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有關經濟事類

甲 器用

包荒用馮河不遐遺 《泰》九二

案包讀爲《匏姤》九五“以 包瓜”,釋文引《子夏傳》及正義并作匏,是其比。包荒即匏瓜,聲之轉。《莊子·齊物論》篇曰:“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葆光者資(訾)糧(量)萬物者也]。” 從《淮南子·本經》篇補,《淮南》 葆作瑶。葆光者,北斗之别名,《淮南》作瑶光,高注曰:“瑶光謂北斗杓第七星也。” 案本七星之公名,後乃爲斗柄端第七星之私名。 古斗以匏爲之,故北斗一名匏瓜,聲轉則爲葆光耳。 瑶從缶陪聲,缶古讀歸重脣,故葆光一作瑶光。 《九懷·思忠》曰:“登華蓋兮乘陽,聊逍遥兮播光。”華蓋、播光皆星名,播光即北斗,亦匏瓜之轉。 王注上句曰:“上攀北斗,躡房星也。”注下句曰:“且徐游戲,布文 采也。”案華蓋在紫宫上,播光(北斗)在紫宫下。王似謂華蓋即北斗,又解播光爲布文采, 均非。 匏瓜轉爲包荒,猶轉爲葆光,播光矣。古者以匏濟渡。《詩·匏有苦葉》曰“匏有苦葉,濟有深涉”;《魯語下》曰:“叔向……曰,‘夫苦匏不材,於人共供濟而已,魯叔孫賦《匏有苦葉》,必將涉矣。’”《説文》匏瓠互訓,故又或言瓠。《莊子·逍遥遊》篇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絡以爲大樽而浮於江湖?”字一作壺。《淮南子·説林》篇曰“嘗抱壺而度水者,抱而蒙火,可謂不知類矣”;《鶡冠子·學問》篇曰“中流失船,一壺千金” 《劉子·墮時》篇作瓠; 崔豹《古今注·音樂》篇曰:“有一白首狂夫,披髮提壺,亂流而渡。”“包荒,用馮河”,即以匏瓜渡河。“不遐遺”者,不遐,不至也, 《詩·抑》 “不遐有愆”,《下武》“不遐有佐”。 遺讀爲隤,墜也,言以匏瓜濟渡,則無墜溺之憂也。

包瓜 《姤》九五

案《子夏傳》包作匏,句首無以字, 正義曰“《子夏傳》曰作‘ 匏瓜’”, 案曰字衍,謂《子夏傳》作 匏瓜也。 正義亦作匏,義長。 繫聲近, 《爾雅·釋鳥》“密 肌繫英”,《釋蟲》作“密肌繼英”,《詩·何彼穠矣序》“不繫其夫”,釋文曰“繫本 作繼”,而《釋木》曰“ 枸檵”,《説文》亦曰“檵枸 ”。此 繫聲近之證。 當讀爲繫。《論語·陽貨》篇曰:“予其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此匏瓜言繫之證。繫匏瓜,蓋謂絡綴之以爲樽。《莊子·逍遥遊》篇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爲大樽?”瓠即匏瓜。司馬注曰“慮猶結綴也”,成疏曰:“慮者繩絡之也。”

鼎耳革其行塞 《鼎》九三

案革讀爲 ,《檀弓下》“若疾革”,釋文曰“革本作亟”,《集韻》 或作革,是其比。《説文》曰“ ,急也”,《方言》十曰“ ,極,吃也,……或爲之歰”, 與極通,緊急與澀難義近。《説文》曰:“歰,不滑也。”革亟又并與棘通, 《詩·文王有聲》“匪棘其欲”,《禮器》引作革;《論 語·陽貨》篇棘子成,《漢書·古今人表》作革;《莊子·逍遥遊》篇“湯之問棘也是已”, 《列子·湯問》篇作革。《爾雅·釋詁》“亟,速也”,釋文曰“本或作棘”;又“亟, 疾也”,釋文曰“經典亦作棘”。 《莊子·逍遥遊》篇簡文帝注曰“棘,狹小也”,狹字與緊急歰難,義亦相成。行讀爲桁,貫鼎耳横木也。《既夕記》“皆木桁”注曰“桁,所以庪苞苴筲甕甒也”;樂府古辭《東門行》曰“還視桁上無懸衣”;《文選·景福殿賦》“桁,梧覆疊”注曰“桁梁上所施也”,玄應《一切經音義》一引《通俗文》曰:“穿木加足曰械,大械曰桁。”凡横木皆可謂之桁,故貫鼎耳之横木亦謂之行。聲轉爲鼏,《説文》曰“鼏,以木横貫鼎耳而舉之,從鼎, 聲” 古熒切, 經傳皆作扃。又轉爲鉉,《説文》曰“鉉,舉鼎具也”,虞氏所謂“貫鼎兩耳”者是也。鼎耳不滑利,其桁阻塞不能退出,食雖當前,無由染指,故下文曰“雉膏不食”。一説行,道也,謂中空受鉉處,“其行塞”,謂不能納鉉,亦通。

利出否 《鼎》初六

案否疑讀爲陪,陪從咅聲,否咅古爲一字,故否可通陪。《禮》有陪鼎。《聘禮》曰“陪鼎膷臐曉”;《左傳·昭五年》“飧有陪鼎”,杜注曰:“陪,加也。”案《詩·蕩》“以無陪無卿”《傳》“無陪貳也”,疏曰“陪貳謂副貳”。陪鼎者,爲正鼎之副貳者也。“鼎顛趾,利出陪”,謂正鼎折毁,則當出陪鼎以代之。下文曰“得妾以其子”者,妾爲妻之副貳,妾之於妻,猶陪鼎之於正鼎,故出陪鼎爲得妾之象。妻無出,得妾而有子,可以代妻,猶正鼎無足而有陪鼎,則出陪以代正也。

