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增长、高成本的转型出路

“高增长、高成本”的最理想出路是“高增长、低成本”,就如这些年的苹果公司。这也让苹果市值一路突破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企业。 但除了苹果,还真找不出几家这样的公司;次理想出路是“低增长、低成本”,增长速度慢,但成本也控制得不错,就如欧美和日本的那些“贵族”企业;最差的出路就是落入“高成本、低增长”的“增长陷阱”,这也是增速放缓后,众多本土企业要面对的严峻现实(见图0-3)。

图0-3 高增长、高成本容易陷入“增长陷阱”

对于“增长陷阱”,其实大家一点也不陌生。像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光伏、风电、海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都是因为整个行业陷入“增长陷阱”。其后就是连续几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应对产能过剩、库存高企、资金紧张的问题。后者主要是宏观政策调控。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该如何跳出“增长陷阱”,重建竞争优势呢?

我们得从企业运营的三大核心职能上找答案。

作为一家企业,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其核心职能可以归纳为三大块: 设计开发个好产品,营销卖个好价钱,供应链以合适的成本和速度生产出来、配送出去 如图0-4所示,这三块延伸为产品管理、需求管理和供应管理,互为犄角,构成企业运营的“铁三角”。别的职能,比如财务、人事、IT都是支持这三个核心职能的。这三大核心职能一道,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率和资本周转率,为股东盈利——这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

图0-4 企业运营的“铁三角”

企业要脱离“增长陷阱”,就要从三大核心职能上找出路:要么在产品上下功夫,通过设计取得 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要么把营销做得更好,以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要么在供应链管理上做文章,在运营上取得 成本差异化优势 。这三条路,貌似都走得通,其实未必。

我们先看 设计 和产品的差异化。

在一个渐趋饱和、成熟的市场,产品会不可避免地同质化。比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这些曾经的几大件,无一幸免地成了大众产品,功能雷同、市场饱和、延续性设计创新的边际贡献不高,消费者对新增功能的敏感度也大为降低,而且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通过研发脱离“增长陷阱”,就是开发出“杀手级”的产品(比如iPhone),制造需求。对于大公司来说,这可遇不可求——大公司创新能力弱,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杀手级”的产品不但很少,而且一旦出现,往往来自那些外来的搅局者,很有可能造成现有的主要玩家统统出局。

就拿手机来说,在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过渡时,诺基亚迅速崛起,取代了摩托罗拉成为行业霸主,摩托罗拉从此一蹶不振;在数字信号向智能化过渡时,从来没做过手机的苹果横空出世,不只让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都成了历史,而且几乎顺便淘汰了传统的音乐、出版、摄影等多个行业。

再比如说新能源车,做得好的几乎都是新入局者。特斯拉的市值超过8315亿美元(2022年3月7日),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汽车制造商,超过后面10名车厂的市值总和,注定让美、日、欧那些燃油车巨头们吃尽苦头。小鹏、蔚来、理想在成为电动车的新宠之前,都和汽车没啥关系。

即便是“杀手级”的产品,最终也难逃被模仿和被弯道超越的命运。比如,虽然苹果的iPhone是个颠覆性的创新,但没几年,三星、华为等竞争对手就全面赶上了。再看三星,高端产品有苹果、华为竞争,中低端产品有OPPO、vivo和小米竞争,两面受敌,产品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渐丧失。

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开发“杀手级”的产品来救公司于水火之中。大公司的产品开发流程相对完善,但在重重官僚机制下,结果只能是平均水平或者略高于平均水平的产品。平庸产品越多,产品的复杂度就越大,规模效益就越低,单位成本也就越高,也就会让公司在“增长陷阱”陷得更深,就如曾经的摩托罗拉。

我们接着看 营销 ,以及在增加市场份额上的尝试。

在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尤其是公司的份额已经挺高时,要进一步增加营收,营销能采取的手段主要有两个:要么打价格战,多分一块饼,冒牺牲盈利的风险;要么进入小众市场,冒营收有限但成本更高的风险。两者都可能让公司在“增长陷阱”里陷得更深。

市场份额之争大家见多了,两败俱伤的例子比比皆是,经常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导致行业的盈利水平整体下降。比如在电信设备市场,华为和中兴前几年的价格战,拼到最后,中兴亏不起了,华为也没得到多少好处,最后双方都不得不理性退出价格战。

