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语言是这门艺术的工具,而语言是一种客观的工具。

文字有客观的意义,这是严格的前提,没有这一前提,你的写作态度就不严谨。你如果认为“我大概知道自己的意思,我的文字大概表达了某种意思”,那别人看了你写的东西,没能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或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理解,就只能怪你自己。

如果不确定一个词的意思,就去查字典。但即便是很好的字典,像价值、理性和道德这样的重要词汇,其定义也是非常宽泛的。不要用宽泛的方式来使用这样的词汇,你要明确界定这些词的含义,你要通过语境清楚地表达你想表达的含义。对于大众而言,这是重要的思考方法,对于作者而言,这是无价之宝。

作者抱怨自己从未准确表达出想表达的意思,错在作者。其中的一个错误在于,作者在用词方面含糊,甚至他们对词语的认知就是含糊的。如今,大多数作者用词都不严谨,一段话看下来,你只能懂个大概,而这就是你所能得到的,也是作者想要的。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沃尔夫 ,他作品的词汇量很大,但都不准确。要了解不应该怎么写,可以去读一读他的描写片段。(到了“风格”的章节,我会更详细地讨论沃尔夫。)

在语言准确方面,我认为自己是现今最好的作者。

严谨的作者用词就像在撰写法律文书。这并不是说句子别扭,而是说用词意思绝对清楚,同时也准确地突出强烈的情感、色彩,以及文学性。

《阿特拉斯耸耸肩》中有一句话适用于所有理性的人,尤其适用于作者群体。在这本书中,达格妮“认为语言是信义的工具,要像立了誓言一样来使用语言——忠于事实的誓言”。 在用词方面,这句话应该成为所有作者的座右铭。

既然所有的艺术都是交流,非客观的艺术观就是最不好、最矛盾的。凡是想要与他人交流,就必须依据客观的事实和客观的语言。“非客观”的东西完全取决于个人主体,没有任何外在事实的标准。

如果有人宣称自己是非客观的艺术家,他其实是在说自己呈现的东西是无法交流的。那么,为什么他还要呈现呢?为什么他还要宣称这是艺术呢?

非客观的艺术家,无论是画家还是作家,依靠的都是客观艺术的存在——他们利用客观艺术来摧毁客观艺术。

以非客观画家为例。他创造了一幅画,上面泼洒了几点颜料。他声称,这是自己潜意识的表达,而且只能用这种形式来表达,你可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可能不明白。然后,他把这幅画挂在了画廊里。从定义来看,真正的艺术反映的是可识别的物理对象,那么这幅作品与真正的艺术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只不过都是挂在墙上而已。他已经转换了绘画的概念,绘画变成了“装裱在画框里的画布”。

这种非客观绘画作品刚问世的时候,艺术界是嘲笑的态度,但到了现在,艺术界里几乎全是这种东西。结果,艺术不再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一群自诩为精英的神秘主义者接管了这一领域,他们玩弄游戏,哄骗有钱人来购买他们的作品。但是,他们基本的目的不在于物质利益,他们是要成为不劳而获的艺术贵族。(《源头》中的图希俱乐部也是同样的目的)。他们想把艺术创造变成人人都能做的事情(不管是否有能力),这样就能形成自己的专家小圈子,主观地判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接下来,他们就能到处唬人,糊弄那些想要支持他们的人。

非客观的作家中最有名的是格特鲁德·斯坦 ,她将词语组合成句子,句子完全没有语法结构,也没有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她遭到了嘲笑,但这是一种带有敬意的嘲笑,其中暗含的态度是:“嗯,她很奇怪,但她的作品可能很深刻。”为什么会深刻?“因为作为读者,我读不懂。”(非客观艺术受众的意识中有一种自卑情绪:“如果我搞不懂,肯定玄妙深奥。”)

有一位作者,不仅没有遭到嘲笑,而且还被当作严肃作家,进入了大学的课堂。他就是詹姆斯·乔伊斯。他比格特鲁德·斯坦还要糟糕,一路达到了非客观写作的极致。他使用不同语言的词汇,生造出自己的词汇,并称其为文学。

抛弃了语言的交流方式,就是掏空了写作的定义。写作就变成了用特定的黑色符号在纸上乱抹乱画。

没人能从头至尾地不合理。不合理具有破坏性,如果有人一生都在遵循不合理的前提生活,最终会遭到淘汰,他最终会因此丧命,至少是发疯。如果不清除不合理的前提,不合理的前提就会继续发展,破坏合理的前提。