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中孚》九二

案王夫之曰“爵所以獻酬者”,讀爲觴爵之爵,得之。然爵而言好,殊嫌不類。《詩·巷伯》“驕人好好”《爾雅·釋訓》作旭旭,《匏有苦葉》釋文引《説文》旭讀若好,《莊子·天地》篇“頊頊然不自得”釋文曰“頊頊本又作旭旭”,而頊從玉聲,是好玉古音近。此好字疑讀爲玉,“好爵”即玉爵也。靡當爲摩,隸省作麾,字一作撝,轉入微部,又變作揮。《爾雅·釋詁》曰:“揮,盝,歇,涸,竭也。”案盝與渌同,歇與 同,揮盝 涸皆水竭之名。“我有玉爵,吾與爾揮之”,猶言我與爾飲而盡此玉爵之酒。《曲禮上》曰:“飲玉爵者弗揮。”蓋重爵弗揮所以防其損傷者,禮之常;快情而輕爵,遂不惜揮之者,禮之變。釋文引何承天曰:“振去餘酒曰揮。”飲而盡者,輒振爵以棄其餘瀋,快情之至也。

涣奔其机 《涣》九二

案《太玄》準涣以文,曰“文質斑斑,萬物粲然”,是讀涣爲焕。《論語·泰伯》篇曰:“焕乎其有文章。”奔讀爲賁,《詩》“鶉之奔奔”《左傳·襄二十七年》《禮記·表記》《吕氏春秋·壹行》篇并引作賁,是其比。《賁卦》釋文引傅氏曰:“賁,文章貌。”涣賁次疊韻連語,故二字同義。“涣賁其机”,猶言文飾其几也。《周禮·司几筵》曰“吉事變几,凶事仍几”,鄭衆注曰:“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案先鄭以變几爲有飾之几,實讀變爲賁,知之者,後鄭注《賁卦》曰“賁變也,文飾之貌”,是變賁音近義通之證。《易》曰“涣賁其机”,蓋即《周官》所謂變几。釋文曰:“机音几。”宗廟設几,禮有明文,惠棟必欲易机爲朹,云“《説文》朹爲簋之重文,涣宗廟中,故設簋”,其失也迂。

井渫不食爲我心惻可用汲 《井》九三

案《漢書·王褒傳》注引張晏曰“渫,汙也”,是井渫猶初六“井泥”。心讀爲沁。《韓昌黎集》八《同宿聯句》“義泉雖至近,盗索不敢沁”,舊注曰“北人以物探水曰沁”。字一作深,《爾雅·釋言》曰“深,測也”,《商子·禁使》篇曰“深淵者知千仞之深”,上深訓測,謂測淵者也。惻讀爲測。此言井水汙渫,爲我沁測之,尚可以汲,舊説訓渫爲不停污,又讀心惻如字大繆。

失得 《晉》六五

案孟馬、鄭、荀、虞、王肅失并作矢,是也。晉,金文《格伯 》作 ,《晉邦酓》《 羌鐘》作 ,卜辭同,并從二倒矢。《大射儀》“綴諸箭”注曰“古文箭爲晉”;《周禮·職方氏》“其利金錫竹箭”注曰“故書箭爲晉”;《吴越春秋》五《句踐歸國外傳》“晉竹十廋”段玉裁云即箭竹。晉箭一聲之轉,《方言》九曰:“自關而東謂之矢,關西曰箭。”此爻讀晉爲箭,故曰“矢得”也。

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蒙》六三

案“金夫”,“不有躬”,語皆無義,疑夫當爲矢, 《周禮·樂師》“燕 射師射夫以弓矢舞”,故書射夫爲射矢,此矢夫互訛之例。 躬當爲弓,并字之誤也。金矢即銅矢,謂銅鏃之矢,《孟子·離婁下》篇“抽矢扣輪去其金”,即去其鏃也。《噬嗑》九四曰:“得金矢。”《蒙》下坎互震,上艮互離,《蒙》六三即《噬嗑》九四,故皆云金矢。“不有弓”即無有弓。有矢無弓,不能射,故占曰“无攸利”。《説卦傳》曰“坎於木爲堅多心”,謂棘也,《九家逸象》坎爲叢棘,義同。古矢以棘爲之,坎爲棘,即爲矢。《説卦》坎又爲弓, 今本“爲弓輪”當作“爲 弓,爲輪”。 《九家》坎爲弧弧亦弓也。此易象之最著明者,惜今本爻辭訛舛,遂致文不成義,而象亦無所取證焉。

乙 服飾

素履 《履》初九 夬履 九五

案《吕氏春秋·離俗》篇曰“夢有壯子,白縞之冠,丹繢 元誤績, 從畢沅改。 。東布之衣,新素履,墨劍室”,素履即絲履。夬讀爲葛。《詩·葛屨》《大東》并曰“糾糾葛屨,可以履霜”,《説文》曰“屨,履也”,夬履即爲屨。《周禮·屨人》曰“掌王后之服屨:赤舃,黑舃,赤繶,黄繶,青句,素履,葛屨”,《易》以素履葛屨列舉,猶《周官》以素履葛屨連稱。絲貴葛賤,故曰“素履往无咎”,“葛履貞厲”。素以質言,不以色言,舊解胥失之。

