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今天开始讲“德国古典哲学”这门课。这门课是第一次开,在此之前,我讲过康德的认识论,讲过黑格尔辩证法,讲“西方哲学史”的时候也涉及德国古典哲学,而且还是重点,但是没有系统地开过德国古典哲学的课。我们这门课的教材,用的是杨祖陶先生的《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的,1993 年初版,2003 年又再版了。这本书是我帮杨老师整理的,当然我也不会完全照着书上的讲,照本宣科最没意思了。但基本的线索是那样的。杨老师是我国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家,也是我的老师,长期以来做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和翻译。他是贺麟先生的得意弟子。他们的这样一个传承,就是要把哲学做得像个哲学,要有思想、有理解,还要有激情,当然不是外露的那种,而是一种理论热情,一种对智慧的追求。写哲学书,哪怕是哲学教科书,不能像工匠一样,把各种材料搜集拢来就完事,而要有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看看杨老师这本书的标题:《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他强调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这个标题非常有特色。就是说,你能不能够把德国古典哲学的这样一些人物,他们代表性的思想,用一条“逻辑线索”把它们串起来?也就是说,这些人在当初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并不是想到一点就写一点,他是有线索的,他是从前人的思想那里经过进一步的思考而推出来、创造出来的。这些进一步的思考在前人的基础之上,通过消化,然后加上自己的新的思考,随着时代精神的变革,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有了一些灵感,有了一些新的视角、新的眼光,然后把这些东西糅合进去,就成就了一种新的哲学。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应该都是这样来的,所谓“逻辑进程”,什么叫逻辑进程?一个哲学家要提出一个思想,他不是说凭空,什么也不知道,然后躺在床上,脑子里蹦出来几个想法,写出来了,人家就感到很吃惊,于是他就成立了。不是这样的。他是在时代精神各种思想的互相感召、互相激动、互相商讨、互相批判的这样一个激烈的旋涡之中自然而然诞生出来的。那么既然是这样,它就有一个逻辑在里面。就是说,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思想?他这个思想跟前人相比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每个哲学家都认为自己的思想和前人思想相比较而言有所改进,肯定是这样的。不然你提出这个思想干什么?你还赶不上前人的思想,你干吗要提出这个思想?肯定是他自认为比前人思考得更聪明、更深刻、更深入,他才会提出自己的思想,而且呢,别人也才会接受他的思想。如果你提出来的是老套,或者只不过是旧的东西换上一种新的说法,或者甚至于还比前人不如,还倒退了,还更加拙劣,就算你写出来,人家也不会承认你,留不下来的。在哲学史上,在历史上,人家之所以承认你,还是因为觉得你这里头有新意,比前人更高明。我们现在也是这样,你提出一个东西,把旧的东西翻出来,说一说,热闹一下,然后就消失了,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不用你这个东西,我看古典的东西也可以嘛,你提出一个时髦的思想,那个思想其实古人早就说了,那我还看你的干什么?那样你是站不住的。而德国古典哲学之所以各个哲学家都站得住,就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前人的思想上有发展,有创新。这个创新不是凭空的,而是有前提、有基础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看得更远的,是这样一种创新。

所以杨老师这个总体的构思呢,很有特色。就是你要把这样一段时间,从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的上半叶,这一段时间的哲学思想,用一条逻辑线索清理出来,这个是需要极大的分析能力和领悟能力的。你要把握每个哲学家的线索,不光是记得他那些观点和说法,而且要透入他那些观点和说法的背后去掌握一个哲学思想发展的必然逻辑。这一步是这样的,下一步必然就会是那样的。例如康德提出来二元论、自在之物,把所有以前的哲学家都批完了,好像已经说到头了。那么下一步再怎么办呢?再进一步肯定就是要怎么样把这个自在之物消化掉,把它跟这个主体的东西合并为一。只可能向这个方向发展了,康德已经说到头、已经说到绝处了。如果不超越他,那他就是绝对真理了。所以这里头有必然的原因,不要以为哲学思想好像是每个人的天才闪现、偶然地提出来的。当时人们可能觉得是偶然的,但是事后回过头来一看,里头确实有必然性。要么它就停滞不前,当然也有,经常有一个思想提出来,几十年甚至于几百年都停在这个上面。你要更进一步,就必然需要有一些人出来,创造出一条新的思路,超过前人。

