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民族联姻。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富强的时候,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有的国家和民族,则通过联姻的形式,以加强与唐朝之间的友好关系。

正当唐朝繁荣发展的时候,在西藏高原上,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吐蕃。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吐蕃人骁勇善战,他们认为战死是光荣的,谁要是临阵逃跑,大家就拿一个狐狸尾巴挂在他的帽子上,嘲笑他像狐狸一样胆小。吐蕃人的首领称为“赞普”,意思是雄壮强悍的男子。

贞观三年(629),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父亲朗日伦赞统一了西藏各个部落。松赞干布出生于西藏高原的泽当,在他13岁的时候,吐蕃毗王族的残部大搞分裂,爆发了叛乱,朗日伦赞被毒死了。年轻的松赞干布担负起平定叛乱和反击侵略的任务,他在中小贵族的帮助下,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吐蕃王朝的统一。他做了赞普后,把都城迁到逻些(现在的拉萨),制订官制和法律,创立王田制度,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

这时候,正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非常向往唐朝的文化,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贞观八年(634),他第一次派遣使臣前往长安访问。唐太宗很快就派使臣回访,从此,汉藏两族关系越来越密切。

不久,松赞干布派使臣带着丰盛的礼物到唐朝向皇室求婚,唐太宗没有同意。使臣回到吐蕃,怕受到惩罚,编了一通假话,说:“刚到唐朝的时候,他们对我的欢迎非常隆重,同意将公主嫁给大王。后来吐谷浑王也来求婚,唐朝天子又不同意了。看来一定是吐谷浑王在中间说了坏话。”松赞干布听了非常生气,马上发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力量很小,哪里是吐蕃的对手,刚一交锋,就被打败了。然后,松赞干布又派使臣带着厚礼去长安,并且扬言:“我们是来接公主的,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们赞普,我们的军队随后就到!”

唐太宗派吏部尚书侯君集带兵讨伐吐蕃。松赞干布骄傲轻敌,结果被打得大败,收兵退回逻些。

松赞干布看到唐朝这样强大,既害怕又佩服。贞观十四年(640),他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带着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经过数千里的草原,再一次到长安求婚。

唐太宗有21个女儿,可算不少,但年龄大的已出嫁,年龄适宜的又不愿去,因为吐蕃地处偏远,气候寒冷,又不是一个民族,生活习惯不一样。

唐太宗有些犯难,他不愿意强逼女儿远嫁吐蕃。有一天,他对族弟江夏王李道宗说:“吐蕃国王来求婚,可我的女儿们却不愿去,她们不明白,这桩婚姻能抵十万雄兵。”

李道宗回到府中把唐太宗这句话对女儿说了,不料,他女儿说道:“既然此桩婚姻如此重要,女儿去如何?”李道宗没想到女儿会主动要求去,他舍不得她去,但以国事为重,还是禀报了唐太宗,唐太宗闻听非常高兴,封李道宗女儿为文成公主。

传说正在此时,其他一些国家也派使臣来长安求婚,他们都带着贵重的礼物,想要娶唐朝的公主。究竟把公主嫁给谁呢?唐太宗决定出几个难题,考一考这些使臣,看谁聪明能干,再做决定。

唐太宗把各位使臣请到宫里,拿出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束丝线,对他们说:“你们当中谁能把丝线穿到明珠中间的孔,就将公主嫁给谁的国王。”原来,这颗明珠有两个相通的珠孔,一个在旁边,一个在正中,中间的孔弯弯曲曲,所以叫九曲明珠。要想用一根软软的丝线穿过去,非常困难。几位使臣拿着丝线直发愁。禄东赞很快就想出一个办法,他找到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拴在蚂蚁的腰上,把蚂蚁放到九曲明珠的孔内。然后不断地向孔里吹气。一会儿,这只蚂蚁便拖着鬃从另一端的孔中钻了出来。禄东赞再把丝线接在马尾鬃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九曲明珠。唐太宗见禄东赞这样聪明,很高兴。

接着,唐太宗又出了第二道难题,他让人把使臣们带到御马场。御马场左右两个大圈,一边是一百匹母马,一边是一百匹马驹。唐太宗要求使臣把它们的母子关系辨认出来。其他几个使臣束手无策,只有禄东赞想出了办法。他运用吐蕃人民在游牧方面的丰富经验,让人暂时不给马驹吃草和饮水。过了一天,他把母马和马驹同时放了出来。只见母马嘶叫,马驹哀鸣,小马驹一个个跑向自己的母亲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就这样被禄东赞辨认出来了。禄东赞恳求道:“马的母子关系已经辨清,请陛下将公主嫁给我们的赞普。”唐太宗说:“还要再考一次,然后决定。”