中兴在海外的扩张是一个典型例子。为了扩大海外市场份额,中兴微利甚至亏本接下很多海外项目,成为上市以来首亏的一大因素。这也给公司的现金流带来很大冲击,迫使中兴不得不做出战略调整,把战略优先级从市场份额、盈利和现金流调整为现金流、盈利和市场份额。

既然在主流市场没法进一步扩张,营销就开始在“边角料”上下功夫,进入小众市场。小众市场的批量小、规模效益低、单位成本高。例如,某大型设备制造商针对主流应用时,同型号设备每年销售二三百套,但进入小众市场、针对一些独特应用时,一年销售一二十套就不错了,很多型号甚至只销售两三套。

小众之所以为小众,就是因为有独特的需求。比如有些国家要求用特殊的材料,以满足环保要求;有些国家早晨6点前不能施工,因为丛林里的鸟儿要睡觉;还有些国家的安装现场在高寒地带,需要动用直升机来吊装。对于小众产品,从产品设计到生产、采购、交付和售后服务,都面临复杂度大增和成本控制难的难题。

小众市场的需求更加碎片化,但企业的供应链往往是按照相对大批量的产品设置,现在要满足更小的量、更复杂的配置、更独特的要求,供应链的灵活度和应变能力就会备受考验,成本压力更大。这些项目的盈利将大打折扣,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们最后看 供应链 ,即通过供应链管理来降低成本。

从表面上看,“增长陷阱”是个 营收增长 问题,实质上是个 成本控制 问题,即在营收增长放缓时,企业的成本没法按比例降低。那成本在哪里?成本主要在供应链的各职能:生产雇最多的人,采购花最多的钱,仓库里放着最多的货,还不要说那一座座厂房、一台台设备等固定资产。所以,供应链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是短期内跳出“增长陷阱”的关键。

小贴士 供应链的构成

供应链就是 采购 把东西买进来, 生产 来增值, 物流 来配送。这是供应链的三大执行职能,我们有这三环,我们的客户和供应商有这三环,客户的客户、供应商的供应商都有这三环,环环相扣就形成了供应链。三大执行职能都要按照 计划 的指令行事:计划告诉采购买什么、买多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配送什么、配送多少,如图0-5所示。这也就是说,供应链不是单一职能,而是计划与三大执行职能的集合。

图0-5 供应链管理是计划加三大执行职能

资料来源:国际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的SCOR模型,有简化。

对于快速增长后的企业来说,供应链往往是三大核心职能中的最短板。这是由供应链在公司的地位决定的:在营销驱动的企业,销售的声音最大;在技术驱动的企业,工程师说了算;但不管怎样,供应链都是老三。老三意味着什么?老三意味着不受重视,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投入。

作为主导职能,销售和研发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虽然还总是觉得资源不够;作为老三,供应链得不到重视,没有足够的资源,就雇不到足够优秀的人,雇不到足够多的员工,没有钱来改善流程和信息系统,自己的事情就做不到位,所以成了企业能力的最短板。

如果说企业是个三条腿的凳子的话,那么研发、销售和供应链就相当于凳子的三条腿。作为老三,供应链不能期望和另外两条“腿”完全一样长,但也不能短得太多,否则三条腿的“凳子”就不稳。直接表现就是有些企业虽然有很好的产品,也卖出了不错的价钱,但就是不赚钱;或者说,账面上赚了,最后都赚到一堆库存和产能里去了。

那么,供应链的短板该如何补齐?除了投入资源,把供应链职能本身做大、做强外,还要与研发、营销两大内部客户深度集成,就如苹果供应链所做的那样。

案例 苹果补齐供应链短板

1985年,作为苹果联合创始人的乔布斯与CEO斯卡利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不可调和。董事会选择支持斯卡利,于是乔布斯愤然离开苹果。今天,在能看到的文章中,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地替乔布斯叫屈。其实乔布斯也没什么委屈的,看看他的“成绩单”就知道了:自苹果上市5年以来,纳斯达克大盘上涨了43%,而苹果的股价则下跌了45%(见图0-6)。企业存在的首要目标是回报股东,乔布斯没法给股东回报,董事会不偏向他,让他走人,再正常不过了。

图0-6 苹果股价远不及大盘表现,1985年前的乔布斯在商业上是失败的

资料来源:www.google.com/finance.

