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选错专业,该如何逆袭?

在大学做签售的时候,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果自己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想去学另一个专业,应该怎么办?

在工作中,你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喜欢目前的岗位,应该怎么转行?我的观点是在大学所选的专业不重要,就算不对口,也没关系。我斗胆说一句:“对口这事儿,也没必要。”

我经常和一些高三学生的家长聊天,家长总是问我孩子应该选择哪个专业,我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城市,次要的是学校,最后才是专业。”因为城市决定的是这个孩子的眼界。如果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孩子周末就可以去天安门、故宫、南锣鼓巷、军事博物馆,平时就有机会走进清华、北大、人大的校门。而学校决定的是圈子。专业不喜欢,大不了可以换。

虽然换专业难,但是就算不换,你也能通过选修、自学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

所以,专业真的不重要。

选错专业背后的逻辑

我曾经在一个两百人的班上做过统计,结果是认为自己选错专业,或者被莫名调剂过专业的同学占了一大半。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普遍问题。

高三时,我们满脑子充斥着高考和学业压力。选专业时,我们压根儿不知道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如何、老师如何、就业前景如何、今后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些人选了一些听起来很厉害的专业,结果完全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就被确定了四年。比如我的一个同学选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他说国际贸易听起来牛,可是进校第一天,老师说:“我们为了培养出一流的会计和……”

他顿时蒙了……

信息不对等,造成了大学生选择专业时的迷茫和错误。也有的国家的教育不是这样的,比如美国,在大学基本是通识教育,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分专业。就算在大学一定要分专业,师兄、师姐会被提前请去高三校园,和那些学子交流。

虽然学校也给了许多学生转专业的机会,但成本极高,不仅学分要求高,手续也繁杂,因此换专业的效率不高。

讲完这一套逻辑,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选错专业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不仅你经历过,很多人都经历过,这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的问题,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所以,接下来该怎么办?

你的手上拿着一杯水,接下来你要干什么?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如果你的手上拿了一杯水,接下来你要干什么?

我觉得这个假设特别有意思,于是问了很多人,他们的回答无非就是喝了、倒了、泼了、洒了。

然后我想到身边一个哥们儿的故事。

第一次遇见C,是在网上。那时我还在新东方当老师,想要拍一部微电影,于是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如果你想拍电影,无论你是否专业,只要你有演员梦,都希望你能加入我的团队。

C是一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那里的学生,大学四年的状态几乎都是在玩游戏或者昏昏欲睡,他也是一样,无聊地刷着网页,然后思考着毕业后要去哪家酒店干活。

C投了一份简历给我,我们很快就坐在了一起聊剧本。起初他只是想跟女一号搭戏,但因为他长得好看,我们几个讨论过后,坚定地认为男一号就是他。他加入我们剧组的第一天就开始勤勤恳恳地跟着剧组跑戏。有一次拍到了半夜两点多,寒风瑟瑟下,我和两个摄像师带着他拍天桥的戏,他冻得不停地发抖。

我说:“不行了吧?不行了,以后就别走这条路了。”

他说:“冻得真爽。”

半年后,我们成功开启了第二个项目——拍摄第二部微电影。

C从主演变成了幕后监制,他筹划着前前后后的事情:地点、时间、物资分配,偶尔还会提出一些对分镜头的建议。

第二年,C从学校毕业,所有人都在讨论去哪家大酒店当服务员、去哪家小酒店当经理、去哪个国家申请相同专业研究生项目的时候,C毅然走进影视圈,走进了博纳公司,当上了制片人。因为之前大学四年有过一些拍电影的底子,所以他很快就被电影界认可,后来参与制作了《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等著名的影片。

所以,如果你有一杯水,接下来你要干什么?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你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水无关。这杯水,可以是我们的工作、是我们的专业、是我们的学校,总之是我们现有的东西。可是,多少人都只是盯着这杯水,忘记了自己真正的生活目的,忘记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的确,当你有一杯水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放下,可以不管它,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放肆、去流浪、去走南闯北,而不是因为一杯水而停下步伐,拉低你可以达到的高度。

我们总是被拥有的东西限制自己原本无限的可能。

我还遇到过很多同学,对自己没有选到热门专业感到特别郁闷。可是,我们看看过去的数据,有多少人选择了热门专业,到头来找工作变得极其冷门。

与其纠结自己为什么没选上热门专业,不如通过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热门的人。

一个恶性循环

很多人在心理上有一个bug(程序错误):一旦拥有了什么,就把所有精力聚焦于自己所拥有的,以它为中心去计划,却从来不问自己是否喜欢它。

当精力聚焦在自己拥有的东西上时,我们也就很容易忽视其他的可能性,然后变得越来越珍惜自己拥有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拥有的东西越少,就越珍视那点东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我之前当英语老师时的很多同事就是这样,他们一开始只教两门课,每天就这么工作着,除了教英语,就是回家,其他的基本不太在乎。

后来,他们怕累,干脆把两门课缩减为一门课,直到后来这门考试被取消了,他们能教的课没有了。忽然间,他们什么都没了。

我经常会想,到底是生活还是对生活的选择,把他们逼上了绝路呢?

