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衰老之谜

为什么有些人似乎不会变老,而有些人却未老先衰了呢?你可能在报纸上看到过某个眼神明亮、脸色红润的强健老者,尽管已年过九旬,但仍然打算在今年再次参加瓦萨越野滑雪 ;或者也见过那位参加了40次瓦萨越野滑雪的71岁女士。与此同时,也不难见到某位只有47岁的女士,由于体重超标,爬个楼梯都会气喘吁吁。衰老对于个体来说确实不尽相同。

尝试解释什么是衰老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变老,其困难和复杂程度不亚于去解释什么是生命。我们知道,所有的生物体迟早都会死亡,但生物体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个体差异还是个未解之谜。尽管已经有诸多关于年龄增长导致身体内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以及衰老如何影响我们的结论,但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完全理解是什么最终决定了一个人的寿命。衰老之所以如此复杂,原因之一是它涉及了太多人体组织和体内过程,要厘清每个部分对衰老所起的作用,其实颇为困难。我们知道,生活方式、教育水平和财务状况同样也会影响我们的寿命,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控的。另外,影响寿命的因素还包括遗传和日常所处的环境。

然而解释人类为什么会衰老的各类说法仍然层出不穷。一些产品广告声称可以通过对抗自由基来延缓身体衰老的过程。但不管这类产品花了多少广告费,目前仍然没有证据表明某种特定的补充剂、面霜或任何产品可以防止衰老。不管广告如何宣传一些外在的微小差异,都与影响寿命的身体内部进程毫无关系。

众生皆会老

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某些动物的寿命可以远超100年,而有些动物只能活几年。一个常见的看法是,大型动物会比小型动物的寿命更长,但也有例外,例如猫的寿命一般比狗长,尽管猫的个头一般比狗要小。即使是同一物种,这一理论也不完全适用,例如人类中个子高的人并不一定会比个子矮的人长寿。另一个观点认为,脑容量大的动物寿命更长。对此的一种解释是,脑容量大的动物可以应对更严酷的挑战,从而找到可能缩短其寿命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衰老在不同的人身上快慢不同,具体过程也因人而异,身体的不同组织之间也存在差异。假使衰老仅影响身体的一个部分,如心脏,那我们可能已经确切知道衰老机制是什么了。一些衰老过程是肉眼可见的,如头发变白和产生皱纹;一些衰老过程在表面上并不明显,我们可以感觉到它们正在发生,如视力可能会随着眼球晶状体的硬化而衰退,你会感到早晨想要看清报纸上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如果衰老发生在身体的内部器官,则很难被感知到。

针对人类衰老的研究很难进行,因为这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研究和了解一种药物是否可以延长寿命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同时,清楚说明衰老的研究结果也非易事,因为衰老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那么,对于是药物还是其他原因延长了寿命这个问题,我们能否有确定的答案呢?

纵观历史,人们看待衰老的方式并不相同。在19世纪90年代,一位名叫魏斯曼 的科学家曾提出,人类的衰老是为了造福于这个物种,而非个人。他认为失去繁殖能力的年长者被自然淘汰,是为了不与年轻一代争夺食物和生存资源。衰老减轻了年轻一辈繁衍和生存的负担,因此,衰老对于个体来说是坏事,但对整个人类而言却是件好事。在动物界也是如此,除了圈养的动物,很少有动物能活到自然老去。人类之所以会活到自然死去,得感谢我们创造出的智慧、文化和科技,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照。

我们还确切地知晓,任何年龄段的人,只要进行锻炼,就会更长寿,有更多精力,身心更舒畅。这也是我们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人类不会长生不老

