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 我发现,很多情况下,一个人指责另一个人的时候,都是他们自己工作不顺,或遇到不开心的事的时候。小时候放学回家,我会看到父亲对我露出非常不满的很凶的眼神,我以前以为是我做错了什么,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他工作不顺,心情糟糕,内心积累太多负面情绪又无处发泄,我恰好做错一点事撞到枪口上,那个怒火一点就燃了。所以那个不满的眼神或许不是针对我的。还有我以前公司的上司,本来是个性格温和的人,有段时间十分喜欢发火,动不动就指责员工,后来我才了解,那段时间她在闹离婚。所以很多情况下,别人对另一个人的指责或不友善,并非完全因为对方,是他自己不会处理情绪。
林音: 这就是一种经典的“负面情绪转移”,生活中十分常见。 当一个人内心不够强大,无法应对生活中的矛盾引发的负面情绪,想逃避自己的过错和责任时,就会选择把内心的压力转移到较为弱势的人身上。 例如亲子关系。我见过一些被过度指责的孩子,他们自身没有太大问题,而是大人无法控制情绪,使用一些辱骂性语言,向孩子发泄怒火“你要是听话一点,我就不会这么烦了”。作为弱势一方的孩子大多默默承担,无意识地相信对方的话,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因为我,父母才吵架;因为我,他们才不开心。所以孩子会说:我会表现得好好的,我考很好的学校,我会听话,你们就不会吵架了吧。实际上呢?
苏伊: “我会听话的,你们不要再吵了”,这也是我说过的话。
林音: 他不明白,这根本就不是他的错,他顶多只是家庭矛盾的其中一个原因而已。真正让父母争吵,让家庭四分五裂的,是他们自己。但这样毫无理由地被过度指责和攻击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自我PUA”,就此开始习惯性的自责之路。
苏伊: 原来如此。我感觉,人的情绪总是互相影响的,特别是在一个家庭,一个集体里。每一个情绪无常的孩子背后,大都有一对阴晴不定的父母。而一个压力巨大、濒临崩溃的员工上面,大多有个过度焦虑和抗压能力弱的上司或老板。
林音: 还有一种攻击他人的情况,是“投射性指责”。 一个人对某件事负有责任却不想承担,就通过指责他人,拿别人作自己的代罪羔羊,逃避自己本该面对的责任,不让自己有负罪感。 家庭里,这样的事非常常见。例如,本是父母自己的错,他们却指责孩子有错。有的父母会说,“我变成这样,都是因为孩子……”夫妻吵架,明显是他自己有问题,但他不想承认,反而会对对方倒打一耙“要不是你这样,我才不会……”等。这样的表达是典型逃避责任的表现。
苏伊: 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这种“投射性指责”也很常见。一个项目没有完成好,明明是他自己的问题,他却习惯性甩锅给别人,还会反过来说你的不是,让你自责,这就是一种推卸和转移责任的巨婴行为。
林音: 在我心里,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他可以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件事,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 无法为自己的选择和人生负责的人,很容易因为无法面对现实,就转移痛苦给他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易怒、易爆炸、情绪无常的人。
苏伊: 我妈总说,“如果当时不是你外公外婆催得紧,我不会那么早结婚,我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我爸也会说,“如果不是当时选错了工作,以我的能力早成功了……”大概他们对自己的人生都不太满意,又不知如何改变,才会如此焦虑和痛苦。 因为对自己不满,所以也对别人不满,在抱怨的无限循环里,完全忘却了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 而长大之后,我能理解父母一点了。人活着的确会有很多压力和烦恼,一时间难以招架,无能为力。但自己难受是一回事,因为无法应对就把压力转移和发泄给别人,却是另一回事。
林音:有些人做一件事,说一句话,也许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说什么。他只是对不满的现实手足无措,无法应对自己复杂的内心,所以容易以身边的人作为发泄的出口,把对自己和生活的愤怒与不满,毫无顾忌地向他们爆发和转移而已。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提高觉察力,分辨对方的指责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背后有怎样的心理机制。
当你明白他人对你的指责与你无关时,你可以适当地把自己脱离出去。同时,要加固自我边界。在面对无端指责时,我们不一定能制止对方这么做,但如果能及时发现对方是在转移自己的负面情感,在进行投射性指责,你就不必为他的错误负责,把属于他的人生责任还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