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善之意义

例如,手里拿着的杯子一旦从手里掉出来,势必会下落。但是,人所做的事情,也就是行为,与下落的杯子的运动不同:在行为发生之前,人会先有想要做什么的意图,并且能够确立目的或目标。那并非是机械性的运动,因此,人也有可能不去做。

这种意图或目的并不总是那么清晰。很多时候,行为者自己也并不了解其意图或行为意义。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曾被父母责问“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但有时候,自己也并未意识到为什么去做或者为了什么去做。

或许有人会认为,问“为什么”的时候,其实也未必就是在询问意图或目的。实际上,与“为什么”这一问题相对应的答案也有好几种。例如,发生杀人事件的时候,会调查杀人原因或动机,但似乎不会讯问杀人“目的”吧。

苏格拉底被以给年轻人造成恶劣影响为理由判处死刑。死刑判决出来之后,由于宗教原因,行刑时间被延后了一个月。如果按照当时的习惯,那期间也并不是不可能越狱。实际上,苏格拉底的弟子们都曾劝他越狱,但苏格拉底却选择了不越狱。并且,关于执意留在狱中的原因,他做了如下说明。“为什么”不去越狱,而要留在狱中呢?作为对于这种“为什么”之追问的回答,其中一条便可以举出苏格拉底的身体构造。例如,可以这么说:“骨骼或肌腱是这样一种状态,因此,可以弯曲双腿坐在这里。”但是,不越狱而是留在那里,恐怕无法用身体条件来进行充分的说明。并且,倘若不是认为留在狱中是一种“善”的话,恐怕苏格拉底早就越狱了。这里所说的“善”并不包含道德意义,而是对自己来说“有好处”的意思。苏格拉底认为雅典人对其下了有罪判决之后自己留在那里服从他们所定下的刑罚是一种“善”。也就是说,苏格拉底做出的判断是:不越狱而是服刑,这对自己有好处。这些就是对于苏格拉底为什么不越狱这一问题的回答。

像这样,苏格拉底对于为什么不越狱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那是一种“善”,而善就是其选择留在狱中的目的。在服刑这一行为中,苏格拉底所确立的目的、目标就是刚刚看到的这种意义上的“善”。行为则会面向这种作为目的的“善”。它会形象地展现在人面前,而人则会朝它前进。虽然身体方面的条件会影响人的行为,但即便身体条件一样,也未必人人都会选择相同的行为。如果判断某种行为是“善”,往往就能朝着那一目的前进。

三年前,我得了心肌梗死,险些丧命,好在幸运地保住了性命。在脱离危险之后的住院生活中,我慢慢开始进行一些康复活动。刚开始,仅仅只是在走廊里行走几十米而已,根本无法走快。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部分心肌坏死,因此,无论内心多么渴望活动也没有办法,跑就更不用说了。在那样的状态下,比起行走,待着不动明显对心脏的负担更小一些,但如果不康复就无法回归社会。所以,我认为即使辛苦,也要走动一下因为这样对身体更好。刚开始是在护士的陪同下,后来便每天独自在医院里走一走。我认为那么做是一种“善”,因此便努力进行康复训练。可即便是相同的病,也未必人人都会做出一样的判断。在得了这种病的情况下,身体方面的条件不但不会对人起到推动作用,还会扯后腿,即便如此,作为目的的“善”依然会促使人往前走。不过,相反,倘若是明明被嘱咐要保持绝对安静,但却对此视而不见,硬要行走以进行康复训练,即便自己认为那是一种“善”,实际上,那么做也不是“善”。即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能说什么事都是“善”。

像这样,“善”并不能由自己任意决定。例如,认为走动是“善”的“我”会去支配我的身体行走。而支配身体行走的我与身体则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大脑是身体的一部分,因此,是我支配使用大脑,而非相反。患有脑梗死、脑溢血之类大脑疾病的人往往会变得行动不便或者表达不畅。但是,即便那样,我和大脑也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是我支配使用大脑,而不是大脑支配使用我。因此,即便大脑被研究清楚了,也依然无法说明人的行为。人们再怎么去考察身体方面的原因,也无法据此解释行为的开始或中止。并且,后面我会进行分析,除了身体,情绪和性格也是由我来支配使用的。我会为了某种目的去支配使用身体、情绪和性格。

话说回来,当被问“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时,即使回答目的之外的原因也没有用。在被质问“为什么吃(不可以吃的)点心”时,说“因为肚子饿了”实际上并没有回答问题。因为,有的人即使肚子饿了,也不会去吃。真正的答案是吃的人认为那么做是“善”。当然,对于因为生病而被要求限制饮食的人或者正在减肥的人来说,这种判断是错误的。因为,那么做对那个人“没有好处”。前面已经说明过了,“有好处”就是“善”的意思,相反,“恶”则是“没有好处”的意思。因此,虽然没有人想要“善”的相反面“恶”,但似乎有时候明明某件事实际上对自己没有好处,但人还是会去选择这种“恶”。这样的人是在选择“恶”,而非“善”吗?

例如,明明知道必须要复习备考,但却因为困倦而睡着了;或者明明想要减肥但却不知不觉吃多了。此外,如果有机会干一些不会被人知晓的坏事,可能就会去做。考试的时候,倘若能够毫不费事地看到坐在旁边或前面座位上的人的答案,尽管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可能还是忍不住去看。

这样的人在当下那一时刻其实并不是将减肥期间吃点心判断为“恶”,也就是对自己没好处,而是将其判断为“善”,也就是对自己有好处。即便之后便会表明那种判断是错的,即使日后会出问题,这样的人现在也能够找出一些借口来将吃点心正当化。如此一来,与其说人是出于无奈做了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倒不如说是不明白什么才对自己有好处。实际上,明明在减肥却去吃点心的时候,人是在选择“善”,而不是“恶”。

人人都希望获得幸福。或许也有人认为根本无法获得幸福,可能也会有人不好意思将幸福一词挂在嘴上。的确,在当今社会,上了好学校、进了好公司或者结婚了就能够拥有幸福人生的模式似乎已经完全崩坏了。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有人认为根本无法获得幸福或者羞于思考幸福,那也只是对通俗意义上的幸福感受不到魅力。如果说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恐怕谁都不会拒绝吧。

幸福是前面所看到意义上的一种“善”,创造幸福就是“善”。可是,即便想要获得幸福,仅仅依靠那种美好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人必须明白什么是“善”,哪种“善”能创造幸福。如果无法获得幸福,那很可能是因为没有搞清楚何为“善”何为“恶”。

原本以为毕业于一流大学便能踏上美好人生,但并非如此;原本因为与有钱人结婚便能获得幸福,但并不是那样。倘若是这样的话,那往往是因为没有弄懂什么是“善”,怎样才能创造幸福。

有些时候,对“善”的理解也会因人而异。例如,即便并不是获得金钱本身有错,但人们却往往认为通过金钱可以达成终极(最终)目标,而并不知道终极目标也就是幸福也许并不需要获得金钱,甚至有时候金钱反而会妨碍幸福的实现。因为,世俗所认为的幸福未必就是真正的幸福。 MHFwvuEfU7spWq3ETkoc6xkv+EoO8Yhv35yzKY7c5gThDYdpxVyomhW+XTlWhK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