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李渊称帝建唐

李渊起事建王朝,中华从此开新篇。

李渊出生在隋王朝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和北周最高军官八柱国之一,死后追封唐国公,他的父亲李昞也是北周时的柱国大将军。李渊的母亲与北周明帝皇后和隋文帝皇后是亲姐妹。李渊幼年丧父,7岁便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隋取代北周后,15岁的李渊被任命为隋文帝的贴身侍卫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显赫的家族背景为他后来建立唐王朝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隋大业十三年(617),隋炀帝派李渊到军事重镇太原去当留守(官名),负责镇压农民起义。尽管李渊镇压农民起义很卖力气,也立了不少战功,但是,隋炀帝还是不信任他,于是派自己的心腹王威、高君雄做太原副留守来监视他。李渊为此事生尽了闷气,却敢怒不敢言,只能整天喝酒消愁。他的儿子李世民见他如此消沉,决定帮他改变这样的境况。当时,反隋的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李世民向他的父亲李渊分析当时的形势,认为隋朝的统治不会长久,只有趁天下大乱的机会,夺取政权,才能保住家族的地位和利益。

李渊是一个保守的人,本不想反隋,但他知道要保住家族地位和利益,不确立自己在朝中的牢固地位是不行的。在当时烽火连天的时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控制军队,但他也知道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找几个有本领的人帮助自己才能达到目标,于是,他就嘱托李世民去发掘人才。李世民对形势观察得更仔细,认为李家不反朝廷,朝廷早晚也要对付他们,所以他就借这个机会网罗人才。通过观察自己周围的朋友、幕僚,他发现被劳役的人中有个叫刘文静的地方官倒是个很有头脑的人,能为自己所用。于是,李世民就到监狱去探望他,试探他说:“像您这样正直的人也被关进大牢,这世道真是忠奸不分哪!”刘文静激愤地说:“如今还有什么忠奸可言!除非有汉高祖、光武帝那样的英雄人物,不然,天下是安定不了的!”李世民赶忙说:“您怎么知道没这样的人物?只怕是一般人发现不了。今天我来这里,就是想和您商讨天下大事,听听您的高见。”刘文静十分高兴,笑着说:“我到底没有看错公子,现在天下大乱,烽烟不断,皇上只顾在江南游玩,这是个好机会。太原城里有的是豪杰,唐国公手下有八九万军队,只要振臂一呼,杀出关去,用不了半年,天下就可以到手!”因为李世民知道父亲起兵反隋的态度不是很坚决,便又问道:“只怕家父不同意,怎么办?”刘文静想了想,在李世民的耳边说了几句话,李世民点头微笑。

第二天,李世民就派自己的亲信带着几百钱财去找晋阳宫副监裴寂赌博,借此,与其搭上关系,过了几天,李世民请裴寂喝酒,随后裴寂又回请李世民。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次,李世民突然发愁地对裴寂说:“皇上把我们李家看作眼中钉、肉中刺,真是朝不保夕啊!看来局势早晚将有大变!我很想趁机干一番事业,只怕我父亲不同意,您看怎么办呢?”裴寂和李渊的交情本来就很深,听李世民这么一说,想了想,说:“公子不必着急,我自有办法。”

裴寂想起,不久前李渊曾收下了他送去的晋阳宫的两个宫女,便在这件事上做起文章来。一天,他请李渊喝酒,两人喝得醉眼蒙眬的时候,裴寂就说:“都是我害了您,我送您两个宫女的事,怕要传出去了……”李渊大吃一惊,吓得酒醒了一半。私留宫女,灭门之罪,这可如何是好!裴寂赶忙说:“二公子世民怕事情败露,招来大祸,正在招兵买马,网罗人才,我看先下手为强,起兵反隋,也许成功。”李渊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说:“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李渊走后,裴寂忙派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李世民。

