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千佛岩

南朝摄山梵刹有栖霞、止观、庆云诸寺; 惟栖霞一寺,代有修葺,至今犹存。 今以此寺为中心,以说千佛岩。(千佛岩一称千佛崖,亦称万佛崖,别称千佛岭。今以千佛岩为无量殿以及千佛岭之全称,而千佛岭则特指纱帽峰一带。)

栖霞寺大雄宝殿门向西方。殿稍偏东南隅,则隋舍利塔在焉。舍利塔之东是为千佛岩之起点。舍利塔附近石窟之稍巨者有罗汉弥勒诸洞。稍折而南一小窟,窟外石上有大徐题名;不知是何俗子,将徐字加以钩勒,虽一见了然,而真意浸失矣。自此更折而东,经大小石窟佛龛数十,遂至无量殿。殿依山以石筑成,中镌无量寿佛,及观音、势至二菩萨,宏伟庄严,盖千佛岩中之冠冕也。由无量殿迤逦东上,则为纱帽峰,为千佛岭,至是凿山为石窟及佛龛;大小错落,点缀崖石间,若蜂房,若鸽舍,依山势为高下。石质属红色砂岩;梵像绀紫,蔓以绿萝。岭下有石磴积累而上,至最后明万历时御马监右少监暨禄所修一窟而止。磴下两山中合,用成一谷,有小涧,有石磴。遥对千佛岭之麓,稍平衍,亦有一精舍。夕阳西下,斜晖映岭上,似庄严世界即在人间矣。

南朝佛教大盛,樊川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盖可以见之矣。其名不可尽考,据陈作霖《南朝佛寺志》所述,尚得二百二十有六寺也。教理方面据日人松本文三郎所云,则净土思想特盛民间,而尤以弥勒净土为最。顾弥勒净土虽盛行于世,而弥陀净土却亦为民间所崇信。故自晋至隋,为无量寿佛造像者仍代有所闻;隋以后弥陀净土遂夺弥勒净土之席而有之矣。 今就艺风堂所收六朝诸造像拓本目录考之,则是说固匪无据。 夷考摄山之千佛岩诸造像,盖亦此弥陀净土海中之一滴也。今略考其沿革如次。

萧齐建元间明僧绍自青州归,住江乘摄山;抗迹人外,高尚不仕。挹沙门法度之清真,待以师友之敬;因舍宅为栖霞精舍以居之。度常愿生安养,故遍讲《无量寿经》,积有遍数。于是西岩石壁中夜放光,现无量寿佛及殿宇煜煌之状;僧绍等遂谋凿石为像。既而僧绍卒,不果。僧绍于永明元年征为国子博士,不就,卒,法度游京师在宋末,而僧绍次子仲璋之造无量寿佛在永明二年;则僧绍之舍宅,栖霞寺之创立,皆在建元末及永明元年之间矣。僧绍既卒,次子仲璋为临沂令克荷先业;于永明二年庄严龛像。首于西峰之石壁与法度镌造无量寿佛,坐身高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并菩萨倚高三丈三尺。外又造尊像十有余处。是为今日无量殿之起原也。至梁大同二年,齐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竟陵文宣王,始安王,及宋太宰,江夏王霍姬,雍州刺史田复等,俱深晓正见,妙识来果,各舍泉贝,并于岩阿,琢磨巨石,影拟法身。梁太尉临川靖慧王道契真如,心宏檀蜜。见此山制置疏阔,功用稀少,以天监十年八月爰撤帑藏,复加莹饰,缋以丹青,缕之铣 。是则千佛岩之起原也。 综计自永明二年始镌无量寿佛以至天监十年,历时凡二十八载。大同石窟始于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迁雒为止,历时近四十载,先于摄山之千佛岩者凡三十一载;龙门石窟则自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至孝明帝正光四年,历时二十四载,为时后于摄山之千佛岩者凡十七载。 然摄山千佛岩之宏伟瑰奇,则逊大同、龙门者远矣。唐宋以还,摄山千佛岩曾否有好事者为之庄严佛事,漫无可考。惟按明盛时泰《栖霞小志》所纪赵伯晟诗一条,知自宋之宝元至淳熙,其间柱饰庄严之具,已有更易者矣。至明嘉靖中海盐郑晓重装无量寿佛及左右二菩萨。 隆庆以后,补造佛龛佛像者纷起。今日所存几皆明代之遗,此按之造像之形态而可知也。(参看补注)南朝诸造像无一造像记遗存至今,唯明代渚造像多完好,又补镌诸人以太监为多,是为可异耳。今将明代诸造像记移录如左,或足为谈摄山文献者之一助焉。(所录以时代为先后)