人类能不能有朝一日变成不死之躯,从而长生不老?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简单。有关衰老的理论都明确认为人类不可能长生不老。不过这些理论组合起来解释了可能导致我们衰老的原因。让我们先从基因和端粒 的重要性说起。根据遗传学理论,每一个个体都有一段限定的存活时间,如同一个生物时钟,或多或少地预先设定了寿命。我们已经知道遗传因素对寿命长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并不知道它们起了多大的作用。基因片段是一种模板或蓝图,说明了人体内蛋白质的表达。基因由脱氧核糖核酸(DNA)组成,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中。但不存在单一的、可研究的衰老基因,因为衰老是在诸多不同基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改变自己已有的基因,因为它们来自遗传。对北欧地区双胞胎的研究显示,遗传在个体寿命长短差异的影响因素中占比25%。在许多研究中,与存活和长寿最明显相关的单一基因是载脂蛋白E——一种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蛋白质,它还参与血脂的调节,因此也可能增加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遗传风险是指基因的遗传变异给不同人带来的罹患特定疾病的风险。如果一个人拥有不利的遗传变异,那么患上某种疾病的风险就可能会增高。

在人体细胞中有一定数量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其数量是由基因预先设定的。根据端粒理论,寿命较短的动物所拥有的可分裂细胞数量比寿命较长的动物要少。在我们的身体里,不同类型的细胞有不同的寿命。血液中携带氧气的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皮肤细胞的寿命则更短。而绝大多数的脑细胞根本不分裂——在存活期间从未分裂过。

端粒是基因组中每条染色体最末端的结构,它们对保护基因组颇为重要。有研究表明,端粒的长度与年龄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端粒就越短。当端粒变得过短时,就不再能保护基因组。

因此长端粒对人体是有益的,但不同的人天生具有不同长度的端粒。动物研究表明,活得久的动物在生命早期就具有较长的端粒。另外几项研究表明,坚持运动的人所拥有的端粒也更长,因而运动是延缓衰老的有益因素。不过,遗传理论只能解释部分而非全部的衰老之谜,那么其他的身体内部机制呢?

一些生物化学理论认为,细胞中的随机错误会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积累,直到细胞本身无法修复所有错误为止,这就是导致我们在变老时身体功能恶化的原因。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软骨,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磨损,最终丧失吸收外部冲击力的功能,这便是导致骨关节炎的原因。在细胞老化的同时,有缺陷的细胞组成部分也会不断累积,起过一定数量时,细胞就会受损死亡。就像粥样斑块在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壁上堆积时,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这会导致血管变窄并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最后一个例子是糖尿病,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体内的血糖水平就会高于正常值,这可能导致细胞和血液中的物质“糖化”,并损害细胞和血液功能。以上这些例子以及其他相关的身体变化都会加速衰老,不过,可以通过定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

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还会受到自由基的影响和损害。自由基是在人体吸入氧气时,由部分氧气在细胞内的小型发电厂——线粒体中转化而成的。自由基会损害蛋白质和基因组结构,从而导致疾病和衰老。如果你从不运动,那么体内就会形成更多的自由基。吸烟和太阳中的紫外线也会让人体内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好在人体内有一个天然的防御系统,可以中和自由基并修复其造成的损害。抵抗自由基的分子被称为抗氧化剂,存在于我们日常的食物中,也会在人体内产生。

如果仅凭近年来的广告宣传和媒体文章,人们可能会将自由基完全视作负面的,认为其只会导致疾病。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也是需要自由基的,因为它们在细胞的新陈代谢和信号传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你运动时,肌肉会产生大量自由基,不过它们是身体向肌肉发出的信号的一部分,表明我们正在运动,并以此调控运动效果。运动得越多,体内就会产生越多的抗氧化物质,受损的线粒体会得到清除,并被新的线粒体取代。

除非你确实缺乏某种元素,否则吃含有抗氧化剂的营养补充剂并不会起到额外的积极作用。这还是一项不必要的开支,因为你本可以通过运动自然地恢复活力,同时得到其他的好处。

另一个可能对延缓衰老起着重要作用的物质是干细胞,它们存在于体内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中,可以说是身体的修复系统。干细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可以分化成几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干细胞随时处于一种等待激活的状态,并在需要时,如受伤时,作为后备细胞介入,帮助组织保持健康和发挥功能。关于衰老的一种理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干细胞会逐渐降低效率,这意味着年长时身体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在受伤后能迅速修复组织。

