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碲镉汞红外敏感材料

2.1.1 碲镉汞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9年,Lawson等人 [1] 发表了采用碲镉汞(HgCdTe)光敏材料制备光导型和光伏型红外探测器的研究报告,指出碲镉汞材料有望用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制备。这一成果为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HgCdTe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为HgCdTe体材料的制备。20世纪60年代,采用固态再结晶法、布里奇曼法及碲溶剂法制备HgCdTe体材料,成功制造出光导型红外器件,这代表了第一代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1965年,Verie等人首次报道HgCdTe体材料的光电二极管成结方法 [2] 。1967年,采用HgCdTe光电二极管制备的二氧化碳激光系统在法国蒙特利尔博览会上展出。随后,第一代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成功应用于夜视、遥感、制导等领域。

HgCdTe外延技术的研发成功,标志着HgCdTe材料制备技术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发展和应用,为提高目标空间分辨率,对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需求越发迫切,因此对红外敏感材料的尺寸、均匀性等要求也日益提高。20世纪80年代初,HgCdTe液相外延技术成功研发 [3-5] ,原生汞空位作为p型载流子,并采用硼离子注入技术制备n+-on-p光伏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n+-on-p型器件工艺简单可靠、稳定性较好,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1(a)所示,被法国Sofradir等公司广泛采用。该技术至今仍是中波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批量生产中工艺最成熟、工程化应用程度最高的生长制备技术。

为解决汞空位p型材料少子寿命短的问题,金(Au)、砷(As)、铜(Cu)掺杂的p型材料与In掺杂的n型材料制备技术陆续研发成功。上述掺杂型HgCdTe材料都能采用富碲液相外延生长技术制备。在As掺杂的p型材料制备方面,富汞液相外延生长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实现As掺杂HgCdTe材料的原位激活。以Raytheon公司为首的美国公司一直采用该技术路线制备p+-on-n型组分异质结器件,其结构如图2-1(b)所示,高组分cap层的设计可以起到进一步抑制器件表面漏电的作用。

图2-1 器件结构示意图

20世纪80年代末,分子束外延(MBE)及金属有机气相沉积(MOCVD)技术在HgCdTe材料生长方面成功应用 [6,7] 。20世纪90年代,MBE实现了第三代双色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制备 [8] ,以其进行异质衬底生长,可实现超大规模面阵批量生产,结构设计性好,可实现双色、NBN高温探测器开发等独特优势,被广泛关注,并在原位掺杂技术、低缺陷外延技术及位错抑制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美国Raytheon公司采用npn结构的原位成结实现了双色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品的开发,其结构如图2-2所示 [9] ;Teledyne公司采用HgCdTe MBE生长及As离子注入技术,开发了4K超大面阵Hawall系列产品,如图2-3所示 [10]

图2-2 美国Raytheon公司双色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品采用的npn原位成结结构

图2-3 Teledyne公司4K超大规模面阵Hawall产品

随着高品质目标探测需求的增加,以及材料制备技术、器件加工工艺的进步,HgCdTe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进入第三阶段,逐渐形成红外焦平面技术。该阶段着重于大面积HgCdTe外延材料的制备、组分异质结构多层外延材料的制备和低缺陷、高少子寿命HgCdTe外延材料的制备,为红外探测系统提供了更强的探测功能,包括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帧率和更好的温度分辨率。同时,红外探测系统也响应SWaP 3 的发展需求,对HgCdTe材料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挑战。

HgCdTe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与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发展密不可分,表2-1列出了里程碑时间表。

表2-1 HgCdTe材料及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发展里程碑时间表 gZGHD0lPHxZm0gfP3ao/issU0Lx9BIkM1xliQb/ahFiD7fOr/lr/HOaA3M+crtt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