离开苹果后,乔布斯创建了NeXT,开发出一款电脑,性能的好坏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因为产品成本太高,售价高达6500美元(相当于2020年的14200美元), 根本就没卖掉几台。这只是乔布斯“流放”生涯的缩影:在整个“流放”的12年里,乔布斯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反倒把原来在苹果股票上赚的钱都贴进去了,只能说是一次又一次的商业失败。

乔布斯在商业上的失败,一大原因是供应链运营跟不上。要知道,苹果历来是技术驱动,一直走在技术的最前沿,有相当不错的产品;乔布斯是个顶尖营销专家,他能很好地定义、引导需求,有效地驱动研发来做出好产品,卖个好价钱。但是,光有好产品、好营销还不够,还得有一流的供应链运营把成本做下来,把交付做上去。

乔布斯在供应链的短板,或者说苹果在供应链的短板,一直没有能够补齐,直到他遇到了库克,也是他的继任者。

1997年,乔布斯重回苹果后,一大举措就是把库克从康柏计算机挖过来。库克是一个供应链专家,在IBM、康柏历练多年,深知如何管理供应链,把成本做下来,把速度做上去。之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乔布斯聚焦产品和市场,开发出一个又一个好产品,个个都注定在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库克专攻运营,打造了世界一流的供应链,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地复制这些产品。苹果的股价便一骑绝尘,苹果也变成了世界上最值钱的公司。

库克加盟前,苹果的供应链可以说是一地鸡毛,效率低下。看看它的主打产品——电脑就知道了:供应商在亚洲,组装厂在爱尔兰;每到年头节下,千呼万唤从亚洲催料,空运到欧洲;在爱尔兰加急赶工组装成品,再加急空运到亚洲销售。难怪苹果不赚钱——钱都给了航空公司。

库克加盟后不久,就着手关闭了苹果在美国和欧洲的工厂,把生产组装外包给富士康。这时候,零部件供应在亚洲,生产制造在亚洲,主要的消费市场也在亚洲,整个供应链更紧凑,供应链的效率更高,整体库存也更低。

库克刚到苹果时,相比于研发(产品管理)和营销(需求管理),苹果的供应链有两个特点:① 供应链的团队力量很薄弱 ;② 供应链和研发与营销的集成度很低 (见图0-7的左下方)。简单地说,当时的供应链就是个打杂儿的机构:研发选定供应商,供应链去砍价;销售拿到订单,供应链去催货。

打铁还需自身硬。库克在整合苹果的供应链方面的一大举措是加强供应链的团队建设,包括招聘更多的专业人士。比如2003年前后,我正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商学院就读,校友中的中国学生,就有四五个被苹果招去(当时学校每年的供应链MBA也就三四十人)。这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扩充了供应链的团队,也促进了供应链与研发、营销的集成。比如早期介入产品开发,以促进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供应链设计同步进行;产品开发紧密对接市场、销售,以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度,驱动供应链及早响应。

图0-7 苹果供应链的演进之路

资料来源:SCM World, Apple and Amazon: Lessons for the Rest of US, November 2012.

2005年前后,得益于更加充分的资源和能力建设,苹果供应链的那个圆圈更大了,而且和两个内部客户的集成也更紧密了。随着iPod、iPhone和iPad的成功导入,苹果走上了快速增长的道路,苹果的供应链职能也在快速发展,供应链团队的力量越来越强,和研发与营销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于是,苹果也就成了我们所熟悉的苹果:不但有好产品,而且有好运营,供应链成为苹果成功的一大支柱。

人人都知道,苹果是世界上创新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苹果的成功是产品的成功。但并不是人人都注意到,苹果也成了供应链管理最好的公司,连续多年在Gartner的全球供应链25强上位居榜首。所以,就苹果的复兴来看,表面上是乔布斯的励志故事,其实是一个完美的供应链案例,凸显了供应链对公司的价值。

苹果和乔布斯的历史再次证明, 光有好产品还不够,好产品加上好供应链,才可能造就伟大的企业

我们说这些,并不是说苹果的今天要归功于供应链。作为一个 技术型企业 ,如果没有好产品,光靠供应链是不可能取得并维持领先地位的,也就是说,供应链不是企业成功的充分条件。 黑莓、诺基亚就是典型的例子:黑莓在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排行榜上一度占据第4位,诺基亚更是供应链经典中的经典,但因为产品创新跟不上,两者在手机行业很快就成了历史。

我们说这些,是想阐明供应链是企业成功的 必要构成 ,特别是经济下行,企业面临“增长陷阱”,需要在成本控制、资产回报上很快有所改善的时候。 mobeBRYdGaF0qL+YzE088p5WMS+trSYievp8kTFlbRIjrCnXe6ptcoqSB1zfSkC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