丙 車駕

革言三就 《革》九三

案言讀爲靳。古音言與斤近,故言聲與斤聲字每通用或竟爲同字。《論語·鄉黨》篇“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皇疏曰:“卿貴不敢和樂接之,宜以謹正相對,故誾誾如也。”《漢書·石奮傳》“僮僕訢訢如也”,注曰:“訢訢讀與誾誾同,謹敬之貌也。”《楚辭·九辯》曰“猛犬狺狺而迎吠兮”,《説文》曰“ 犬吠聲也”;《玉篇》《廣韻》并 狺同。《大師 豆》曰“用 多福,用匄永命”, 即旂字。 又見《 鼎》,爲人名。 《集韻》 與齗同。言之通靳,猶誾之通訢,狺一作 旂一作 ,齗一作 矣。《説文》曰:“靳,當膺也。”案一曰當胸。《齊語》注曰“纓,當胸,削革爲之”;《周禮·巾車》“錫樊纓”鄭衆注曰:“纓謂當胸,《士喪禮下》篇曰‘馬纓三就’, 案《既 夕記》文。 禮家説曰:‘纓,當胸,以削革爲之,三就,三匝三重也。’”是纓,靳,當膺,當胸,異名同實。《易》曰“革靳三就”,正猶《禮》言“馬纓三就”。靳削革爲之,故謂之“革靳”。金文作虢 ,即鞹靳。《吴彝》《录伯 》并言“ 朱虢 ”,即賁鞃朱鞹靳,《牧 》《 盨》并言“朱虢 ”,則謂朱鞹之鞃與靳也。《詩·韓奕》“鞹鞃淺韈”《傳》曰:“鞹革也。”靳金文又或作听,《伯 鼎》“畫听”即畫靳。又案《禮記·郊特牲》曰“大路樊纓一就,先路三就”,然則革靳三就,殆先路之類與?

大人虎變 《革》九五 君子豹變 上六

變古今字, 古字通。 《説文》 籀文作變,又“ 也”, 同。 以《牧 》《 盨》“朱虢 ”,《毛公鼎》作“朱 ”,《番生 》作“朱 ”推之,知 )與虢同義。虢經傳作鞹,《詩·載驅》“簟笰朱鞹”,即金文之“朱虢”。變與 同,虢與鞹同,是“虎變”“豹變”即虎鞹豹鞹也。 《論語·顔淵》篇“虎豹之鞹”。 虎鞹豹鞹謂之虎變豹變者,新出《熹平石經》變作辯。案通作 《禮運》“大夫 死宗廟謂之變”,注曰“變當爲辯”。《管子·戒》篇“御正六氣之變”,《莊子·逍遥遊》 篇“而御六氣之辯”,釋文曰“辯變也”。《孟子·告子上》篇“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音義》引丁音曰“辯本作變”。《坤文言傳》“由辯之不早辯也”,釋文曰“荀作變”。 《説文》曰“ ,駁文也”,《廣韻》 同斑。《文選·上林賦》“被斑文”注曰“斑文,虎豹之皮也”;《七啓》“拉虎摧斑”注曰:“斑,虎文也。”字一作斑,春秋楚鬭榖於菟字子斑,於菟虎也,《漢書·叙傳上》曰:“楚人謂虎文斑。”虎變豹變,猶言虎文豹文,故《象傳》曰“其文炳”,“其文蔚”。變斑又并與賁聲近義通, 《賁卦》釋文引鄭曰“賁,變也,文飾之貌”;《序卦傳》釋文又引《傳》曰:“賁, 古斑字。” 《毛公鼎》《番生 》并有“ ”,謂 古賁字, 與幦同,車覆答也。疑 辟即以虎豹之皮飾幦。《玉藻》曰:“君羔幦虎植,大夫齊車,鹿幦豹植,朝車,士齊車,鹿幦豹植。”虎植豹植即虎飾豹飾,注云“植謂緣”,緣亦飾也。“大人虎變”即《玉藻》之君車以虎皮爲飾,“君子豹變”即大夫士車以豹皮爲飾,而二者金文則總謂之“ ”也。 虎皮飾車漢世謂之皮軒,《漢書·司馬相如傳》 上“前皮軒”注引文穎曰:“皮軒,以虎皮飾車。” 《觀》九三“革言三就”,并上六下文“小人革面”,皆斥車言,知此亦言車也。

小人革面 《革》上六

案面讀爲鞔。 《爾雅·釋詁》“蠠没,勉也”,“勔,勉也”。《穀梁傳·莊三年》 “舉下緬也”,緬讀爲俛。《楚語》“緬然引領南望”,讀爲晚,《説文》“晚,腎目視貌”。 《周禮·巾車》注曰“革路,鞔以革而漆之,無他飾”,又曰“木路,不鞔以革,漆之而已”,又曰“棧車,不革輓而漆之”,《考工記·輿人》注曰“飾車革鞔輿也”,又曰“(棧車)爲其無革鞔,易坼壞也”。案玄應《一切經音義》十四引《蒼頡篇》曰“鞔,覆也”,革鞔即車之以革爲覆者。革鞔車又謂之飾車者以革鞔車以爲固,亦以爲飾,故又謂之飾車。特其飾未盛,故爲小人所乘。《詩·采薇》曰“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謂將帥,大夫也,小人謂士卒,士也。此曰“小人革面”,小人正謂士。 上文“君子豹變”,據《玉藻》君子爲大夫士, 彼士當謂上士,則此士乃下士。 《尚書大傳·殷傳》曰“未命爲士者不得乘飾車”,《藝文類聚》七一引《白虎通》曰“大夫軒車,士飾車”,《公羊傳·昭二十五年》何注曰“《禮》大夫大車,士飾車”,與《易》義相會。鄭注《輿人》又謂“大夫以上革鞔輿”,不若伏班何説爲長。《象傳》曰“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者,此釋本爻“君子豹變,小人革面”二句,君即君子。君子謂大夫,小人謂士,士臣大夫,即以大夫爲其君。王引之謂君斥九五之“大人”,非是。“順以從君”者,大夫豹幦車在前,士革鞔車自後從之,所謂屬車是矣。