从这以后,李渊一想起宫女的事就发愁,吃不好,睡不下。偏偏这时候他手下的将军又在打仗中失利,李渊更加不安,生怕皇上怪罪下来。一天,他正在屋里踱来踱去,焦虑地想着这些事,突然闯进一少年说:“大人,您不当机立断,还待何时?”李渊一看是李世民,便问:“你有什么主意?”李世民说:“大祸临头了。不如这时顺应民心,举兵反隋,夺取天下。我观察了天下大势,才敢这么说。您如果要告发我,我只好听命。”李渊叹气道:“我怎么忍心告发你。只是,以后你可要千万小心,不要随便说这样大胆的言辞。”第二天,朝廷命令李渊出兵去镇压农民起义军。李世民又劝李渊说:“父亲不要再犹豫了。平不了盗贼,是您的罪过,平了盗贼,也不会得到信任,还是快做主张吧。”李渊走投无路,这才下定决心,起兵反隋。

李世民先是冒充皇帝的命令下了一道公告征兵,引起老百姓的强烈不满,接着又想出一条公开招兵的妙计。一天,李渊对两位副留守王威、高君雄说:“叛匪头子刘武周现在占据了汾阳宫,要立即平叛。可是天子远在天边,这如何是好?”王威、高君雄说:“事情紧急,留守这时候就自己决定吧。”于是,李渊就名正言顺地打着“讨贼”的旗号,派李世民、刘文静到各地征兵,又暗地里派人去通知其他几个儿子和女婿到太原会合。

不久,李渊的兵力迅速壮大,又都由他的亲信统率。王威、高君雄起了疑心,决定暗杀李渊,不想消息走漏,李渊和李世民先下手干掉了二人,并诬告他俩阴谋引敌入侵。

同年,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迈出了兴唐灭隋的第一步。随着局势越来越好,李渊以前的顾虑也逐渐消失,并做出了富有政治远见的重大决策:他派人出使突厥议和,表示愿意永远结为盟好,并请求出兵协助伐隋。这不仅消除了他挥师南下的后顾之忧,还得到外来的援兵,壮大了自己的声势。进而他又招募兵员,制造弓箭,蓄养马匹,积极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

与此同时,李渊广泛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地位争取各界人士的支持,获得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援助。在短短的120多天内,李渊便占领了关中,攻下了长安。

李渊率兵攻入长安后,觉得自己当皇帝的时机还不太成熟,便按计划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他封自己为唐王、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等要职。杨侑当时只有13岁,所以,实际权力掌握在李渊手中。

李渊有了权,进行了必要的封赏,然后开始报仇了。左翊卫将军阴世师和京兆郡丞骨仪曾经派人掘了李家祖坟,烧了李氏宗庙,李渊找了个理由把他俩杀了。然后又准备杀马邑郡丞李靖,因为两人过去有私仇。李靖是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很有些名气,李世民便向父亲李渊求情,免除一死,收罗到自己手下,李靖后来为李世民夺得皇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渊颁布了《约法十二条》,废除隋朝一些不合理的法律,长安百姓民心稳定,附近郡县官员都纷纷前来投奔。

且说隋炀帝杨广,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根本不理朝政,于大业十二年(616)来到江都(今扬州市),在江都设了一百多个宫室,每宫都住着成群美女。杨广带着肖皇后和嫔妃们轮流到各宫去玩,并且大摆酒宴,每天换一个宫,每次宴会有上千名嫔妃参加。

杨广为了自己能整天吃喝玩乐,把朝政大事交给虞世基管理。这时国家已经很混乱,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都处于危难之中,坏消息天天传到朝中,但虞世基对杨广报喜不报忧,杨广整天被蒙在鼓里。

时间久了,杨广听到一些风声,似乎预感到隋朝江山不稳,夜间观星相,预测吉凶,越看越不妙,一次竟突然对肖皇后说:“我的脑袋长得很好,不知以后谁能把它砍掉!”皇后闻听此言吓了一跳,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贵贱苦乐的滋味都应尝一尝”。

