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暴·暑·晕
这些字很“热”

春夏秋冬,四时之中夏季最为热烈奔放、充满生机,又酷热难耐、使人焦躁。说到夏天,人们总是立刻想到炎热的太阳。接下来我要为你介绍的三个字——“暴”“暑”“晕”,都和太阳有关,蕴藏着炎热的力量!

/ “暴力”的太阳 /

“暴”一般念作bào,但它其实是个多音字,也念pù,是暴晒的意思。

这个字的小篆字形非常有意思! 由四个部分组成——上面是“日”,中间是“出”,一左一右的 是两只手。最下面是什么呢?那可不是“水”,从小篆字形可以看出那是“米”。“暴”是一个十分形象的会意字。米储存在粮仓里,时间久了容易受潮。太阳出来了,人们就用双手把米捧出来,放到广场上晾晒,这就是“暴”的来源,它记录下了古人在太阳下晒米的生活经验,呈现出一幅鲜活的劳动图景。

后来,古人给“暴”添加了一个日字旁,变成“曝”,一是指晒,如“一曝(pù)十寒” ;二是用于“曝光”,指使用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或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

至于“暴”的用法,则充分展现出古人在词义引申中的想象力。“暴”的本义是晒,晒在大庭广众之中、朗朗乾坤之下,于是就有了显露的意思,用于“暴露”“暴尸街头”等词。此外,“暴”字里酷热的阳光,代表一种强有力的状态。因此“暴”也用于“暴躁、暴力、残暴、暴打、暴揍、暴击、暴政”等。有的人可能会纳闷:晒太阳明明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呀,为什么会和“暴躁”“暴力”等不好的词联系上呢?

理解汉字,需要结合古人的生活体验。在古代,老百姓的日常劳动以农耕为主,他们最怕太阳暴晒。炎热的太阳会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汗流浃背,还可能会导致旱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古人心中,灼热的阳光是有伤害性的。《水浒传》中有一首“烈日歌”,描述的就是烈日灼晒的场景: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 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太阳像火烧一样,将禾苗晒枯晒焦。“农夫心内如汤煮”的“汤”是热水的意思,农夫着急得像心中有热水在煮。而那些不从事劳动的公子王孙呢?他们却逍遥自在,摇着扇子乘凉休息。

现在很多人不曾下地劳作,对太阳暴晒的感受更接近“公子王孙”。但如果回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你就会知道,被太阳暴晒的滋味实在痛苦。因此,“暴”字可以表示凶狠、猛烈的含义。

/ 为什么叫“中暑”? /

被太阳晒久了,就可能会“中暑”。可你知道,这种病为什么叫“中暑”吗?

“暑”是一个形声字,从日者声。“者”是声符,它和“暑”在古代的读音相近。《说文解字》说:“暑,热也。”“暑”的特点就是热。

之所以叫“中暑”呢,是因为“中暑”就跟中枪、中弹一样,意思是人受到了“暑”的伤害。

现代人防暑,有风扇、空调、冰激凌,古人怎么防暑降温呢?

其实,古人也有“冰箱”。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来自数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的神奇文物——冰鉴。这是一种由青铜制成的酒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周礼》记载的西周礼乐中,就有“祭祀共(供)冰鉴”的说法。

冰鉴又是怎么制冷的呢?冰鉴包括外部的方鉴和内部的方尊缶(fǒu)。方尊缶用于盛酒,方鉴和方尊缶之间放置冰块。古人以冰制冷,在炎炎夏日便拥有了沁入心脾的冰镇酒饮。

冰鉴

/ “晕”和太阳有什么关系? /

在古代,用得起冰鉴的人实在是少数。将冬天的冰存储在冰窖里待夏天使用,花费不菲,普通人承受不起。老百姓没办法避暑,在太阳下劳动、暴晒,很容易中暑头晕。下面要讲的便是“晕”字。

“晕”是一个形声字,上面是“日”,下面是“军”,从日军声。虽然我们今天常说“头晕”“晕倒”等词,但是,“晕”的本义可不是晕倒。“晕”的本义是什么呢?《说文解字》说:“晕,日月气也。”要注意,这里的“晕”读yùn。

什么是“日月气”?这可不是说太阳月亮生气了,而是指环绕着日月的光圈。甲骨文 形象地画出了太阳(日)被光晕围绕的样子。不仅太阳如此,在有云的夜晚赏月时,仰望天空,你也可能会看到月亮周围仿佛环绕着一团白气,那是月光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圈。这就是“晕”的本义。

日月周围的光晕呈环绕的状态,人晕倒的时候,会觉得天旋地转。因此,“晕”就引申出了头晕、晕乎乎的意思。 7LjPIzeBgCS08GRriXzcd5Ne3V8vaVMXzzMAhCZl+Nn/J8kWT7uh/K2WNczY1Y7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