豐其蔀日中見斗 《豐》六二九四

案《考工記·輪人》“信其桯 圍以爲部廣”鄭衆注曰:“部,蓋斗也。”蓋斗者謂蓋頭之斗,一曰蓋葆。《論衡·説日》篇曰:“極星在上之北,若蓋之葆矣,其下之南有若蓋之莖者,正何所乎?”又曰葆斗。《御覽》一引桓譚《新論》曰:“北斗極,天樞,樞,天軸也,猶蓋有保斗矣。蓋雖轉而保斗不迻,天亦轉周匝而斗極常在。”保斗即葆斗。蓋葆一曰蓋斗,是葆即斗。“葆斗”次疊韻連語,故合言之曰葆斗(保斗),分言之曰葆,或曰斗。然本語當係蔀斗(部斗)。葆斗(保斗)即蔀斗(部斗)之轉。部斗疊韻連語, 王肅部普苟反。 分言之亦可曰蔀(部),或曰斗。蔀(部)即斗也,故《易》曰“豐其蔀,日中見斗”,而鄭衆注《考工》亦以斗釋部。 《雜記》“執羽葆”,《周 禮·鄉師》作“執纛”,《漢書·司馬相如傳下》顔注曰:“葆者即今之所謂纛頭也。”《高 帝紀》注引蔡邕説及《文選·東京賦》薛注并謂纛形如斗,而斗纛聲類復同,然則纛即蓋 斗之專字。蔀若葆謂之斗,猶之葆謂之纛矣。 古蓋天説以天當車蓋,二十八宿當蓋之斗,北斗當蓋之蔀,上揭《新論》《論衡》二事,即其遺説也。“日中見斗”之斗謂車蓋之蔀斗,亦謂天象之斗星,義取雙關,所謂諧讔是也。見車蓋之斗於日中盛明之時,固理之當然。若夫天象之斗,則必非日中所得而見者。今接於目者車蓋之斗,而會於心者乃天象之斗,是指車爲天,視晝爲夜。度非眩惑狂易,何以至此?故下文曰“往得疑疾”也。

豐其沛日中見沬 《豐》九三

案沛釋文本或作旆。旆沛正借字。沬當讀爲彗。《齊策三》又六及《史記·刺客列傳》曹沬,《左傳·莊九年》及《管子·大匡》篇并作曹劌,《吕氏春秋·貴信》篇作曹翽,而《詩·雲漢》“有嘒其星”,《説文·言部》引作“有 其聲”,是沬彗音近之證。《漢書·禮樂志》注引晉灼説曰“沬古靧字”,《廣韻》靧荒内切,從彗之嘒 并呼惠切,慧胡桂切,則古讀沬彗或竟同音也。疑“見沬”即見彗星。《爾雅·釋天》曰“緇廣充幅長尋曰旐,繼旐曰旆”,孫炎注曰:“帛續旐末亦長尋。”然則斾長總丈有六尺,是旗之最長者。《公羊傳·宣十二年》注曰:“繼旐如燕尾曰旆。”《漢書·揚雄傳上》“被雲旓”注曰“旓,旌旗之旒,一曰燕尾”,是旐即旓,旓之言猶髾也,梢也,故一曰燕尾。 《文選·子虚賦》“蜚襳垂髾”司馬彪注 曰“髾,燕尾也”;《赭白馬賦》“垂梢植髮”李注曰:“梢,尾之垂也。” 旆之爲旗,長而垂梢,彗星之狀似之,故彗星一曰孛星。孛旆俱從巿聲,孛之爲字猶旆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曳彗星而爲髾”,注引張揖曰:“髾燕尾也。”髾同旓,亦即旐,而旗之繼旐者曰旆, 并詳上。 是以彗爲旓,猶以彗爲旆也。《易》曰“豐其旆,日中見彗”,以旆爲彗,與賦之以彗爲旆同,蓋彗之象斾人所共見,故古今人語不謀而合。 《楚辭·遠遊》“擥彗星以爲旍兮”,《九思·守志》“揚彗光兮爲旗”,《文 選·羽獵賦》“曳彗星之飛旗”,注引《河圖帝通紀》“彗星者天之旗也”,并以彗擬旆, 亦足資參證。 古者兵車建旆。“豐其旆,日中見彗”,猶“豐其蔀,日中見斗”,蔀旆皆車服,斗彗皆星象,見旆而疑彗猶見蔀而疑斗矣。《考工記·輈人》曰:“軫之方,以象地也,蓋之圜,以象天也,輪輻三十,以象日月也,蓋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龍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鳥旟七斿,以象鶉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龜蛇四斿,以象營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考工記》之説出於蓋天家。《易》比天於車,以北斗擬蓋之葆,以彗星擬旆之斿,與《考工》説酷似,即蓋天説之所由昉。

繫于金柅 《姤》初六

案正義引馬注曰“柅者,在車之下,所以止輪令不動者也”;王注曰“柅制動之主”,説與馬同。《説文》曰“軔,礙車木也”,又曰“杒,桎杒也”,《詩·節南山箋》“氐當爲桎鎋之桎”釋文曰“桎,礙也”,杒軔同,是柅即軔。《毛公鼎》《番生 》所言駕具有“金 ”,即金柅。《説文》 讀若毅,而 忍實一字, 轉爲軔,猶 轉爲忍也。然柅所以止車,不當云繫。繫當讀爲擊。 《蒙》 上九“擊蒙”,釋文引馬鄭并作繫。 《漢書·游俠·陳遵傳》引揚雄《酒箴》曰:“一旦軎礙”,軎古擊字, 軎《説文》以爲轊字。然毄當從此得聲(古歷切), 擊又從毄聲,是軎亦擊之初文。 軎礙連文,亦礙也。《齊策一》“轄擊摩車而相過”注曰“擊,閡也”,《廣雅·釋言》曰“礙,閡也”,擊礙同訓閡,是擊亦可訓礙。“擊于金柅”,謂車礙於金柅而不能行耳。 《否》九五“其亡其亡,繫于苞桑”,繫亦讀爲擊,訓礙,言亡者挂礙於苞桑而卒不果亡也, 《詩·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語例同。

