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驯化杀人蜂

听起来像是一场会灭绝人类的灾难?其实,截至2006年,全球因这种“杀人蜂”死亡的人数还不到1000人。管理“杀人蜂”甚至还成了一门生意。

由于其具有显著优势的产蜜量,科学家将研究结果传授给当地的养蜂人,告诉他们“管理杀人蜂”的秘籍;民间资本开办的灭蜂公司生意也十分兴隆。专家们据此认为,只要得到有效“管理”,防止非洲化蜜蜂在野外无序繁衍,就能控制住局面。

波多黎各岛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该岛于1994年首次发现非洲化蜜蜂,但经过严格的控制和选育,到2006年的时候,它们已经变得和欧洲蜜蜂一样温和了,不过依旧保持了非洲蜜蜂的适应力和蜂蜜产量。这不就是克尔教授当年的心愿吗?

再比如,杀人蜂猎人大卫·马德(David Marder)已经在“猎蜂”前线工作了20年。在接到求助电话以后,大卫会立刻赶到现场。他先用一种信息素控制蜂群,使它们全都平静地回到蜂巢之中。然后,全副武装的大卫迅速出手,将蜂王、雄蜂和蜂巢一网打尽。

大卫自己还经营着一个养蜂场。在养蜂场中,如果在蜂箱里发现了非洲化蜜蜂的雄蜂,工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消灭它,防止它和已经被驯服的蜂群交配。

这样看起来,似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专业操作,人类还是可以与“杀人蜂”各自安好的。甚至,从整体来看,非洲化蜜蜂带来的好处比它造成的损失要多得多。它们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能比之前水土不服的欧洲蜜蜂更好地为植物进行传粉。在老家巴西,经过不断改良,它们成了本地化的巴西蜜蜂,完成了克尔教授当年让全世界吃上优质的巴西蜂蜜的梦想。

但是,事情真的会这么简单地结束吗? VN+0nLbqTG+5E8FkiaHhOFFOgDSPmq7ErUtVhjdGNPBBDWlPUiYtNm+022rVFi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