存在于骨骼肌中的干细胞被称为卫星细胞,它们紧挨着肌肉细胞。卫星细胞在受伤时被激活,促进伤口修复和愈合,同时对运动后的肌肉生长也相当重要。如果你勤于锻炼,就能使卫星细胞活跃起来,产生一个正向循环,让卫星细胞帮助肌肉变得更强大、更有力。

身体的其他地方也存在着干细胞,它主要产生于骨髓,释放于血液中,并参与循环。干细胞有助于形成新的微血管和其他组织。如果你经常做有氧运动,其效果之一便是在造血干细胞的帮助下,会形成更大的微血管网络。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新的神经元之所以能在大脑中形成,也部分归功于干细胞。这意味着,干细胞可能对学习的过程和心理健康都发挥着作用。

全球“蓝色地带”的分布: 洛马林达、哥斯达黎加、撒丁岛、伊卡利亚岛和冲绳。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平均寿命比其他地方的人更长。

你的体重,尤其是体脂量,也与衰老有关。在一些动物实验中,给动物喂食更少反而会增加它们的寿命。不过这并不是说你得忍饥挨饿,毕竟目前并不清楚这些动物实验是否可以直接用来解释人类寿命。然而我们确切地知道,吃得多、动得少对人类没有好处,因为这会增加体重。

过多的脂肪,特别是堆积在腹部的脂肪会增加一个人患上许多常见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

蓝色地带的长寿秘诀

完全破解长寿之谜或阻止衰老的脚步在现阶段可能还只是个理想。但毫无疑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长寿之间有着明确的关联。世界上有些地方的居民比人类平均寿命更长,这些地方通常被称为“蓝色地带”。

自由基对运动反应相当重要

在2009年的一项研究中,54名男性和女性持续11周每天服用1000毫克的维生素C(大约是普通泡腾片一片的含量)和235毫克的维生素E。维生素C和E是两种抗氧化剂。对照组则用糖丸代替以上两种维生素。成人每日维生素C的建议摄入量为75毫克,因此1000毫克是一个超量值,但由于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因此多余的数量可以随尿排出。同时该研究的参与者每周做3~4次耐力训练。事实证明,与服用糖丸的对照组相比,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组别中参与者的部分肌肉功能会更差。据推测,这是因为自由基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自由基会告诉肌肉它们正在运动,而抗氧化剂似乎使得这些信号静默了。这个例子表明,任何事都不能一概而论,自由基也并不只对我们有害。那么这些地方是否会存在着长寿的线索?

哥斯达黎加、意大利的撒丁岛、希腊的伊卡利亚岛和日本的冲绳等地都是蓝色地带。相比于其他地区,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较少受到生活方式类疾病的折磨,而生活方式类疾病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们常见的致死原因。仔细观察蓝色地带居民的生活方式,你会发现他们:

●身体活动很多

●不吃得过饱

●食物中素食比例很高

●不吸烟

●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频繁

●少量或适量饮酒

●不会给自己太多压力

如果按他们的方式生活,我们多数人的身心也会更加健康。如果每个人都这么生活,可能也会更长寿。对于很多人来说,主要的问题不是食物太少,而是太多。源源不断且唾手可得的高热量食品使得我们无法健康饮食,同时运动量也不够。

你的年龄无法说明健康状况

无论背后原因是什么,随着时间流逝,人终将老去。我们惯于根据年龄大小,也就是活了多少岁来对人们进行分组。对于什么时候步入中年,以及达到什么年龄才能被称为老年人,其实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定义。有一种定义将65岁以上的人算作老年人口,与常见的退休年龄相吻合。再细分一下,我们可以将65至74岁人群视作“低龄”老年人,75至84岁人群划分为老年人,85岁以上人群划分为“高龄”老年人。