当天夜里,宫里钟鼓齐鸣,皇帝传召各国使臣入宫——原来唐太宗是让各国使者到宫里看戏。其他几位使臣急忙穿戴整齐赶到宫里。只有禄东赞想得周到,他因初到长安,路途不熟,怕回来的时候找不到路,就让随从带着红染料,在去皇宫途中的十字路口都做了记号。看完戏,唐太宗说:“你们各寻归路吧,谁能最先回到住处,就把公主许给谁的国王。”禄东赞有记号指引,很快就回到了住处。其他使臣由于不熟悉路,摸来摸去,直到天亮以后才找到住处。

经过三次考试,禄东赞都取得了胜利。唐太宗非常高兴,心里想:松赞干布的使臣都这样聪明、机智,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于是,他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唐太宗李世民把文成公主的婚嫁当作一桩大事,首先在边境建造了一座行宫,届时作为文成公主一行休整所用。同时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还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此外包括图书、农作物种子、生活用品、各类工匠等。贞观十五年(641)正月,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文成公主生父)为送亲特使,率3000羽林军护送文成公主离开长安,百姓主动相送,送行队伍有20多里长。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引起了吐蕃人民莫大的喜悦和兴趣。为了减少公主在旅途中的劳累,他们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船只、食物和饮水,以表示对公主的热烈欢迎。文成公主一行路过百南巴(今青海省玉树县南部),见当地居民不会种庄稼,公主便让随行的农民教他们种大麦、燕麦;让石匠在河上安装水磨,百姓们非常感激,给文成公主立了一尊石像做纪念。

一路上,随行的工匠还教会了各族人民栽桑养蚕、制作酥油等技术,走到哪里,受到哪里人民的欢迎。吐蕃王松赞干布亲自率领大队侍从和护卫人员,从逻些起程到青海去迎接。

唐太宗为文成公主一行预先在青海南部的河源修了一所负责接待的宫殿,一个多月后,公主到达河源,在河源附近的柏海,会见了前来迎接的松赞干布。他见公主举止文雅、容貌俊美,高兴得难以言表;文成公主见松赞干布英俊潇洒、剽悍威武,也十分喜欢。两人可谓一见倾心,天作之合。

松赞干布陪同文成公主进入国都逻些(今西藏拉萨)时,万人空巷,夹道欢迎。松赞干布感到自豪和激动,为文成公主专门修建了小昭寺,将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供奉其中,一直保存到今天。当时,松赞干布以唐皇帝女婿的身份拜见了前来送行的江夏王李道宗,对唐太宗表示感谢,并请李道宗代向唐太宗问好。松赞干布陪文成公主到了逻些,他们从东北进逻些城,乐队奏着歌曲,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服装,争着去看远道而来的赞蒙(藏语王后的意思)。

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们先辈没有和上国通婚先例,今天我能娶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知道。”他按照唐朝建筑的风格,在逻些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郭和宫室,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

在文成公主进入吐蕃的道路上,吐蕃的很多地名与文成公主都联系起来。青海有一座日月山,是现在青藏公路必经之处,据说1300年前,当文成公主到达这儿时,她感到过了这座山,又是一重天,远离家乡的愁思未免触景而生,唐太宗为了宽慰她,特地用黄金铸造了日月的模型各一个,远道送来,叫她带在身边,以免思念,从此这座山就命名为日月山。

青海还有一条倒淌河,这条河从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传说文成公主从这条河开始,要弃轿骑马,进入草原。她感到从此和家乡的距离一天比一天远了,不禁痛哭失声。公主这一哭感动了天地,结果使这里发生“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的现象。

文成公主到吐蕃,不仅带去各种谷物、蔬菜种子,而且带去了工艺品、药材、茶叶及各种书籍。

在文成公主以前,吐蕃已经有了农业,但经营粗略简单。唐朝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后,吐蕃出现了小块农田,学会了防止水土流失和平整土地。吐蕃的手工业,如酿酒、造纸、造墨、缫丝等都是唐朝汉族工匠直接帮助建立的。文成公主和她的侍女,曾协助吐蕃的妇女改进纺织技术,特别是在染色和图案设计上,给吐蕃提供了很多改进。

过去吐蕃人都住帐篷,文成公主进藏后,上层人物都改住房屋。在衣着方面,吐蕃人穿的是毡裘,又笨又重。双方和亲以后,一部分人开始用绫罗绸缎。同时,用唐式石磨加工谷物,不仅省工,而且减少损耗,从而改善了人民生活。

