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于襄阳书

【题解】

于襄阳名頔,字允元。贞元十四年(819)九月,以工部尚书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山南东道治所襄州,襄州汉称襄阳,故时人称于頔为于襄阳。于頔以善待士人知名于当时。韩愈这封信写于贞元十八年(802)七月。贞元十七年(801)秋冬之际,韩愈被任命为署理国子监四门博士。博士乃闲职,韩愈深感沉沦此职难展抱负,于是写信给于頔以求援引。

关于这封书信写作结构之精巧,孙琮《山晓阁唐宋八大家选·韩昌黎集》卷一曾抽丝剥茧地分析此篇:“前半幅只是泛论,下半幅方入正文。然其妙处全在上半幅六七个曲折,大意只是一句‘相须殷而相遇疏’者,其故在上下之有所负。拙笔行之,一句可了。看他先用提笔,将上之人、下之人,两两提出,为第一曲折。此下便可直接‘是二人’句,他却又用反笔写四句,作翻为第二曲折。于是接写是二人句,又用一呼一唤,不直说出为第三曲折。此下又便可直接上下各负其能句,他却又用无可援,无可推,作一宕笔,为第四曲折。于是接出上不颁下,下不谄上为第五曲折。下用正笔总束二句为第六曲折。又用反笔总束四句为第七曲折。得此七个曲折,便令人如入武夷深处,迷不能出。后半幅只是一段写襄阳,一段写自己,末后一结更觉俯仰淋漓。”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 (1) ,谨奉书尚书阁下: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2)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 (3) ,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4)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 (5) ?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 (6) ?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 (7) ,盛位无赫赫之光 (8) ,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 (9) ,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注释】

(1)将仕郎:从九品,唐代文散官。守:唐代文武官员皆带散位以示品阶,其品阶与职位未必相应。凡品阶低而职官高者曰守。国子四门博士:从七品,唐代国家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国子监所领官学有国子学、太学、四门馆等,皆有博士之职。

(2)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3)休光:光华,美德。

(4)未始不相须也:意谓先达者与后进者相互需要,相互借重。未始,未尝。相须,亦作“相需”。互相依存,互相配合。

(5)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难道是处上位的人没有举荐后进之人,处下位的没有值得推崇之人吗。援,援引。引申为举荐。推,推崇。

(6)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意谓为什么他们迫切地相互需要但相互遇合却是那样少呢。殷,盛。此处引申为强烈,迫切。

(7)戚戚:忧惧貌,忧伤貌。语出《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赫赫:显耀盛大貌。

(9)干(gān):干谒,有所需求而请见。

【译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恭谨地将书信呈给尚书阁下:读书人能够享有盛名而显赫于当世的,没有一个不是依靠深孚众望的先进通达之士为之荐引的。读书人能够流传美名,光照后世的,也没有一个不是依靠享有天下声望的后来者为之称颂的。没有前辈荐引,后辈虽有美材也不能彰显于世;没有后辈的颂扬,前辈虽有盛德也不能光耀后世。这两种人未尝不相互借重,然而千百年才能相遇一次。难道是处上位者没有可援引的后进之人,处下位者没有值得推崇的人吗?为什么他们相互借重的心情如此殷切,而相遇的机会又如此稀少呢?原因在于,处下位者恃其才不肯有求于处上位者,而处上位者凭借他们的地位又不肯称扬处下位者。因此,才高者多因不得志而忧愁,而位高者也不能显美名于后世,这两种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不曾去拜见,就不能说上面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不曾去寻求,不能说下面就没有值得推荐的人。我有这种看法已经很久了,但未曾冒昧地将这些话讲给别人听。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材 (1) ,特立而独行 (2) ,道方而事实 (3) ,卷舒不随乎时 (4) ,文武惟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 (5) ,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 (6) ?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 (7) ,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

【注释】

(1)不世之材:此指罕见的才能。

(2)特立而独行:意谓立身行事卓而不群。特,出众,卓异。

(3)道方而事实:谓守道方正,行事切实不虚。

(4)卷舒不随乎时:意谓不与世俯仰、随风进退。韩愈对于頔的评价与历史事实不符。按:据《旧唐书·于頔传》,于頔是一个恣行暴虐、滥杀无辜、拥兵自重、胁迫朝廷之人。死后初谥曰“厉”,后虽由其子求诉穆宗改谥,仍可见当时公议。上此书后五年,韩愈自江陵法曹参军还朝,途经襄阳,作《至邓州北寄上襄阳于頔相公书》,再加誉美,谀不容讳。

(5)门下:与上句“左右”皆指在权贵近旁。

(6)“岂求之而未得邪”几句:意谓是您求贤而未得其人呢,还是您志在立功,专事报主,以致虽然遇到贤才却无暇顾及呢?

