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规章制度的管理和运用

规章制度的建设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要把企业里的人、财、物、信息等因素,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实现最优、最佳组合,形成科学运行机制,发挥整体效益,就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仅是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企业规章制度的含义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规章制度通常是指企业对生产、技术、经济等项活动制定的各种规则、章程、程序和办法的总称,是企业全体职工在生产、技术、经济等项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企业规章制度是现代企业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它既反映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又反映生产关系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实现科学管理,消除工作中的混乱现象,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和履行劳动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所以要求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是由于国家制定的劳动法律、法规具有原则性和普遍指导性,不可能具体到每个地区、行业、岗位,而最具体、最切合实际、最容易被企业和职工了解掌握、付诸实施的是企业规章制度。企业规章制度是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延伸和具体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职工行为的准则。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岗位管理、工作流程规范的实施基础,是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基本保证,是企业平稳、流畅、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企业日常管理及生产正常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文化内涵,创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建设。

二、企业规章制度运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运用规章制度的有效性问题

运用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能否正确地运用规章制度,决定企业各项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任何一个集体,要实现其既定目标,都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力和强制力。它能凭借自己的强制性力量促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标准状态和要求,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活动。

在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中,几乎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多采用“人治”的领导方式。由于缺乏制度,没有处理事情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只听领导的指示而行动,这样就导致领导事必躬亲,管理效能低下。此外,“人治”往往使领导者将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人,奖亲罚疏,任人唯亲之类的事情很难避免,且会造成下级对上级形成事事请示的依附关系。

如果企业有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由于各项规章制度是约束企业内部所有人员,包括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行为规范,因而具有平等性;并且各项规章制度都有着标准化、合理化、程序化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是已经过本单位职工认可的。那么,运用制度管理具有的权威性,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强制性;同时它又具有例行性和自动性。

(二)运用规章制度的灵活性问题

企业在强调不折不扣坚持执行规章制度的同时,又要十分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规章制度。要预防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的倾向。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环境不同,规章制度应因地制宜。现实中的事情是纷繁复杂、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作为规范性的制度都是刚性的,生硬、僵化的做法很难奏效,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和组织加以正确的引导。但同时也应防止一些人专门寻找制度的薄弱环节,钻制度不完善的空子,从而使某些错误的东西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得到制度的保护。

(三)运用规章制度的规范性问题

制定制度后,最重要也最艰难的工作是落实。一项符合实际的制度也需要花大力气才能落实,才能规范有效运行。

1.领导者要严于律己

在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领导者要严于律己。一项制度出台,在其适用范围内必须是人人遵守,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如果领导干部带头不执行制度,就等于用实际行动向职工宣布,该制度失效了。因此,一个领导者能否做到严于律己,不分亲疏,既是对自己是否具备领导者素质的检验,又是是否维护制度权威性的关键。

2.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先调查研究,弄清情况。即对实际情况要认真了解,找出主要症结,这是制定切实可行制度的前提。再发扬民主,充分讨论。要尽最大可能地让职工参加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这样既可以避免制度脱离实际,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基础,减少执行制度的阻力。否则,会使职工认为是“管、卡、压”,认为领导是有意在“整人”,从而产生对抗心理。因此,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可,这样就会增强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3.运用规章制度的整体性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整体。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运用规章制度也要考虑其整体性问题。为确保规章制度的整体性,必须十分注意规章制度的纵向或横向联系,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纵向关系的协调关键在于下级部门和单位。下级部门和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横向关系也必须协调,有时会遇到以下情况:面对同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规范的对象,几个部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出发,都制定了规章制度,但由于互不沟通,结果出现矛盾,发生规定“撞车”、制度“打架”现象,使执行者无所适从,这样的规章制度是不会有什么执行性的。

三、企业规章制度运用要抓好“三个结合”

(一)执行规章制度与思想工作相结合

规章制度所能约束的,大多是人的行为。而人的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受其内在的思想意识支配的。有了约束其行为表现的规章制度,并不能完全解决其思想认识问题。领导者应将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视为宣传教育的过程,不仅执行之前要有动员,说明所定规章制度的意义和执行要求,而且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反复进行说理性宣传,使规章制度在职工内心得到普遍认同。

(二)规章制度的静态管理与执行过程的动态管理相结合

企业规章制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实行动态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客观情况的变化,对那些已经不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要求、阻碍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要及时修订或废除。发现原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纠正,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后要及时补充新条款。

(三)坚持规章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在企业中,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是否就意味着一定会带来严密的管理呢?其实不然,现实中许多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全面,墙上挂的、纸上写的,比比皆是,实际运行起来却是漏洞百出。所以,不应持有规章制度涵盖一切,一切都由规章制度约束的观点。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齐抓共管,才能依靠企业文化的推动使规章制度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依靠制度建设使模糊的意识得到统一。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使职工和企业融为一体,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主观上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日常的行为不超出规章制度允许的范畴。而培养这种意识的关键途径在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培养职工遵章守纪的意识。 tF0GUIJ8JvxHIWvjlKOcBwOTuj5/BaMEC2FP1uzUZ5KfAb415bTcTwSV9Ly2J5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