实际上,这种仅仅基于一个人活了多少年而进行的生命阶段划分,是一种对于生命和身体的刻板认知。你可能已经74岁了,但日常生活非常活跃,既忙于打高尔夫球、游泳、旅行,还能与孙辈们玩耍,生活很愉快,身体从未限制你的活动。而你的一位朋友,尽管比你年轻几岁,却过着某种与你截然不同的生活。他因为骨关节炎而行动不便,同时体重超标,饮食习惯也不健康。虽然这个例子举得比较粗线条,但却表明年龄往往不能说明我们实际的生活感受和自我认知。虽然同一年龄段的人在衰老方面可能有很多共同点,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大。没错,你所感知的年龄远不止是个数字!

斯蒂格:80岁才开始运动

82岁的斯蒂格证明了经常锻炼的生活方式可以带来不同感受。两年前,他开始认真锻炼身体。而促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在80岁时受到健身书籍和杂志的启发。除了锻炼外,他同时也改变了饮食习惯,开始吃以蔬菜和鱼类为主的食物。

尽管斯蒂格年轻时非常爱动,他在农场工作,会滑雪、骑自行车或步行18千米去学校,但在工作后却没有怎么运动。这两年多来,斯蒂格一直按照设定的运动计划有规律地进行锻炼。这个计划包括每天在跑步机上快步走10~15分钟,每天2次爬上10层楼(共160级台阶),一周5天每天做2次平板支撑,还通过4种不同的哑铃力量练习来强化肩部和上身的力量。他现在还打算增加俯卧撑和背部练习,以进一步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除了这些以外,斯蒂格还不时去户外散步。

“我感觉好多了,身体没有不舒服,还觉得自己很健康。我的血液检查结果也不错,血压是130/75毫米汞柱。我觉得精神很好,确信自己在做对的事。我一直坚持锻炼的原因是我感觉越来越好,体重轻了下来,肚子变小了——这都是肉眼可见的效果。我女儿是一名医生,她说我看起来精神又健康,这种感觉很棒。”

从生物学角度,是否可以说当今60岁老人比50年前的同龄人年轻?答案是肯定的。无论如何,很多证据表明,当今的老年人比几十年前同龄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要好。有研究显示,同样到了75岁,1930年出生的人在步行速度上比1911—1912年出生的人走得更快,也能保持更好的平衡感和肌肉力量,同时也会更积极地进行锻炼。研究还表明,仅从患有心脏病和痴呆的人数来看,当今的70岁老人比20世纪70年代的同龄人要健康得多。很多人在纯粹的身体感受方面,不如生活在50年或100年前的人那么艰辛。虽然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少了很多折磨,却受到其他因素的负面影响,例如心理压力。

我们在上文提到,当今75岁的人比过去的同龄人更强壮,但这一趋势正在发生逆转。有数据称,当今的年轻人比过去的同龄人更虚弱。那么当他们变老时,将意味着什么?现在20多岁的人如果一直过着不运动的生活到老,并且老了以后继续维持这种不爱动的生活方式,结果会怎样?如果他们的肌肉水平在30岁时便已停滞不前,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影响其寿命?尽管未来的医疗水平或许会变得更高,使得他们可以和现在的我们寿命相当,但他们的身体处于健康状态的时间是否会变少?

问题很多,但确定的答案依然很少,因为未来无法预见。然而,根据我们当下所知,日常生活中不爱动的人患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更高。

你觉得自己有多大年纪很重要

除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年龄,我们还可以谈论一下主观年龄,即你认为自己的年龄是多少。简单地说:你觉得自己有多大年纪。事实表明,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的人整体感觉会更好。他们较少出现抑郁的症状,且智力,如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意识、语言能力和判断能力等都更出色。同时他们还有较快的步行速度,这是健康状况良好的表现。如此看来,你的感知往往与身体的实际状况相对应。

那些说自己的健康状况比同龄人好的人也会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也更有信心,更少经历身体功能障碍。因此,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完全是一件积极正面的事!

