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早·暮·时
太阳与时间

古人最初对于时间的感受,来自太阳的东升西落,因此“日”在汉语中可以表示时间。我们会说“日月”“日期”,也把一天叫作“一日”。古代还有一种说法叫“日新”,取自《大学》中圣人商汤 的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谓“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进步,每一天都要有新收获,每一天都要呈现出新面貌,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好品德。

时间的运转和太阳的起落息息相关,于是“日”衍生出了“早”“暮”“时”三个常见的与时间有关的字。

/ “早”与“十”有什么关系? /

一天,从太阳升起开始,也从“早”开始。

“早”上面是“日”,下面是“十”。这个字可不是十个太阳的意思。在小篆里,“早”写为 ,它的下面不是“十”,而是“甲”。在古代用来纪年、纪日、纪时的天干地支中,“甲”是天干的第一个字,干支纪年一个循环的第一年被称为“甲子年”。因此,“甲”暗含着排序第一的意思,古人把第一等级叫作“甲等”,古代科举中也有“名列三甲”的说法。因此,“日”加上“甲”,表示一天的开端,太阳刚刚照到大地上的时候。《说文解字》说:“早,晨也。从日在甲上。”它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

/ 披着夜色的汉字 /

看完旭日东升,再看夕阳西下、暮晚时分,让我来讲讲“暮”。

“暮”字最早写作“莫”。从甲骨文 和金文 的字形来看,“莫”字中间是个太阳,旁边有四株小草,画的是太阳落山,隐没在草丛之间。“莫”最初的含义是傍晚时分、日暮降临。

太阳消失不见,便是没有。古人慢慢地就用“莫”表示没有、不的意思,比如“君家有凫舄 (fú xì),切莫向云间”,“切莫”便是务必不要,意思是说不要用仙术飞向云间。

在汉字的发展和演变中,“莫”既表示没有,也表示傍晚,两个意义相差很大,容易混淆。于是,古人对“莫”字进行了分化,用“莫”表示没有的意思,再在“莫”下面加上了一个“日”,造出“暮”字,表示傍晚时分之义,用于“暮色”等词。

/ 时间是一寸一寸的吗? /

早和晚是一天的起止,它们不断往复,意味着时间运转不息。

古人在时间无尽的流逝中,感受冬去春来,四时变化,并创造了日晷( guǐ)、铜壶滴漏、圭( guī)表、二十八宿圆盘等计时工具,也创造了“时间”的“时”字。《说文解字》说:“时,四时也。”“四时”是一年的四季,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之一,因此古人用它作为时间的通称。

“时”字由“日”和“寸”组成,这是不是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呢?

不是的。人们很容易误把“时”当成会意字。“会意字”是把不同的文字拼合在一起,组合它们的含义,从而造出新字、表达新义。比如“休”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木”,两个字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人靠着大树休息。因“时”字由“日”和“寸”组成,而把“时”解读为“一寸光阴一寸金”,便是错把它当成了会意字。要知道,“时”字被创造出来时,“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诗还没有诞生呢。

日晷

铜壶滴漏

圭表

二十八宿圆盘

那“时”和“寸”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时”字的繁体写法吧。“时”的繁体字是“時”,它的左边是“日”,右边是“寺”。它如果是会意字,应该解释为太阳照射寺庙。可阳光不会仅仅照在寺庙里呀!所以,“時”当然不是会意字。

其实,“時”是从日寺声的形声字,“寺”表示读音。后来,随着汉字的简化,“寺”简写成“寸”,“時”便变成了“时”。

其实在古人看来,时间不是一寸一寸的,而是一节一节的。请看“时节”一词。“节”是竹节的意思,竹节把竹子分成一段一段的,时间也是如此:一年被分成四季,一天被分成上午、下午、晚上,也可以被分成十二时辰 ,抑或是我们熟悉的二十四小时。古人造出的“时节”,被写入了很多诗人的千古佳句。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著名的诗《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在这首诗里,雨水仿佛通人性,知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节,及时降临,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

古人还有一首充满禅意的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一年四季有各不相同的美好:春天百花盛开,秋天明月高悬,夏天偶有吹来的凉风,冬天有皎洁冰莹的瑞雪。如果心中没有“闲事”、没有烦恼,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间的好时节。

古人在诗意中走过春夏秋冬,感悟四季时节运转不息的永恒。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更曾有“四时行焉”的感慨。

有一天,孔子对子贡说:“我不想再跟你们讲什么道理了。”

子贡问孔子:“您要是不跟我们讲道理,那我们该传述什么呢?”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说话,上天不也是不言不语吗?尽管上天从不开口,但四季运转不息,万物成长不止。

孔子观察四季,感悟到四时与天道运转不息,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修养也不应停止,不应总依靠别人的教导,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 hkK68IXL+BKEwEbv3/g9F9oKiUO+xfYd012E3jfIwLybU4fFt8Dw+i1QkWDNtKX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