吐蕃过去没有文字,无论什么事都用绳子打结,或在木头上刻符号表示。文成公主劝松赞干布设法造字,于是,他指令柔扎布去研究,后来造出了30个字母和拼音文字,松赞干布认真学习新文字,并把这些字母刻在宫殿的石崖上,从此,吐蕃有了自己的文字。他们用吐蕃文释译唐朝的儒经和佛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带去了许多历史、文学以及经书、佛经和有关医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书籍,她还帮助吐蕃人推行历法。当时,松赞干布不断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唐朝许多有学问的人也被聘请到吐蕃掌管文书。唐朝还给吐蕃送去蚕种,派去养蚕、酿酒、制碾磨和造纸墨的工匠。先进的汉族文化传入吐蕃,对吐蕃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太宗去世以后,唐朝和吐蕃继续保持着频繁的来往和密切的关系。

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她在吐蕃总共生活了40年。文成公主死后,吐蕃人到处为她立庙设祠,以表纪念。一些随她前来的工匠也一直受到丰厚的礼遇,他们死后,也纷纷陪葬在文成公主墓的两侧。至今,文成公主和这些友好使者仍被西藏人视为神明。

点评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子下嫁番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就其态势而言,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力衰弱,以和亲委曲求全,以结好番邦;另一种则是国力强盛,威震四海,以和亲安抚边远之邦,有赐婚的意味。前者是持卑微之姿,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后者却是趾高气扬,宣展大国之姿,用亲戚关系来笼络感化疆外庶民。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是后一种和亲情况的典范。

文成公主入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世人称颂的举动。她主动请求入藏的勇气也是值得人们钦佩的,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女性,也可以是说中国最早的女外交家,她对汉藏文化的交流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帮助藏族同胞发展经济、开垦土地、兴办教育、创立文字……她的功绩丝毫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一些成功的男性。

文成公主入藏,安定了边疆少数民族,使唐王朝在建立初期有了一个稳定的周边政治环境,对唐王朝日后的强盛和发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虽然在唐朝后期,吐蕃又连年对唐发动战争,但文成公主入藏对唐王朝的贡献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

相关链接
松赞干布小传

松赞干布(约617—650),西藏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像佛祖和大德高僧一样为藏族人民所世代供奉。

松赞干布出生时,吐蕃王朝的都城还在雅鲁藏布江南岸泽当,正是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成长以后,南征北战,统一了高原上的各个部落,并建新都拉萨,带领雅隆部落走向更为辽阔的天地,开辟了藏族历史的新纪元。

由于他对藏族历史的巨大贡献,被后人尊称为松赞干布,意为深沉宽厚、杰出能干的男子。唐代的历史书,称他为“弃弄赞”。松赞干布3岁的时候,其父率兵灭掉了北方的苏毗部落,初步统一了西藏高原,由一个山南地方的小邦首领一跃成为吐蕃各部的君主。松赞干布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训练,精通骑射、角力、击剑,武艺出众,又爱好民歌、善于吟诗,成为文武全才的王子。

唐贞观三年(629),松赞干布13岁时,父亲被人毒死。诸族一起举兵叛变,西部的羊同部落乘势入侵,苏毗旧贵族也在积极地进行“复国”活动,纷纷向吐蕃进兵发难。松赞干布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重局势下继承了王位,成为吐蕃第32代赞普。他沉稳果敢,以强硬手段应对叛乱,经过3年征战,终于稳定了局势,再次恢复了吐蕃的统一。贞观六年(632),松赞干布率部众渡过雅鲁藏布江,把都城迁到拉萨河畔的逻些,也就是今天的拉萨。

重新统一吐蕃王朝之后,松赞干布迎娶了尼泊尔国尺尊公主,又向当时统治中原的、同样雄才大略的唐朝皇帝李世民求亲。

贞观十五年(641),松赞干布25岁,唐朝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16岁的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赞干布在拉萨玛布日山(今布达拉山)专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池和宫室。松赞干布的两位妻子均来自佛法昌盛的尼泊尔和唐朝,两位公主都信仰佛教,她们先后带来了佛像、佛经、法物等到吐蕃。在公主们的影响下,松赞干布也接受了佛教。尺尊公主、文成公主分别在吐蕃建立了大昭、小昭二寺。

松赞干布除了武功以外,尚有文治,最为人称颂的是创制文字。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派出以吞弥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子弟到天竺(克什米尔)等地留学,创制了有30个字母的藏文拼音文字。

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在34岁的盛年时于拉萨去世。

立于西藏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 +cMVYZOaorjM8m3jGEgVzQ2AnagBBCk3lAq/eCUBRoHmT/ibmklSK5qNl3hq9N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