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是为了什么而读书

我有一个建议,建议领导人和专家学者在动员民众阅读时,少说或者最好不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或“学而优则仕”一类的名言,少说或者最好不说“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一类的故事。我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并非因为本人在极左年代中毒太深以致今天还不切实际,也不是因为伪善而羞于谈钱、耻于言利。“颜如玉”“黄金屋”我也喜欢,只要合理合法,有什么不好?至于“悬梁刺股”那样的苦读,千百年来感动、激励了多少青年学子,这样的故事自然应当千秋万代讲下去。可是,这样的故事最好不要拿来动员全民阅读。其实讲了也没用,倡导全民阅读,并不是倡导学生读书升学,没有人为了全民阅读非要弄得大家读书读得悬梁刺股起来不可。

我并不反对那种为了功名的阅读——现代人换了一种说法,叫作“读书改变命运”,都是为了功名而读书的意思。这样的阅读当然是社会所需要的。自隋朝兴科举以来,读书可以求得功名,传至清末千余年,虽然害过不少人,然而也选拔过不少经国纬世之才,不失为古代社会选拔读书人才相对公平有效的办法。现代社会,人才擢拔的路子逐渐多样,一个人成功的路径和标准可以大相径庭,然而,大中小学生读书,中考高考及考研、考公务员,无论怎么说,也还是目前绝大多数人才成长和选拔的主要路径。不读书将无以为考。至于许多专业人士,即便功成名就,仍然手不释卷,也还是为了事业上做出更大成就。这样的阅读就更应当提倡了。我们民族正因为有着诸如此类许许多多的苦读,才使得数千年来大量优秀经典得以传承,才使得“江山代有才人出”,才使得数千年中华文明源源不断延续至今。事实证明,读书获取功名——“读书改变命运”,如此宣讲读书的好处,来得最直接也最有效。这样的宣传又有何不可呢?

并非完全不可,只是我们现在倡导的是全民阅读,不是为了功名的阅读。

全民阅读并不是为了什么具体目标的阅读。

什么是全民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曾经提出过“全民阅读”,1982年又提出过“走向阅读社会——八十年代的目标”,1995年决定把两大文豪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忌日——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及保护版权日”,现在一般简称为“世界读书日”。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宣言:“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可以将这段宣言看成是全民阅读主要精神的表述。这个宣言主张的是所有人都要读书,让所有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我国在1997年提出以全民阅读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工程,自那以来,又明确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正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言的一种响应。

picture

《河流传说》插图|[法]古斯塔夫·多雷 绘

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宣言,我们可以理解到,全民阅读活动是为了更广大的人群“享受阅读的乐趣”的阅读活动,是要使得全社会、全民族都热爱读书的阅读活动。全民阅读不是为了鼓励全民通过阅读达到升学、升官、发财的目的,不是为了职场成功、快速成才而倡导阅读,也不是科学家为了发明创造的阅读,甚至也不是劳动者为了应对工作的需要和挑战的阅读,不是为了把种植技术、饲养方法学到手的阅读——尽管在全民阅读中,有人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技术,改变了命运,事业上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成功,但那毕竟是少数,而且这并不是全民阅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全民阅读主要是为了广大人群健康有趣地生活,为了个人的兴趣和修为而阅读,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生活,因为活着而阅读,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这正是我们社会的阅读最难于到达的一种境界。君不见,有外籍人士撰文描绘道:在国际航空港和航班上,捧书而读的是欧美旅客,最不读书的是中国旅游团队;君不见,一位在北京留学的日本青年出书谈中国观感:中国人不爱读书,只要中国人不爱读书,无论经济上怎么发展,都是可以小瞧的;君不见,一次次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都在告诉我们,以色列全年人均读书60多册,中国人均不到5册,我国近邻国家的人均阅读量也都在数倍上超过我们。难道中国人不愿意为了改变命运去读书?难道中国人宁可没有“颜如玉”“黄金屋”,也不去读书?或许可以这么说,正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改变命运”这一类的号召来鼓动人们去读书,尽在有用或无用之间讨论读书的好处,才导致全民阅读的状况始终得不到明显的改善。试想一下,一个人完成了求学任务之后还读不读书?一个人命运逐渐好起来了还读不读书?温饱问题解决乃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还读不读书?当一个人到了人生旅程的休息阶段又不急于寻求书本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还读不读书?事实上,那些国民阅读状况远优于我们的国家,早就成为发达国家,而那里的人们越发以读书为寻常之事,以读书为生活的一项应有的内容。这就是一种境界,一种以读书为生活方式的境界,一种享受阅读乐趣的境界,一种并不是为了什么而读书的境界。

如此看来,全民阅读也并非全然不是为了什么。全民阅读的目的乃是全社会出于精神需求的阅读。

精神的问题需要用精神的办法来解决。推动民众阅读,还需要更多地往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去寻找推动力,要往人们的精神活法上去寻求理由。在我看来,古人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名言有一种社会价值的召唤力;古人又称“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副对联有一种道德评价的吸引力;古人说“书犹药,善读之可以医愚”,不妨拿来作为提示加强个人修为的座右铭;通常人家常用的那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尤其需要落实到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来;至于被引用很多的古人“四为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流行不衰,足见精神感召力之强盛。特别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20世纪的名言还要多说。这绝不是一种高蹈的大词,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中华要崛起,国民就要多读书,倘若国民全年人均读书量在国际上排位总是那么靠后,即便经济总量再增长,恐怕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崛起。 qgnUbnE1othBfdkPgVVvW5fHkccQdyfZc8goUZ/m7BlqznRHbIRGQiX8DSvUMG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