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运动解剖学可以很简单

本书讲运动解剖学有3个基本的原则:一是通俗,用大白话讲运动解剖学;二是实用,不讲跟实操关系不大的东西;三是兼顾基础和进阶,新手和训练老手都适用。

科普不是科研,科普是跟老百姓打交道,是跟外行打交道。好的科普者就要用内行的脑子来说“外行听得懂的话”,也就是说,内容科学严谨,但语言得是人人都听得懂的。

本书第二个原则就是实用。运动解剖学很复杂,往深了讲可以讲得很深,但是健身者学解剖的最终目的还是指导实践,因此跟健身实操没有多大关系的东西,本书不会详细讲述。

最后,本书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就算是新手也完全能轻松上手。本书不仅是运动解剖学入门书,也会讲大量进阶内容。

我们实话实说,在健身领域,不少人有“眼高手低”的毛病,觉得自己懂得很多了,是内行了,就故步自封,什么东西都看不上。这样的话,首先,你将很难取得进步;其次,你以为你知道的就都是对的吗?其实,就算是你曾经深信不疑的健身知识,未必就是科学、可靠的。

踏踏实实、认真地学习本书内容后,你眼前会出现一个新的世界。

学运动解剖学,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对运动解剖学去神秘化。

很多跟我学健身的人都是体育专业生,有的还是专门学运动解剖学的,但学了几年运动解剖学,离开学校之后,往往什么都没记住,甚至连基本的肌肉运动都说不清。

我接触的健身者也经常说,最难学的就是运动解剖学——名词太多、太复杂,搞不清,记不住。

其实,这都是因为没弄明白运动解剖学到底是什么,把它想得太复杂了。

不管学什么东西,基本的方法都一样,而且首先要做到一点——去神秘化,学运动解剖学当然也不例外。

如果你把运动解剖学理解成一大堆复杂的名词、学术表达,那你一定会离运动解剖学越来越远。运动解剖学是什么?其实就是研究“人是怎样动的”。

进一步讲,人的肢体能活动,能做出各种动作,是因为3样东西:骨骼、关节、肌肉。

人的肢体活动原理与提线木偶的很相似(见图1.1)。

图1.1

第一,人体的骨骼是硬的,能给肢体提供支撑,否则,人就是一摊软软的肉,无法做很多动作。

第二,人体的骨骼之间有关节连着,这就让人体“硬中有软”。这很好理解,如果仅仅有骨骼而没有关节,人体就是一根硬棒,做不出任何动作。

几乎所有的身体动作,都是骨骼和关节的运动。

第三,最重要的,人体还有肌肉(骨骼肌,以下皆同)。肌肉就像提线木偶的绳子,给骨骼和关节运动提供动力。没有肌肉,人的身体有活动起来的条件,但没有活动起来的力量。

我们再来具体看一个局部——简单的骨骼、关节、肌肉动作单元。

人的肌肉,就好像一根根能缩短也能伸长的弹簧(更形象的比喻是液压杆)(见图1.2),它们的两头都连接在骨骼上,跨越一个或多个关节。肌肉一收缩,长度缩短,产生力量,就会拉着骨骼围绕着关节运动。

图1.2

比如,我们熟悉的弯曲胳膊(屈肘)这个动作(见图1.3)。在这个动作单元里,骨骼是上臂的肱骨和前臂骨骼(即尺骨、桡骨),关节是肘关节,肌肉则主要是肱二头肌。

图1.3

很明显,其中骨骼提供支撑(否则我们的胳膊是软的,无法做出屈肘动作),关节提供活动的条件,肌肉收缩提供运动的动力。

所以,学习运动解剖学要弄明白3点:骨骼、关节、肌肉。这门科学就是主要研究身体的肌肉是如何使骨骼围绕关节运动的。

我们知道了哪根骨头和哪根骨头连接在一起,知道了关节在哪儿,也知道了肌肉的两头分别连接在哪儿,那么想象一下也就自然知道,当肌肉收缩的时候,其如何使骨骼围绕关节运动。

不要把运动解剖学想得太复杂,在学习的时候,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各种名词和术语上,而是要努力把这些名词和术语与我们自身的肢体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实际的肢体活动理解运动解剖学的知识。

简而言之,把运动解剖学形象化,让它不再是一大堆名词和术语。运动解剖学并不神秘,它看得见、摸得着,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73vCm4QBwq5/4h5mQUKpQLH+JtAdSq+XmxQxJo/Cgzs0P/UuxSoCfMXa9XK8q4B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