杨广嘴上如此说,实际还是怕被人砍头,他不去想如何平定中原混乱局势,却想再往南走,迁都至丹阳(今南京),并派人修建丹阳宫。

随着杨广来到江都一年多的禁军思乡情切,想尽快回家探望亲人眷属。但是,杨广不仅不打算回关中,反而要南下丹阳,所以禁军都心怀不满。一位叫窦贤的将领率众人潜逃,结果被杨广派兵捉回,全部杀死。这件事发生以后,另外几个禁军将领司马德戡、元礼、裴虔通等在一起密谋,一致认为,与其等死,不如谋反,将暴君杨广杀死。

这天,司马德戡在禁军中间散布说,皇帝得知大家都想回关中,非常恼怒,备下了毒酒,准备以犒赏禁军的名义,将大家全部毒死。此言一出,迅速传开,禁军中像炸了锅一样,个个都想造反。司马德戡带头起事,几万禁军积极响应,很快包围了皇宫。有人在东城放火,杨广在宫内发现火光,听到声音,问值班的元礼、裴虔通发生了什么事,两人齐答:“草坊起火。”

不一会儿,元礼打开宫门,禁军冲进皇宫,杨广的近臣宇文化即捉住杨广,押到前殿,司马德戡和裴虔通各拿一把大刀,站在杨广身旁。

杨广从来没见过这种阵势,战战兢兢地问:“你们要做什么……我有何罪?”

禁军郎将马文举代表大家列举了杨广的种种罪行:违弃亲庙、到处巡游、骚扰百姓、骄奢淫逸、草菅人命、频繁对外征讨、民不聊生、民穷国贫、盗贼四起,还要迁都丹阳……

杨广觉得马文举说的句句是实话,叹了口气说:“我是对不起百姓……”

杨广12岁的儿子杨杲,在杨广身边大哭,裴虔通挥手一刀,将他杀死,杨广吓得脸色惨白,说:“天子不能用锋刃,拿毒酒来吧!”但是,将领们不同意,杨广无奈,解下身上的丝带,交给马文举。两位将领在杨广的脖颈上缠了几圈,然后用力一拽,这个杀父害兄的皇帝,只挣扎几下,便结束了罪恶的一生。至此,杨广共在位14年。

李渊在长安听到杨广被杀的消息,似乎有些难过,并且流了泪,毕竟他们是表兄弟。实际上,把杨广赶下皇帝宝座,也正是李渊的打算,没料到禁军将领们替他除掉了这个绊脚石。

不久,李渊觉得时机成熟,便逼使小皇帝杨侑禅位。

38年前,杨侑的祖父杨坚篡周,逼着小皇帝宇文阐禅位;38年后,李渊又逼使杨坚的孙子让位,历史重大事件,有时相似得惊人。

大业十四年(618)隋炀帝死后,李渊废掉隋恭帝杨侑,改国号为唐,自己当上了皇帝,称为唐高祖,定都长安。经过一段时间的东征西讨,终于统一了天下。

点评

纵观这段历史不难发现,李渊建唐有其历史的必然,他与其他实权派相比有以下优势:

(1)显赫的出身让他有政治上的优势,这是其他实权派所不具备的,也是他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2)他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支援和超前的用人观念。他长期驻扎关中,有自己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悍的军队。在用人上,他认为要“接待人伦,不限贵贱”“卜祝庸保,量能使用”,这使得大量人才都投奔他,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李渊所在的关中受隋末农民运动冲击较小,并且他手中有兵有粮,这是李密和王世充这些实权派所不具备的,这让李渊战备充足。

在大唐王朝的创建过程中,李世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在统一王朝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也为以后“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

相关链接
李渊小传

李渊(566—635)即唐高祖,字叔德,唐朝建立者,公元618—626年在位。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之姐。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617),拜太原留守。后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617)五月起事,十一月攻拔长安,初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日理万机。

大业十四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了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订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至武德七年(624),全国基本平定,重新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爆发。李渊传位李世民,自称太上皇。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的生活后,死于太安宫。谥大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nVe2qwoi0LqK36sVxeegkBg2l6UqMskk5J6cdpFF2nPbvDwOJMrA+gt2cooIsFn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