丁 田獵

田有禽利執言无咎 《師》六五

案言當讀爲訊,言從 辛古同字,而辛 音同, 《説文》杋讀 若莘,《爾雅·釋地》“東陵 ”錢大昕謂即《左傳·成二年》之莘。 是古音言訊亦近。音近則義通,故訊問之訉謂之言, 《爾雅·釋言》“訊,言也。 ”俘訊之訊亦謂之言。《虢季子白盤》“執訊五十”,《不 》《兮甲盤》“折首執訊”,《詩·出車》《采 》“執訊獲醜”,《皇矣》“執訊連連”,“執言”猶執訊也。 《兮甲盤》“折首執訊,休,亡愍”,與《易》“執言, 無咎”語意詞例并同。 《説文》曰:“捷,獵也,軍獲得也。”古者田獵軍戰本爲一事。觀軍戰斷耳以計功,田獵亦斷耳以計功,而未獲之前,田物謂之醜,敵衆亦謂之醜;既獲之後,田物謂之禽,敵衆亦謂之禽,是古人視田時所逐之獸,與戰時所攻之敵無異。禽與敵等視,則田而獲禽,猶之戰而執訊矣。《易》言“田有禽,利執言”者,意謂田事多獲,爲軍中殺敵致果之象。正義曰:“禽之犯苗,則可獵取,叛人亂國,則可誅之。此假他象以喻人事,故利執言无咎。己不直則有咎,己今得直,故可執此言往問之而无咎。”以田獵與誅叛逆并言,蓋因卦名曰師而推知之,此誠近是,餘説皆疏。其釋“執言”爲“執此言往問之”,則與《詩》《鄭箋》訓訊爲言,而釋爲言語,同爲不達言字之誼。

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比》九五

案顯讀爲韅。《左傳·僖二十八年》“韅靷鞅靽”,《説文》曰:“ 鞥也”,韅即 之省。此經下文曰“王用三驅”,則顯即韅字。 《檀弓下》“子顯以致命於穆公”,鄭注曰“使者公子縶也”,又引盧植説曰:“古者名 字相配,顯當爲韅”。案《記》以顯爲韅,例與此同。 比疑讀爲紕。《禮記大傳》“五者一物紕繅”,猶言乖戾也。《周禮·大司馬》“乃設驅逆之車”注曰:“驅,驅出禽獸使趨田者也;逆,逆要不得令走。”《田僕》“設驅逆之車”注曰:“驅,驅禽使前趨獲,逆,衙還之使不出圍。”案《詩·騶虞傳》曰“虞人翼五豝以待公之發”,《吉日傳》曰“驅禽之左右,以安待天子”,是自後曰驅,自前曰逆,自左右曰翼。然析言,驅與逆翼異,混言之,三者皆可曰驅。此曰“三驅失前禽”,自是獸在前而自後驅之。《詩·車攻》曰“不失其馳,捨矢如(而)破”,《穀梁傳·昭八年》曰“車軌塵, 軌猶循也。(王念孫説) 馬候蹄,揜禽旅,御者不失其馳,然後射者能中”,馳猶驅也,不失其馳,即驅不失禽之謂。韅紕,則不良於御故三驅禽而射皆不中。俞樾讀誡爲駭,是也。射不中而禽逸傷人,必令邑人驚駭。今邑人不駭,是禽雖逸而未至傷人,故爲吉占。

明夷夷于左股 《明夷》六二 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六四

案《詩·車攻》《毛傳》曰:“一曰乾豆,二曰賓客,三曰充君之庖。故自左膘而射之,達於右腢,爲上殺;射右耳本次之;射左髀,達于右 爲下殺。”正義曰:“凡射獸,皆逐從左厢而射之。”《公羊傳·桓四年》何注曰:“一者弟一之殺也,自左膘射之,達於右腢,中心死疾,鮮潔,故乾而豆之,以薦于宗廟。二者弟二之殺也,自左膘射之,達于右脾,遠心死難,故以爲賓客。三者弟三之殺也,自左脾射之,達于右 ,中腸胃污泡,死遲,故以充君之庖厨。”《毛傳》髀,釋文作脾,云“謂股外”,《説文》曰“髀,股也”,《文選·七命》注引作“股外也”,蓋對文内曰股,外曰髀,散文髀股通也。六二“明夷夷於左股”,即《毛傳》所謂“射左髀,達於右 ,爲下殺”者。《九家》及《正間》并訓下夷字爲傷。案讀爲痍, 《左傳·成十三年》 “芟痍我農功”釋文“痍本作夷”。 《公羊傳·成十六年》曰:“王痍者何,傷乎矢也。”矢傷謂之痍,是“夷於左股”即射於左股明甚,因知王肅股作般,姚信左作右,其謬俱不待煩言而解。《詩》釋文引《三蒼》曰:“膘,小腹兩邊肉也。”《説文》曰“膘,牛脅後髀前合革肉也;讀若繇”,又曰“腴,腹下肥也”。案繇腴聲近,疑膘即腴,謂腹下肥肉,許説與《三蒼》不異。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即《毛傳》所謂“自左腹而射之,達於右腢,爲上殺”者。獲猶中也,《鄉射禮》“獲者坐而獲”注曰:“射者中,則大言‘獲’!”是射中謂之獲。然則“獲明夷之心”,又即何注所謂“中心死疾”者矣。 《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洞胸達掖,絶乎心繫”,注引張揖曰“自左射之,貫胸,通右髃, 中心絶系也”,與何説略同。“于出門庭”于讀爲呼,《孟子·萬章上》篇“號泣于昊天, 于父母”,《列女傳·有虞二妃傳》于作呼。 此言入腹獲心,射得上殺,獲者呼獲,聲達於門庭之外也。《車攻傳》又曰“禽雖多,擇取三十焉,其餘以與士大夫,以習射於澤宫”;《穀梁傳·昭八年》曰“禽雖多,天子取三十焉,其餘與士衆以習射於射宫”;《尚書大傳·周傳》曰“已祭,取餘獲陳於澤,然後卿大夫相與射”,注曰“澤射宫也”。此兩爻蓋言射宫習射,門庭即射宫之門庭也。

