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独一无二的我

人还必须考虑这样的事情,即必须了解的自己并非“普遍意义的”自己(我)。任何学问都必须发展为普遍论,因此,心理学中所研究的“我”也未必可以直接套到学习者自己身上。

即便如此,如果不了解独一无二的自己,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例如,谁都知道人终有一死,而且,认识到这一点也并非什么难事。但我们还是想要具体了解独一无二的自己死亡究竟是怎么回事。

即便不是死亡问题,大家也想要具体去认识与其他任何人都不相同的这个自己吧。不管别人如何,人还是想要具体了解一下自己在某种情况下会如何行动,或者应该如何去思考某个问题。反过来则可以说,如果不清楚这样的事情,即便自认为了解自己,实际上也并“不了解”。

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无论使用什么方法(血型、星座、性格等)为人划分类型,或者占卜特定日期或年份的运势,这个独一无二的自己都不可能与其他人具有相同的性格或者活在相同命运之下。因为,虽然自己与其他人的血型等一样,但这个世上却不会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当然,进行普遍论意义上的思考也并非没有意义。并不是只有自己特别,其他人也在经历着相同的事情,明白这一点非常有助于理解自我。孩子一出现发热、咳嗽之类的症状,父母就会担心其是否得了什么重病。关于自己也是一样。可是,听到医生说只是感冒之后,虽然不会立即退烧,但会安下心来。这种情况下,了解到并不是只有自己特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同样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对理解自己很有帮助。

虽说如此,自己与其他人又绝不相同。因此,在心理学书籍中提到的逆反期也未必人人都会有。那么,如果有人说自己没有逆反期,按照普遍论来讲,那个人是否就属于不正常呢?肯定不是!就逆反性而言,可能有的人本身就成长于不需要反抗父母的环境中。也许因为被娇惯着长大而没有必要反抗,抑或成长于良好的亲子关系之中,即使不反抗也可以通过亲子沟通使正当化的主张与要求获得父母认可。此外,也可能是因为明明应该反抗但却没有进行反抗。即便没有逆反期,也不可事事都一概而论。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倘若你想要套用一般化的标准来理解自己,那肯定远远不够。因为,如果你采用那样的方法,往往就会将不适合普遍论的自己的固有因素忽视掉。而要理解自己,你就需要把自己的固有条件全面考虑进去。所谓“具体地”进行思考就是这样的意思。哲学或心理学本来就不是将某一个侧面、条件或性质等抽离出来加以思考的抽象性学问。如果是具体地去看,也就是在理解某个特定的人时将那个人所固有的条件全面考虑进去。

例如,有三只麻雀停在树上,猎人用枪打中了其中一只,结果会怎么样?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是放在算术中,正确答案是“还剩两只”;但倘若是在需要全面考虑所有条件的哲学或心理学中,人们就会将“发出很大的枪声”这一条件也考虑进来,或许就不会得出“还剩两只”这个答案。由于受到很大枪声的惊吓,人们就会得出“之后一只也不剩”这样的答案。

虽说如此,实际上也无法考虑到“所有”条件。并且,即便是把关于某个人的信息“全部”罗列起来,单单如此也很难了解那个人。为了了解某个人,你需要找到理解那个人的某种切入点,那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法则”。后面将具体分析以什么样的切入点去考察。 BYW10Sn56WBMcjncfMD8ZLzdJahH3Kmz4M2zRu61+DEkf66iSjTozS1m/LL5p7l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