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提炼计算学科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尝试在高等院校计算学科相关各专业开设思政教育课程,制定“专业伦理与职业素养”课程的“课程思政”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实现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提升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在有效降低劳动成本、优化产品和服务、创造新市场和就业等方面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计算机在造福人类、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与职业素养问题。相关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同时,必须重视掌握专业伦理知识。重视计算学科的职业伦理教育,防止信息技术的滥用,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准,确保数据和算法系统的安全可靠,使算法系统的可解释性成为未来引导设计的一个基本方向,使伦理准则成为从业者的工作基础,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抱负和理想。
本书共12章,内容包括计算的社会背景,伦理与道德,计算机伦理规则,网络伦理规则,大数据伦理规则,人工智能伦理规则,职业与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与工程教育,计算的学科、思维与职业,安全与法律,知识产权与自由软件,以及区块链技术与应用,是针对高等院校计算学科相关各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专业伦理与职业素养”课程而全新设计编写的,具有丰富知识性与应用特色的主教材。本书知识内容系统、全面,可以帮助读者扎实地打好计算学科专业伦理与职业素养的知识基础。
每章在编写时都遵循下列要点:
(1)安排精选的“导读案例”,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2)介绍基本观念或解释原理,让学生能切实理解和掌握计算学科专业伦理与职业素养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
(3)组织浅显易懂的案例,注重培养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重视培养学习习惯。
(4)为学生提供低认知负荷的自我评测题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专业伦理的基本观念与技术。
(5)思考与实践并进,书中的“研究性学习”环节,建议在教学班中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讨论与积极表达,努力让计算学科专业伦理知识成为日后驰骋职场的立身之本。
虽然已经进入电子时代,但我们仍然竭力倡导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在书上做好笔记,最后完成课程学习总结。为各章设计的作业(“四选一”选择题)并不难,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文,所有题目都能准确回答。在本书的附录中我们准备了作业参考答案。
本书的“课程教学进度表”可作为教师授课参考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实际执行时,应按照教学大纲编排教学进度,根据校历中关于本学期节假日的安排,实际确定课程的教学进度,例如下面两表:
课程教学进度表(32学时)
课程教学进度表(16学时)
课程的教学评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每章课前的“导读案例”学习评价(12项)。
(2)课后作业(“四选一”选择题,12组)。
(3)每章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评价(11项)。
(4)“课程学习与实验总结”(大作业,1项)。
(5)平时考勤。
(6)任课老师认为必要的其他考核方面。
本书特色鲜明、内容易读易学,既适合高校学生学习,也适合对计算机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温州商学院、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嘉兴技师学院、杭州汇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所院校、企业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由匡芳君、陈伟、周苏主编,张思扬、朱准、周海钧、李婵、王文参与了本书的部分编写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同行和读者指正。
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