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几个诸侯国各领风骚,各有各的辉煌,但最后都被一个国——或者说一个人——干掉了。
1 为画面清晰,本书帝王及诸侯冕旒仅为示意,想了解更多帝王及诸侯冕旒知识的同学可以自行查阅哦。
这个国叫 秦国 ,这个人叫 秦始皇 。
秦始皇太猛了,直接统一六国,把秦国升级成 秦朝。
不过俗话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如果没有历代君王的努力,秦国未必能统一六国。所以我们先来看看,大秦的历代君王们都是怎么给子孙打基础的。
秦国的成长史,也是一部逆袭史。
纵观其他各国,败家子太多,明君延续不过三代,一路高开低走。但秦国不一样,一代代下来,虽有平庸之辈,但几乎没有败家子,因此——
走出了一条让股民们
无比羡慕的向上曲线
(一)逆袭从零开始
提到秦国,就不能不提这个难写且少见的姓氏:
嬴(yíng)。
秦国的历代国君都姓嬴,那这个姓是怎么来的呢?
这和一个人有关,他叫 大费 。
大费生活在五帝时代,一出场就办了件大事——辅佐大禹治水,劳苦功高。
而且《史记·秦本纪》中说,大费还有个神奇的能力,能够驯服鸟兽,让野生动物变家养宠物。
上一个有这种厉害技能的人,据说是黄帝。
有功劳,有能力,天子舜很欣赏这样的下属,不仅给大费介绍了个老婆,更关键的是,还赐给大费姓氏—— 嬴 。
秦国先祖和动物的渊源不止于此。传说大费的奶奶因吞了鸟蛋,才生下他的父亲大业。
后来大费的子孙们一直都从事着跟动物相关的工作,具体一点儿就是 养马 ,顺便当驾驭马车的马夫。
于是大费家族先后分出了两支:
一支出了个叫 造父 的人,因为车开得贼溜,被封在赵城,这是赵国的先祖。
另一支出了个叫 非子 的人,马养得很棒,于是周天子表扬了他:
周天子不光嘴上表扬,还实打实地给非子落了户。
封给他一块西边靠近游牧部落 戎 的地方,这块地当时叫 秦 。
这就是秦国的起源。
《史记·秦本纪》中,有详细的记录:
【译文】周孝王说:“从前伯翳(大费)为舜掌管牲畜,牲畜繁衍得很多,因此获得封地,被赐姓为嬴。现在他的后代又来为我养马,我也要分封国土让他做周的附庸。”于是让非子在秦地建立都邑,让他重新接续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
戎 总是不定时地过来骚扰周朝,要对付他们就需要好马。
非子虽然在西边落户安家,但地位并不高:
非子不在这个架构里,他只是周天子的小跟班。
一个处在体系边缘的小小养马官,能有啥存在感?
但一个人要想改变命运,不光要靠努力,更要有把握机会的眼力见儿。
有一天,西边的戎突然闯进来,一顿烧杀抢掠,严重威胁到了周天子的生命安全。于是有诸侯跳出来组织营救工作,还贴心地把周天子送到了东边的安全地带。
此时有人把握住了机会,加入援救队伍中。
这个人就是 秦襄公 。
周天子被秦襄公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于是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
秦襄公被封为诸侯, 秦国 正式从养马户跻身诸侯大国的行列。
从此,秦国的逆袭开始了。
(二)逆袭也要选对方向
周天子东迁意味着春秋时代来了,然后呢?争霸啊!