第一个能活到200岁的人已经诞生了吗?

有时你可能会读到过这样的消息,人类的寿命将会越来越长,未来或许会出现活到200岁的人。但果真如此吗?比以往人类活得长得多的人真的已经来到世上了吗?

我们都知道,很长一段时间,瑞典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事实上200多年来,这个数值每年平均增加2个月,算是极为显著的增长了。根据瑞典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女性的预期寿命为84.3岁,男性为80.8岁。同年,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为20%,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25%。再看看瑞典以外的地区,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8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将增加2倍,接近4亿人。

我感觉好多了,身体没有不舒服,还觉得自己很健康。我的血液检查结果也不错,血压是130/75毫米汞柱。我觉得精神很好,确信自己在做对的事。

——斯蒂格,82岁

瑞典如今的百岁老人数量比20世纪70年代高出了15倍以上。根据瑞典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世纪70年代的百岁老人有127名,而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接近2000。10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预计会继续上升,当今40岁的人群将会成为未来100岁及以上人口的主力。据估计,到2060年,瑞典将有近9000名百岁老人。

与此同时却没有证据表明人类的最长寿命值也在增加,当今并没有人比百年前最长寿的人活得更久。由于衰老不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在一生中逐渐积累的众多变化和损伤的总和,因而就算我们能够完全治愈造成衰老的疾病,对于阻碍衰老也无济于事。有计算数据表明,尽管人类未来平均预期寿命将增加约15年,但这对最长预期寿命值却没有直接影响。也就是说,第一个能活到200岁的人已经出生的可能性不大,然而活过100岁的人确实越来越多。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今天长寿的人更多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死于传染病的人越来越少。由于人口越来越健康,从疾病中恢复的时间更短,或者带病生存的时间更久,这些都让老年人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今天,我们有预防严重传染病的疫苗、先进的医疗保健体系、更多更好的药物、更优良的卫生条件,还能得到比祖辈们更好的食物。过去的30年,世界富裕地区的城市环境,包括空气和水污染等都得到了改善。总之,这些都意味着当今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更长寿。

瑞典人的体重逐渐升高

有一个疑问是,我们是否正在“吃”掉这种预期寿命增长的正向趋势?超重对预期寿命有着负面影响,而在瑞典,超重人数出现了飙升之势。根据2016年的瑞典公共卫生调查结果,在18~64岁的瑞典人口中,有51%的人,即超过半数人口的BMI值达到或超过了25,这意味着他们超重了。而在1980年,这个数值只有30%。超重人口比例上升的速度非常快。

2015年,一项研究调查了瑞典人的食物摄入量在1960—2010年间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瑞典超重人口的快速上升之间是否存在着关联。尽管有很多因素会让人变得超重,但如果仅看日常的饮食习惯,就会发现过度加工食品的消费在不断增加。这些食品包括饼干、蛋糕、冰激凌、果酱、巧克力、加糖的早餐麦片、薯片、薯条、比萨、香肠和汉堡。这些食品的共同点是能量很高,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却非常低,而这些营养物质却是身体健康所需要的。

平均而言,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比初中后就离开学校的人寿命长5~6年。其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但他们在运动、吸烟和饮食等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对生活习惯重要性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对健康饮食和运动的经济承受能力也不同。

用有力的拳头和健步如飞的双腿来预测寿命

研究表明,良好的握力和快速行走的能力与长寿有关。而且好消息是,肌肉力量和行走速度可以通过运动得到改善!

