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年后,换我们保护你们”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写信给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您很清楚,在今天,没有谁像儿童们这样需要我们的关怀。我们这些成年人不久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将留给儿童们一份微不足道的遗产……”是的,地球是属于孩子们的。一代代孩子是健康、安全和幸福的,人类的希望就永不磨灭,人类的春天总会鲜花怒放。

在2020年这个寒冷漫长的春天里,有多少医生、护士、军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他们无畏无惧迎向黑暗,不计生死奔赴到了最危险的抗疫和救护一线……

但是也有多少令人难忘的瞬间,是孩子们带给我们的。孩子们不仅用各自力所能及的一举一动,向这个春天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也在不经意中留下了一段段“闪亮的童言”,温暖了这个春天。

请允许我继续讲述孩子们的故事——

有个名叫邱榆婷的女孩,看到那些奋不顾身的医护人员,日夜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还有那么多的医生和护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小女孩心里难受极了。好几天里她都在想,自己能为这些医生和护士阿姨、叔叔做点什么呢?

她想到了自己积攒的压岁钱。对呀,也许这点钱可以给阿姨、叔叔们买点水果,补充一下营养吧?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把400元压岁钱交给了社区人员,希望他们能把这点钱转交给需要的人……

小女孩还有一句留言送给前方的阿姨、叔叔们:“虽然钱不能买到生命,但我希望这些钱可以帮助到更多人。10年后,换我们保护你们!”

“10年后,换我们保护你们!”这是一句多么坚定和庄重的诺言!我们这些成年人能拥有这样的孩子,我们的国家能拥有这样的孩子,我们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还有一个名叫陈琪方的16岁女孩,她的妈妈、外公都是医生,已经在抗疫第一线奋战很多日子了。小女孩没有能力像妈妈、外公那样奔赴前线,但她给所有的患者写了一封鼓励的信,其中有一句,瞬间传遍了全国:“哥们,挺住!我把我的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们了!”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顿时感到了一种欣慰和力量。

还有一个名叫婉清的14岁女孩,虽然名字比较婉约,但是骨子里却有一种豪壮与坚定。她的爸爸也是奋战在一线的一名医生,她在写给爸爸的一封书信里,仔细叮嘱爸爸不仅要战胜疫魔,还要好好保护好自己。

现在的不少孩子写信、写作文,语言上都喜欢夹杂一点文言文,在书信的结尾,小婉清也用半文半白的句子写道:“吾坚信,没有一个冬日不可逾越,病毒肆虐的当下,亦如是。”

好一个“吾坚信”和“亦如是”!这里面透着一股英气,也透着一种少年人的坚定和自信。

有的家长看到了孩子们的这些豪言壮语,不禁感叹说:“孩子们的这种自信和落落大方,不就是中国未来最好的模样吗?”

也有不少孩子,在这场全民抗疫之战中,重新萌生或选定了自己未来的理想。有的想将来当一名白衣天使,去救治更多的病人;有的想去当一名像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那样的科学家、医学家去治病救人,为祖国、为世界的医药学做出新的贡献……

还有一些孩子暗暗发誓,长大了要参军,当一名身穿迷彩服、肩背医药包的军医,就像连夜奔赴武汉抗疫战场的那些英勇威武的军医将士一样,“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这是发生在南京的地铁新街口站里的一幕:

1月21日这天,一位地铁民警正在执勤,突然走过来一个年龄不大的小女孩,双手递给民警一个口罩,说:“警察叔叔,我家口罩不多,还剩一个,给您了,保护好自己哦!”

这位民警叔叔赶紧弯下腰,双手接过了口罩,然后又快速站直了,向小女孩敬了一个标准的举手礼,表达感谢。

小女孩也向民警叔叔深深鞠了一躬,说:“叔叔辛苦啦,要记得戴哦!”