可这时候秦国的处境比较尴尬,因为在中原诸侯眼里,他就是个暴发户,没底蕴,没文化。
为了改变这个不良印象,新上位的 秦穆公 野心勃勃,也要竞争当霸主。
秦穆公打算 向东发展 。他先是屁颠屁颠地跑去找邻居晋国拉拢关系,还和晋献公的女儿谈婚论嫁。
这就是所谓的 秦晋之好 。
老丈人晋献公财大气粗,送了很多奴隶作为女儿的嫁妆。
其中有个奴隶叫 百里奚 ,原本是虞国的大夫,后来亡国被俘虏了。
百里奚不熟悉情况,半路逃走,结果被楚国人抓住。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贤能,打算赎回他。
秦穆公把百里奚赎回秦国后,给他高官厚禄,还封他为大夫。
百里奚十分感动,向秦穆公推荐了自己的朋友蹇(jiǎn)叔。两人共同辅佐秦穆公,秦国开始走上坡路。
秦穆公这边正在发奋治理秦国,那边老丈人家出事了:晋献公死后,晋国大乱。
后来的事在《半小时漫画〈史记〉2》里讲过,秦穆公帮晋国处理家务事,还扶持舅子 晋文公 上位。
这一圈帮下来,两家好得不要不要的。
有一天,双方相约去攻打小小的郑国。结果走到半路上,秦穆公被郑国一个老头儿给劝退了。
于是秦穆公偷偷溜回家,连招呼都没跟晋文公打。
大家还记得《烛之武退秦师》吗?这里讲的就是这个事。但司马迁没有明确说老头儿叫烛之武。这里大家简单了解就好。
从此秦晋两国之间就有了疙瘩,不像过去那么友好了。
但是秦穆公的目标是什么?东进啊!所以没过几年,他又盯上了郑国,这次他要单干。
有个郑国人说自己可以当内奸,欢迎秦国来打。于是秦穆公乐呵呵地派人上路了。
攻打郑国刚巧要路过晋国。
结果走半道被人发现了。这下郑国是打不成了,要空手而归吗?秦军不甘心,就打了一下晋国的边邑 滑 。
晋国不肯吃亏,伏击并打败了路过的秦军。双方完全撕破脸,彻底闹掰了。
从此秦晋交恶。
有了晋国这个强大的阻碍,东进是不可能了。
没想到,东方不亮西方亮,西边的游牧部落 戎 给秦穆公带来了好心情。
他一连收拾掉好几个散装部落,保障了边境安全。
周天子又被他感动了,决定再给点奖励:封秦国做西边的霸主。
所以有观点说,秦穆公的霸主只是个安慰奖。他在西边是老大,在中原是排不上号的。
秦穆公当上霸主这事,《史记· 秦本纪》中也有记录:
【译文】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采用了由余的计策讨伐戎王,兼并了十二国,开拓了千里的土地,终于称霸西戎。周天子派召公赐给缪(穆)公金鼓以表祝贺。
因此,秦穆公成了整个春秋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国君。
可惜这老头儿临死时昏了头,拉了很多人给他陪葬,包括一些贤臣良将。
这事影响很恶劣,那些原本有移民倾向的人才,都不愿意来秦国了,生怕被活埋。
秦国人自己也很不爽,作了一首叫《黄鸟》的诗歌来批评、讽刺秦穆公。
之后的很多年里,没有人才的秦国表现得平平无奇,逆袭计划陷入了低潮,日常就是被晋国堵在家里出不来。
可突然有一天,晋国内部闹分家,把晋国直接整没了。
秦国终于松了一口气。
参与三家分晋的魏国变法成功,接了晋国的班,经常把秦国按在地上痛扁,甚至抢走了重要的 河西之地 。
黄河是秦、魏的分界线,河西之地是秦国的门户。没了河西之地,相当于把秦国家里防盗门给拆了。你说秦国慌不慌,危险不危险?
秦国实在忍不了了:这都到战国了,你们咋还这么欺负人呢?