所以《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就是要把德国古典哲学写成哲学,不是写成史料,不是写成历史,要把它写成哲学,要有哲学味儿。当然这些哲学思想本身有哲学味儿,但是你写它是不是能够写出哲学味儿,你能不能有一个高层次的把握,对这些哲学思想洞若观火,把人类哲学思想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这一步是这个人,那一步是另外一个人,作为它的代表,把思想推向前进,这就有哲学味儿了,这就进入到哲学思想的底蕴,哲学背后的东西了,不是表面的那些命题,那些判断。那些判断他已经说出来了,那当然谁都可以说了。但是他之所以能够说出这些判断,他的那种聪明,他的那种智慧,你没有,你不过是重复他而已。你要把他的那种聪明和智慧吸收过来,你就必须要展示他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些判断和命题的根本原因,他思想内部的那种活动。当然我们这个课不能讲得那么详细,我们还只是粗线条的,大家如果有兴趣研究的话呢,那可以把这本书好好地、反反复复地读一读。我认为这本书是可以立足于国际学术界的。在国外也没有看到这样一种分析方法,国外的教科书一般也都是摆出哲学史料,顶多也就是个别的分析。但是把这一段哲学从这样一种角度前前后后贯通起来,描述为一个思维发展的必然逻辑进程,这个是杨老师这本书的独创性。

当然这个独创性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还是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逻辑和历史相一致”这样一个立场发展出来的。最初是黑格尔,黑格尔可以说是天才地把历史和逻辑统一起来,历史里面有逻辑,历史里面有哲学,哲学史的那些哲学思想不是一些僵死的史料,而是哲学思想本身在那里活动,在那里生长,在那里发展。这个思想是黑格尔第一个提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他的这样一种方法。而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后,没有后继者。文德尔班试图做这样一种尝试,但是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仍然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程度,他的哲学史写得很乱。你能不能从历史里面,发现一种逻辑线索:哲学思想发展到这一步,下一步就必然会走向某一个方向,只有走向某一个方向,它才能更上一层楼——把这种必然性揭示出来?这是杨老师这本书里面所做的一个开拓性的工作。我们以后看哲学史也好,看其他的问题也好,都要把这种方法学到。我们读书不是记几个命题,应付考试,而是要掌握一种素质。我们学了德国古典哲学以后,我们的思想层次要有一个提高。以后我们运用这个方法,看任何问题,也许都能够用得上,我们可以比一般的人要深刻。有时候你自己都会感到吃惊,我为什么能够看到这一点,别人为什么没看到?因为你受过训练。所以我们这个课程主要是给大家一个训练,当然也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基本的知识呢,主要的东西我们在学西方哲学史的时候,在学通史的时候,在学概论的时候,我们已经有所熟悉。我们学西方哲学史当然要介绍这几个人了,康德啊,费希特啊,谢林啊,黑格尔啊,费尔巴哈,这五个主要代表人物,当然还有青年黑格尔派,这几个人我们都知道,他们主要的观点,主要的命题,我们也都知道了。但是这些命题是如何得出来的?我们这个课堂上面呢,主要着眼于把这一点给大家展示出来。

那么,我们从今天开始讲绪论。绪论所讲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发生,也就是它发生的前提,它的基础,德国古典哲学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这是我今天要讲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呢,就是它的发展的线索,它经历的几个阶段,我们要描述它的逻辑进程,那么这个逻辑进程是分阶段的,分层次的,在历史中,展示出思维的从低到高的这样一个发展层次、发展阶段。 jeTbjaArqDmpUj82iZcBj+ALZotnXuaXcwUZI4tK0s47+NDkfihWh4K4HkigkN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