戊 牧畜

晉康侯用錫馬番庶晝日三接 《晉》

案錫兼予求二義,此錫字當訓求。金文《邿遣 》“用錫耇壽”,《伯其父簠》“用錫眉壽萬年”,《黄君 》“用錫眉壽黄耇萬年”,《買 》“用錫黄耇眉壽”,猶他器言“用旂”,“用匄”也。《伯家父 》“用錫害(匄)眉壽黄耇霝冬”,猶他器言“用旂匄”也。晝日猶一日也。金文晝畫同字,從周,是晝之爲言猶周,一日謂之晝日,猶一年謂之周年。《乾鑿度上》總釋二十九卦數例“晉三接”下鄭注曰:“以柔進授,何不五接終日?”案樂章一成爲一終,一終亦猶一周,鄭以終日釋晝日,正讀晝爲周。王注曰“以訟受服,則終朝三褫,柔進受寵,則一晝三接也”,以晝日爲終朝,義與鄭同。《説文》曰“接,交也”,《廣雅·釋詁二》曰“接,合也”,此言接,當即《周禮·牧師》所謂“中春通淫”,《月令》所謂“合累牛騰馬遊牝於牧”之事。 舊讀馬字斷句,非是,從王念孫讀。 審文義,二句當倒轉,讀爲“晝日三接,用錫馬番庶”,言一日三遊牝,以求馬之蕃息衆庶也。《爾雅·釋詁》曰“接捷也”,《大射儀》注曰“搢捷也”,晉搢古今字,是晉接義同。卦名曰晉而卦辭言接,義正相應。

白馬翰如 《賁》六四

案《爾雅·釋鳥》“ 雉, 雉”,注曰“今白 也,江東呼白 ,亦名白雉”, 與翰同。《中次九經》“其鳥多翰鷩”注曰“白翰赤 ”;《西山經》“鳥多白翰赤驚”注曰:“白翰,白 也,亦名 雉,又曰白雉。”翰本白色雉之名,故引申之,馬之白色者亦可謂之翰。《檀弓上》曰“夏后氏尚黑,……戎事乘驪,……殷人尚白……戎事乘翰,……周人尚赤,……戎事乘騵”,是翰爲白色馬明甚。此曰“白馬翰如”,翰亦當訓白。鄭注《檀弓》已訓翰爲“白色馬”,而注《易》乃云:“翰猶幹也,見六四適初未定,欲幹而有之。” 《檀弓》疏引 捨近而求諸遠,此乃自來説《易》家之通蔽。

有攸往見兇羸豕孚蹢躅 《姤》初六

案“見凶”二字當乙轉,分屬上下二句讀。“有攸往,凶”與上文“繫於金柅,貞吉”爲一辭。“繫(擊)於金柅,貞吉,有攸往,凶”,上下對舉,猶言止則吉,行則凶耳。“見羸豕孚蹢躅”,别爲一辭。俞樾訓孚爲乳,近碻。案《説文》曰“羸,瘦也”,哺乳之豕無不瘦者,故云“羸豕”。蹢躅猶躕踟,豕且乳且行之狀也。姤穀聲近,《説文》曰“穀,乳也”,此爻蓋讀姤爲穀,故有乳豕之象。

羝羊觸藩羸其角 《大壯》九三 藩决不羸 九四

案釋文曰“羸,王肅作縲,鄭虞作纍,蜀才作累,張作累”,疑當讀爲儡,《説文》曰“儡,相敗也”,《文選·西征賦》“寮位儡其隆替”注曰:“儡,敗壞貌。”字一作儽,《老子》二〇章“儽儽兮若無所歸”,傅本及陳景元所見王本并作儡,釋文曰:“儡,敗也。”“儡其角”即敗壞其角,“藩决不儡”,猶言藩决而角不敗壞也。初九“壯于趾”,馬虞并訓壯爲傷,是讀爲戕。戕趾與儡角,事相鄰類。董仲舒《士不遇賦》曰“努力觸藩,徒摧角矣”,摧亦敗壞也。董氏用《易》最合古義。《太玄·童》上九測曰“童麋觸犀,還自纍也”,語意與此相仿,疑所見本作儽纍與儡儽通。

莧陸夬夬中行 《夬》九五

案《説文》曰:“莧,山羊細角者。”陸讀爲踛。《莊子·馬蹄》篇“翹尾而陸”司馬注曰“陸,跳也”,《文選·江賦》注引作踛。夬讀爲起。《説文》曰:“赽,踶也。”《史記·張儀傳》“探前抉後”,《索隱》曰“抉謂後足抉地”,《莊子·齊物論》篇“麋鹿見之决驟”崔注曰“决驟疾走不顧”,抉决并與赽通。“莧陸夬夬中行”,謂羊跳赽赽然於道中也。《大壯》六五變夬,彼云“喪羊于易,无悔”,即此之“莧陸夬夬中行,无咎”。舊注多以莧陸爲草名,訓夬爲分决,虞氏訓莧爲説,陸作睦,均遠失之。王夫之朱駿聲等并知莧爲羊,而釋陸夬之義未得,殆失之眉睫乎?

臀無膚其行次且 《夬》九四 《姤》九三

案《噬嗑》六二“噬膚滅鼻”釋文引馬曰:“柔脆肥美曰膚。”膚即腴也。《論衡·語增》篇引《古語》曰“桀紂之君,垂腴尺餘”,張顯《析言論》引《古諺》作“桀紂無道,肥膚三尺”,《説文》腴訓“腹下肥者”,又以膚爲臚之籀文,而《類聚》四九引《釋名》佚文曰“腹前肥者曰臚”,是膚即腴决矣。“臀無膚”者,甚言其瘠也。《夬》九四釋文次本亦作趦,且本亦作趄,引鄭王肅并作趦趄。《説文》曰:“趦趄行不進也。”體瘠者力弱行遲,故曰“臀無膚,其行趦趄”,此當斥牲畜而言。《姤》初六曰“見羸豕孚蹢躅”,臀無膚即豕羸瘠之狀,趦趄蹢躅一語之轉,然則《姤》初三兩爻辭異而指同。

