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1907年的加拿大魁北克大桥(见图2-3)事件号称是这个世纪最大的技术失误之一。这座大桥原本应该是美国著名设计师特奥多罗·库帕的一个有价值的不朽杰作。库帕曾称他的设计是“最佳、最省的”,可惜它最终并没有建成。库帕自我陶醉于他的设计,而忘乎所以地把大桥的长度由原来的约500米(m)加到约600米,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桥。桥的建设速度很快,施工组织也很完善。正当投资修建的人士开始考虑如何为大桥剪彩时,人们忽然听到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大桥的整个金属结构垮了(见图2-4):19000吨(t)钢材和86名建桥工人落入水中,只有11人生还。由于库帕的过度自信而忽略了对桥梁重量的精确计算,导致了一场悲剧。
图2-3 1907年的魁北克大桥
图2-4 垮塌的魁北克大桥
近几年来,一批环境污染事件不断被曝光。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牺牲环境导致的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暴露出了工程项目决策者和实践者在趋利心态下的错误行动,值得我们思考。
20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也面临类似的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有些事故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86年,因O型环密封圈失效而导致的美国“挑战号”航天飞机灾难事件震惊世界。事后发现,在决策中无视已知的缺陷,忽视工程师提出的低温下发射具有危险性的警告,是导致这次事件的关键因素。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发现并开始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并将其作为未来工程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所谓“ 工程伦理 ”就是对工程负责的态度,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对所参与的工程必须要有负责任的态度。工程伦理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工程项目内在的伦理,即工程的伦理准则;二是工程项目核心实施者之一的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即工程师的伦理准则。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工程决策与实践中的伦理冲突不断出现。例如,医学上的“转基因工程和换头术”产生的生命伦理问题,化学与化学工程的发展带来的抗生素问题、环境激素问题等新的伦理冲突。这些冲突,大致上蕴含着两类问题。一是工程本身是否可能带来近期的或长期的环境影响或生态破坏;二是工程决策时决策者、设计者和实施者承担着怎样的伦理角色。
伦理决策和价值选择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工程伦理教育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具有“伦理意识”的现代工程师,以造福人类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工程师,才能在面临着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工程师应该掌握风险辨识和评价的基本方法,具备基于长期利润与道德的平衡而进行工程决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