金陵摄山栖霞寺补塑佛像记

栖霞寺自齐梁来号称名刹;沿岩凿佛,庄严殊丽,天下希有。经年既久,内有风雨苔藓侵蚀,致摧剥者有之。善士张玉国玺者参话诸方,归心祖道。以隆庆三年春入山礼谒云谷素庵诸老。游历□间,见岭岩洞壑,种种清静,而一龛独失圣容。欲为凿补,艰于相类,乃以佳材塑而代之。至秋日迎置旧龛。……隆庆三年春上浣天界吉沙门宗春漫书。

其他造像记

北京司礼监文书房太监潘朝用重修佛龛。万历二十七年佛成道日立。

信官董保、李朝共发心修佛一龛。万历庚子夏月立石。

信士客养心同男客廷秀修佛二龛。万历庚子夏月立石。

重修石佛记

栖霞寺丛林兴于六朝,石凿佛至千数;以世相迁流,而不无陵夷。万历庚子春司礼监太监刘海不惮凝寒之劳,独有向上之念,故誓庄严是龛。……万历庚子仲春之吉燕沙门仁宽书。

摄山栖霞寺重修石佛记

栖霞寺六朝崇尚,累代名刹;明徵君始凿石像,隋文帝又建浮图。国中四绝此其一也。然以岁月弥深,不无残断。钦差直隶、仪征等处地方抽税御马监右少监暨禄,不惜金宝,贵植净因。庄严既讫,而纪事入石,又讵得为靡耶!夫佛者觉也,盖不离凡夫日用二六时中,觉知之性。而凡夫果于日用之间,动静之际,悟此觉性,本来是佛,则凡圣兴衰,悉皆如梦。是为记。万历庚子仲春之吉太白比丘然定漫书。

万历庚子秋日祝得一记造像因缘碑

碑文未录。

修佛记三则

南京内官监左监丞信官李臣发心重修佛一龛。祈如意福,有所归者。万历三十年吉旦立石。

南京内官监太监御马监掌印修佛一龛。弟子刘宇□□□万历辛丑年造。

南京内官监太监进吴□惠妃马氏共修佛一龛。万历三十一年孟春之吉立石。

千佛岩之沿革约略如上。盖自齐梁以来,固已屡经修缮。然以山中石质属于红色砂岩一类,不耐剥蚀,故明隆、万以来所补修者,至是又成子章之骷髅,模糊不可辨析矣。于是现住持僧乃异想天开,将旧日造像概用水泥涂缮一过;为事省而程工易。余等之往为十二月二十一日,时无量殿左右各窟已悉用水泥涂缮一新;璎珞光背,以及庄严之具,俱灿然可观。千佛岭诸大窟亦有已经修缮者。此虽可以取悦世俗,而艺术上则无足道矣。虽然,水泥补塑者固无可言,其未补造诸像,以石质柔脆之故,亦已模糊依稀;面貌衣褶,俱不可辨,全身轮廓,率漫漶剥落,无殊顽石。齐梁旧物,明代补作,至是俱成一丘之貉;惟明代诸造像记以石质较坚,嵌入壁间,用克幸存至今。故摄山千佛岩在今日观之,除无量殿之雄伟,及千佛岩一带石窟佛龛,大小错落,足以生庄严之想,与在佛教美术史上为南朝惟一之石刻而外,艺术上之价值,殆无足道矣。

复次,千佛岩造像,世俗率云干数,或夸为万佛(见汪锡祺《栖霞山揽胜记》)。而渔洋漫游摄山,且以为“岩间凿石为像,华鬘俨然,如百千万亿化身”(《游摄山记》)。他如《栖霞小志》《摄山志》《江宁府志》诸书率囫囵其辞。余等穷半日之力为之遍加计度,则自舍利塔附近以迄千佛岭暨禄所修一窟止,共计石窟佛龛大小才二百九十有四,造像大小五百十五尊而已。即有错误当亦不甚相远也。造像之首毁折及失去者甚夥。 MAvrqgzGaFZa3AFzAVrJ6OQvD8ctZsz3NtfQkGZUEvHpy/t4oOqXeuno/v6bbmm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