己 農業 雨量附

尚德載 《小畜》上九

案吕氏《音訓》引晁氏曰“德,《子夏傳》京虞作得”,當從之。載讀爲菑,《詩·載芟》“俶載南畝”《箋》曰“俶載當爲熾菑”,《良耜》“俶載南畝”《箋》曰“熾菑是南畝”,是其比。《无妄》“不菑畬”釋文引董遇曰“菑反草也”,《爾雅·釋地》“田一歲曰菑”郭注曰“今江東呼初耕反草爲菑”,《説文》曰“菑才 今誤作不 耕田也”,是菑即耕。“既雨既處,尚德載”者,處俞樾訓止,是也,德載讀爲得菑,言雨後尚得施耕也。凡耕必待雨,卦辭“密雲不雨”,謂初九,初九不雨,不得施耕,至上九而終得雨,故仍得耕焉。舊讀載如字,未允。近於省吾氏復讀爲哉,亦非《易》辭簡鍊,不用語尾也。

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臨》六三

案臨讀爲瀶,瀶與霖同,詳下。甘讀爲厭。 《説文》厭從猒聲。猒從甘聲。 《詩·伯兮》“甘心首疾”《傳》“甘,厭也”。 厭者足也,古稱甘雨,甘露,皆優渥霑足之謂。《吕氏春秋·季春》篇、《孟夏》篇并曰“甘雨至三旬”,雨至三旬,可謂足矣。《尸子·仁意》篇曰“甘雨時降,萬物以嘉,高者不少,下者不多,此之謂醴泉”,高者不少,下者不多,亦潤洽適足之意。《論衡·是應》篇曰“雨霽而陰曀者謂之甘雨”,則甘雨又猶《詩》所謂“陰雨”。蓋春夏之交,沈陰霢霂,一雨一止,歷久不晴,潤物之功,莫此爲大,故《詩·甫田》曰:“以祈甘雨,以介(匄)我稷黍,以穀我士女。”然而足謂之厲,過足亦謂之厲。《易》曰“甘臨(瀶)无攸利”,蓋就其過足者言之,故占曰“无攸利”。“既憂之,无咎”者,憂讀爲耰。《莊子·則陽》篇郭注曰:“耰鋤也。”《管子·小匡》篇曰“深耕均種疾瀶,先雨芸耨,以待時雨”,《齊語》作“深耕而疾耰之,以待時雨”。久雨本足以妨農惟既已耰之在前,則亦不足爲害,故曰“既憂(耰)之无咎”也。

臨……至于八月有凶 《臨》

案臨讀爲瀶。瀶霖古當同字。《莊子·大宗師》篇“霖雨十日”釋文曰“霖又作淋”;《趙策一》“使我逢疾風淋雨”,即霖雨;《字鏡》淋古文作瀶,《廣雅·釋訓》曰“ ,雨也”。是霖淋瀶( )一字。霖之聲轉爲隆。 《詩·皇矣》“與爾臨衝”,《韓詩》作隆衝,《荀子·彊 國》篇“乃在臨慮”,《漢書·地理志》河内郡作隆慮。 《管子·度地》篇曰“當秋三月,山川百泉踊,降雨下, 元作下雨降 。山水出”,降雨即隆雨;《齊策三》曰“至歲八月,降雨下,淄水至”,《風俗通·祀典》篇正作隆雨。隆雨即霖雨也。我國雨量,率以夏秋間爲最厚。《孟子·離婁下》篇曰“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莊子·秋水》篇曰“秋水時至,百川灌河”,而《管子》言秋三月隆雨下,《齊策》言八月隆雨下,尤與《易》言“臨……至於八月”,若合符節,是臨爲瀶省,而瀶即霖字明矣。雨及八月而百泉騰湊,川瀆皆盈,數爲民害,故曰“有凶”。《西谿易説》引《歸藏》臨作林禍,即霖禍。《周易》省瀶爲臨,猶《歸藏》省霖爲林耳。

至臨 《臨》六四 知臨 六五 敦臨 上六

案敦訓怒《説文》,怒暴義近,“敦臨”猶暴雨;又訓大 《方言》 ,暴雨亦大雨也。字一作 ,《玉篇》曰:“ ,大雨也。”聲轉爲霯,《玉篇》又曰:“霯,大雨也。”再轉爲涷,《爾雅·釋天》曰:“暴雨謂之涷。”《尚書大傳·周傳》曰“久矣天之無别風淮雨”,鄭注曰:“淮,暴雨之名也。”郝懿行謂淮雨即涷雨。案郝説是也。淮準古當同字。金文隹有二形,後者畫鳥足形略備,即準字所從出,是隹隼本非二字, 《説文》隼爲騅之重文,尚存古意。 因之淮準亦非二字矣。準(淮)敦古音同, 淮從隹聲(職追切)與準(之允切)爲對轉,二者古讀皆歸 端母。敦(都昆切)亦或對轉讀如堆(都囬切),故敦與準,敦與淮,古音皆同讀。 淮雨猶敦瀶,故鄭訓淮爲暴雨。淮敦音同,淮轉爲涷猶敦轉爲涷,是淮雨即涷雨明矣。至知 古讀亦并歸端 與敦亦并一聲之轉,疑“至臨”“知臨”亦猶“敦臨”。敦訓怒,至之言 也,恎也, 恎亦皆怒也。《説文》曰“ ,忿戻也”,《廣雅·釋詁三》曰“恎,很也”,忿戾與很義俱近怒。然則“至臨”亦猶暴雨矣。知智古同字,卜辭作 《前》五、一七 ,金文作 《毛公鼎》 ,或 匕》 ,下從甘,《説文》作 ,從白爲甘之訛。《説文》疾下有籀文作 ,從廿,與甘同, 云從甘省從廿,非是。 是籀文以智爲疾。 智疾并從矢得聲,故得通用。 “知臨”之知,亦當讀爲疾疾瀶亦猶暴雨也。