(7)恒人:常人。

【译文】

我听说您具有非凡的才能,立身、操行均卓而不群,道德端正,处事务实,进退有度而不随波逐流,文武官员依才而用,难道您就是我所说的先进通达之士吗?然而我还没有听说有后进之士被您赏识且蒙您礼遇的,难道是您寻求而没有得到吗?还是您有志于建功立业,将精力专注于报答君主,即使遇到了合适的人才,而没有时间以礼相待呢?为什么本应该听到您奖掖后进的消息,却很久没有听到呢?韩愈尽管才能低下,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敢落后于一般人,我是不是您将要寻求还没有寻到的人才呢?

古人有言:“请自隗始 (1) 。”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 (2) ,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 (3) ,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以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注释】

(1)请自隗始:指招贤纳士从郭隗开始。典出《史记·燕召公世家》: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2)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关于自己的境况,韩愈《上考宏词崔虞部书》也曾言:“无僦屋赁仆之资,无缊袍粝食之给。”刍米,此处犹言柴米。仆赁,即“赁仆”,雇佣仆人。

(3)龊龊(chuò):拘谨貌,谨小慎微貌。

【译文】

古人曾说过:“请从我郭隗开始。”我现在正为每天的柴米和雇佣仆役、租赁费用而着急,这不过花费您一顿饭的费用就够了。如果您说:“我有志于建功立业,将精力专注于报答君主,尽管遇到了合适的人才,却没有时间以礼相待。”这不是我韩愈所敢知道的了。世上器量狭小的人既不足以向他们谈论这些话;心胸坦荡、光明正大的人,又不能听我的话,那么我的确命该困厄了!

谨献上以前写的文章十八篇,如蒙您观览,也就可以知道我的志向所在了。韩愈诚惶诚恐,再拜。

【评点】

茅鹿门曰:前半瑰玮游泳,后半婉娈凄切。

张孝先曰:莫为之前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盛不传,古今传诵以为名言。自余论之,以为理固如是;然上之人当汲汲以求贤,而下之人不可皇皇以干进,韩公合而言之,不几长世人奔竞之心乎?且上之人所贵汲汲求贤者,固欲与之修德讲学,以共成天下之务,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但非借后进之士,为之后以传其盛,而使之垂休光、照后世已也。苟以是而为心,则求贤之念固已屈于一己之私,而非圣贤正谊明道之旨矣。然则公之诵此言者,不知其何所本,而欲人知其志之所存者,又不知其果何志也?姑存其文而论之如此。

【译文】

茅坤评论道:文章前半篇文辞壮丽、浸润畅快;后半篇则纡徐缠绵、凄婉动人。

张伯行评论道:没有前人的提携,即便是人才,也不能将才能展露给世人;没有后人的称颂,即便生前享有盛名,也不能为后世所知。这句话已被世人传诵,成为名言。在我看来,道理尽管是这样的,但是,如果居于上位的人忙于延揽天下贤人,居于下位的人则整日奔走于谋求仕进的路上,而韩愈将两者放在一起来提倡,岂不助长了天下人追逐名利的心了吗?更何况居于上位之人之所以看重并急于延揽天下人才,本来是为了和他们一起,提高道德修养,讲论学问,携手成就一番事业,将圣人之道传承给后来的士人,而并非借助于后进之力,传颂自己的身后盛名,让自己的美德勋业能够传之后世。如果怀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他延揽天下人才就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而违背了圣人先贤传承圣人之道的宗旨。不知韩愈所说的这些话源于何处,是想要让人们了解他心存的志向,又不知道这到底是何种志向呢?因此,收录韩愈的这篇文章,并进行了以上的评述。 Q8gmUgKhgibcAK71tL6LSThiCv+j3UTumA/vwONgfQdAIgCDnfbtFiCwNeo5U2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