而觉得好笑,时而拍案叫绝,时而又陷入沉思:

如果换作是我,我会怎么办?

如果我和王食欲一样被鸡娃长大,我还是现在的我吗?如果我是母亲永爱,我也会用同样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我的孩子吗?

如果你当下已为人父母,这本书会对你的教育方式以启发,如果你的家庭角色依然是他人子女,这本书会唤起你成长和受教育的记忆以引发共鸣和反思。总之,不管你处于人生哪个阶段,都可以在食欲和永爱的故事中找到自己,进而审视自己人生中关于成长、教育、职业发展、家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选择和决定,并获得或深或浅的启示。

一本好书仿佛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这本书便是如此。

侯玮琳 vGTMIeI8Alon/cQmGMqNEjE90M+g+kWhf2lI+0QuGKF8HQ/NgUD7WVzVt+DCm9n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