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坎》九五

案于省吾氏讀祗爲災,云災既平猶言患既平,是也。此爻之坎,但指坑谷。水溢出坑谷,則氾濫爲患,今坑谷不溢而災患已平,故曰“无咎”。《孟子·離婁下》篇曰“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趙注釋“盈科”爲“盈滿科坎”;《盡心上》篇曰“流水之爲物也,不盈科不行”,注曰“盈,滿也,科,坎也,流水滿坎乃行”。案坎科一聲之轉,盈科即盈坎。《太玄·從》次五“從水之科滿”,科滿亦即坎盈。孟、揚之文,并與《易》合。

庚 行旅

苦節 《節》 上六 安節 六四 甘節 九五

案節謂車行之節度。《吕氏春秋·知分》篇曰:“其僕將馳,晏子撫其僕之手,曰,‘安之毋失節,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春秋·雜上》篇“安之”作“徐之”,又曰“按之成節而後去”,《韓詩外傳》二作“安行成節,然後去之”。《史記·司馬相如傳》“案節未舒”,《索隱》曰:“案節言頓轡也。”案按抑其轡,則馬行遲而車安,是案節即安節也。《莊子·天道》篇曰“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釋文引司馬注曰“甘者緩也,苦者急也”;《淮南子·目應》篇作“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固”,高注曰“苦,急意也,甘,緩意也”。“苦節”、“甘節”即疾節、緩節。行節緩則乘者安適,疾則有覆敗之虞,故曰“甘節貞吉”,而“苦節貞凶”也。

朋來 《復》 大蹇朋來 《蹇》九五 朋至斯孚 《解》九四 朋從爾思 《咸》九四 朋盍簪 《豫》九四

案《復》“朋來無咎”,釋文引京作崩,《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引同。《蹇》九五“大蹇朋來”,《漢石經》亦作崩。崩有走義。《詩·無羊》曰“不騫不崩,畢來既升”,《説文》曰“蹇,走貌”,騫蹇同,騫崩并舉,是崩亦走也。《莊子·人間世》篇曰:“形就而入,且爲顛,爲滅,爲崩,爲蹶。”《説文》曰“ 走頓也”,顛 通;滅讀爲越, 顛越成語,《書·盤庚》“顛越不恭”,《九章·惜誦》“行不羣以巔越兮。 ”《公羊傳·桓十六年》何注曰“越猶走也”;《越語》韋注曰“蹶,走也”。顛越蹶皆走之類,則崩亦走也。字一作“ ”,《玉篇》曰:“ ,走也。”《復》與《蹇》九五兩《崩來》并猶走來,言疾遽而來也。《解》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拇謂足大指,則“朋至”猶“崩來”。《咸》九四“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上曰“往來”,則“朋從”亦即崩從,言即走而就之也。《豫》九四“朋盍簪”,朋疑亦當爲崩。知之者,《解》《咸》皆九四成朋,此稱朋亦在九四,則義當與彼同。

大蹇朋來 《蹇》九五

案古字大天通用,此則當讀爲天。天蹇疊韻連語。《莊子·秋水》篇曰:“何貴何賤,是謂反衍,無拘而志,與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謂謝施,無一而行,與道參差。”釋文曰:“本或作‘與天道蹇’。”馬叙倫氏云,大即天之訛,天蹇疊韻連語,謂屈曲也,成本作“與天道蹇”者,讀者不解天蹇之義,移天於道上耳。案馬説是也。天蹇即蹎蹇,與上反衍義近,猶下文謝施,吴汝綸訓委蛇,則與參差義近也。《莊子》“反衍”“天蹇”兩詞連用,與《易》符合,而天字作大,亦與《易》同,蓋即用《易》語爾。

往蹇來反 《蹇》九三

案蹇反疊韻連語,倒之則曰反蹇。字一作跘蹇,《魯語下》“踦跂畢行”韋注曰:“踦跂,跘蹇也。”一作偏蹇,《方言》六曰“吴楚偏蹇曰騷”,郭注曰:“行畧逴也。”一作蹁躚。《南都賦》曰:“ 蹁躚”。又作反衍,《莊子·秋水》篇曰“何貴何賤,是謂反衍,無拘而志,與道大蹇”,衍蓋讀如愆。《説文》愆重文作 ,“反衍”即此爻“蹇反”之倒語,猶“大蹇”即九五之“大蹇”也。亦作畔衍,叛衍,《秋水》篇釋文曰“反衍本亦作畔衍”,《文選·蜀都賦》曰“叛衍相傾”,劉注曰“叛衍猶慢衍也”。要之“蹇反”連語,舊分二字釋之,失其義矣。

往蹇來譽 《蹇》初六

案譽讀爲 。《説文》曰“ ,安行也”,《論語·鄉黨》篇“與與如也”,皇疏曰“與與猶徐徐也”;《漢書·叙傳》“長倩懙懙”,注曰“懙懙,行步安舒也”;《説文》曰“ ,趣步 也”。 ,與, ,懙,并字異而義同。然疑此字古讀當如舉 居許切 ,蹇 雙聲連語。《象傳》《序卦傳》并云“蹇 難也”,行難與舒遲義相因;《管子·水地》篇“凝蹇而爲人”,尹注曰“蹇停也”,舒與停義亦近。“往蹇來 ”謂往來遲難。遲難者不利於行之謂,故《象傳》曰“宜待也”。

往來井井 《井》

案井讀爲營。《荀子·非十二子》篇宋鈃,《莊子·逍遥遊》作宋榮子,而鈃從幵爲從井之誤; 金文荆從井(《説文》), 刑異字,金文 無刑,是刑亦 之誤。《五音篇海》有 字。 《廣雅·釋地》曰“營耕也”。此并井聲與熒聲近之證。 即金文 字。《説文》從之字皆云熒省。實則熒乃 從從火,當立部。 《詩·青蠅》“營營青蠅”《傳》曰“營營,往來貌”;《楚辭·抽思》“魂識路(織絡)之營營”王注曰“精靈主行,往來數也”,《廣雅·釋訓》曰“營營,往來也”。營營爲往來之貌,故曰“往來營營”。 mYCJYVAL0r4CFc20QdT0Gu3QjHkDAkLUaZsqhGSI3Kb0LtuMCTzq55qeLRwYixw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