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侯
城
〔《兔罝》〕《傳》:“干,扞也。”《箋》:“干也,城
也,皆以禦難也。”
之屏之
〔《桑扈》〕《傳》:“翰榦。”《箋》:“王者之德,外
能捍蔽四表之患難,内能立功立事爲之楨榦。”
王后維
〔《文王有聲》〕《傳》:“翰,幹也。”《箋》:“王后
爲之幹者,正其政教,定其法度。”
大宗維
〔《板》〕《傳》:“翰,幹也。”《箋》:“王當用公卿
諸侯及宗室之貴者爲藩屏垣幹爲輔弼。”
維周之
〔《崧高》〕《傳》:“翰,榦也。”《箋》:“入爲周之
楨榦之臣。”
戎有良
〔《崧高》〕《箋》:“翰,幹也。申伯入謝,徧邦内皆
喜,曰女有善君也。”
召公維
〔《江漢》〕《箋》:“召康公爲之楨幹之臣,以正天
下。”
《説文·韋部》曰:“
,井垣也,從韋,取其帀也,倝聲。”相承皆用幹。
垣聲近,蓋本一語。許君以爲井垣專字,非也。《詩》翰字當爲
幹之假借。《桑扈》篇“之屏之翰”,翰與屏并舉,《板》篇“价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宗子維城”,翰與藩、垣、屏、城并舉,《嵩高》篇“維周之翰,四國于藩
藩
,四方于宣
垣
”,翰與蕃、宣并舉,皆互文也。《説文·土部》曰“壁,垣也”,《廣雅·釋室》曰“
,垣也”,是辟亦有垣義。《文王有聲》篇四章曰“四方攸同,王后維翰”,五章曰“四方攸同,皇王維辟”,辟訓垣,翰亦訓垣,翰與辟亦互文也。《崧高》篇紀申伯築城之事,又曰“戎有良翰”,猶言汝有良城耳。《江漢》篇“召公維翰”,與《文王表聲》篇“王后維翰”,《板》篇“大宗維翰”句法同,翰亦當訓爲垣。至《兔罝》篇“公侯干城”之干,則閈之省。閈亦
也,知之者,
訓垣,閈亦訓垣。《文選·西京賦》注引《蒼頡篇》:“閈,垣也。”閈
皆訓垣,而
今字作幹,故《楚辭·招魂》“去君之恒幹些”,舊校幹亦作閈。《兔罝》篇以干城并舉,猶之《板》以“大宗維翰”與“宗子維城”連言,干也,翰也,皆
之借字也。諸翰字《傳》皆訓爲榦,字或作幹,《箋》皆釋爲楨榦,胥失之。干,《傳》訓爲扞,以名詞爲動詞,失之尤遠。《箋》讀爲干盾之干,似若可通,不知盾之與城,鉅細懸絶,二名并列未免不倫。以是知其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