我提及这一点是因为下述原因。如果你没有做到完全的理性和客观,可能也不会像斯坦和乔伊斯那么离谱,那你写出来的是理性和非理性结合的。也就是说,你写了一本书,你不会对这本书一无所知,你大致知道自己想要说什么,你写的东西有故事的样子,但在选择故事细节——人物、事件和遣词造句方面,你依赖的仅仅是感觉和没有甄别过的前提。这些前提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在显意识层面,你不了解的前提不在你的掌控之中。如果有人问,你会说:“我大概知道自己的主题,但为什么这句话要这么写,我并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应该这样。”

这就是说,有我这样的作者,也有格特鲁德·斯坦这样的作者,你处在这两类的交叉点上。

如果理性的因素在你的写作中占主导,你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会“摆脱”瑕疵。但是,你不应该做一个一半理性、一半不理性的作者。

不要让你的天赋去支撑你思维中懒惰或不理性的部分。

无论程度如何,如果你秉持非客观的前提,你都不属于我所讨论的文学、我所讨论的人类活动、我所讨论的地球之中。

除了专名,所有的词都是抽象概念。要想轻松地遣词造句,找到能够准确表达意义的词,就要对抽象概念下的具体事物了解得一清二楚。

比如说,桌子这个词是抽象概念,代表的是你见过的或还未见过的所有桌子。说到桌子这个词,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你脑子里很容易就浮现出若干具体的例子。但是,个人主义、自由、理性这样的抽象概念,大多数人无法给出具体的例子。即便知道一两个,也不够。要完全自由地运用词语,抽象概念之下必须有具体事物。

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关系,是所有创造性写作的关键所在。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遣词造句上,还体现在整个故事、章节和段落的构成中。

你创作故事,一开始脑子里是抽象的内容,然后你找到具体的内容来丰富这一抽象的内容。对于读者而言,这是相反的过程:一开始,读者接受的是你呈现的具体内容,再分析总结,得到抽象的内容。我称之为“循环”。

比如,《阿特拉斯耸耸肩》的主题是“理性的重要性”,这一抽象主题的范围很广。要让读者接收到这一信息,我必须展示出什么是理性,理性如何运作,为什么理性很重要。书中,约翰·高尔特这条线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用具体的例子展示人类生活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其他部分是说明理性思维缺席的后果。特别是关于隧道灾难的章节,用具体的例子展示如果人不敢思考,或不敢承担判断的后果,世界会承受什么样的后果。读完这本小说,如果你觉得“是的,思维很重要,我们应该理性地生活”,那书中的事件就是你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一开始写这本书,我只有抽象的理念,而我必须把这一抽象的理念分解成若干具体的例子,这些具体的例子能让你总结出我一开始想到的抽象主题。

《阿特拉斯耸耸肩》的所有章节和段落的创作都基于同样的原则:我要表达什么样的抽象概念,什么样的具体事物能够达到我的目的?

年轻作者经常犯下这样的错误:他们想描写强大、独立而理性的主人公,就直截了当地写“他强大、独立而理性”,或者他们让书中的其他人物如此赞美他。但是,这样的文字苍白无力。“强大”“独立”和“理性”都是抽象的概念。要让读者领悟到这些抽象概念,你必须提供能够证明他如此的具体例子,简单说来,就是“这人强大,因为他做了事迹X;他独立,因为他蔑视Y;他理性,因为他想到了Z”。

你要靠自己的力量构建出这样的循环,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此。

所有艺术的目的都是价值观的客观化表达,这是作者的基本动机。无论作者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他都要客观化地表达价值观,表达他认为人生中重要的是什么。我们阅读小说,看到的是作者倾向于某一套价值观(读者有可能赞同,也有可能不赞同)时所展示的现实。

(很多艺术家展示的是堕落和丑恶,你不要被他们误导,你要知道:这些并不是他们的价值观。如果艺术家真的以为人生就是堕落,那他不会做艺术家。)

要把价值观客观化,就是要用具体的人和事来呈现这些价值观。比如,“我认为勇敢是优秀的品质”,这就没有实现价值观的客观化。而展现出行为英勇的人,就是客观化。

价值客观化为什么重要呢?

人类的价值观是抽象的概念。我们必须给出具体化的例子,才能让抽象概念变得真实,足以说服他人。

从这一角度而言,所有的作者都是道德哲学家。 Oxy4zAuufXKmAKhgk+YDcZ1RzJvE1PmmBE2q2qsWm+yzT+NKMBVvIY+wwWE+X/M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