在测试步行速度方面,通常可使用自选步行速度这种测试方法,它测量了以个人感觉适宜的步行速度走一段较短、可测的距离需要多长时间。现已证明,丧失快步行走的能力会增加摔倒和受伤的风险,处理日常事务也更为困难。自选步行速度过低与大脑功能受损以及认知障碍风险增加之间也有关联。这意味着力量和耐力训练是有益的,可以让你在生活中尽可能有效地保持较快的行走速度。

良好的握力是另一项与健康和基本身体力量有明确关联的指标,它实际上比你预想的更能说明健康状况。测量握力很容易,使用手握测力仪就可以完成。我们认为日常医疗保健中应增加对握力、其他力量以及体能的常规性测试,因为这些测试结果会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健康和疾病的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做握力测试,无论年纪大小、身体强弱。相比之下其他类型的力量测试,如俯卧撑则需要更多的技术和练习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假如你从未做过俯卧撑,那么在俯卧撑测试中便很有可能会得到一个极差的结果,但这并不一定表明你的上半身力量很弱。这种情况下这一测试实际上只能说明你不常做俯卧撑。相较之下,测试握力却可以很好地了解你的上肢力量,而且不需要练习或任何技巧。

一项研究握力与健康关联的大范围调研对来自17个国家的14万名成年人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在随访期间握力减少5千克的人,其死亡率增加了16%。无论这些人年龄大小、教育水平高低以及频繁运动与否,这种关联都存在。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排除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癌症等疾病的人,良好握力的重要性依然得到了证明。练习握力本身可能并没有保护效果,但却有助于增加肌肉量。

你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基因表达

遗传基因实际上只是决定衰老的很小一部分因素。身体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衰老方式和速度。如果一个人的双亲中曾有一方患过心肌梗死,那么子女患此病的风险也会增加。然而,若是这些子女定期运动,那风险的增加值便非常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遗传基因对健康产生作用的方式。

为了了解遗传和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双胞胎研究。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大致相同,然而在罹患不同疾病的风险方面却有所不同,这些差异部分可能是由表观遗传因子造成的。

更好的运动效果

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从运动中获得应有的效果,可以尝试改变一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或运动频率,看看是否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方法。你也可以尝试改变一下运动模式,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挑战自己的身体,使得运动时肌肉发力、心率上升。

表观遗传因子指“独立于”或“高于”基因之外的遗传因子,以及它们应用的方式。你的生活方式,如吸烟与否、运动和饮食习惯,将影响特定基因表达的打开或关闭。表观遗传就像是遗传因子和环境之间的桥梁,或者也可以比喻为一架钢琴,不同的基因便是不同的琴键。所有的“琴键”都存在于细胞中,但只有被按下的“琴键”,或者说被激活的基因,才能发出声音,而这恰恰是由表观遗传所掌控的。这意味着,即使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利的遗传特征,也并不表示那些不良基因会被激活并影响我们的生活。

同卵双胞胎的研究也用在了表观遗传学上,以观察表观遗传自身的影响有多大。这些研究表明,年轻时同卵双胞胎的表观遗传模式差异几乎无法分辨,而年长后,双胞胎体内部分组织中的表观遗传模式却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因此,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不同会影响生命历程中表观遗传模式的差异。

同一运动会产生不同效果

如果你曾经和其他人一起做运动,那么可能会发现有些人运动后的效果会比你更好,这确实是事实。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对运动信号的反应不同,这种不同,源于基因组的细微差异。同样是做有氧运动,你的身体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在肌肉细胞周围产生出更多的血管,而你的朋友却收获了更好的血压或血糖水平。这听上去是否很奇怪?而且由于基因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不过基因对我们的运动效果只能负一半责任,其余的则会受到你的睡眠、饮食、压力大小和饮酒量等因素的影响。然而运动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切取决于做什么、做多少、积极性如何。

运动使一切都变得不同!对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我更有活力了,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时,都觉得头脑更清醒,睡眠也更好,多数食物都可以尽情享用。当我提到自己明年就要满50岁时,许多人都认为我在开玩笑,这也是运动带来的意外惊喜!

——玛丽亚,49岁 4CviXeRhdIL8UEyI7WDQfzGE6kVC7kJhIiMFLbJbC1vWp5j2hnrI4kuc/LKgdm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