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父母看的是表面症状,看不到的是背后的抑郁

一天,我在咨询室接待了一个高中生。我对这个孩子的第一印象是:彬彬有礼,乖巧懂事。跟他聊了几句,我好奇地问他:“你知道你妈妈为何要带你来我们这里吗?”他笑了笑,没说话。

他妈妈看到儿子这副样子,并没有强求他说话,好像原本就知道孩子就是这个样子。然后,她跟我讲述了孩子的现状……

这个男孩正在上高二,从小就不爱说话,即使在家里,多半也是父母先跟他说话,他很少会主动跟他们聊天。升入初二后,妈妈发现男孩似乎更不爱说话了。

早上闹铃一响就起床,然后洗漱、吃饭,家人坐在一张桌上吃饭,但男孩一句话都不说。

中午放学回到家,儿子依然一言不发,吃完饭就玩手机或看电视,也不睡午觉。

下午去上学,儿子根本就不跟她打招呼,悄悄地走,只有听到“咚”的关门声,妈妈才知道儿子走了。

儿子放学回来,打开门后,直接走进自己的卧室,除非吃饭或喝水,根本就不会开门出来;晚上睡觉很晚,有时父母半夜起来发现儿子的房间还亮着灯……

父母看到的往往只是孩子的表象,很少有人会探究其背后的问题,即可能存在的抑郁问题。孩子发展成抑郁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孩子在学校遭受到老师的羞辱,感到非常难堪、受伤,时间长了,负面情绪无处宣泄,就会发展成抑郁。有些孩子天生属于敏感体质,处于同样的环境下,往往比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抑郁。

很多家长都会误解孩子的抑郁情绪,认为抑郁就是长期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其实,抑郁的孩子可能情绪起伏很大,也可能低落消沉,还有时候易怒、易激动、易情绪爆炸。这和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不一样,抑郁的孩子一般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未成年人的抑郁识别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尤其是儿童,他们和成年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仅要留意孩子的情绪是否大起大落,还要注意他们有没有一些异常行为。比如:有些孩子写作业或考试之前,会拔自己的头发,刚开始拔几根,慢慢变成一小撮;或者咬指甲、咬手皮,咬到手指难以愈合……出现这些情况时,至少说明孩子内心焦虑,而焦虑和抑郁常常伴随而生。

新时代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过早地思考一些哲学问题。他们不需要为衣食发愁,物质方面从不缺乏,这导致他们过早地开始思考:我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学习?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出现心理问题时,是否会求助完全取决于他和周围成年人的关系如何。

如果孩子足够信任父母,有些话题父母是可以直接和他们聊的。比如,可以问孩子:“如果考试没考好,你们同学会不会感到压力大?如果没考好,他们会怎么办?你会做什么事情来缓解压力?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有这种想法吗?”智慧的父母都能及时觉察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帮助孩子减压。

青少年年纪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会跟父母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比如有的孩子经常说头痛头昏,有的孩子经常说呼吸困难,有的孩子经常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他们的“病”似乎很严重,呈现慢性化的特点,而且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

此外,青少年抑郁更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症状经常“奇怪性消失”。比如:孩子一到学校门口或教室里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里,一切又会恢复正常。比起明显的症状,似乎内心的情绪才是“青少年抑郁”之下不可言说的痛苦。

鉴于青少年年龄、经济、智力等多方面因素,即使他们表现为抑郁,甚至向父母释放出抑郁的信号,也总是会被大人忽视或不理解。比如:孩子说“活着没意思”“真想死了算了”……常常被家长忽视,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或直接呵斥教训孩子:“小孩子懂什么,有什么想不开的!”或者直接当着孩子的面,将孩子的话当成玩笑。

在生长发育期间,孩子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孩子早期表现出的抑郁情绪或心理,家长若能及时发现,并找到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好好和孩子沟通,孩子就能找到宣泄负面情绪、焦躁心理的方法,从而将抑郁消灭在萌芽状态。 r/v2hGYeoLZqPGW2h4QvJvlE6+tD8+4l3W4bKf5Ppu0GmrUrihcZMWvIm8dEf6A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