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 脆弱的地基:为什么有的人越挫越勇,有的人则不堪一击

苏伊: 我一直有个疑问。我发现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面对失败非常坦然,越挫越勇。他们虽然会难过一阵,但很快就能恢复。就像皮球的充气筒一样,能马上给自己加油打气。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还有一种就是我这种类型:一旦一件事没做好,一次考试没考好,一份任务没完成好,就会立刻心理崩溃;之后要花好久的时间来恢复心情,说服自己再去挑战,这时已丧失良机。

林音: 你在面对一件事没做好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而你的朋友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呢?

苏伊: 面对同样的失败,我的朋友总是跟我想的不一样。我的第一反应是:算了,我果然做不好,我就是这么差劲,为什么要自讨苦吃。而她的第一反应是:我这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我要怎么改善,下一次要怎么赢。我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面对挫败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林音: 我想,人的心理惯性有情绪的正循环和负循环两种,这两种人面对失败和困境时的第一反应完全不同。正循环的人是“自我鼓励式”的。面对失败,他们倾向于合理归因。不会完全认为是自己的错,也不会不负责任地归责于他人和外界,也拥有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抚慰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的情绪在自我激励中变得越来越正向,正面的情绪又促进他们发挥得更好。

负循环的人则是“自我打击式”的。他们面对失败倾向于片面的内归因,对自己吹毛求疵,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与正循环的人内归因不同的是,他们在内归因之后,没有力量去总结经验,改变自己,而是陷入重度自责,自责到失去行动力,最后情绪更加崩溃,很可能导致下一轮的失败。然后,他们就彻底沦为“面对任何事情,我都无能为力”的人。

苏伊: 我就是那种一被打击后,就很难再爬起来的负循环的人。我也会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但每次都不太成功。我说服不了自己,这不是我的问题,我也无法让自己相信,下次我会变得更好,我还有机会。我的内心总是这么不坚定,飘荡,没有重心,没有支撑。

林音: “没有重心”,是没有根的感觉吗?像在空中飘动的气球,或者水上的浮萍?

苏伊: 对。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漂泊感和恐惧感。

林音: 这可能跟你内在的安全感不足有关。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像建造一栋房子一样。如果一个人是一座房子,那么基础的安全感就是地基。 假如一个人小时候的安全感和爱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没有得到父母良好的情感支持和照顾,被忽视、疏离、打击,形成了回避型或矛盾型依恋,那么他的地基就是“豆腐渣工程”。一个地基不稳的人,自然抵挡不了风雨。

加上在长大的过程中,身边人的教养方式不健康,用高压、控制或者冷漠疏离的方式教育孩子,会导致孩子和父母等重要他人之间的亲密联结不够。面对复杂的环境,遭遇一些创伤事件,那么本身就不坚固的“豆腐渣工程”就会摇摇欲坠。这种不断摇晃的感觉,应该就是你心理上体验的“漂泊感”和“无根感”。面对失败,等于你的地基遭遇外界风浪的攻击,自然会一击就倒,心理防线崩溃。

苏伊: 我很小的时候,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父母工作较忙,很少能见到他们。虽然爷爷奶奶对我不错,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到了9岁多,我跟父母相处的时间才变多,但也没有太多内心层面实质性的交流。他们也几乎没有拥抱过我。即使过年,好像也是各过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我总是很羡慕同学家庭里的热闹和欢笑。

林音: 你觉得,你对他们有依赖和亲密的感觉吗?

苏伊: 我想依赖他们,想和他们亲密起来,但十分困难。每次当我跟他们倾诉生活中的问题时,因为观念的不同,他们总是觉得我不对,会严厉批评我。有一些困难的时候,我想依靠他们,但又害怕得不到支持,所以都选择一个人承担。我体会不到父母和孩子之间那种特别亲密的感觉,时常觉得孤独。

林音: 所以你总是觉得,你背后没有支撑。

苏伊: 对。人们总说,“我不怕,因为我背后有人”。这就是一个人的底气吧。我害怕,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人站在我身后,支撑着我。

林音: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是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 孩子幼年时,父母,特别是与母亲的长期分离(某些情况下,其他人的悉心照顾可以代替母亲的位置),早期严重而持久的孤立,会对他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很难挽回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终生存在。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做过一个残酷的实验,他将很多刚出生的婴儿从父母身边带走,集中在一起,由护工专门喂养。这期间,护工只给这些孩子充足的食物,没有任何情感互动。结果,这些婴儿大多死掉,或者出现一些精神疾病。

斯皮茨在《医院制度》一书里,记录了他在育婴堂观察到的残酷现象:“那些仅仅获得食物给养的弃婴,由于没能获得养育者的触摸和情感互动,会变得异常安静、孤僻和忧郁,很多婴儿不到一周岁就死亡了,一部分婴儿虽然活了下来,但难以像正常孩子那样发育,甚至不能坐、立和交谈。”而主张“要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和塑造”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自家孩子身上贯彻了自己的理念:“不要亲吻和拥抱孩子”“不要轻易地满足孩子”“母亲不能和孩子过度亲密,过度亲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结果呢?他三个孩子几乎全得了抑郁症。大儿子年幼时自杀身亡,二女儿多次自杀未遂,小儿子一直在外流浪,靠他的施舍才能生活。

苏伊: 看来一个人早年是否被很好地照顾,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和陪伴太重要了。

林音: 是的。 在我看来,没有包含基础安全感的爱,甚至不叫爱,有时反而是巨大的伤害。

苏伊: 因为我的安全感不足,地基不稳,总是很恐惧和害怕外面的风雨,所以一点点小的失败或挑战,对我来说就像天大的事情一样。我总是人为地给自己制造恐慌和麻烦,并对自己发起攻击。

林音: 长期缺乏积极回应,安全感过低的人,内心容易产生两种情绪。第一,绝望。他们认为自己很糟糕,没人会爱自己,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不断地自我攻击。第二,仇恨。他们觉得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让自己痛苦,想毁了整个世界。所以,严重缺爱的人,有两个极端倾向,要么毁灭自己,要么毁灭世界。而“自我PUA”的人就属于第一种。 因为过于痛苦或恐惧,他们有时甚至会产生一种精神自虐式的自毁倾向。本来事情没那么糟糕,可他们却要把现状变得更糟糕,更让人难以忍受,仿佛是要以摧毁自己的方式,来结束这种内部的“战争”和旷日持久的挣扎。

苏伊: 有时候,人是因为看不到希望,所以才想自我毁灭。一个人如果连地基都不稳,他要如何变得强大呢?要重新建造一个房子吗?哪里来的材料呢?还是只加固原来的地基呢?过了这么多年,还有可能做到吗?

林音: 也许,还有第三种方法。 N3JimH8VlZPghIG8BRbs2Jnj4A3mWScYpNhq3r766LbuFiCQHVC18yVlZc9RqXy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