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版权保护,是新闻出版业得以繁荣发展的前提,新闻出版业是版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内容消费便捷的同时,也使侵权盗版变得更加容易。如果任由侵权盗版恣意横行,版权产业链将难以正常运转,内容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将会下降,经济效益将无法保障,社会效益也将无从实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版权产业的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政府主管部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加大执法力度,并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全面应对信息技术给版权产业带来的冲击。

早在十年前,原新闻出版总署就提出四项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目标,由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提供数字化生产系统,由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简称“版权工程”)提供版权保护与运营的技术保障,由中华字库工程提供用字保障,由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提供出版业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的全面支撑。四大工程先后列入国家“十一五”与“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陆续启动。

版权工程2007年6月启动可行性论证,2010年1月获准立项,2011年7月正式启动,共18个分包、26项课题,建设内容涵盖标准研制、技术研究、系统开发、平台搭建、总体集成、应用示范等多个方面,参与工程研发、集成、管理任务的单位24家。工程总目标是:探索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机制,为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提供政府主导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一整套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解决方案。

在总局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重大科技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推进,总体组、工程管控、总集、标准、监理以及各技术研发单位、应用示范单位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版权工程预定任务,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一是完成了工程的总体目标,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按照总体设计方案,版权工程研究制定了四类25项工程标准与接口规范,形成了一套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突破传统版权保护技术手段,研发并形成了内容分段控制技术、多硬件绑定技术、富媒体保护技术、数字水印嵌入技术、媒体指纹提取技术、可信交易计数技术等版权保护核心支撑技术;针对移动出版、互联网出版、出版单位自主发行等业务模式,开发了五类版权保护应用系统,完成了五类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搭建了数字内容注册与管理、版权保护可信交易数据管理、网络侵权追踪三个公共服务子平台;经过整理与集成,最终形成了综合性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管理与服务平台。

二是获得多项知识产权,形成一系列相关成果。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版权工程共申请发明专利41项(其中5项已授权),登记软件著作权62件,在国内外媒体上发表论文42篇。同时,为了解全球范围内相关领域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版权工程管控包委托第三方知识产权机构开展了专利检索分析、知识产权规避设计、专利池建设建议方案编制等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知识产权相关成果。

三是积累了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版权工程是原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开展的第一个国家重大工程。在此之前,我们对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管理缺乏经验,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边探索工程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一边组织工程的研发。通过工程的实施,我们形成了一套比较可行的工程管理体系,形成了包括财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一批工程管理制度,积累了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

在版权工程全面完工之际,及时总结工程项目管理经验,认真梳理工程创新成果,并加以展现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版权工程总体组在总局重大科技工程项目领导小组指导和支持下,对工程标准、已发表论文、专利检索分析成果物进行梳理,对工程过程管理内容与质量控制举措等进行总结,形成系列丛书并予以出版。

版权工程时间跨度较长,参与单位较多,人员变动较大,相关成果物本身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整理、汇编起来非常不易;再加上丛书编写人员时间、精力有限,该套丛书在材料选取、内容校正、综合分析等方面肯定会存在不足。但瑕不掩瑜,本套丛书的出版,无疑可以为新闻出版行业类似项目的开展以及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领域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和资料参考。

期望新闻出版行业以及社会各界以本套丛书的出版为契机,更加关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共同推动版权工程成果的落地转化,利用高新技术手段,破解版权保护难题,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16年12月12日 B0nCvz9crUNMA1nI1CcoKJU4QWcqBSc0qVgoJrflvwBbROzVYbnDIy5YZxb261Y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