在温州的一处高速路口执勤点上,也有这样一个故事:

每天晚上,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月明星稀,总有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一手拎着一大袋夜宵,准时来到执勤点。

两只袋子有点重,小男孩拎着显然很吃力,但他从来不让大人帮忙,只靠自己的力量从远处拎过来,然后笑着说一句:“叔叔辛苦了,这点夜宵给你们填填肚子。”说完,放下袋子转身就跑走了。

他的家长开着车灯,停在离执勤点100多米的地方,每次一定是在欣喜地看着小男孩的举动。

一连十几天,小男孩每晚准时出现,雷打不动。

有一次,执勤的叔叔感动不过,就拉住他说:“小弟弟,你又来了?辛苦你啦,叔叔谢谢你哦!告诉叔叔,你叫什么名字呀?”

小男孩只是笑笑,回头望了望停在远处的爸爸妈妈的车子,从来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

时间长了,叔叔们也不再问了,就给小男孩起了个代号:“寒夜里最暖的崽”。

“寒夜里最暖的崽”,多亲切的称呼!

叔叔们当然也都明白,在“寒夜里最暖的崽”的背后,必定有一对“最暖的父母”,必定有清正、温暖和有教养的好家风,在无声地吹拂和润泽着孩子的成长。

彭静怡是湖北省孝感市楚澴中学804班的一名学生,她的爸爸是华中科技大学梨园医院呼吸内科的彭红星医生。从疫情暴发开始,彭医生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随着疫情变得更严峻了,他又临危受命,担任了这个医院隔离病房的负责人。

小静怡时刻担忧着爸爸的安危,但又见不到爸爸,甚至连给爸爸打个电话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她只好拿起笔,给爸爸写了一封家书:

亲爱的老爸:

你还好吗?有十多天没有见到你了,我很想你,但我知道我见不到你,只能在这里给你写这封信。

我知道你很忙,你回的微信也总是不及时,而且寥寥数语,甚至是敷衍。从年前开始,你就奔赴一线,24小时值守发热门诊,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治。随着疫情的发展,你又应组织的需要临危受命,被抽调到隔离病房三科。面对高感染的风险和各种困难,你没有退缩,勇往直前,克服困难,连续作战,每天带领医生在隔离病房查房,为病患诊治,体现了一名“白衣战士”扶危渡厄、守护生命的精神。

爸爸,讲真的,我很佩服你!佩服你的勇敢和无畏,佩服你在大难面前的从容和淡定,佩服你在大灾面前的无私和忘我。你是我的榜样和骄傲!你是勇敢的“逆行者”!

但是,作为女儿,我内心是复杂和矛盾的。从电视和新闻中看到武汉病毒肆虐、患者群集,我深深为你感到担心和忧虑。整个春节我和妈妈都没见着你,每天只有妈妈在家里陪着我,我好想你快点回来。

愿疫情早点结束,祝你早日平安回来,我和妈妈在家等着你。我想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

爸爸,我在这里等你凯旋,你要好好的,到时我要给你一个大大的深情的拥抱!

爱你的女儿:彭静怡

像这样一些闪烁着明亮的童心的纯真之光的家书,何止有百封、千封呢!它们像飞舞在冬末的雪花、寒风中的红叶、早春的花瓣,传递在奋战在抗疫前线的爸爸妈妈们之间,传递在孩子们的同龄人之间,也传递在全国亿万人之间。

灾难的现实和抗击灾难、迎战灾难的现实,都在教育和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不少孩子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大了,也成了抗击灾难、迎战灾难的故事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也看到,许多明智的家长,甚至有一些平日里对孩子的教育手足无措、无计可施的家长,还有老师和其他从事儿童教育的人士,也在纷纷转发和传播这些“最暖的崽”的故事,传播着这些暖暖的家书。

这些发生在孩子们自己身上的故事,出自孩子之手的家书,既是灾难教育、生命教育的生动大课,也是感恩教育、爱心教育和励志教育的鲜活的教科书。 CCuoge5AGVNtw7PUGOIO1ZGxEbeJsYR+j7/FUwgN35Gi/3It5QWZKGZHpRyh3x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