(三)逆袭要一鼓作气,中间不能拉胯
有了前面秦穆公的教训,后来的秦国深知 贤臣良将 的重要性。因此,之后的秦国国君都和能臣组队,共同帮助秦国实现逆袭。
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组,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组。
秦孝公在位时期,各国纷纷开始变法。秦国也不敢落下,发了待遇优厚的招聘帖,然后成功地吸引了一个人前来应聘。
这个人叫 商鞅 ,而且他带来了全套方案。
这就是 商鞅变法 ,具体的后面我们会说。这里简单提一下它对秦国的影响。
商鞅把杀敌数量和工资绩效挂钩,杀敌越多,爵位越高。这大大激发了士兵的积极性。
秦军变得如狼似虎,战斗力暴涨,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狠狠地修理了魏国一顿,陆续收复了丢掉的 河西地区 。
秦孝公和商鞅这一组为秦国打下了扩张的基础。
下一组开始四面出击,他们就是:
秦孝公死后,接班的是他的儿子 秦惠文王 。
秦惠文王虽然处死了商鞅,但他认为新法很有效,于是继续推行下去。
随着秦国越来越强大,秦惠文王又野心勃勃地把目标转向了东方。
秦国的虎视眈眈,让其他六国有点肝儿颤。
终于,在一个叫 苏秦 的人的主持下,六国答应互相帮助,做彼此的天使。
于是它们把自己做成了烤串。
这就是我们之前讲过多次的 合纵 。
面对强大的六国联盟,秦国很焦虑。
这时候,有个人主动送上门来。
这个人叫 张仪 ,嘴上功夫很厉害。
他去找这些诸侯国谈心,从中挑拨离间,生生把六国联盟拆散了。
找准一个诸侯国做同盟,然后各个击破其他诸侯国,这个过程就叫 连横 。
除了在东边闹腾,秦国还派了一个叫 司马错 的人,去西南边干了件大事——
灭掉巴蜀。
巴蜀大致在今天的四川,号称天府之国,是个 大粮仓 。灭掉巴蜀,为之后秦国统一六国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还有一点儿值得提的是:这个司马错,据说是司马迁的先祖。
秦惠文王去世后,他的儿子 秦武王 接了班。
秦武王任用名臣樗(chū)里子、甘茂处理国事,在位期间经常打仗。
除此之外,秦武王还酷爱一项运动——举鼎。
有一次他跟别人比赛举鼎,结果没顶住,受伤死了。
关键是这哥们儿还没来得及生娃,所以谁来继承王位就成了问题。
他的一个弟弟接了班,这就是 秦昭襄王 。
秦昭襄王上位时年纪不大,朝中大事都由他的老妈太后 芈八子 和舅舅穰侯 魏冉 说了算。
芈八子掌权期间,平内乱,灭义渠,干了不少大事。一位单身母亲能做到这份儿上,可以说非常厉害了。
但是大权旁落的秦昭襄王很不爽。这时一个叫范雎(jū)的外地人跑过来嚼舌根:
秦昭襄王觉得好有道理,于是让老妈下台,赶走了舅舅……
至此,秦昭襄王终于掌握实权。
秦昭襄王时代,有两个小伙伴和他并肩作战。
这里需要说一下,早在芈八子掌权时期,白起就已经开始为秦国开疆拓土了。
这时候的秦国虽强,但要想吞掉其他六国,难度还是很大,关键是还要防着它们合纵结盟。
于是在范雎的建议下,秦国提出一项新的指导思想,叫 远交近攻 ,意思是团结远处的,殴打近处的。
团结远处的诸侯国,用金钱收买、利益捆绑即可,但要殴打近处的诸侯国,得派出实力选手。
这就需要秦国战神 白起 上场了。他外号“人屠”,一听就是个令人恐惧的角色。在他的打击下,临近诸侯国伤的伤,残的残,毫无还手之力。
此时的秦国已是最强王者,是时候完成最后的统一了。
秦昭襄王不仅是个能干的君王,还是个贴心的老爸,在最后的收尾阶段之前,果断挂了,把这份荣耀留给了儿子。
可惜接班的 秦孝文王 没这福气,刚上位三天就挂了。
于是这份深沉的爱,又传到了 秦庄襄王 手中。
可这哥们儿又是个福薄的,干了三年,工作刚熟悉,就又去世了……
最后,秦庄襄王的儿子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接受了统一天下的终极任务。
他的名字叫 嬴政 。
之后的大结局大家再熟悉不过。
好了,嬴政和统一六国的事,咱们后面再详细聊。
商鞅变法对秦国影响深远,因此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商鞅变法,究竟变了什么?
敬请期待下一篇—— 《商鞅:从位极人臣到被五马分尸,究竟是为啥》。
混子哥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有人提出一个问题:为何在春秋战国群雄逐鹿的比赛中,最终的赢家是窝在偏远西北的秦国?混子哥觉得,汉朝的贾谊在《过秦论》中有句话一语中的:“奋六世之余烈(发扬六世传下来的功业)。”秦国是幸运的,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接连出现了六位明君: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每一位君王都励精图治、精明能干、任用贤能,中间从未掉过链子,秦国才能最终一统天下。
从秦国的故事可以看出,无论国家还是家族,兴盛并非靠一人或一代人之力就可完成,而是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再纵观六国,败家子太多,而只要有一个败家子,就能毁掉老祖宗们的所有基业。“发家容易,守家难。”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