所以,读大学的时候,你一定要扩大自己的圈子,寻找自己喜爱的东西,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需要被发现的。我经常说,往往在选修课里,你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这里的选修课是泛指,包括双学位、跨院校学习、实习、参加比赛等跨圈行为。当你发现了自己的职业兴趣,请记住第二句话:职业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很多时候,你不喜欢这个职业可能是因为你对它不够了解,或者没有花时间去了解。就好比当年我一直不爱英语,仅仅是因为我没感受到它背后的世界,只停留在表面,自然就无法理解其美妙。

成功是走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

大学四年,要拼命给自己做加法,不要陷入前文说的恶性循环。

双管齐下:课后的生活,决定了你的转型

那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本专业,义无反顾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呢?

也不是,世界上一定有一条路是能兼顾两头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经济系的学生音乐学得很好,后来一打听,他课后的时间几乎都给了音乐。

我问:“那你所学的专业怎么办?”他说:“不挂科就好了啊。”

是啊,这就是底线。不挂科就好了。

只要以不挂科为底线,以拿到学位证为保底,其他的时间与其浪费了,不如用来打磨另一技能,而这一技能,将会伴随你走得更远。

我曾经写过《下班后的生活,决定了你一生》,我当老师时,大家下班都去喝酒、看电视,但我不一样,我每天晚上回家看书、写作,靠着几年的坚持,我转型成作家。他们不知道的是,我还用平时休息的时间报了个导演班。

这都是转行的准备。其实所谓转行,就是你有没有在新领域花过正确的时间,花过足够的时间。聪明的人一定是双管齐下的,绝对不是走一条路,然后堵死另一条路。我也见过不少高手,他们不仅没有丢掉自己的本专业,还做好了另一件事情。其实,他们无非牺牲了一点休息时间,用好了“鸡肋时间”而已。

这样双管齐下的生活,你会不会感觉很累,累得“醉生梦死”啊?

不会,你看看大学校园里,有多少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选择修双学位,有多少学生去别的学校蹭课?

其实,大家都有时间,那些总是抱怨很忙的人,忙到没有时间去打磨一技之长的人,无非是不舍得牺牲娱乐的时间。

你少打点儿游戏,少追点儿没意义的电视剧,时间就有了。

未来的职业链条

我经常鼓励大家磨炼出一技之长,因为在未来的世界里,有一技之长的人,在哪儿都会活得非常好。那学什么样的专业更容易磨炼出一技之长呢?答案是你喜欢的。

于是,我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链条:

兴趣—能力—专长—一专多能。

先找到兴趣,然后将其发展成能力,再变成专长,最后形成你的职业优势——一专多能。

未来的世界可能比你想的更加残酷,万一你的“一专”被人工智能代替,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淘汰的。比如播音主持专业、人力资源专业、会计专业……

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发展出更多兴趣,从而拥有更多专长。

未来,我们的职业链条可能如下:

兴趣—能力—专长—一专多能→一专多能+兴趣—一专多能+能力—一专多能+专长—多专多能。

不停地发现兴趣,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发展专长。

这就是终身学习的由来。

就拿我自己来说,本科学的专业叫信息工程专业,我都快忘了。当年学的模电(模拟电子技术)、数电(数字电子技术)知识,我已经“还”给老师了;学习的C语言知识,除了留下一张计算机三级证书,啥也不剩。但庆幸的是,我在大学把英语学好了,有了机会当英语老师。在当英语老师的几年里,我每天都在写日记、写故事,后来我成了作家、编剧,又进入了文学圈和影视圈。在这个过程里,我还在学习怎么创业,以及怎么管理、运营团队。直到今天,我有了自己的公司;直到今天,我还在继续写着、继续琢磨着怎么管理公司,以及如何给年轻人创造终身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原因很简单,我就是因为笃信终身学习,才走到了今天。虽然我也不厉害,但我总会时刻提醒自己,你永远不可能赚到认知外的钱,所以你要不停地学习。

希望你也是。

厚积薄发,考证书、考研、去实习、找工作

很多人很害怕跨入一个新的行业,害怕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

其实跨入一个新行业无非三步:第一步,有相关知识,有足够的本事,开始有能力变现;第二步,认识圈内人,在圈子里和牛人产生联结;第三步,得到圈外和众人的熟知,在圈子外发光。

从这个角度来看,进入一个新行业不难,难的是第一步——从零开始学习。

大学四年里,你是否可以做到这四个字——厚积薄发?

我建议你去考证书。因为在考取相关证书时,你就跨过了这个行业的最低门槛;在准备考试的路上,你的相关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如果在考场考试和领取证书的途中,认识了几个朋友,这些人又和你属于同一个圈子,那你的人脉也得到了拓展。

我也建议你通过考研来切换轨道。因为跨专业考研其实是最方便的一种跨界方式,也是最容易的一种方式,能够让你拥有这个领域最牛的人脉。

如果你很早就知道自己要考研,比如大二就知道,应该尽早去布局,当然是越早越好。

我还建议你去参加校外的相关实习。你可以不要钱,但你一定要all in(全心投入)。只有全心投入,才有机会获得成长,更有机会学到另一领域的东西。

我还建议,当你觉得自己能力很强的时候,去找工作或者去做付费课程,因为那是评价你这项能力是否强大的最好方式。

总之,你要相信,你现在的专业不一定是你以后的工作,只要你有明确的方向。

我想起一句励志的话:“如果命运夺走了你的生活,记得,用双手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 lYOubLPYQ1dUS9FQX1639svCOvpZcE0Gb0ul+70F2D/ZDPkPX3/tbTDfVnINS58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